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949


略点下头,朱国强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心里默默的想着,既然他没了,那么自此之后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康麻子、雍老四、还仍什么十全老人了……
不!
几年之后,大清国,包括女真,也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既然世子爷没有什么特别的吩咐,那么就不需要询问了。随后,朱国强又与众人一同商量起如何撤退,毕竟,这一路可是要走几百里。
冰天雪地的那么多百姓要跟着部队一起撤退,而且还有那么多金银珠宝,不说别的,单就是想把那些金银珠宝之类的运走,都得上万辆大车!毕竟缴获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有时候,缴获太多了,也是个问题啊!
“粮食!”
盯着众人,朱国强加重语气说道。
“咱们在沈阳缴获的几十万石粮食,这些粮食想要运走肯定不现实,但是,只要有可能,这些粮食就要尽量运走,那怕就是一粒粮食,也不能给建奴留下来!和沈阳城一样——烧了!”
顿了顿,朱国强又强调道。
“能运走的全部都运走,不能运走的,全部放火烧掉,绝对不能给建奴留下一粒可吃之粮,一间可避寒之屋,一口可用之井,焦土……既入敌境,就是要敌境化为焦土,糜烂其地方,毁其根本!”
第189章
汝妻,我养之!汝子,我杀之
焦土敌国!
满清入寇的目标不也是为了糜烂北方,摧毁大明的战争潜力吗?现在,所需要的不过只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罢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在撤退的过程中,两个原则——第一,尽量捕杀建奴!第二,尽量烧毁房屋!”
对于世子爷的吩咐,众人自然纷纷点头称是,现在是崇祯十二年,对于杀人放火,众人自然没有抵触情绪,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似乎这才是军队应该干的事情,那怕就是杀良冒功……如果杀的是敌国百姓,也不是不可以。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一点是——速度!”
拿起铅笔,朱国强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
“因为有大量的平民跟随部队撤退,而且还有大量的物资需要运输,所以离开沈阳后,任务的重中之重,就是安全的撤到旅顺去,想要安全的撤离。首先就要保证速度,毕竟大车速度太慢,还是要用雪橇,招集所有的工匠连夜制作雪橇,那玩意简单,就是几根木头,造起来也简单,就是马……”
那些百姓不一定家家都有马吧!这倒是个问题。
“世子爷,马没问题,即便是不算在沈阳城内外缴获的千匹马,而且沈阳城西不到二十里,就是建奴的马场,这些年,建奴从蒙古人那里弄来了十数万匹上等马,虽然他们入寇时带走了大多数马,但是马场里头至少有上万匹繁育的母马以及小马用来拉车倒也凑和……”
尽管一直被软禁那个所谓的“太庙”里,可张春倒也能从清虏达官显贵那里得到一些消息,比如马场之类的情报,就是朱国强等人没能掌握的。
“那就把马场夺下来!”
其实那里需要夺!马场里的清军知道盛京被明军攻占后,生怕被汉人牧奴杀死,无不是纷纷逃离马场,只需要派人过去取马就行。
在处置好了一切之后,离开了那座宫殿,走出所谓的“大清门”时,朱国强的眼角一瞥,忽然看到旁边跪着几百位神色颓废的年龄不一人的,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一身厚实的皮草,瞧见他们身上的皮草,朱国强不禁哼了一声。
“这些东西是什么玩意?!”
“回世子爷,都是为建奴效力的汉官,因为世子爷先前说,尽量不杀汉民,所以,暂时都把他们压到了这!”
李云喜急忙的答道。
“世子爷饶命啊!”
“世子爷,我等有军情禀报!”
“世子爷,我等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
听着的那些人的喊声,朱国强的心里只觉得的一阵恶心。
“命都拖出去砍了!”
瞧着他们的那副模样,朱国强压根就没有招降他们的意思,这些败类绝对不是什么节义之士,甚至他们中的不少人,手中不知沾着多少同胞的血,这样的人留都不需要留。在毫不犹豫的下令砍了他们的同时,朱国强又说道。
“还有这些人的家人,女人掠入军中,男子……杀!”
自从攻进沈阳以来,朱国强整个人的情绪都处于某种紧崩之中,这种紧崩甚至直接左右了他的某些决定,他从来不是一个嗜杀的人,但是在夺下沈阳之后,他说的最多的一个字眼就是“杀”!
这一天,对于沈阳而言,注定是不平静的,当一切都结束之后,官兵们杀掉了几乎所有的耕牛,他们吃着大口的牛肉补充消耗的体力,而那些在刀剑中幸存的女人们,则向未知的命运默默祈祷。
无论是草原上的,还是山林里的,女真人也好,蒙古人也罢,她们一直都有屈服于强者的传统,无论强者是什么人。
尽管自从登陆以来,一直都处于无眠无休中,这让朱国强感觉已经疲惫到了极点。
可是现在,即便是躺到了床上,望着床顶帐帘,他怎么也睡不着。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无数个问题。
大都是于兵事有关。
失眠的感觉,让他的心情变得有些烦燥,想了想,脑海中浮现出那个与“高尔夫球”似像非像的女人,便对门外的侍卫吩咐道。
“把额尔德尼琪琪格带过来!”
