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949


石印术的技术非常简单,只要有适当的化学材料、原料以及基础教材,人们很容易掌握这一技术,当然即便是最简单的技术掌握它也需要时间。
不过朱国强倒也不着急,直接把办《大明日报》的差事丢给了余应甲,还给他派了几个助手。然后就不再过问办报的事宜,毕竟,办报只是小事,争取舆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熟知世人禀性的朱国强很清楚,在眼下这个环境下,争取舆论支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仗!
非但要打仗,而且还要打胜仗!
在东虏入寇千里,杀戮百姓千百万的大前提下,只要能打仗,能打胜仗,再加上适当的宣传,民心自然而然的也就过来了。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打仗!但是打仗之前,必须要办好另一件事!
“这可真是一个好地方啊!”
置身于钟山下,看着眼前的这片地方,朱国强颇为感慨的说道。
他所说的好地方,指的是建忠烈祠的地方——南京一战,虎贲营阵亡将士近三千人,这么惨重的损失可以说是他领兵以来第一次,而他们凭着个人的武勇和意志,向世人再一次重现了“汉兵以一敌五”辉煌,当然,与汉兵凭借兵器之利一样,虎贲营的官兵,同样也是凭借坚甲利兵。
但这一战对大明的冲击力,甚至远超过远征辽东带来的震撼。毕竟,它不仅以少胜多打破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同样也打破了明军不能和满清野战的谣传。
甚至现在江南有“虎贲难倾”的说法,说的就是南京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虎贲营”,也正因如此,无论如何朱国强都会给他们一个交待,一个魂归之处!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负主之臣,不可言忠,虽死沙场,其罪难赎。祈以骸骨归葬钟山之侧,求太祖高皇帝鉴此心……”
念叨着陈无敌先前留下的遗书,朱国强语气凝重的说道。
“把阵亡的将士们都安置这里,我皇明的忠烈祠就建在高皇帝孝陵的右侧,有这么多忠心耿耿的将士守护,想来高皇帝在天之灵,也会倍觉安慰!”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将忠烈祠建在孝陵右侧,对于将士们而言,绝对是亲所未有的恩宠,尤其是在这个讲究风水的时代,这简直就是福泽后世的待遇,毕竟,这可是在皇陵之侧啊!
闻言,万寿祺这位新任的应天府知府立即长揖道。
“世子如此厚待军中将士,实在是古之未有的恩泽,将士们能追随世子爷这样的主公,可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感慨之余,万寿祺又说道。
“请世子爷放心,臣一定尽力办好这件差事。”
“嗯,不要怕花银子,将士们为了大明为了天下,把性命都丢了,咱们可不能心疼那点银子,这忠烈祠一定要办的漂漂亮亮的,让将士们都知道咱们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荣誉……嗯,就从这里开始吧。”
看着眼前的这片空地,朱国强想了很多,希望有一天那些将士们能够以魂归此处为荣。
甚至这也是他选择钟山,则在朱元璋的孝陵一次建立忠烈祠的原因,就是为了粘朱元璋的光,为了让军中的将士知道这是一个风水极好的地方。
毕竟古人讲究风水,风水好的地方,谁不想来?
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来的,想埋在这里,行,为国尽忠吧!
心里这么想着,朱国强孝陵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在默默地说道。
“你可别怪啊,这么利用您,也是为了大明的天下不是!况且老祖宗不就是拿来利用的吗?”
第245章
忠心耿耿黄得功
随后,朱国强又就建忠烈祠的事情,和万寿琪聊了一会儿,话题全是围绕着怎么建忠烈祠。如何把忠烈祠建得更加壮观雄伟。
在这一点上,朱国强当然更有发言权,毕竟另一个世界,他竟然是了太多的雄伟壮观,甚至震撼人心的建筑。
那些建筑或许不能够直接套在这里,但是至少可以借用他们的理念。这一句话,要把这里建造的极为雄伟,甚至于不逊于帝陵,只有如此人们才会觉得埋身于此是一种荣誉。
有了荣誉感也就有了一切!
在钟山呆了半天,然后朱国强就便回府,一回门前,他就问到。
“黄得功他们来了吗?”
现在自己这边最大不稳定因素是什么?
就是黄得功、牟文缓、杨御藩三位总兵率领的近七万大军,这些兵马既有可能是他将来的征战天下的助力,同样也有可能是阻力。
眼下,朱国强当然不会放过把他们变成自己的人机会,所以,只是稍微安顿下来后,就立即召来了他们三人。
其实,黄得功、牟文缓、杨御藩他们三人在得知世子爷招见时,心里也是提心吊胆的,毕竟,谁都知道那位世子爷干了什么。
杀人!
杀的还不是一般人,非但有勋臣,甚至还有一品二品的大官!
