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949


过去,他可到关内去抢银子、抢粮食,可现在到那里抢去,甚至他的心里已经寻思着,下旨朝鲜人剃发,趁机在朝鲜抢上一波了,可是事情那有那么容易啊。
现在明军近在咫尺,一但朝鲜动乱,他们势必会里应外和,到时候大清国可就全完了,现在的明军可不是老汗那会的明军,只敢躲在城里头不出来,平虏军可是在眼巴巴的等着朝鲜内乱呢。
“皇上,朝廷银饷不足,可以想办法挣银子啊!”
郑则寿开口说道。
“挣银子?”
黄台极不解道:
“怎么挣银子?”
“主子,朝鲜地贫民穷,特产不丰,可是与朝鲜一海之隔的日本,却是有金日,奴才少时曾与史书看到,百年前,日本使臣安心东堂携带国书访朝,曾言:“我(日本)北陆有山,其名曰金山,近年产于真银,实季世之伟珍也。故往岁以之献于大明,大明嘉悦。”,当年日本使臣用白银“尽易京商白丝、缎子等轻物而去”。此后,日本使臣每每都携带大量白银来朝贸易,每次都堪称满载而归,而朝鲜每岁可得白银数十万……”
虽说是贱民,可郑则寿的父亲毕竟是两班贵族,父亲在世的时候,他也读过书自然知道一些旧事,甚至在他年青的时候,那时候日本还未锁国,郑家还和日本商人做过生意。
“这么说来,日本有金山了?”
“确实有金山,三十一年前《己酉约定》后,日本在釜山豆毛浦重开倭馆,倭人再开贸易,他们往往以高价收购白丝、缎子等物,以奴才看来,要是咱们能绕开倭人,直接把货卖到日本去,一年至少可以获利百万之巨。”
获利百万之巨!
在是放在过去,黄台吉自然不在意这些,但是眼下,他却被这每年百万两的银子给挑的心动了。
“你的意思是,只要咱们把白丝、缎子等物送到日本,就能挣到上百万两银子?”
黄台吉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道。
“是的,主子,只咱们用船把货运过去,肯定能挣到这么多银子!在这边值500钱的白丝,到了日本都值至少3000钱!”
年少时,郑则寿曾听人说过白丝、缎子等物送到日本,至少可以获得五六倍的利润,现在肯定也是如此了。
“不过,一直以来,朝鲜和日本的贸易,都是对马国把持,要是咱们想挣这笔银子,就非得自己把货运过去不可!”
看着皇上,郑则寿又补充道。
“皇上,明国人就一直和日人进行贸易。”
闻言黄台极有眉头一挑,沉声说道。
“既然明国人可以去,那么咱大清国就可以去,红毛国的船就在仁川,咱们就买一般他们的船过去。”
……
当黄台吉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崎港,迎来了一群客人。
在这个时代,从大连到长崎并不容易,要首先南下,然后再入黑水洋经再折转北上,前后要十五天才能抵达长崎,在半个世纪前,大明的商船可以随意驶入日本的任何一个港口,但是从五年前,江户幕府再次颁布锁国令后,长崎就成了是唯一贸易港,“唐船来航”也只限长崎一港了。
作为日本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外人恐怕很难想到,长崎港最早的开创者并不是日本人,而是包括王直在内的一群明国海商缔造的城市,甚至直到现在这里仍然居住着上万唐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唐人,是因为早在数年前,按幕府将军的命令,靠行商为生的九州各地各港的华侨华人都必须搬家到长崎。如果再加上往返于此的唐人行商的话,人口不过四五万的长崎并不多有一半的人都是唐人。
秋季正是唐船来航最多的时节,在长崎港内长期泊停着数十艘唐船,这是一年之中长崎最热闹的时候,尽管郑家垄断着对日本的贸易,但实际上仍然有零星的散商进入长崎。
不过,那些唐船都是零星到来的,那怕就是郑家,也是一艘艘的过来,可是今天却突然来了六艘海船,这让长崎奉行石见守以及上使井上筑,无不是感到极为惊讶,毕竟已经好几十年没有来过如此“庞大”的船队。
而且,这些船的桅杆上挂着龙旗!
长崎奉行、上使都被惊动了,他们无不是快步小跑的来到港口,用汉话问道:
“可是天朝上国的使者驾临?”
与后世想象的不同,在明代的时候,准确的来说永乐元年以后的明、日官方贸易中,日本将军均需接受明朝廷的册封,在国书中皆自称“日本国王”、“臣某”,且使用明朝年号。尽管德川幕府锁国后,日本已经脱离中国中心的朝贡体系数年,而且在政治上不再接受大明朝廷的管辖。
可是他们仍然习惯性的视大明为“天朝上国”。
尽管对于出迎的长崎奉行、长崎上使很陌生,但却认得唐通事江一官,胡唯良笑道:
“江老兄,不认识小弟了?”
“呀,胡船主!”
