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949


看着远处在地里劳作的人们,朱国强说道。
“别忘了,你们都是军人,并不是单纯的农夫,将来要是需要的话,军户还是会被征召,要上战场打仗的……”
在重新构建卫所制时,朱国强把卫所的军户变成了预备役,变成了训练区,在新的军事体制规划中,分成了镇守以卫所两个平行的体系,前者相当于后世的正规军负责作战。而后者作为预备役,负责备兵训练,而所谓的备兵有两种,一种退役后老兵,另一种是等待征召的新兵,这一类备兵从十二岁开始在百户所接受基础训练,十六岁参加千户所的营训,十八岁参加镇守部队的选拔,服役五年后退役。
兵役时间之所以会长达五年,是因为考虑到十七世纪交通、社会环境等各方向的因素,长期服役不仅可以保持战斗力,往边疆、异域派遣驻扎时,也能有效的维持战斗力,毕竟,有时候行军可能就需要半年之久。
“世子爷放心,大家伙心里都明白,每隔五天训练一天,从来不敢偷懒耍滑,毕竟,将来这些都是保命的玩意,就是……”
犹豫了片刻,然后孙国威说道。
“目前咱们一个所才只有50支火枪,一个百户所才几支,大家伙寻思着这火枪也太少了,大将军府那边能不能多给备些,万一要是建奴杀过来,手里只有大刀长矛,总还是不太放心,毕竟,辽东从来都不是什么消停的地方,万一要是建奴打过来……”
孙千户的要求,让朱国强不由的皱了皱眉头。尽管有着另一个世界作为补充,但是武器不足,尤其是火枪不足,仍然困扰着这边,毕竟,这不是三五万支火枪,而是二十几万支火枪。想要在短期内提供这么多火枪,几乎没有什么可能。
但是军户手里没有火枪,他们的心里也不踏实啊!
别说他们不踏实,就是朱国强自己也不踏实啊,其实,按照他的设想,这些军户可以自备火枪以及刺刀、火药等武器装备,参加训练和作战。能够像北美拓殖时代的“一分钟战士”的民兵一样,反应敏捷、行动快速,其实说白了,这些“一分钟战士”就是在壁炉旁边放一支步枪而已。
但这些反应敏捷、行动快速的民兵,对于。
“放心吧,火枪很快就会有的,咱们在大连那边已经新建了一个厂子,每天可以制造……”
两百支……这是大连那边工厂的产量,到年底兴许会增加到三百支,但是这边可是有十几万预备役哪!
怎么办?
还在另一边订购?
大批量定购会不会引起什么麻烦?
“世子爷,其实要是有铁料的话,那个所里都有几个铁匠,要是能供上铁料,完全可以就地打制,不过就是打制枪管太过费时费力……”
就地打制!
枪管?
无缝钢管!
或许在另一边像之前那样采用分包的方式定购武器会有那么点风险,可采购无缝钢管完全没有风险啊!一根枪管甚至都不需要一米的无缝钢管,自己完全可以那边采购无缝钢管啊!
孙千户的话,让朱国强想了想,然后说道。
“嗯,要不然就由大将军府里统一供给枪管,然后再由千户所的工匠制造。”
甚至于还可以放开枪械制造,让民间也参与到武器的生产之中,又何必拘泥于非要统一配发呢?
自备的关键是什么?
是自己买啊!
大将军府这边顶多也就发一支就行了。
“其实,世子爷,现在,现在咱们这边,就有人卖火枪。”
什么有人造火枪卖?
朱国强本能地问到。
“是什么人?”
这天和往常一样,赵云富一直待在铺子里,偶尔的他也会到后面的印房去看一下印出来的东西。
就在他和往常一样,在那里悠闲地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生意的时候,突然有两个官差走进来,其中一个还是他的熟人孙得海,两个人过去一起在军中效力。
孙得海一见到他就有些焦急的说道。
“赵云富,你私造火枪的事案发了!”
