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949


“去义冢吧!”
所谓的“义冢”就是埋葬东江官兵的地方,之所以来这,是因为有几个阵亡的老卒,希望葬在这里。
来到了“义冢”,这里同样已经荒废了,在杂乱的草众中,一个个石质的墓碑,头的方向永远向着西北方,向着辽东的位置,许多墓碑都已经残破不全了,跟在许致远身后的李定坤默默读着上面的字:
“辽东金州卫李之昆墓”。
“辽东定远右卫赵大墓”。
“辽东铁领卫张田多墓”
……
所有的墓碑都写着辽东,写着卫所,对于他们来说,辽东是他们永远的家乡。透过杂草隐约的还能依稀看到在这些简易的墓碑上,还刻有“崇祯xx年”的字样。
看着这一座座墓碑,李定坤不由叹息的一阵叹息,他想到了在南京时看到过的忠烈祠,相比于那里,这里的一切都是荒凉的。
也许,再过几十年,这里的一切就会消失。
行走在这片荒凉的东江兵的墓地上,李定坤的头脑已不能思考了,被海风吹动的青草在诉说,远方摇动树叶的风在诉说,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他倾听着,然而他不知该如何去思考。更确切地说,眼前这连绵起伏的草原,触动了他的心弦,他两眼泪流不止,只能站在原地茫然地一动不动
来到墓地之后,许致远他们使终是一言不发,而是默默的安葬着几个老弟兄,最后他们又是一声长叹,这里面,必定也有他们曾经的袍泽!
最后,他们来到了皮岛的制高点,立于山顶上,看着周围的断垣残壁,许致远仍然是默默不语,良久他才再一次把枪杆铁底猛的往地上一扎,再一次展开那面旗。
“大帅!”
许致远放声嘶吼道。
“镇虽没,旗仍在……旗仍在,我等誓死不降……”
在他的喊声风,海风吹动着那面破旧的旗帜,一时间众人皆是泪如雨下……
次日清晨,船离开了皮岛,在船离开皮岛时,许致远他们盯着渐渐消失的小岛,沉声说道。
“他日我若身死,还请诸兄弟将我埋于此地!”
这句话,只听得李定坤都有些心疼,看着这些头发花白的老兵老卒,他人心头只剩下了默默的敬意。
“镇虽没,旗仍在!”
当东江残卒的消息传到大连时,朱国强也是沉默了良久,至于毛承志更是泪如雨下良久不能自已。
“镇虽没,旗仍在……”
默默的念着这句话,朱国强的心情显得极为复杂,如果不去朝鲜,他不可能知道那些残兵的消息,他们和数十万逃往朝鲜的辽民一样,就那么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甚至就连同皮岛上的东江镇官兵的“义冢”也消失于历史中,他们的墓碑去了那?没有任何人考证过,甚至就连他们存在的痕迹都已经消失了。
甚至就连同那些活下来的辽民,也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镇虽没,旗仍在……”
又一次,念着这句话,朱国强沉思片刻,看着眼眶通红的毛承志说道。
“我准备重开东江镇,不知你以为如何!”
闻言毛承志简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惊愕的看着世子爷,
“世子爷,重,重开东江镇……”
“没错,旗仍然,镇必重开!重开东江镇,既是战事的需要,也是为了褒奖数十万辽东义民,怎么样,毛承志可愿为我麾下东江军总兵!”
“世子爷!”
闻言,毛承志就长拜叩首道。
“世子爷,臣必定粉身碎骨报答世子爷知遇之恩!”
对于毛承志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礼物了,重开东江镇,重建东江军,况且还是以他为总兵,在这一瞬间,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将来前程,更重要的是老帅的名声。
想到这,毛承志又一次磕头道。
“老帅在天之灵,要是知道东江镇重开,必定也会欢喜的很!”
看着毛承志感激涕零的模样,朱国强只是默默的点点头,并没有扶起他,而是继续说道。
“东江镇既然重开,就需要招聘兵员,我看还是以辽民为主,你到了带方堡后,先收笼辽民,挑其精壮为兵,嗯,先训练,至于打仗,不急……”
天启二年东江辽民,是后金送给明朝最宝贵的兵源。其实当年只要全力以赴供应东江军饷,让熊廷弼焦头烂额的兵源问题,自然就得到解决。原先花钱都招募不来兵,招募来了也动辄逃跑的。而现在这些东江兵,是愿意杀敌而死,为亲人复仇的。
这么好的兵员,放之不用,实在是浪费啊!毕竟,在这个时代,这些那怕饿得奄奄一息哀鸣床褥间时,仍然念念不忘和建奴拼死的人,实在太少了,他们所求非常简单——报仇!他们的父母妻儿都被建奴杀害,哪怕能吃一天饱饭,能砍一个奴虏首级,便死也甘心。
可惜,没有用好哇……
哎!也有用好的又岂止是他们呀,明末的那么多仁人志士,他们有用好的多少?
