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949


朱国强在心里念叨着这个名字。
尽管对这个人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在明人的口中,他却是堪称苏武式的人物,他是崇祯四年于大凌河之战中被俘,当时有三十三名官员将领被俘,当场被杀了二十五人,诸人见黄台吉皆行臣礼,只张春不跪。在所谓的《清太宗实录》记载说,“被擒各官见上皆跪拜,独张春不跪,上怒援弓欲射之,代普谏“我们前此阵获之人何尝不收养,此人欲以死成名奈何杀之以遂其志乎?’遂置之”。张春拒绝进食,要求速死,后来虽被带至沈阳,安置三官庙里软禁,却始终初衷不改,表现了宁死不屈的精神.关于他被俘及科居沈阳的情形,各传传文记载甚详。而左氏《张公传》尤为详尽突出。
不过,对于这些朱国强并不了解,不过对他有些好奇。
晃如隔世!
置身于府院中,张春愣愣的看着左右的那些明军,能够生见大明官军,远远出乎他的意料,甚至于面对东虏的接连入寇,已经绝望的他,只是一心求死了,在他看来,大明已经错过了最后议和的机会了。
尤其是在得知黄台吉又一次挥师入寇后,绝望至极的他原本已经打算绝食而死了,可谁曾想却看到了明军打下盛京的一幕,当时他只以为是有虏首作乱,在兵丁闯入时,还曾一心求死。
在张春步入房中时,朱国强看着桌上的厚厚几叠纸,每一张上都书写着相同的话语。
“大明太仆寺少卿张春不敢忘君父,天地神明监之!”
十年如一日,每日必书!
刚才他特意询问了一下张春的情况,在被软禁“太庙”时,他一兴一动一方一行,都表现对大明的忠贞不二,甚至坐立必向西,每逢朔望西身四拜,见到黄台吉也是称其为“虏酋”。这人气节上确实不亏!
感叹间,朱国强听到伴着脚步声传来的话声。
“罪臣参见世子殿下!”
见到世子爷时,张春连忙长揖行礼。
“张少卿何罪之有?快快免礼!”
走上前扶起张春,朱国强忍不住称赞道,
“少卿身陷虏巢十年,能坚守明臣气节,实在是让人钦佩的很!”
“世子爷谬赞,下臣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反倒是世子爷今日领兵克复沈阳,想必那虏酋必定是兵败锦州了?看来复辽有望了……”
当年刚被俘虏张春之所以没有选择绝食而死,是为了沟通议和,在他看来只有通过议和才能让大明缓下一口气,将来才有复辽的可能。可现在,沈阳已经被克复,那收复辽东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恐怕要让张少卿失望了,此次我北伐辽东,不过只是趁黄台吉入寇中原、锦州,趁它兵力空虚,从扬州出兵以海路直捣黄龙而已,一但黄台吉得知消息,回师沈阳……”
抿抿嘴,朱国强并没有继续解释下去,反倒是张春被惊得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如此千里滔海北伐,这位世子爷可,可……单就是这份胆量就让人佩服的很,难怪今上会打破祖制以其领兵。
“这么说,世子爷是准备撤兵了?”
“此次进军沈阳,意不在夺城,而在丧其志,泄其势,糜烂沈阳,杀其父子,掳其妻女,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自此之后,建奴但凡再有入寇之心,势必会担心我再以海路直捣其腹地,所以,他们必定不敢再入寇关内。”
“世子爷英明!若是如此,实在是我大明之福!”
张春揖手恭维一句,然后像是想起什么似的,直接说道。
“世子爷为何不能去旅顺?”
张春的建议就像是一道闪电似的,让朱国强的眼前顿时一亮。
去旅顺!
“世子爷,在黄台吉出征前,曾于太庙求喇嘛保佑,下臣曾听他提到,这次入寇关内于过去不同,他在旅顺云集舟船不下四五百艘,计划经海路把入寇时掠来的钱粮运至回辽东,所以,尽管兵力紧张,他仍然没的调动驻扎在旅顺的几千虏兵,现在那些虏兵大都在船上,旅顺必定是座空城……”
第188章
焦土敌国
什么!
惊愕的看着张春,他说什么?
“你说黄台吉要通过海路把掠来的钱粮运回辽东?这怎么可能?”
黄台吉怎么会走海路!
螨清什么时候把目光投向大海了?
这未免太也匪夷所思了吧!难不成这也是蝴蝶效应?
