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949


待上了车,就在朱国强想要解释时,李静芸的螓首已贴到了他肩头,呵欠一声,轻轻地道。
“爷,让我靠一靠你的肩膀,我好累啊……”
兴许是真的累了,开始只是靠着他的肩膀,但慢慢的她便跌入他的怀中睡下了。
看着怀中的睡的很是香甜的女孩,朱国强不禁一阵心酸,这阵子可真是辛苦她了!
……
还是家中自在啊!
惬意地翘起了二郎腿,置身于熟悉的书房之中,看着依窗的那张铺了张虎皮的躺椅,朱国强便悠哉哉的躺上去,也就在家里能享受享受。
这阵子,劳心劳力的我容易吗?
尽管如此感叹,但是不得不承认大权大握的感觉真的很舒服。
兴许,这就是古人说的那咱“醒握杀人剑,醉卧美人膝!”的感觉吧!
杀人剑,这阵子可真没少握。
醉卧美人膝!
躺在软棉棉的虎皮躺椅上,朱国强忽地想到了钱谦益送来的那四个歌妓,她们的相貌如何?
自然的也想到了李香君。
尽管早就送了过来,但朱国强还真没见过她们四人,要南京没时间,在桃源没功夫,在船上……呃,还不在同一艘船上。
“要不然,喊她们过来呢?如是,十娘她们都有各自的功夫,也不知道她们练的是什么。”
之所以会这样浮想联翩,完全是被她们带坏的,原本只以为秦淮河上的女子不过是自幼学习诗词歌赋和舞蹈,但是谁曾想,居然打小调教出来的的独门绝技。
要不然喊她们过来,听听曲,看看舞,顺便再……
人生难得半日闲,也就是在朱国强的心里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那边宋学朱等人就在府外求见了。
得,相比于美色,还是这些人更重要,现在还没到君王从此不早朝的时候。
况且,咱现在得扮明君……不,贤藩啊!当然,这个贤藩有点嗜杀,但绝对是个心系百姓的贤藩。
来的不仅有巡抚宋学朱,还有按察使周之训、布政使张秉文、参政邓谦,三人一见到世子爷亲自出门相迎,纷纷驻足行礼。
“下臣参见世子爷!”
“大家何需多礼,快快免礼,快快免礼!”
经过了这次考验之后,眼前的这几位已经被打上“德藩”的印子,尽管“恶宦激起民变”掩去了一切,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山东,至少济南府,已经是德藩的天下了。
见了礼,进了屋。赏座,上茶,宋学朱整以暇地呷了口茶,捻着胡须道。
“下臣看邸报说,陛下令世子爷于旅顺开府建牙,如此,旅顺与宁锦两相呼应,想来建奴必定不能再为患大明,实在是大明之福,圣旨令山东协济世子爷军饷、粮草,世子爷但有所需,我山东上下必定竭尽全力!”
宋学朱的话非常委婉,看似遵从朝廷,可是实际上却是告诉朱国强,他和过去一样,会做好后勤,让他不用挂念。
“如此,便有劳旭初了。”
略点点头,朱国强说道。
“其实,军饷粮草一事,我倒是不担心,毕竟,此次南下所获得颇多,钱粮尚且充足,至于将来的到了旅顺之后,不仅可以筑港建城,而且可以招商通海,粮饷暂时不妨事的,我担心的还是山东!”
这次南下确实缴获了很多东西,毕竟,南直隶富裕远远超过北方啊,况且,无论是南京城里头,还是扬州城里头还有那么多肥羊。
哪里是什么肥羊,分明就是肥猪。不但弄到了那么多银子,还得到了大量的粮食,乱世的时候,那些粮食甚至比银子还有重要,毕竟,粮食就是军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正因如此,朱国强倒是不担心军粮。
“山东?”
意味深长地看了一下世子爷,宋学朱说道。
“世子爷可是担心山东有什么变故?”
说罢,他便朝周之训、邓谦与张秉文两人看去,两人见状,先是稍作沉默,然后张秉文咬牙说道。
“乱命,鲁不受也,世子放心,有我等在,山东必定无事!”
乱命,鲁不受也!