过了一会,房门轻轻地打开,裹着披风的额尔德尼琪琪格轻轻地走了进来,进入房间后,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她,并没有任何不适。
面对明军的杀戮,她想了很多,尽管她从没想过到有朝一日,她会被明军掠去,成为明军的战利品,但是草原上的女儿,自然知道草原上的规矩,往后她就是另一个强者的附属品了。
她的命运、将来,都将由眼前的这个人左右!
坐在床沿上,盯着眼前的这个女人,朱国强冷冰冰地说道:
“把披风脱掉!”
听了他的话,额尔德尼琪琪格便宜直接退了披风,披风下面只有单薄的中衣。
看着只着单衣的她站在那里,因为室中的寒意微微颤抖的模样,打量着那张与关姓女星似像非像的脸蛋,尽管她的的年岁稍长,但也许是因为多年养尊处优的关系,所以看起来也就是三十岁左右的模样。
想到她有些特殊的身份,朱国强只觉得的心头一热。
“到床上来!”
……
接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而言的,其实也就是男人与女人的那点事,唯一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恐怕就是其中带着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绝对占有,这种特殊的感觉,不是其它人所能够给予的,毕竟她是皇后……而且还是敌人的!
一夜的肆意纵情,朱国强非但没有丝毫体力不支的感觉,内心的焦虑之类的负面情绪,反而在这场的畅快淋漓的欢戏之中一扫而空了。
第二天望着窗外,天已微明。经过几个时辰的深度睡眠后,朱国强只觉身体的疲乏一扫而光。
盯着床上的女人,朱国强想到铁木真的那句话,在感叹着“古人诚不欺我”之余,他的心里却不由自主的想到另一副名画——“熙陵幸小周后图”。
“要是依着葫芦来一副的话,再传给黄台吉……”当然,这个念头不过是一闪而过,毕竟,朱国强并没有那么变态,但在内心深处却颇为得意道。
“汝妻,我睡之!汝子,我杀之……”
第190章
吓傻眼的黄台吉
锦州城下,数座大宫将锦州团团合围,大营内帐篷连绵,而位于城东北十数里外的清军大营中央,一座毛毡大帐被板木撑起离地数尺,如此一来也就让帐篷里的人便远离了土地的冰寒,与帐外的寒风刺骨不同,烧着暖炉的帐篷里温暖如此春,这就是黄台吉的中军大帐。
大内的御案上,堆满了各地来的奏报,最多的当然是从盛京送来的,而且大多是劝皇帝说:“祖大寿胆气丧尽,濒临覆灭,皇上万金之体,不宜再受风雪征战之苦。请皇上以国为重,立即回銮。”
这些奏报的内容,当然不过也就是为了表现出作大臣奴才的忠心罢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之所以要坐镇锦州,就是为了摆个架势给明朝看,给睿王爷他们减少一些压力。
不过,虽然如此,对于黄台吉来说,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意愿——招降祖大寿!
九年前,在大凌河,祖大寿诈降。他与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众大臣,一齐隆重迎接祖大寿一行。后双方登坛发誓祭天,盟誓祭天毕,他携祖大寿手进入大帐,为祖大寿设宴庆贺。
投降后的祖大寿向他建言:自己妻儿均在锦州城里,趁锦州不知自己已经投降,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夺取锦州城。不知是计的他同意放祖大寿去锦州城。
可谁曾想,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城就组织防御,抗击大清。
从那天起,祖大寿于黄台吉而言就是一块心病,每每想到提及祖大寿时,那几位铁帽子王、大贝勒们若隐若现的笑容,黄台吉感觉自己就像被塞了一嘴狗屎一样。
这滋味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待明年,不,今年大军从南朝回来了,朕再兵围锦州,到那时……朕仍不会杀你,非得让你活见朕如何征服汉人、一统天下后,再让你好好侍奉朕……”
心里念叨着将来如何以“宽宏大量”来羞辱祖大寿时,黄台吉又一次拿出了刚刚收到两份的从关内送来的密信。
“不过五、六天的时间,就能把多尔衮、阿巴泰他们的信送到朕的面前,这范家确实有过人之处,这样的奴才要是再有几位,大清必定可一统天下!”
领兵多年的黄台吉知道在情报的重要性,在大清入塞的影响下,崇祯想要收到江南的奏折,都要半个月以上,可是在范家的协助下,只要五六天时间,黄台吉就能收到关内的奏折,这又如何能不赢?
“船队已经到海州了,金银一千二百万两,六百万石粮食,绸缎百万件,这接下来的几年都不用为粮食发愁了,赏赐满蒙八旗之外,也能拿出银钱、绸缎拉笼草原部族了……”
当然,感叹着中原百姓的富庶时,他想到了多尔衮和阿巴泰他们个人会得到多少。其实,每每掠来的金银,大头都被领军大将和奴才们得到了,奴才们万里奔波于中原,历尽艰辛,劫掠些钱物,倒也是理所当然,只是想到那么多银钱在多尔衮的手中,黄台吉的眉头不由一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