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949


“怎么这么巧,朱同学,没想到在这碰到你!”
韩冰凌正盈盈浅笑的望着他。
“我?闲着没事,来这里逛逛。你呢?”
或许是因为身边有静芸、柳如是、陈园园、李十娘她们的美艳,尽管眼前的韩冰凌艳光逼人,但与过去的躲闪不同,朱国强只是笑呵呵的看着她。不过站在这难得一遇的美女面前倒也是件惬意的事。
韩冰凌看到眼前站着大学同学,对他的镇定很吃惊。她并不是那种爱卖弄风骚的女人,但是她看到老同学的反应和过去截然不同,过去他似乎都不敢看自己。忍不住想多打量了他几眼,看到的是清澈无比的眼光。
“我?”
她先笑了一下,然后说道。
“你忘了,我后来留校了。”
他忘了吗?
“哦,不好意思。”
朱国强回答得很坦白。
老同学的淡定,引起了韩冰凌的兴趣。
“朱同学,你现在在做什么?听说辞职了是吗?”
韩冰凌的眼神闪过一丝得意,她知道所有同学毕业后的去处。
“现在自己做点小买卖。”
停顿了一下,想到那边还和别人有约的朱国强说道:
“那个,韩同学,我那边还有些事情,你先忙着,我们改天再联系。”
这样就走了!
望着朱国强离去的背影,韩冰凌的眼里全是不可思议,她甚至有些气结道:他,他可真是榆森疙瘩,本大美女主动和你打招呼,你不说请我喝咖啡吧,也总得等我先说再见吧。
难不成我变老了?丑了?胖了?
……
对于朱国强来说,他压根就不在乎自己的告辞对老同学的心理造成的“打击”,他确实约了人,而且还是好不容易才约出来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某个领域内出类拔萃的人,尽管是船舶专业的博士,但潘学忠并没有进入船舶公司工作,而是沉迷于古典帆船之中,甚至曾在国外参与过一艘仿古帆船的复制。在国内对古典帆船领域他是绝对的专家,这也是朱国强约他出来的原因。
这次回来的主要目就是为了寻找风帆战舰的资料,毕竟,现在已经开始走向远洋了,仅仅只是靠鸟船很难建立绝对的海上优势,而就朱国强所知,潘学忠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技术资料。
有很多都是他从各国图书馆里扫描的,别说在国内罕见就是国外也很少有人有那么齐全的资料。
“说吧,你需要那些方面的资料?”
说话时,潘学忠看了一下手表,然后说道。
“我大概有半个小时的时间。”
嚯,倒是挺忙的。
潘学忠确实很忙,他最近正在筹划出版一本风帆时代的战舰书籍,需要翻译大量的资料。
笑了笑,朱国强倒也直接,。
“我希望买下你所有与风帆战舰有关的资料!”
“什么!”
诧异的睁大眼睛,潘学忠不解的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家伙。
“嗯,图纸还有英美法等国18或者19世纪前期的船舶设计方面的教材,我听说您收藏的甚至还有俄罗斯的,这方面的资料,你那里甚至都比很多图书馆还齐全。”
“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
“我个人比较喜欢风帆战舰,但是国内还没有这一类的专业网站,所以我打算办一个网站,不过需要大量的资料,别人向我介绍了你,所以我希望能够获得一份你手中这方面的资料,当然,我会给你一笔合适的咨询费,价格由你开。”
尽管约人不好约,但是朱国强相信,自己开出的条件,是不会有人拒绝的,况且并不是要他的原件,只是要他给自己拷贝一份而已。
“哦……是这样啊。”
点了点头,潘学忠的脸上倒也不觉得奇怪,这年月有钱人的爱好都与众不同,稀奇古怪的爱好什么都有,他自己不也是一样,象面前这位喜欢风帆战船的,倒不新鲜,要是奇怪的话,他在杂志、网站上发表的那些风帆战舰的文章也不会有人看。
而且人家也说了,会付给他咨询费,这当然更没有问题了。不过这个由他开价的条件就有些难以把握了。
到底开价多少合适?
就在潘学忠犹豫着开价多少合适时,朱国强又补充道。
“潘先生,我希望这些战舰的资料越详细越好。最好有他们建造时的资料以及图纸,我知道你收集这些资料肯定费了不少功夫,嗯,一百万,不知道你以为如何?”
一百万!
瞬间,潘学忠就心动了,尽管他并不差钱,但并不意味着他清高自傲,况且这些年他在英美法等国搜集这些资料、书籍确实也开支了不少,这一百万看似不多,但至少可以向别人证明——这个爱好,是可以挣钱的。
第339章
要想富先先办厂
爱好是可以挣钱的。
对于这句话理解更为深刻的恐怕就是司马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已经前后从朱国强那里得到了几十万的“咨询费”。
“有钱人可真是不一样啊!”
