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949


援救朝鲜能得到什么?
甚至在得知黄台吉住进了义州城,沿着鸭绿江两岸夹江而守的时候,他的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机会!
“黄台吉,要去到朝鲜身上挖肉了!”
从盖州回来之后,朱国强把葛世振、陆宇燝他们都喊到了请进自己的府邸,说是商谈的军机大事,可实际上却是围坐在一起,吃火锅,甚至还让玉娘她们亲动手烤了一只羊吃。
喝着酒,丢出这句话后,朱国强继续说道。
“黄台吉会在朝鲜身上拿回他丢下来的,请你们过来,就是想谈谈这件事,既然他吃肉,咱们怎么从中间喝点汤。”
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对建奴的了解,况且,对于现在辽东的局面,朱国强也是了若指掌黄台吉的形势最差,他想要生存下去,就必定要攻朝鲜。
尽管早就习惯了世子爷府上的“红油火锅”,但是每次吃的时候,陆宇燝都是痛并享受着,一听到喝点,正冒着汗的他,连忙说道
“世子爷,这汤不好喝啊!”
而葛世振则反问道。
“世子爷不准备救朝鲜?”
听说要救朝鲜,毛承志就愤恨道:
“世子爷,那朝鲜看似于我大明忠心耿耿,可自从臣服建奴后却屡屡派兵助建奴攻我大明,全不念我大明对其再造之恩,要不是朝鲜出水师相助,建奴又岂能攻得下皮岛,皮岛上几万军民,全都惨死于建奴之手,朝鲜人也没少杀!现在他们既然称臣于建奴,我们为什么要救他?”
一提到三年前,皮岛陷落的旧事,毛承志的心里难免仍然怀有怒火,毕竟,皮岛有着他太多的故友亲朋,而他们最后大都死了那里,况且,皮岛还是老帅生前所创。
“救他?吃饱了撑的,不救归不救,可总要喝口汤,不能只让黄台吉一个人占便宜。”
想了想,葛世振说道。
“世子爷,以现在看,黄台吉入朝鲜,有如三国中刘备取四川,凤凰城一带尽是山地,是供养不了几万大军的,他黄台吉想活,就只有吞并朝鲜,以下臣看来,我们与朝鲜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理应派兵相助,以免其尽得朝鲜之力,再攻伐旅顺。”
“唇亡齿寒?尽取朝鲜之力?没有十年的时间,他取不了朝鲜的力,朝鲜人总不会一箭不放就投降吧!他们肯定会持续抵抗的,到时候,有他头痛的。至于助朝鲜,现在不是时候,至于将来,再说将来……”
历史上,尽管朝鲜看似对大明忠心耿耿,甚至一直使用崇祯年号直到二十世纪初,而且在明亡后还屡屡想与江南明军联络共同反清,但……也就是这样了。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对于朱国强而言,相比于保全朝鲜,他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至于朝鲜的忠心……将来帮他们把建奴打走,解放他们就了,到时候,他们肯定对大明更加忠心耿耿。
嗯,到那时可真就是大明的狗了。
想到那个说出“做大明的狗也是种荣幸”的家伙,尽管挺感动他对大明的忠心,但是这种感动在国家利益面前是不值一提的。
朱国强说道:
“现在,我准备助黄台吉夺取朝鲜!”
世子爷的话,让陆宇燝不禁有些疑惑,问道:
“助黄台吉夺取朝鲜?怎么助?”
朱国强笑道:
“咱们在他这边盯着他,他肯定不放心,所以我准备派人过去,和他谈一谈,和他进行通商,他有银子,就用银子买咱们的东西,我记得,咱们不是在沈阳缴获了不少盔甲、刀兵吗?这些都可以卖给他,他没银子,可以用鸭绿江两岸的木头来换!”
“世子爷想要的还是木头吧!”
葛世振挑了下眉头。
现在大连初建,到处都是用木头的地方,虽然周围的山上木头不少,但是那些山上并没有特别大的木料,况且,世子爷还准备大造船只,对此他也能够理解,趁着这个时候,让建奴自把木料送过来,将来好过去打他们,这倒也不错。
“世子爷,真的要把盔甲、兵器什么的给他们?”
毛承志有些放诧异的问道。
当年老帅为了皮岛上下的生存,虽然也和建奴做过生意,可顶多也就是拿布匹从建奴那换取粮食、人参以及铁器。可从来没有拿兵器换过。
“这,将来,他们万一拿这些东西来打咱们的话,那岂不是,岂不是……”
不等毛承志说完,朱国强就冷笑道。
“大人,时代变了!”
现在是什么时代?
是火器的时代!
“这次整兵的一个核心是什么?就是要火器化,虽说还是会保留一些重甲兵,但是部队以后会以火器为核心,新式的火枪、火炮,将是我们击败建奴收复辽东的根本,至于盔甲、刀兵……这些东西,与其留着浪费,不如卖给建奴,换咱们需要的东西过来。”
需要什么?
需要木材啊!
