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949


岳父……那也是亲戚,也算是人质!
从谏如流的明君崇祯,也当即表态答应,不过见大家伙的心里都像吃了个定心石似的不愿意得罪朱慈颖,他的心里是那个堵啊。
这无声的博弈,崇祯皇帝又一次被远大连的德世子给生生打脸了!
真是打得生疼啊!
更可恨的是崇祯皇帝发现自己拿那小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崇祯就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皇帝。
甚至到最后,为了面子,还特意下了道旨——德世子朱慈颖无礼纳妃,罚宗禄半年。
好吧。
这半年的宗禄,也就是为了皇帝面子。
对于朱慈颖,这样“敲打一番”也足够了,真的要是整他,谁都不敢啊。
不过在“敲完”朱慈颖后,一个好消息就传到了皇极门。这个好消息是刚刚传过来的,从辽东那边的平虏大将军传来的——请旨出兵朝鲜,打虏酋黄台吉!
什么趁其势弱,打黄台吉。
什么趁敌势弱,什么收复旧藩,诸如种种,但是最后又来了一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吧啦吧啦的说了一堆。
其实就一个意思——朝廷,打钱!
崇祯简直要石化了,站在那里动都不动一下。
要钱!
他还有脸要钱,他在扬州抄了多少银子,还有在南京的抄了多少,南京的勋臣可都让他杀个差不多了。
那小子居然好意思开口钱!
听到这崇祯皇帝的脸都气得发青了。
“张四知,你说呢?平虏大将军要发兵朝鲜,朝廷可有钱粮出?”
崇祯咬着牙问首辅张四知。
张四知哪敢有什么主张?只是含糊其辞道:
“虽说朝廷当下用度紧张,但为了大明江山,不如,不如……”
“不如给其钱粮吗?”
崇祯厉声问道。
张四知听到崇祯的语气不善,只好改口道:
“现在朝廷用度紧张,且这几年连年大旱,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粮接济,不如今其在朝鲜就地筹集粮草吧……”
得,这个建议还算可以,反正银子,一文钱都不能给那小子!他抄那么多银子,有想过朝廷嘛!
居然还好意思问题朝廷要钱。
……
其实,也就是表个态度而已,不问朝廷要钱,自己岂不就成了奸臣了!
咱可是大明的忠臣。
不能不让朝廷打钱,当然,打不打钱,都不影响朱国强对朝鲜的进攻,而且从海州一回到大连,就开始着手准备起了对朝鲜的进攻。
看着一旁的方以智,朱国强问。
“那个李溰、李淏怎么样了?”
李溰就朝鲜的昭显世子,朝鲜国王李倧的嫡长子。几年南汉山城投降后,他跟他弟弟,即后来的朝鲜的忠宣大王李淏一起,作为人质被带到沈阳,去年攻克沈阳后,被解救,当时因为军务匆忙,也就只见了他们一面。
再然后,朱国强就把他们给忘到了之脑后了,这不,直到要去打朝鲜了,才想到他们兄弟俩。
其实,也不是真的忘了,而是故意忘的。
要不然,早就把他们和张春一起送到京城,可朱国强没有送,因为这两个人就是他手中的筹码,原本是用来和朝鲜王换粮食物资的筹码,可是因为黄台吉撤到了朝鲜而做罢。
“世子爷,他们一直在庄子里,一直专心文章,世子想要见他们?”
朱国强笑道。
“见,是要见的,但是只能见一个人!”
第434章
自干明
只能见一个人!
世子爷的话,让方以智的眉头紧锁道。
“世子爷的意思是?杀一留一?”
“杀人?”
朱国强摇头说道。
“为什么要杀?朝鲜王当年于南汉山城屈膝投降建奴,虽说有情可原,可降清弃华之罪却不能不追求,待打下朝鲜后,李王必须要退位,押解至大明,至于所以,你这次过去,就是要从他们兄弟两人中,选出一个人。”
“选出一个人?”
方以智愕然道。
“是,是让其做朝鲜王吗?”
瞬间,方以智只觉得心中一阵激荡!
由他选定一国之王!
这,这古往今来,谁曾有过这样的权力!
“对!他们兄弟两个人,只有一个人可为王,而另一个无论是谁,留在咱们手中,对那个当王的来说都是个威胁,也咱们钳制他们的筹码。”
顿了顿,朱国强说道:
“往后,咱们大明的宗藩体制也要改一改了!”
东方的宗藩体制是什么?
其实就是大明的朝贡体制,以日本、朝鲜、安南、琉球、暹罗等周边国家,向大明朝贡,请求大明册封的体制。说白了,就是认大明爸爸的体制,这爸爸可真是好爸爸,对儿子们承担责任,不时加以赏赐,。在这个体制中,最乖的儿子是谁?
当然就是朝鲜。
不过,那怕就是朝鲜,对大明未尝没有私心。
在朱国强看来,相比于那种只有爸爸责任付出,没有儿子尽孝的宗藩体制,需要改一改,比如改成法国在越南、高棉、老挝的那种统治,保留他们的王室,派出统监作为间接统治。将来时机成熟了,自然就是收之以郡县。
“改一改?”
方以智疑惑道。
“这个暂且先不说,你先去一趟安置他们的庄子,选好人选,这个人就是将来的朝鲜的李王,必须要保证他为我所用,明白吗?”
“臣明白。”
想了想,方以智又提醒道:
“世子爷,选人简单,无非就是两选一,即便是其有异心,大不了废了就是,但是现朝鲜王于京城名声颇好,且朝廷素来视朝鲜为“孝子”,万一要是朝廷不愿废他,到时候又该如何?”
眯着眼,朱国强沉默许久,沉声道:
“子逆父,杀之……那就杀了他!”
……
时值盛夏,日头一天比一天辣。
在辽东的大地上,长满了半人高的玉米,而那些拿着锄头的屯田军户们往来于田间,用锄头锄去田间的杂草。夏天正是野草旺盛的时候,大伙忙得连坐下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远远望去,这田间的绿色似乎征兆这将是一个丰收之年,可待到走近了,却可以看到地上微微开裂的裂口——尽管今年的冬雪很大,但是春夏以来雨水并不多,还好,这些玉米是朱国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农研所找到的70年代的玉米品种,它们的产量不及几十年后的玉米,但是它更耐旱,而且可以留种。
可以留种,这是21世纪的高产杂交玉米无法与之相比的。这也是朱国强选择它的根本原因。
在阳光的照耀,军们在这处肥沃的土地上忙活着,一阵清风吹过时,军户们就着凉用布巾擦汗时,瞧着地里的庄稼,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十几匹马飞快的从官道上的走过,瞧着方向似乎是往复宁堡去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