这位世子爷也太狠了点吧!
专横跋扈的人,他们见过,可是像世子爷这样专横、那般跋扈的主,他们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不是说藩王宗亲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吗?
不是说他们在文官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喘吗?
其实在大明,不敢在文官面前喘气的,何止藩王宗亲,勋贵、武将也都是如此,打从朱老四靖难夺了天下起,在继续削藩的同时,朱老四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让燕王系的天下千秋万代,思来想去,得还是用文官吧,借文官的手打击藩王,打击打击着,曾经的猎狗也膨胀了,瞧着勋贵们、武将这些异类也不顺眼了,扯葫芦连秧子顺手打击了。在持续两百多年的打击下,大家伙搁文官面前都成了孙子。
现在冷不丁的冒出这么一个狠角色,瞧着那是一个解气啊!
可解气的同时,心里也发虚啊,毕竟,这位爷可不仅是对文官狠,对勋臣一样狠,对武将,那也是……刘良佑和逃兵的脑袋可还在淮北的枪林上挂着哪!
面对世子爷的召见,他们三人犹豫了很长时间,才决定过来,其实,由不得他们犹豫。毕竟,现在他们就在江南,他们自问自己麾下的兵马,绝对不是世子爷手中两万余精锐的对手,要知道,世子爷麾下的兵马可是敢以一万打三万东虏的狠人!
大帅狠兵卒更狠!
况且,他们就是想不来也办法,毕竟,船在世子爷的手里!除非他们打算丢掉手下的人马。
所以也就只能也就乖乖的都过来了。
“你说,一会见到世子爷,咱们说什么?”
不等牟文缓把话说完,黄得功便说道。
“我等都是大明的臣子,这行逆作乱的事,是绝对不能干的!”
他的话声一落,门外就传来世子爷的话声。
“劳三位军门久等了!”
闻言三人皆是一惊,纷纷向走进屋的世子爷行礼道。
“末将见过世子爷!”
“免礼!都坐吧!”
看着黄得功、牟文缓、杨御藩三人,朱国强语气严肃的说道。
“方才我去了一趟钟山,和应天知府一道选了个地方,用来安葬阵亡的官兵,就在孝陵右侧,想来高皇帝必定也愿意这么多忠贞将士于灵前拱卫,嗯,有一件事和你们说一下。”
看着眼前的这三人,朱国强郑重其事的说道。
“安葬在那里的将士不限于阵亡在南京城下的将士,还有在江北阵亡的,牟军门,要是牟军门愿意的,令公子也可安葬于此。”
朱国强的话未说完,牟文缓顿时激动道。
“世子爷如此厚待军中将士,让老臣如何报答世子爷厚恩啊!”
激动不已的他,甚至想要起身下跪,也难怪他会如此激动,古人最讲究风水,尤其是坟地,坟地的好坏事关全家人的安康,天底下有什么坟地的风水比得上皇陵?而现在世子爷却让他的儿子安葬在皇陵之侧,这可是天大的恩情啊!
自然而然的,牟文缓将忠烈祠给直接选择性的忽视了,而是完全把这当成了对自家的恩典。而且他说话也有极有技巧,直接称“老臣”,这压根就是投效了世子爷。
而一旁的杨御藩顿时看傻了眼,卫所世袭军官出身的他,对牟文缓的归顺并不觉得意外。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世子爷太他狠了!
不!
是太高明了,简单就是高明至极!
非但会算计活人,甚至就连死人都能算计……不对,是连死人都能利用!
高皇帝还有阵亡的官兵,可都是他笼络人心的工具啊!
别的不说,单就是这份心机,南京城里的那些位死的可真不冤啊!就是当真皇爷和他一比,那也是傻白甜啊!
这天下……哎呀,这可是从龙之功啊!别看老牟是山里的土人出身,可这份玲珑心思,可是比自己见机的早,不成,不能落后于人!
心思浮想间杨御藩的眼窝就是一热,立即感激涕零道。
“世子爷如此厚待我等行伍粗人,我等无以为报,只能粉身碎骨报答世子爷知遇之恩!有世子爷在,必定能还大明一片朗朗乾坤!末将愿追随世子爷,为世子爷效犬马之劳!”
哟,居然都跪下了,朝这两位感激涕零的模样,朱国强一时间却不知道应该扶起谁来了。
三个总兵已经收了两位了,就只剩下黄得功了!
见世子爷的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黄得功顿时傻了眼,就大声说道。
“世子爷,您心里有我们这些行伍粗人,如此厚待我们,按理,俺应该粉身碎骨报答您,俺也知道您委曲,这样的委曲,您受过,俺们也受过,可再怎么着,咱们也是大明的臣子,是万万不能谋逆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