鸭绿江两岸不仅仅有百年松树,还有许多各种硬木,尤其是像栎树、榆树之类适合造船的硬木资源同样也是极为丰厚。在这个木制帆船的时代,森林资源甚至直接决定了海军的命运。木材的供应制约着海上力量的发展,相比于普通的松木,优质橡木制成的船只寿命长达百年,而松木却只有区区十几年,橡木也就是栎树,在中国只有鸭绿江两岸,有着丰富的栎树资源。
用缴获建奴的刀兵从建奴的手上换木料,造成船再去打他们……这个世界上,有比这更爽的事情吗?唯一让人感觉不太爽的就是……
一句“大人时代变了”,让毛承志顿时变成了哑巴,确实,世子爷这边的火器犀利非常,就像上次黄得功两边的长枪手甚至连动都没动,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建奴几千骑兵。
这个时代真的变了。
无论大家伙能不能适应,时代确实已经变了。
于是乎,在不为外界所知的情况下,朱国强这边真的和黄台吉“勾结”在了一起,在商人的联络下,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黄台吉那边向他提供木材以换取各种兵器。
“皇上,奴才觉得那朱慈颖绝对没有安好心,他怎么可能就这么大方,居然会拿兵器来换咱们的木头?”
范文成的话声刚落,黄台极就哈哈大笑道。
“他现在在青泥洼那边大兴土木,肯定需要大量的木料,那边我去过三上,并没有什么大木,到那里,可是有几十万人等着住房子呢。所以才会想从咱们手里换木头。”
“皇上。这些木头既能盖房子,也能造船。他会不会是想要拿木头造船啊!”
作为皇上的好奴才,当然有面面俱到的为皇上把所有的一切都考虑周全了。只有如此,才能够得到主子的赏识。
毫无疑问。范文成绝对是个标准的好奴才。对于他的提醒,黄台及只是不以为意的摆手说道。
“我特意问过尚可喜他们,朱慈颖要的是栎木,还有榆树,都是硬木,这些树都不适合造船,木头太硬,用来造船费工费力。我觉得他还是想借机让我放心好我和多尔衮互相厮杀,他渔翁得利,这样也好,咱们先趁机稳住他,然后再徐徐图之,最后让他聪明反被聪明误。”
对于朱国强来说,他压根儿就不在乎皇太极想什么,最重要的是得到自己想要的,在黄台吉人去砍木头的时候,他则带着护卫直奔卫所而去,毕竟哪里才是根本……
第320章
你的案大发了
冬去春来!
即便是素有苦寒之名的辽东,也有冰雪消融的时候。
当从江南吹来的暖风吹去辽东大地覆盖的冰雪时,在从大连到盖州之间广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插满了木牌,每一个木牌上都写着“xx卫xx千户所xx百户所xx总旗xx小旗xxx军田”的字样。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从滨临渤海的盖州清河到黄海海滨的英纳河以南的土地上,又一次出现盖州、复州、金州、庄河、永宁、熊岳、归服等十几个卫所,近十万退役官兵被安置在这些卫所中,成为了大明新一代的军户。
只不过与过去名为军户,实为国家农奴的旧军户不同,他们既不需要承担田赋杂税,也不需要负担徭役,除了偶尔的训练之外,他们享受的待遇甚至远超过秀才。
不过只是一个月的功夫,曾经荒凉的变成了一片片新垦的农田,在田间地头百姓们正在忙活着驱赶着牲口开垦田地,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与往年不同,在田里干着活的人们都对今年充满了希望,毕竟,现在他们是在为自己干活,而不是做为奴隶为东虏干活。
当四轮马车在官道上奔驰时,朱国强偶尔会把目光投向田间,看着田间劳作的百姓,哦不,应该说是军户——现在这里的土地都被授给退役的兵丁,普通的民户要是想种地,只能租种军户的土地,毕竟每个军户都根据土地位置不同授了从百亩到两百亩不等的土地,即便是如此,仍然有不少人没有得到授田。
乱世军队才是根基,至于普通的百姓……就先当军户的佃农,或者到厂矿干活吧!
现在在十数万军民的努力下这片已经荒凉几十年的土地,正在以目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而更让人欣赏的恐怕还是地里玉米的长势。
终于来到田间,看着地里长了足足两尺高的玉米,朱国强的脸上带着笑容,甚至忍不住用手轻抚了一下玉米苗。
“世子爷,这苞米长得可真快啊!”
跟在世子爷的身侧,孙国威刻意落后半步,边走边说道。
“世子爷,打从您吩咐人把种子送过来,所里的军户就种了起来,照这个长势,不定真像世子说的那样,90天可鲜食,四个月就能收获。”
“应该差不多吧!”
朱国强笑了笑,这些玉米种子可是他从另一边带来的早熟品种,是黑龙江良种培育所在80年代培育的品种,产量虽然比不上21世纪的杂交良种,但是它却可以留种,而且也相耐旱。
唯一让人遗撼的恐怕就是它的数量不多,“搜刮”了整个种子冷藏库就只有搜到区区了几千斤,也就只够留种的。
“一定要注意,这批苞米全都用来留种,这一千亩地,如果肥料,水能跟上的话,明年的种子至少能种十几万亩,再有两年的话……”
可惜再有两年也来不急啊!
想到这,朱国强的心思不由的一沉,盯着地里两尺高的玉米苗,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尽量加快玉米良种的繁育才行啊。尽管对目前的繁育速度不太满意,但是朱国强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对孙国威,这个威宁堡千户所千户说道。
“请世子爷放心,大家伙知道这些种子金贵,种的爱惜不说,天天都到地里检查,保证会有个好收成,”
“种地是要精细一些,不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