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949


复宁堡,是一座小型的土筑棱堡,城堡内平常只驻有不到几十名官兵,其实这里就是千户所治地,不过这间千户所里,除了驻着兵,还驻着一些客人——一些来自朝鲜的客人。
从去年在沈阳的质子馆被解救后,无论是李溰也好,李淏也罢,包括质子馆里的朝鲜官员,都是长松一口气,毕竟,对大明爸爸他们是了解的,大明爸爸是什么?
素来是待人以宽,他们深信只要领兵大将把他们送到京城,他们往地上一跪,感激涕零向天朝皇帝表一番忠心,再表示一番追愧之心。大明爸爸必定会善待他们的。
可接下来的局势发展却出乎他们意料。
他们先是目睹了明军在撤退时是如何快刀斩乱麻的放火烧了一座座城,接着他们在旅顺等了几个月,就离开了旅顺,京城当然没有去,而是被安置到几个千户所里。
作为客人,留在了辽东。
从那天起,作为朝鲜凤林大君的李淏和几名朝鲜的官员,就住在这复宁堡中,每天目睹着天朝天兵的操练。
“哎呀,真不愧是天朝天兵啊,金荩国。”
和往日一样,坐于庭前的李淏看着院中正在操练的天兵,不禁称赞道。
“天朝天兵,每天都是卯时起床先跑操十里,然后每天训练,从年头训练到年尾,从不曾有丝毫懈怠,难怪能击败东虏!”
“大君所言甚是,就是田间的天兵,每月也都要集训四次,到了冬天,那也是终日操练,天朝能有如此强兵,朝鲜他日必定可以重归母国啊。”
“是啊,每每想到朝鲜却被的东虏占据,有如离家孤子一般,真不知道,天朝何时发兵相救,让朝鲜重归母国啊!”
在他的话声落下时,那边有兵士过来禀报有大将军府的参军求见。一听是大将军派来的人,李淏那里敢怠慢,急忙领着几名朝鲜官员迎了过去。自然双方热情会晤,并肩入城。
“下臣听闻大将军发兵北伐,方参军既是将军幕僚,想来必定也曾随军吧。”
“那是自然,六月初九,大将军以八万精锐的北伐建奴,沿途攻城掠地,可谓是攻无不克……”
方以智笑道。
作为文人的他,虽然没有亲临战场,自然能在绘声绘色地给李淏讲述北伐的战事,只听得李淏与朝鲜众臣,无不是热血沸腾。
“……辽阳大战之后,建奴既然西逃至蒙古,如此,已经不足为惧了。”
“哎呀,不过区区一月的功夫,即收复千里辽东,可真不愧是天朝天兵啊!”
李淏忍不住惊叹起来。
随后方以智还和他说起一些北伐之中发生的趣事,当然对于大明之间的一些见不得光的东西,直接在话语中给飘没了。对于,作为客人,实际上只能在城堡附近十里左右活动的朝鲜人当然不了解,他们也不需要了解这些。
恰在这时,有侍女配上茶,而金荩国随口用朝鲜话吩咐侍女准备点心时,李淏却皱眉道。
“让参军见笑道。”
“哦?”
方以智疑惑道。
“大君何出止言?”
“历代中国皆以朝鲜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可惜朝鲜下民却大都不会官话,只会土语,如此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如此岂不有愧于事大慕华?”
打量着面前这个满面歉色的李淏,他的意思是当今之世,有自己固有语言的民族都是夷狄,只有学会官话,才无愧于事大慕华,方以智的心头一动,便问道。
“那以大君看来,如何才能得苏合之香?”
“自然应该仿效天朝,设立社学,求天朝派遣生员,教授小邦下民学问,官话,如此朝鲜便可以与母国天朝同文同语,这才是天下正道啊!只可惜现在朝鲜虽用天朝汉字,却仍用土音,实在是有愧于事大慕华啊!”
看着眼前这个恨不得让所有朝鲜人变成明人的李淏,方以智的心里差不多已经得到了答案。于是便试探着问道。
“这样突然让他们都说汉话,势必会引起一些人不满的。”
李淏他一听说脸色就越不好看。
“那是因为,他们都还不够爱大明!既然不爱大明,甘心为夷狄,当除之!”
行了!
就是他了!
第435章
大明爸爸救命啊
选择是很容易做出来的。
在方以智选择出一个妥妥的“自干明”时,在百余里外的大连港,一艘大帆船正缓缓的驶入大连港。
立于船头的堀田正盛神情凝重的盯着大连。
在他的身边李八官,见他一言不发,便说道。
“大人,这次来天朝,大将军必定会答应援救日本的,请大人放心。”
援救日本!
不过只是短短八个月的时间里,日本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倭寇!
