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4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5/949


也就是在土匪们纷纷投降后,包括胡国忠在内的百余位有名的匪首都被送到了武昌,大将军要见他们。
当然要见一见他们!
其实,就是朱国强自己都没有想到,效果居然会这么好,原本他只是想用告示恐吓一些胆小的土匪投降,毕竟,不是所有的土匪都是真正的土匪,他们中有不少都是为生活所逼,才被迫落草,甚至是因为了躲避流寇、兵灾,才特意张贴了那个告示,无非就是想让这些人下山投降,重新回归田间。
可谁曾想,居然把所有人都吓了出来。
至少是绝大多数人都被吓了出来,没办法,谁让说书人都说他是神仙,会百般的神通,凡人那能斗得过神仙。
“你就是混江龙?”
听着大将军的询问,跪下地上的胡国忠连忙答道。
“那,那都是外人喊得,小人名叫胡国忠。”
“混江龙……天启三年就因为杀人越货被官府通缉。”
朱国强质问道,
“你当了这么多年的土匪,杀了多少人。”
胡国忠连忙答道。
“不多,不多,也就是三五个人,只要他们不反抗,小人就绝对不会伤害他们……”
手指敲着桌子,朱国强并没有说话,倒是一旁的另一个土匪头子,急忙说道。
“你胡说,崇祯二年,你抢陈老爷家时,一次就杀了三十余口!”
“嗯!”
听着大将军的冷哼,胡国忠只能如实答道:
“草,草民实在是记不清楚了啊,已经这么多年了。”
朱国强又问道:
“到底杀了多少人?”
见状,胡国忠只得吞吞吐吐的答道:
“百十个吧,可,可能还要多点。”
百十个!
瞧着面相看似憨厚的胡国忠,朱国强的眉头一挑,反问道。
“你也是良家子,为什么要落草为寇?为什么非要伤害无辜百姓!”
跪在地上的胡国忠大声求饶道:
“大将军饶命啊,草民,草民当初也是过不下去了。我家确实良民出身,可是良民又能怎么样,往祖上数几代人还是军户,可是朝廷给的几十亩地,也早就被军官霸占去了。咱们有啥法?只能往山里逃,在那边开荒种田,可即便是如此,到头累死累活的也吃不饱饭。不杀人,不当土匪劫财,早晚得饿死。左右是个死,总得搏一搏。”
哭丧着脸,他又继续说到:
“要是能有一个活路,也有想去当土匪。谁不知道,只要当了土匪,就是祖祖辈辈都翻不得身,杀人越货那还不是被逼的?”
朱国强默然,周围的人同样也不说话。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是事实,这些土匪又有多少人是天生的?就像那些流寇一样,又有多少人是天生的流寇。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迫于生计才会铤而走险。甚至很多根本就是官逼民反。可即便是如此又能怎么样呢?
杀人总归是杀人了。而且还杀了那么多人!
良久,朱国强才一声长叹道。
“唉,无论如何,既然你的手上沾着那么多条人命,那就绝不可能轻饶。这些匪首都杀了吧,张贴告示,告知世人,非是本将军违诺,只是他们欠下血债太多,不得不杀……”
第508章
老李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今闯、献并负滔天之逆,而治献易,治闯难。盖献,人之所畏;闯,人之所附。”
献贼,闯贼。
对于朝廷来说,流寇也就是这么两个,但是对于朝廷来说,真正的心腹之患是闯贼。毕竟,李自成再出河南时,便诡托仁义之师号召饥民,甚至让百姓纷纷“箪食壶浆”迎之,相比之下“残剥淫掠如饿豺狼”的张献忠,自然也就不值一提了。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李自成确实威胁到了大明的江山,不仅仅是因为他占据着河南、陕西的大部分地区,更重要的他表现出来的问鼎天下的势头。
自从李自成夺取潼关,又夺西安后,就开始紧锣密鼓的为夺取天下做了准备,其实早在去年,他就已经飘然的做起了皇帝梦。去年五月他改襄阳为襄京,定国号“新顺”。十月初六,破潼关,十一日,进西安,定国号为“大顺”。一个月后,李自成又特意回米脂祭祖。
在李自成去米脂祭祖的路上,李自成终于得到已经刻印好的“甲申历”,看着这份历书,李自成自然是十分高兴,竟然不顾鞍马劳顿,在灯下从头到尾翻阅一遍。他望着黄纸书笺《大顺钦颁永昌元年甲申岁皇历》一行红字,一种初掌皇权的喜悦和兴奋之情,充满心头,不觉为之陶醉。
“是时候,把这份历书颁布天下了……”
李自成不禁喃喃自自语道。
每年冬季用皇帝的名义颁布历书,俗称皇历。一国之内颁布皇历是皇帝的特权,同样也是皇权的象征。尽管李自成暂时还未称帝,实际上却是皇帝的身份,只欠正式登极罢了。
“可要是有人质疑怎么办?”