江一官惊讶道。
日本将永住在长崎的华侨华人称为住宅唐人,而唐通事就是在住宅唐人中挑选,简单说来,唐通事就是汉语翻译者,是长崎奉行所属下的地役人也就是基层官吏。
“奉行大人,这位胡船主是从明国过来的商人。”
在江一官介绍胡唯良的身份后,胡唯良介绍道:
“这位是大明平虏大将军门下参军方以智先生,他是代表大明天子!”
真的是天朝使节!
长崎奉行石见守在重以及上使井上筑,立即按照日本礼节磕头首。
“下国长崎奉行石见守、上使井上筑,拜见上国天子使臣!”
“免礼,”
方以智说道,
“我是奉平虏大将军之命,来日本商谈通商贸易一事,上使能否向上通报。”
长崎奉行虽然是长崎的行政首脑,可是井上筑却是幕府将军派的上使,他是来到长崎,与荷兰人交涉谈判的。
“商谈通商贸易?”
作为幕府大目付的井上筑闻言,尽管心里疑惑,但仍然说道。
“请天使暂住长崎唐人町,小臣立即派人前往江户禀报消息!”
他作为上使刚刚结束与荷兰人的谈判,荷兰东印度公司同意将商馆由平户移往至长崎的出岛。可却不曾想,还不等他返回江户表功,这边就有天朝的使臣过来谈判了,他们又是要谈判什么事情?
通商谈判?
天朝什么时候进行过通商谈判?
尽管心里满怀疑惑,可井上筑仍然还是毕恭毕敬的接待了天朝使臣,与让荷兰人只得住在出岛不得离岛,而且原则是日本人除了公事以外则不能进入出岛不同,唐人却可以在长崎城内买房置地,天使来了自然是住在长崎的唐人町内。
将天朝上使安顿好之后,井上筑立即派信使前往江户禀报“大明使节来访”一事。
大明使节来访!
对日本可实在是罕见的很。
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很快就做出了决定——请唐使来江户谈判。
为什么请唐使来江户,来的是唐使啊!和荷兰蛮夷当然不一样的待遇。
是大明爸爸的使节!
尽管日本人嘴上说着不认大明爸爸,可那怕就是德川家光本人,内心深处同样也有着渴望,渴望得到爸爸的认同。
第388章
想当儿子的德川家光
德川家光!
在德川幕府的诸位将军中,绝对是个承前启后重要人物。作为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的家光既是守成的第一人,也是开拓的结尾者。
仅仅只是用三两句话不一定能够说出他干了什么,其实德川家光这十几年也没有什么别的,大概三件事:一个,修订武家诸法度,确定参勤交代的义务,这一招不仅“剥削”了大名的钱,也“剥削”了他们的时间。不是呆在江户,就是在前往江户的路上,或者是返回领地的途中。到最后甚至导致一些大名因长期不在家而被家臣们架空。这也就是所谓的“家康筑基,秀忠添砖,家光封顶”,为幕藩体制的最后定型,甚至可以说正是他打下了德川幕府两百年江山的基础。至于第二个,扑灭由境外势力操纵的岛原之乱。如果说还有一点什么成绩,就是完善了锁国令,避免了被红毛教教化的危机,这个几乎差点改变了日本的命运有。
另外呢,就是他很重视农业问题,嗯,在他的的治理下,日本的百姓终于能吃上稀粥,吃上咸菜了,嗯,这不能不说是个伟大的“进步”。
不过这样一个成功的“权三代”,也是经常面对重大考验的,比如说上一次的岛原之乱,平定的那是一个艰难啊。
而现在,又一次新的重大考验再一次摆在他的面前!
在与天朝的交往中,往往都是日本派贡使前往天朝,很有少天朝使节来日本,上一次过来,还是册封丰臣秀吉那会。
天朝使节居然再一次驾临日本!
不过天朝使节的到来,却让德川家光显得有些紧张。
“我等这样匆匆接待明国使节,会不是会太过失礼。”
德川家光会这这么想,既是因为他的心里有所图谋,当然也是因为有先例可循。
当年丰臣秀吉迎接明朝使团的场面那是一个隆重。甚至特意造了个“千畳”厅,1畳等于1.62平方米,也就是1620平方的政厅来接待使团。可赶班加点赶出来的却是个豆腐渣工程,一场大雨就支撑不住,一面墙给崩坏了,导致政厅都有些倾斜了,简直就是比萨斜塔日本战国版。总之,花了大量人力财力,结果榨取民力过度,甚至出现了大量绝望和逃亡者。
丰臣对招待使团真的很上心,且尽了最大努力,结果搞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这也能看出,他有多看重使团。
而现在德川家光却发现江户城里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大厅可以接待明国使节。所以才觉得失礼,毕竟人家可是好几十年才来一回日本。
“阁下,当年丰臣建千畳厅,可是搞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阁下大可不必效仿丰臣旧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