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949


摇头之余朱国强从茶几上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藉低头饮茶之机,暗自寻思着,是不是现在就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呢?
其实,在那边看的心惊胆战之余,朱国强就已经开始寻找起了解决了的办法。而且确实找到了一个办法,只不过他还是想听听他们的打算。
片刻后,众人便你一方我一语的说道了起来,什么挖水井啦,什么“垦荒除蝗”啦,这种方法是将蝗虫滋生的“菏泽”之地全部开发为农田,不过这边刚提出,那边邓谦就反驳道。
“这显然不太可能,估且不说这两年建奴入寇,赤地千里不知有多少荒地不说,即便是我们把山东的荒地都垦尽了,蝗虫还是会从北直隶,从河南,从南直隶等地过来,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垦尽山东的荒地。”
邓谦的反对,让周之训说道。
“那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做是要做,但不能做无用功吧。”
几人争来吵去,还是没有说出一个所以然来,到最后却只是长揖道。
“世子爷,我等无能,不能为世子爷分忧,还请世子爷责罚。”
在他们之前说话的时候,朱国强并没有插话。只是静静的听着他们你一言五一与的提着建议。
其实那些建议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绝大多数都不过只是表面文章罢了,在这个时代,面对这样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就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就是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随时扑杀掉流寇,不论流寇有多少,杀!杀完了,也就保住了天下。
第二,就是让流寇得天下。
至于赈灾?几百万可以救,可是几千万哪?你千万嗷嗷待哺的灾民,用什么去救?
一人一石粮食,就是几千万石!
“天灾非人之过,有什么好责罚的?”
朱国强若有所思地想着,将那杯茶一饮而尽,抬起头来又将茶杯放回盘中。
“关键还是粮食!”
看着他们,朱国强特意强调道。
“现在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避免百姓饿死,或者因为饥饿沦为土寇,到时候生灵涂炭,想要避免百姓饿死,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
其实,朱国强也很想引进抽水机来抗旱,以及大量的化学农药灭蝗,但姑且不说每次穿越受空间尺寸的限制,只能携带少量物资不说,整个山东省,几千万亩地,没有十几万台抽水机,怎么抗得了旱?至于农药同样也是海量的,
怎么办?
只能在另想办法!
什么办法?
其实朱国强的心里已经有了定计。
“可是,世子爷,到那里去找足够的粮食呢?”
面对宋学朱的发问,朱国强的手指轻抚着茶杯的杯盖,然后缓声说道。
“粮食!想要解决粮食问题,去找肯定的找不到的,我们可以筹集到多少粮食?如果今年夏粮绝收的话,有百万百姓断粮的话,我们就要准备一百万石粮食,有一千万人,就要准备一千万石,赈济成百上千万人的粮食,别说是我们,就是整个大明,包括朝廷都筹不出来!”
朱国强说的极为武断,可这是事实,大明一年的漕粮才多少?不过区区四五百万石而已!
而这些漕粮是京城百姓和北边官兵的口粮,朝廷又怎么可能把这些粮食拿来赈灾?拿出来的结果,无非就是京城的百姓饿死!况且天下受灾的地方又岂止一个山东?
崇祯在位期间,是小冰河期带来的自然灾害最严格的时期,他在位十七年,灾荒持续了十七年!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什么地方不遭灾?陕西更是至此连续受灾十五年,山西、北直、河南、山东等北方省、直也受灾超过十年,再加上战乱的影响,吃人肉这件事情已经变得再平常不过。
北方如此,南方同样也是如此,姚廷遴在《历年记》中记载了,崇祯十五年上海的旱灾景象——城池内的街道上满是死人,尸体多到了在夜晚归家时,行人稍不注意便会磕绊到路边尸体的地步。而沿街乞讨的孤儿成为了食人者的案板鱼肉,他们会专门挑选这些孩子作为目标。
而在饱经战乱、旱灾和疫情的北方各省,人肉已经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市场上,屠夫剔人骨如剔猪羊,甚至于一有路人不支跌倒,随即便被人分尸的残酷景象,也时有发生。
天底下的粮食,就没有那里够吃的!至少在大明是如此!
“找粮食,肯定找不到的,想要粮食,非得向地里要!”
“向地里要?世子爷?要是夏粮绝收,又怎么到地里要粮食?”