别的不说,就是毛文龙的死……讲到这件事儿,朱国强甚至都懒得去说崇祯。
这个皇帝实在是一言难尽那!
“至于皮岛,我现在难以将十几万东江兵和辽民尸骸全部运回故土,可是不能让他们沦为异域的孤魂野鬼,更不能让他们的魂归之地让人肆意欺凌侮辱,不过,还好有一个办法可以处理此事。”
盯着毛承志,朱国强对他说道。
“你去了带方堡后,无论黄台吉如何整治朝鲜,朝鲜如何与我无关,他日我败东虏之日,就是朝鲜国灭,纳为入中国之时,自此之后,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明之土!”
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毛承志说的,同样也是对那些葬身于异域的忠魂们说的,也是为了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他们并不仅仅是明朝的,既有汉朝的,也有唐朝的。也有历朝历代。尽管朝代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是汉人,他们都是同胞,都是我们的先祖,他们理应得到后人的敬重。埋在大明的土地上。
“一定要让所有将士埋骨的地方,不论是朝鲜还是蒙古,亦或是安南、缅甸,无论是哈萨克或是波斯,都必须成为大明的国土,让千年来为这个民族开拓生存空间的忠魂们,都能够躺在自己的祖地之内!”
谁人敢说那里不是!
只要是汉人军旗所到之处,就是汉人自古以来的国土祖地……
“镇虽没,旗仍在!”
是的!
镇虽没,可军旗仍在,朝虽亡,可汉人仍在!只要汉人在,这些先烈们就会得到理应得到的祭祀!
至于土地——军旗所至,皆是汉土!
第338章
自古以来
军旗所至,皆是汉土!
即便是已经过去了几天,但是每每想到这句话时,朱国强仍然心情激荡,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这句话,而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古以来”的证据。
汉人的军旗曾经到过什么地方?
想经得到这个答案,并不需要去图书馆翻阅大量的史料,只需要发一个贴子很容易得到答案。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印度当然算是军旗所至了。还有波斯都督府,自然也是“自古以来”。
当然,还有郑和下西洋,虽然他怀有私心在东南肆意传播宗教,绿化了不少地方,但可以肯定的是,从东南亚直到非洲沿海也是“自古以来”,至于缅甸有明一代更是多次被军旗所指,而暹罗和朝鲜一样也是大明的藩属国,更没有疑问的“自古以来”。
甚至就连哥伦布也不过是拿着别人的地图又跑了一趟而已,而且地图还可能是是郑和的,这说明,美洲也是“自古以来”。
当然,所有的“自古以来”最终需要的是实力,否则也就是一句废话而已,对于身处这个世界的朱国强而言,世界地图早就教会了他这个道理。尽管对这个“自古以来”兴致勃勃,但他今天来大学并不是想来图书馆找“自古以来”以证据,而是来这里见一个教授,到他这里买台米的稻种的,这些稻种是为拓殖台湾准备的。
“可惜数量少了点!”
虽然只有区区几公斤的种子,但按教授的说法,这些种子可以用来培育,甚至还给了他不少育种方式的资料,并且表示可以现场指导,当然,这就不需要了。
置身于熟悉的大学校园中,朱国强一直都很喜欢这里的环境,环境是安谧的,空气是柔和的,这里没有社会上的勾心斗角,没有喧嚣和呼喊。所以,每当他心情极端恶劣时,他就到这里呆上几个小时,然后就什么都忘掉了。
不过,最近一年来,似乎从没来过这里,正是春风得意地他似乎忘掉了一切烦恼。
似乎最近真的没有什么烦恼……
置身于校园他就静静地站在树荫下,至少有那么一瞬间,他似乎又回到曾经的大学生涯中。
“嗨,朱同学。”
突然,伴随着喊声,一股若有若无的温香从身后袭来,忍不住吸了几下,颇有些心旷神怡的感觉。
回过头露出笑容时,朱国强的眼睛眯了起来,是因为眼前的的女生太过漂亮了,即便是已经过去六年,她的艳光仍然让人无法抗拒。
韩冰凌,朱国强的大学同学,学校当年的风云人物,倒不仅仅是因为她漂亮,而是因为她的成绩,她曾经是学校辩论队的领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辩论比赛时,取得了这些年最好的成绩。
当然,不得不得她在相貌上的优势更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