突然其来的情报,让朱国强的眉头紧蹙,这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世子爷,开始我也不信,不过听他话里的意思看,上次入寇,丢了那么多粮食没运回来,实在太过可惜,所以经人劝说,才会动了这样的念头。如果世子爷能夺下旅顺,再与金州为犄角,如果必定进可攻,退可守,又能和锦州互为犄角,就像当年……”
就像当年的东江镇一样!
尽管惊讶于满清的变化,但眼下更重要的却是城外正在聚焦的几十万百姓!
遍布大山的长山列岛是安置不下几十万百姓,可旅顺那边可以安置啊!当然并不是仅仅只是一个旅顺,还有大连,那里可是有不少可以耕种的土地。再怎么说也比长山列岛宽敞。
而且更重要的是,金州地峡!
那里的宽度不过只有几公里,完全可以在那修建一道城墙或者工事,这样一来,就可以用少量的人马守卫旅顺,就不会影响到下一步的计划。
如此来岂不是两全齐美!
非但几十万百姓可以获救,以后自己还在辽东拥有一个立足点,只要自己愿意,随时都可以从旅顺出击。
“张少卿这个主意,可是救了数十万百姓啊!快,让大家进来!”
一边称赞着张少卿,朱国强一边对门外的侍卫喊道。在众人进屋后,朱国强直接了当的说道。
“我们直接撤到旅顺口去!”
“旅顺口?”
“对,就是旅顺口!”
展开一张地图,手指着后世金州地峡的位置,朱国强说道。
“这一带的陆上宽度只有不到十里,只要控制了这一地区,就等于保住了整个旅顺地区,百姓可以撤到这里耕地为生,而且旅顺口又有海口的便利,可以通过海路保持与内地的联系,不像锦州等地位于内陆,每每遭建奴长期围困,被其围点打援……”
甚至,这里完全可以作为当初给“孔雀旗”的承诺——一个陆上港口,当然,这里还有几十万百姓,那些百姓被自己所救,必定会像济南百姓一样,对自己感恩戴德,有他们在“孔雀旗”就翻不出浪来,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就可以通过的提拔、掺沙子等一系列的办法,把这支海盗集团变成自己的海军。
“世子爷,我看这个办法不错!拿下旅顺口,非但可以和锦州互为犄角,而且还可以和山东互为犄角,山东可以作为旅顺的后方腹地,以海路相连,只要旅顺在我们掌握之中,从此之后,建奴必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好处大家都能看到,而出身东江镇的毛承志更是赞同道。
“世子爷,就是因为旅顺口重要,当年建奴才会屡屡攻打旅顺,只要旅顺在手,辽东两面海岸就是像筛子似的,可以任由我军长驱直入,入辽河糜烂其腹地,入鸭绿江掌握朝鲜,令朝鲜输钱粮助我伐奴……”
毛承志的话让刘汉仪的眉头皱了皱,然后说道。
“既然旅顺这么重要,那么建奴又怎么可能容忍旅顺为我掌握,他们势必会强攻旅顺,如此一来……”
“如此一来,倒是正和我意!”
朱国强笑着说道。
“那样的话,我正好在那里教建奴如何作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绞肉机!”
绞肉机!
话声稍顿,朱国强想到了几十年后的那场被不知多少清粉津津乐道的“雅克萨之战”,几千清军进攻只有几百人防守的雅克萨城,居然久攻不破,最后只能改为长期围困。
只要在那里修建几座小棱堡要塞,布置上一两千人马,不就能挡住满清的进攻了?
但是想要把那里变成绞肉机的话,恐怕不太容易!
想了想,朱国强扭头对刘汉仪问道。
“对了,黄台吉留在宫里的子女可在?……恩……”
“优待看管?”
刘汉仪试探着问道。
摇了摇头,咬了咬牙道。
“把他们脑袋全都砍下来,让人把脑袋给黄台吉送过去!他打不打旅顺,我不管,我还怕他不打哪!”
“啊!世子爷!”
一旁的张春听到后,立即急声说道。
“世子爷,那仇可就结大了,而且那些人里头不少都是黄口小儿!”
“他们和咱们的仇还浅了吗?”
朱国强反问道,突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他又特意问道。
“对了布木布泰给黄台吉生儿子了吗?”
“回世子爷,布木布泰两年前为其育有一子,现在应该只有两岁……”
他才两岁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