又一次,把收集到资料电子版发过去时,他的心里不禁感叹起来。
有钱人的爱好,都是钱堆的。
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帮对方收集了不少资料,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武器上,现在更是扩展到了机器设备上,比如1800年发明莫兹利车床、罗伯茨的龙门车床、惠特尼的卧式铣床,惠特沃斯测长机等等各方面的资料。当然,还有蒸汽机等方面的资料。
为此,他每天都需要用大量的时间翻到国外在某些极客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有些资料很齐全,有的则很简单,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仍然凭借着这个爱好挣到了一笔钱,这笔钱甚至可以用作购房的首付。
爱好可以挣钱,在此之前,司马还真没想到,有时候,他同样也很庆幸自己回复了那个贴子……
翻看着打印出来的资料,朱国强的脸上带着笑容,尽管他完全可以从这个时代带一些机床过去,但是那些机床都太过“逆天”了,过去复杂的机床设备不仅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更高的要求,而且想要自行生产也是个问题。
所以他选择了另一个看似困难,但实际上却更为简单道路——复制工业革命前期的机械设备,那些早期的机械设备,有很多都是手工、半手工制成,无疑更符合崇祯十三年的技术水平。
其实单就手工艺水平来说,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工匠肯定比不了大明世代传承的匠户,况且在历史上,《天工开物》传播到欧洲后,也对欧洲带来了爆炸式的的技术进步。
在崇祯十三年,朱国强相信凭借着自己带过去的资料,完全可以让大明迎来爆炸式的发展,况且工业革命本身就是一种爆发式的发展,在这种大爆炸中,机械设备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咦,“骡机”的图纸,这个可还真不错……”
所谓的“骡机”就是走锭精纺机,走锭精纺机是英国人克朗普顿将珍妮纺纱机与水力纺纱机合二为一,配合而成的,综合了两者的优点,所以被称“骡机”。它使纺纱从此脱离手工,成为机器化生产,同时织出了更细、更结实的纱线。
“居然还有工厂的图纸!”
看着4000锭的纱厂,朱国强的眼前不由的一亮,他的脑海中几乎立即浮现出了一个念头——办厂!在大连办一家纺纱厂,然后织布,在满足自用的同时再把棉布卖到各地。
办纺织厂有什么好处?
最大的好处当然是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就业,工业多提供一个就业岗位,社会上就可以减少一个流民。
说办就办,朱国强倒也没犹豫,当然,纱厂所需要的“走锭精纺机”等设备,并不是在大连那边生产的,而是在这边通过零件分包的方式定购的,不过只是几个几千锭的纱厂,所需要设备极其简单。
在纱厂的设备制成的同时,朱国强就在大连兴建起了崇祯年间第一家纱厂,非但用的是走锭精纺机,甚至就连同动力也是蒸汽动力,它可以不受水力的限制,厂址可以自由的选择在大连的任意地区。与纺纱机不同的是,蒸汽机却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而在纱厂厂房建设的同时,在船厂那边工匠们同样也开始研究起了朱国强带来的图纸,尽管这些工匠从没有接触过西方的图纸,但是他们仍然很快弄懂了其中的关键,在惊讶于图纸的精细之余,他们也开始建造起了西式的帆船,考虑到造船水平等方面的关系,朱国强将“巴尔的摩纵帆船”作为船厂建造的第一艘西式帆船,
而他选择的这艘巴尔的摩纵帆船。排水量只有区区210吨,装备1门24磅炮和6门6磅炮。是一种美式双桅单中帆纵帆船。其型线特点是采用流线型V型横剖面船体,尾部吃水较深,提高了纵稳性和航速,而且操帆简便。它是19世纪以来优秀的快速帆船之一,以灵活的操纵性和超常的快速性,成为了19世纪海洋商业运输竞赛的赢家。
而这也是朱国强选择它的原因——灵活、快速!
和建厂一样,造船同样也需要时间,对此,朱国强并不着急,不过在第一根龙骨木料下料时,他还是特意来到了船厂,在他看来,无论是纺织厂也好,还是这艘船,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从今天开始,大明应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了!”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工业革命?
这应该就是工业革命的序幕吧!
朱国强自言自语着,在他自言自语之余,心里又寻思着另一件事。
“要不要办一个展销会呢?把大连生产的商品卖出去?”
不过转念一想,朱国强才发现,似乎大连根本就没有什么产品,军装、咸鱼算吗?至于肥皂、镜子之类的产品,现在似乎都是从现代弄来的,数量不多,但都是属于高附加值的产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