闻言,朱国强看着眼前的几人,然后说道。
“几位皆是我之心腹、股肱,诸位之赤诚,我又岂能不知?此次南下,要没有诸位留守,我又岂能从容破虏?此次南下破虏之功,几位应得五成,天下或许不知,但我却了解于心。”
“世子爷……”
闻言,几人就欲站起身,朱国强却止住他们说道。
“所以,山东,有你们在,我放心!我方才所言的担心其实……”
顿了顿,朱国强叹道。
“我担心的是山东天气啊!”
第287章
难道天要亡明?
我担心的是山东天气啊!
其实,朱国强担心的何止只有山东一个地方的天气,他还担心着整个大明北五省的天气。
在那边闲来无事的时候,他特意查了一下崇祯十三年的大事件,最触目惊心的是什么?是大旱!这场大旱其实使于三年前,但是今年是旱情严重的一年!
在历史上,崇祯十三年的大旱,被明人称为“三百年未有之奇旱”涉及到的区域之广,范围之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而就山东来说,史书上记载崇祯十三年自六月不雨,八月蝗,百姓大饥,群盗蜂起,人相食,草很木皮俱尽。益都、沂水、临淄、昌乐、蒙阴斗粟二千文。奇荒连岁,斗米万钱。土班蜂起,路无行人,男女不生育,尤为奇变。
大饥,赤地千里,土寇四起!
其他史书的记戴的大抵上也都是这些字样。
六月不雨,是元月下雪后,直到六月都不曾下过一滴雨!
这样的奇旱,不仅让山东各地河水、泉水断流、湖泊也干涸了。甚至就连井水也都见了底。
面对这样的奇旱,应该怎么样处理?
一声叹气后,朱国强继续说道。
“这两年,山东各地旱情不断,十一年,泰安、武安等地先旱后蝗,十二年,济南、东昌、青州大旱,我记得当宋巡抚从府里借了三十万石粮食赈灾吧!”
世子爷的话,让宋学朱点头叹道。
“当时要不是世子爷借粮,不知要饿死多少百姓啊!世子爷于山东百姓实在是恩深似海!”
面对这样的马屁,看着面的几人,朱国强摇头说道。
“借粮没关系,关键是今年怎么办?我看了一下资料,十年山东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或旱或蝗,或是先旱后蝗,十二年,增加到了一半,这旱情蝗灾一年比一年严重,怎么办?如果全山东的百姓,都要赈济,到时候,那有那么多粮食赈济?”
旱、蝗接连不断,这是晚明最大的特点,由于过度干旱,早在四年前就爆发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蝗灾。从三年前起,蝗灾向西扩展到关中平原,向东扩展到以徐州为中心的山东及南直隶北部,然后扩展到南起淮河、北至河北的广大地区。甚至向南,蝗灾的面积已经扩大到长江流域,并形成了形成东西上千公里、南北四五百公里的大灾区。
旱灾、蝗灾接连不断,仅仅只是靠赈灾是又岂能救得了所有人?大明最后就是被这样的灾害给拖垮的,击垮大明的并不是流寇,而是饥饿,因为饥饿把数以千百万计的百姓变成了流寇!
这场大旱在不少人看来,甚至可能就是天要亡大明的征兆。在这场大旱中,千万人饿死,千百万人沦为流寇,从此之后大明就在没有消停的日子,后来,就没有后来就了。
但这哪里是天要亡明呀?明明就是天气要亡明,其实这样极端的天气别说是明朝。换成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能支撑下来。
为什么在崇祯13年之前,官军还能够不断击败流寇?可从今年开始,流寇就势不可挡了?
说白了,就是因为饥饿让数以千百万的百姓沦为流寇,官军嗯,对的不再是几千或者几万流民组成的流寇。而是千百万时都会变成流寇的百姓。
李自成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得到充足的兵源。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他的兵马。
针对这么多灾民,怎么去赈济他们?粮食?
这可是上千万甚至几千万难民!什么就赈济他们。哪有那么多粮食啊!
面对世子爷的反问,众人都沉默了下来,身为地方官员的他们,又岂不知道世子爷说的是事实,只是……这是天灾,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世子爷,臣听说……”
沉默良久,宋学朱看着世子爷说道。
“此时大军南下,在南直隶缴获了不少粮食。”
他口中的缴获,是把阿巴泰诓上船时,阿巴泰掠来的几百万石粮食,尽管数量不少,但是有上百万石粮食都分给难民了,毕竟他们在建奴的入寇中失去了一切,而且那些粮食本身就有很多是在他们家中抢的。
“确实缴获了不少,可不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