宋学朱不解的看着世子爷,
将茶几上的茶杯端到一旁,朱国强取出一些东西放在茶杯上,然后向前轻轻一推。
“就是它!想活命,想要粮,我们就要用它!”
第288章
要活命就种豆
“就是它!”
几人纷纷站起身来,看着茶杯中的东西,无不是惊讶道。
“世子爷,这是……是……豌豆?”
“青豆……”
一时间,几人都叫着它的别称,而朱国强则点点头说道。
“想要百姓活下去,就要种豌豆!”
“种豌豆?活命?这,可能吗?”
“是啊,它吃多了也会胀气啊。”
众人疑惑的看着那个不眼的豌豆,对于豌豆他们并不陌生,尽管这东西是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可是早在汉代就传进来了,不过就是一种杂粮而已。
拿起盘子里那几粒豌豆,见他们朱国强说道。
“靠它,不一定能吃饱,吃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可以饿不死!”
走到窗边,朱国强推开窗户,指着顺着屋檐滴下来的水滴,那是积雪正在消融,然后说道。
“你们看,无论地里怎么旱,到了冬天总还是会下上几个月的雪,这些年,天寒地冻的,雪厚都在一尺以上,每年春天的时候,地里都不缺水,要是旱……嗯,也要等到五月。”
回头看着屋中的众人,朱国强低头把玩着手里的豌豆,反问道。
“去年,济南大旱,为什么当时,屯田村没有发生饥荒?”
屯田村,指得是去年守城壮丁授田后聚居的村落,在去年的济南旱灾时,他们并没有挨饿。
“很多人他们地多?家家都有几十亩田,可地再多,去年两三个月不下雨,地里的能打出多少粮食?去年虽说不算是颗粒无收,可一亩地也就是三四十斤的收成,地多点了确实有那么点好处,可他们去年种的是这个!”
去年让壮丁们种碗豆,也是偶尔为之,因为直到建奴退兵时,十几万壮丁才遣散授田,考虑到这些人只有两个月的口粮,为了解决他们的口粮问题,朱国强特别咨询了专家,最后从另一边带来了几百万斤碗豆种,每家每户都分了几十斤,专家推荐它,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它成熟的豌豆是小杂粮。
“去年屯田村就是靠的这种特点豌豆撑了下来,要知道,当时咱们只给他们两个月的口粮,两个月……它从种下地到成熟,也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嗯,70多天吧!”
这才是专家推荐它的原因——这是一种早熟型品种,它的生长周期大约为70天左右!
就是说种植它的话,只要有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获得收成,在那种特殊情况下,豌豆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耐旱。耐旱能力比很多作物都强,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他可以在年降雨量250mm的干旱环境正常生长,而且也较耐寒。
从这些方面来说,他甚至比土豆更适合明末的环境。毕竟明末最极端的环境是干旱少雨。而且土豆需要考虑窖藏的问题,而豌豆可以长期保存不说,国人也种植了近两千年。不像土豆从种植到收获,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都是一个新鲜事物。
当然以后肯定也会推广土豆,不过眼下还是先用豌豆来应急吧。
“七十多天!”
惊讶的看着那几粒不起眼的豆子,宋学朱恍然大悟道。
“世子爷,下臣知道了您的意思了,要是百姓现在种豌豆的话,五月初豌豆就熟了,现在地里的雪水充足,趁着现在种下去的话,即便是两个月不下雨,地里虽说旱一些,可总归还是能有些收成,总好过没有收成,要是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几亩……”
宋学朱的话让邓谦、周之训他们的眼前无不是一亮,急声说道。
“那百姓就有可粮了,几亩豌豆收个几百斤,即便是再不济也能够一家人吊命的,能把命吊着,总好过饿死吧!”
“只要有口吃的,他们就不会做乱!”
“即便是有人作乱,也不会有人附随!如此山东自然也就太平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道着,他们随后无不是激动的看着世子爷恭维道。
“世子爷,这可是活民千百万恩泽啊!”
“是啊!天下百姓他日能活命,可全都是世子的功劳!”
……
一时间马屁如云,对此,朱国强也就笑纳,不过,随后张秉文又试探着问道。
“世子爷,这种子够吗?毕竟,一般的豌豆恐怕熟的得没这么快。”
虽说没怎么种地田,可张秉文也听出来了,这种豌豆和普通的豌豆不一样,七十天就熟了,寻常豌豆至少再加一百多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