第321章
大明军火商
每次建奴入寇,都会掠走大量的百姓,这些百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人,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不过最多的还是工匠,各种各样的匠户,铜匠、铁匠、木匠……基本上,三百六十行行行皆有。
而赵云富则是的画匠,他们家世代印年画,既会画,也会印,当然也会做生意,凭着这手技术到也积蓄了万贯家业,不过建奴来了之后,什么都没有了,被建奴掠到沈阳后,凭着一技之长,在建奴的印坊里专门印制年画之类的套色彩画,倒也没受什么罪。不过就是变成了奴隶而已。
被救出来之后,开始时赵云富和其它人一样被编入军中,不过很快就因为随手画的一副画被带到了钱德功的面前,即便是直到现在,赵云富都记得当时军门怒形于色的模样。当时他直以为自己要死了。
后来……非但没死,军门在得知他会印彩画后,还特意问他会不会印。
随后,在钱军门的命令下。赵云富就重新找回了沈阳印坊里的徒弟、师傅,大家印了起来,每天都能印个几万张画,那些画后来都被用天灯洒给建奴了。
再后来,和其它人一样,赵云富也退役了,不过他并没有选地,那怕是凭着功劳他可以优选领地,而是招呼着徒弟、师傅们,在大连办起了印坊,即便干起了老本行。
别说,作为大连第一家民办的印坊,他的生意确实倒也不错,不过,他并没有满足于这么一家印坊。
还能再干点什么买卖?
一开始,他瞧上了捕渔,捕鱼挣钱,毕竟搁大连家家户户都吃海鱼,可捕渔需要出海,需要有人懂在海上使船,他身边的人对此都是外行。
外行人绝对不能插手内行的事儿,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他当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还有什么生意。
也就是在这时候,他的眼睛落在火枪上。
其实,对于火枪,他并不陌生。在沈阳时印坊旁边就是虞衡司的制兵器的工坊,那里就有工匠制作鸟铳,甚至在他的印坊里,就有会制鸟铳的工徒。
说干就干,虽然鸟铳和火枪不一样,可凭着一支损毁的火枪,他还是找来了工匠依着葫芦画瓢,制出了鸟铳,办起了作坊,还顺利的卖了十几支,利润虽然有限,但正像他猜的那样——这玩意很受欢迎。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还没等他扩大作坊,那边就被大将军府的人请来了。
案、案发了……
战战兢兢的进了屋,赵云富的心都捏成了一小把,他犹豫着是跪还是不跪,按照大明的规矩,是不用跪的,可按照大清……不对,是建奴的规矩是要跪下的,到底是跪还是不跪。
“草、草民赵云富参见世子爷,世子爷吉祥……”
话一出口,赵云富就想咬自己的舌头,这当真是当奴才当惯了,懊恼之余,他抬眼一瞧,心里顿时七上八下起来。
真的案发了!
世子爷手里拿的不就是作坊里造的火枪吗?
打量着手里沉甸甸的步枪,尽管它的枪管经过经心的打磨,可隐约还是能够看到一些锻痕,尤其是枪击等部件,锤打的痕迹清晰可见。
确实是崇祯年间打制的火枪啊!
纯手工打制!
没想到这么快,居然就有人仿制出它了。这真不容易呀,看样子是真不能小瞧这些古人。尤其是不能小瞧这些古代的能工巧匠。
要是能在制作精细一些就好了,其实朱国强并不知道,这支枪之所以不够精细,是因为买主要的太急。
抬眼看着进屋的商人,朱国强笑着发话。
“免礼,赐坐。”
尽管赐了坐,可赵云富也不敢大模大样的落座,只坐了半个屁股,双手扶着膝盖,掌心里却不住的冒着汗。
“这是你造的?”
“回,回世子爷话,是,是作坊里的工匠做的。”
“怎么想起来造这个?”
朱国强温言发问。
被吓了一跳的赵云富急忙就要下跪。朱国强连忙开口阻止道。
“别跪了,我就是一问,可没想要追究什么。况且大明也没禁百姓造火枪,我是想问,你怎么想起来造火枪的,好卖吗?”
虽说《大明律》的兵律中禁止民间私有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号带之类应禁军器者。而且私造者,加罪一等。
可真的不禁鸟铳、佛郎机,为啥……鸟铳不是火筒,佛郎机不是火炮。
好吧,这是文字游戏。
没罪?
闻言,赵云富的心里猛松口气,不过既然无罪,那世子爷来找自己干什么?
“好,好卖……”
赵云富点点头,连忙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