曾几何时,来自海上的倭寇一直为患大明沿海,从北到南四处为害,不知多少百姓惨死倭寇之中。只不过,日本人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会有海盗袭击日本沿海。
去年十二月初十,从海上袭来的鞑虏洗劫了长门藩,城市被焚毁,军民被杀戮,当消息传到江户时,和所有人一样,堀田正盛压根就没有把这当成回事,甚至还觉得这重创了长门藩的实力。
可是谁曾想到,一个月后,对马藩宗室禀报——遭到鞑虏洗劫。三千鞑虏甚至直接杀上岸对马,直接占领了对马藩,藩主宗室在家臣的保护下,好不容易才冲破包围,逃出对马。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日本沿海到处遭到袭击。而每次抢劫成功,且收获极多的现实,这大大刺激到了女真海盗,他们没想到一座小岛居然有那么多的财物,于是洗劫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
当这些女真海盗攻入日本的时候,德川幕府上下既震惊又疑惑,在历史上,他们曾遭受过高丽海盗的袭击,但是在过去的两百年里,只有他们抢人家,那有别人抢他们的道理?
但现在却不曾想,这些海盗非但到处抢劫,而且还占据了对马,这作战凶猛的海盗是从哪来的?尽管是一头雾水的,但看到尸体上的金钱鼠尾后,还是将他们称为“虏寇”(即东虏),女真海盗劫掠也被称作“东虏入寇”。
尽管德川幕府试图抵挡这些东虏海盗的袭击,但是他们却每次上岸只是劫掠十余日后,就从海上撤退,完全不给日本人还手的机会。
被动的挨打半年后,面对东虏海盗的横行,尤其是外样大名借此要求造船的要求,德川家光自然想到了大明爸爸——想借大明爸爸的手打击东虏海盗,毕竟,这些东虏海盗都是从朝鲜出发的。
“只要平虏大将军愿意出兵,必定可以让东虏自顾不暇,无力进犯日本,就像当年的“刀伊入寇”一样。”
“刀伊入寇”,也是六百年前事情,当时女真海盗攻入日本,在日本沿海劫掠一番后,日本人便将这批女真海盗称作“刀伊”(即东夷),那次海盗劫掠也被称作“刀伊入寇”。
后来,日本派出使者前往高丽交涉,高丽派出大军去剿灭了这群海盗,从此没有再大规模组织海盗劫掠日本了。也正因为有了这个“成功经验”,德川家光才会派堀田正盛来大连求援。
有大明爸爸出手,那些东虏还不是很快就灰飞烟灭!到时候,那些心怀异志的外样大名自然也就没有了造大船的借口,幕府还可以像现在一样垄断对外贸易的巨额利润。
德川家光想的很好,但是堀田正盛的心里却没有底。
他觉得这件事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游说大将军出兵,他怎么可能愿意出兵?
“但愿大将军能够念在日本恭顺的份上,出兵伐虏吧!”
然后,堀田正盛神情凝重的看着越来越近的大连。
终于,船靠港了,船刚一靠,海关的官员就上来了,一听说船上有倭人,立即大声呵斥道。
“倭人上岸可以,但兵器必须上交!”
对海关官员来,他们才不管什么邦交礼仪,语气就跟训孙子似的。其实,在他们的眼里,这些蛮夷……地位绝对不如孙子。
当然,船上的大明船员可以带兵器上岸,身为唐通事的李八官也可以带兵器,但日本人连小刀都要上交,明摆着的歧视性条款,天朝对蛮夷的歧视,就是如此的坦荡。
但日本人也不敢抗议,来到天朝,他们自己心里都低人一等,别看堀田正盛是幕府老中,可在大明官员,不,应该说是海关小吏的面前,仍然不由自主的微微鞠身。
没办法,咱是夷狄,在天朝低人一等这是常理。
其实,这年月,日本也好,朝鲜也罢,他们心里头就自认低自己一等了,那怕是像朝鲜官员不屑于说朝鲜话,皆以中国人自居,说中国话,写中国字,可心里头想到自己“夷狄”的身份,就是那个自卑啊。
还好大明爸爸从来不嫌弃咱们,称咱是“似中华”。虽然心里得意,可难免还是会为出身自卑。至于日本人,尽管像夷狄似创造出假名,尽管借用了很多唐代汉语,可只要有条件总是尽可能的学习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字语言。就像日本的这些幕府将军,嘴上虽然一直不承认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但身体却是诚实的,恨不得跪到大明爸爸面前求册封,求认同。
而身为“夷狄”的他们,自然也难免自卑。自觉低人一等。当然,在另一个时空中,这种心态的随着满清在中国的统治发生了变化,甚至于,日本的国家观构建也是因为中华的陆沉,自称“小中华”而构建的,所以学汉语、汉字仍然是日本士族的必修课,直到明治维新后才发生变化。
可彼此非此时。
大明爸爸,这个金字招牌,不要说搁在朝鲜、日本、越南这些儒家文化圈里顶用,就是放在南洋,那也是妥妥的争先恐后跪下认爹。
原本,朱国强对于日本人并没有什么好感,可是现在,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随着对日本了解的加深,尤其是认识到“大明爸爸”这个金字招牌的用处后,他不得不说……其实,要是操作好了,日本那也必定会成为大明的另一个孝子。
但必须要操作好。日本人那可真是夷狄之性啊!
面对强者的时候,他们会心甘情愿跪下叫爸爸,那孙子当得绝对地道。可一但爸爸变弱了,立即就会反噬。
历史上,中国、英国、美国,不都被他反噬过。但是只要够强,这个国家就绝对是第一忠犬。
为主子做起事情来,他绝对是忠心耿耿,决没有丝毫怨言。这样的忠犬可不好找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