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949


展开信看了半天,魏昆心中越看眉头就是皱的越紧,不过脸色却始终平静。良久才长叹道。
“世子爷赈济灾民,实在是我山东父老之幸,既然现在世子爷有所需,号召我等捐粮救助百姓,我魏家自然是不甘人后!”
李信问:“指挥使仁义,只是不知道指挥使准备捐多少?”
魏昆立即打起了马虎眼。
“外人都说莱州魏家是山东军户中第一大家,可魏家几经分家后,早就不如往日,况且今天大旱,莱州卫军户断粮总是也得接济一些,说实话,眼下,魏家有粮食也是所剩无多啊!”
虽然被人晾了半个时辰,尽管心里早憋了一肚子火,可李信仍然微笑道:
“指挥使仁义,只是这捐粮救助百姓,关系到山东安危,世子爷已经在信中陈明利弊,此事对魏家亦是有大利,若是百姓断粮,土寇四起,四处劫粮,到时候恐怕魏家亦难以幸免吧!”
李信说的事实。其实世子爷给他们的信里,也是实话实说,真的要是发生农民起义,到时候第一个死的就是这些士绅。
只不过这样的话,没有人爱听,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又有几个人能够接受?
这话让魏昆非常不高兴,当即冷脸道:
“魏家这些年虽说是诗礼传家,可子孙功绩靠得的沙场上一刀一枪的拼杀,绝非祖宗的荫德,魏某虽是年迈,可若土寇四起,必定领家人誓死剿寇,焉能让其威胁我大明江山?”
其实他还真不怕,魏家可不是一般的士绅,他们家是将门,会怕那些土寇!
他们要是敢过来,到时候非把他们杀个有来无回,正好换成军功了!
李信揖手道。
“指挥使果然是忠心耿耿,即便是土寇,原本也是我大明良民,世子爷又岂忍心一味用强,现在世子爷意欲安抚流民,避免其沦为土寇,号召山东士绅捐粮,难道指挥使就这样一口拒绝了吗?”
魏昆道:
“拒绝当然不会拒绝,只是今年时值大旱,魏家实在是没有多少余粮,世子爷虽是平虏大将军,可大明祖制在那,实在不敢和宗藩结交,不过世子爷救济百姓,魏某怎可能不闻不问,嗯,请转告诉世子爷,魏某愿意拿出一百石粮食,甚至其它,李参军,且请回吧。”
突然李信笑起来。
“若不是世子亲自书信,恐怕指挥使连这一百石,也不一定愿意捐吧。”
魏昆没有说话,算是默认。
谁认识你是谁啊!捐粮?开玩笑吧!
果然!
其实李信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不一定愿意捐出多少粮食,当初家的时候,面对流民遍地,他也曾经把家里的粮食都捐出去救济灾民。在他去救济那些灾民时,也曾向本地的乡绅求助,希望他们也捐出粮食,可是他们捐了吗?
捐了!
三石四石,仅此而已。就是他们的作为!
眼见魏昆如此不识时务,拂袖而起的李信冷笑着威胁道:
“五天!还请指挥使五天后给我答复,我就住在莱芜码头的顺风客栈里等你!”
说罢,就拂袖离开了,完全没有把魏昆放在眼里。
“狗仗人势的竖子!岂有此理!”
待李信离开之后,魏昆破口大骂道,他身为堂堂指挥使居然被一个小小的举人出言威胁了。
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大将军的人,他连这个门都出不去!
五天,之所以需要五天的时间是因为……朱国强本人过来需要五天的时间,李信先过当然快一些。
五天后,他当然没有等来任何答复,毕竟,作为山东第一将门,魏家有足够的自信相信平虏大将军,不敢怎么地他们。
第五天凌晨,六艘大海船终于靠上莱州港,朱国强不但来了,而且还带了一千火枪兵。
“参见大将军!”
李信揖道。
“他同意捐粮了吗?”
“同意了!”
“捐多少?”
“一百石!”
“好……”
用力的点点头,朱国强冷笑道。
“好一个一百石!走,按计划行事!”
其实哪怕他们不捐一点,朱国强也不会这么生气,这些人就捐这么一点粮食,那里是捐粮食是分明是在打自己的脸。
好!
很好!
突然出现的火枪兵,让守城官兵不禁大惊,喝问道:
“你等是何处军士?速速远离城门!”
李信大喝道:
“平虏大将军府幕中参军李信,随大将军平虏率兵前来捉拿通虏奸细!速速开城!”
“有何凭信?”
守城官兵问。
李信大声说道。
“平虏大将军在此,何需凭信!”
守城官兵无法做主,只得通报主官。
莱州知府周亮工快马赶到上得城楼,虽然心里有些发毛,可他还是大声喊道。
“便是平虏大将军在此,既非是战时,兵卒便不得进城肆扰百姓,要是城内如有通虏奸细,本官自会带人抓捕,还请大将军见谅!”
李信笑问:
“山口魏氏通虏,你敢抓人吗?”
闻言,周亮工立即说道:
“莱州魏氏,一门两位都督、五位总兵、二十位将军,又怎会做出通虏之事?休得胡言!”
尽管嘴上反驳,可是实际作为地方知府的周亮工对魏家反感至极,心里愿意配合,而且是报复性配合平虏大将军,他屡屡被魏家为首本地士绅刁难,心里自然压着一团火,如今当然想借着平虏大将军的威势,狠狠敲打一下那些刁民,不对,是这些劣绅!
“可有凭证?”
骑在马上的朱国强冲着城头冷笑道:
“本将军在此,难道周知府还怀疑本将军不成?”
证据?
有啊!
代善的口供算不算?反正他已经降了,想取口供……让他说什么不行!
城下的话声,让周亮工的心头一紧,
平鲁虏大将军居然亲自来了。听说过许多传闻的他那里还敢再问,连忙令人开城门恭迎大将军。
“周知府,带我去抄家吧,我正愁没有钱粮赈济灾民呢!”
周亮工顿时后背冒出汗来,哪有动辄就抄家的,而且抄家银子也没有这样直接挪用的道理啊。
以什么罪名抄家?
通虏!
莱州的将门士绅和富商,通不通虏不一定,但是有一个算一个,百分之百的会有海船通行渤海,而且只要一查肯定有问题。
建奴据占辽东后,按照大明的规定,不得往辽东运丝毫货物,更不得购买辽东货物的,可实际上,山东沿海的将门士绅和海商,或许不会像晋商那样出卖国家机密,勾结建奴,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肯定从辽东买过人参、毛皮等货物,毕竟这些货物运回大明境内都可以获得几倍的暴利,但凡是将门、士绅之家一但经商,又怎么可能会视暴利于无物?
朱国强的亲自带兵进了莱州城,直接封了城内魏家的铺子,就这样这出了两位都督、五位总兵、二十位将军的魏家,就成了他“劝捐”的那只鸡,杀鸡给猴看的那只鸡!
其实魏家看似显赫,可显赫的也只是过去,毕竟,现在的魏家早就没有往昔的风光,即便是仍有人在军中,不过就那两三个而已,并且是远宗,且官职都不怎么高。
抄魏家,至少不会引起边域兵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