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949


洪承畴稍微欠欠身子,赔笑说:
“在下不过是待罪之身,王爷实在是高抬在下了!”
见洪承畴这般失魂落魄的模样,多尔衮哈哈笑道。
“彦演何必如此自谦,往后你就是本王的诸葛武侯,待到到了盛京之后,本王就为你新置家宅,这次本王南下所掠甚多,其中不乏江南美女,到时候再赏你美女奴才,彦演以后只管为本王参谋军机就是。”
面对多尔衮的赏赐,洪承畴并没有拒绝,而是犹豫着反问道。
“王爷,臣有一事相问。”
“你说!”
“那圣林是不是王爷遣人去烧的!”
“不是!”
原本还面带得色的多尔衮,将笑容敛起正色道。
“每次入关,本王都叮嘱奴才们不得滋扰曲府圣人故里,烧圣林?烧了那地方,将来读书人又怎么可能投奔我大清?”
“呃!那刚才王爷为何?”
睁大眼睛,洪承畴不解的问道。
“哎呀,我不这么说,不说那些话,彦演又岂会归顺于我?”
“这……”
顿时,洪承畴便傻了眼——自己,自己又上当了!这多尔衮,半晌……他才对多尔衮行礼说道。
“王爷真乃不世之主也!”
“本王还只是王!”
摇摇头,多尔衮盯着已经完全臣服于自己的洪承畴笑问道。
“彦演想知道圣林是谁烧的吗?”
“是谁?”
尽管已经到了这步田地,但是洪承畴仍然渴望知道答案。
看着满面不甘的洪承畴,多尔衮笑到。
“朱慈颖,那小子毒啊!为了让天下的读书人都反对我大清,居然一把火把圣林给烧了,还是打着我的名义!本王就是再解释,恐怕明国的读书人也不会相信的,他们肯定认准了是本王干的。哎,咱们都让那小子给坑了!”
话到最后,甚至就连多尔衮自己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他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这德世子,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呀。
有他在对大清来说可真不是一件好事儿。
啊!
原来如此!
所有想不通的事情,在多尔衮的提醒下,洪承畴终于想通了,他朱慈颖放火的目的不是自己,而是为了挑动天下的读书人反抗大清!
这,这德世子当真是好毒的心机啊!
连死人都不过!
你不放过死人就罢了,为什么要陷害洪某人!洪某人与你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怨?
即便是做了一些事情,那也是为了大明为了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呀。你德世子为什么要这么待我?
其实,洪承畴还真的冤枉了德世子,人家压根就没算计他,这顶多也就是附加伤害而已。
见洪承畴那副呆滞模样,感叹之余多尔衮笑道。
“彦演,你记住了,那小子把咱们两个都给算计了,你方才说我是不世之主,那小子可不也是如此,不过啊……”
拍了下洪承畴的肩膀,多尔衮颇为得意的说道。
“他不是主,本王也不是主,所以,只要彦演助我早日成主,那么将来,必定是能报此仇的!”
报仇!
一定要报仇!
想我洪某人自幼便读圣贤之书,受忠义之教,现在却落到这个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朱慈颖害的!
要不是他为一已之私,焚了圣林,我洪某人又岂会降虏!
还有皇帝,你为什么就不辩解忠奸呢?
臣一番苦心为了大明!可,可皇上,你又怎能、怎能如此待臣!
朝有昏君,外有奸王,大明……该亡啊!
洪承畴在心里如此想到,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京城的方向时,他的心里不禁想到。
不知道那昏君得知自己被掳后,会不会后悔……
其实,洪承畴那里知道,此时京师内外,那有心情过问他这么一位过去的要押回京城待罪的督师,现在京城士民连日来街谈巷议,都在讨论着如何应对德世子朱慈颖,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以为朱慈颖必反无疑。甚至不少人都把他与成祖相比,但是人们对德世子的感觉却是复杂的,对于先后经历了多次东虏入寇的威胁的京城百姓来说,他们在心底打心眼儿里感激德世子,毕竟他杀了那么多东虏,不是还把东虏的老巢给抄了,他们心里怎么可能会不高兴?
别说是大人,甚至就连少年儿童,也都知德世子那是功高盖世,也是是一位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大忠臣。
在京城的百姓口中,他们纷纷议论,却都是赞许的话。
不过也就是百姓这么以为,在京城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觉得德世子实在是跋扈至极,心怀不轨,简直就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德世子在南京又杀了一批文官的消息传到京城。
一时间震惊整个京师!
可出人意料的是,原本应该同气连枝的京城文官,居然没有几个人敢上书说话了,似乎大家都被他的举动惊到了。
或者说大家伙都被他的这个举动给吓到了,在此之前,大家还只是觉得她跋扈,现在可就不仅仅只是跋扈了。
那个人可真的敢杀人!动起手来,就不是杀一个,而是杀一群!
第284章
京城的勋贵要服软
其实要说德藩世子在南京杀勋臣的事件给什么人震动最大,恐怕还是数京师的勋贵!消息传来时,他们既感到恐慌,也感到愤愤不平。
这些有爵位的功臣之家,即所谓“勋贵之家”,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会有人这么对他们。在感觉不可思议,愤愤不平的同时,更多的却是发自内心的惶恐。他们明白,那位爷既然能在南京向南京的勋臣下手,那么肯定也敢向他们下手。不想让德世子对自己下手,就只有一个办法——求祖宗保佑,他不会打过来!
所以那些在京城的勋贵对南京勋贵都表示同情,表示愤怒,在愤怒之余,与文官们称德世子是叛逆不同,他们希望尽快解决些此事,最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们清楚啊,靠着朝廷的大军真不一定能挡住他。
朝廷既然都挡不住东虏,不怎么可能挡得住能够打败东虏的虎狼之师。所以,他们可不希望把那小子逼得来一场“靖难”。
老朱家的事情,谁也不想参合,可他们真的怕啊。趁着现在还有挽回的余地,赶紧在中间活活事儿,省得最后大家都撕破了脸。
至于能拖多长时间,没人能说的清楚,能拖一天就拖一天吧。
于是乎这些京城里的勋贵、皇亲们经过紧张的暗中串连后,推举出四个人进宫来化解此事。其中班辈最高的是驸马都尉冉兴让,他万历皇帝的女婿、已经六十多岁,须发如银。其次比较辈尊年长的是懿安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崇祯的嫂子,太康伯张国纪。他一向小心谨慎,既不问外事,也不敢多交游。这次也是因为害怕那个杀神进了京,才硬着头皮进宫。
尽管那个“杀伐似二祖”的杀神大家不熟悉,可他们都都知道崇祯的脾气暴躁,疑心很重,所以四个人在文华殿等候时候,心中七上八下,情绪紧张。其实如果有宗室在京的话,他们必定不会出这个头,可大明朝不一样啊,京中除了他们这些外戚,那有什么宗室啊,宗室都分封到各地去了。
四位皇亲见驾之后,崇祯自然是先赐坐,然后板着脸孔问他们进宫何事。他们进宫前本来推定老驸马冉兴让先说话,他一看皇上的脸色严峻,临时不敢做声了。不过驸马都尉巩永固是崇祯的妹夫,不但年纪最少,而且秉性比较爽直,平日很受崇祯宠爱。看见大家互相观望,都不敢开口,他忍不住起立奏道:
“臣等进宫来不为他事,只是恳陛下看在宗室亲亲之谊的份上,许德藩世子……”
崇祯截断他的话说。
“德藩朱慈颖的事,朕自有主张,卿等不用多言。”
巩永固急忙又说道。
“皇上圣明,此事既出自乾断,臣等自然不应多言。但想着宗室亲亲之谊总还是在顾得的……”
崇祯冷笑一声。
“朕就知道你要提亲亲之谊!这江山不惟是朕的江山,也是德藩的江山,祖宗的江山。朕的苦衷,纵然卿等不知,祖宗也会尽知。若非万不得已,朕何忍禁宗室晚辈于高墙?”
刘文炳壮着胆子说道。
“陛下为国苦心,臣等知之甚悉。但今日时局困难,德藩世子虽说的跋扈,可是总归于国是有功,皇上对其责之过甚,这天下谁不知他屡立奇功,如此却禁中都高墙,天下谁不为其鸣冤?”
被刘文炳这么一说,尽管心里有些恼火,但是崇祯仍然摇头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