盯着这本皇历,李自成又自言自语道。
“那就尽快打下京城,在京城登极!登极做皇帝!”
又一次,李自成嘿嘿的笑了起来,当年从驿站下岗的时候,什么时候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啊!
老李家居然出了一个皇帝了!
米脂的乡亲们肯定想不到吧!老李家居然能出了皇帝!
这可真是老坟头上长蒿子啊!
……
当李自成得意洋洋的从米脂回到长安时,刘宗敏、宋献策等官员将领,迎接在长安百里之外,当面奏报了朝廷的各种大事,毕竟,这段时间各路大规模的和小规模的军事活动仍在进行,而且诸如征逸才,举贤能,定服色,改官制这样的事情同样也在进行,这些事情尽管都通过快马禀报了他,但总还是要当面奏报的。
作为李自成的丞相,宋献策确实极为小心。
至于田见秀则率领地位较高的文武群臣,都到三十里以外接驾。其余文武官员和士绅,也有千人以上,也跪在城外接驾。那怕就是还没有当上皇帝,这皇帝的排场总算是显了出来。
骑着辽东的高头大马,李自成徐徐而行。前边有从秦王府缴来的仪仗与器乐作前导,有宫女持金质香炉烧着檀香引路,一时间香烟氤氲,有如仙境。还有一个披甲武士骑着马,擎着把黄伞,走在他的前面。通往皇宫的路上铺着黄沙。
至于沿街也净了街。当然也有百姓跪在街边,伏身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起来,那怕这是冒牌的皇帝,可一样能杀头。
对着这种隆重接驾的情形,李自成的内心颇为感叹,十几年前,他那曾想过会有这么一天。他甚至又想起进洛阳时的情况,当时也算是威风了,但怎么能和今天的气派相比呢?
今日这般景象,应该就是书里头写着“出人警跸”吧!
这是理所当然的!
这是从他十几年艰苦转战,一刀一枪的并杀来的。
唉!
来之不易啊!
不过再不易,这天下也算是打下来了!
尽管内心颇为激动,但是想到天下他却不由得考虑到,一部分东征大军已经开始渡过黄河了。李过已经过河了,刘宗敏也要很快动身,他自己将随后起程。想到山西空虚,一路会胜利前进,在北京登极的事不会很久。
老李家的千秋大业,如今分明已经近在眼前了。
尽管北京他没有去过,可是关于北京内城、外城、皇城的各种说法他早就听得十分熟悉,甚至于,他还特意留了一个福王府里的老太监,那个人是皇宫里出来的,他曾吩咐那个太监和他说过皇城的模样。
京城是好,皇帝也好。
可都比不上长安啊!
陕西是他老家啊!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将来大顺的国都还是长安啊!
将来的长安城,必定会比京城更好,而且还要恢复盛唐的规模。这里有山有水,到时候,大顺必定就是另一个大唐盛世。他甚至特意留意看着已经扒宽的街道,就是大唐的街道也没有这么宽吧。
终于,到了午门,他从马上下来,命百官各回衙门办事,然后又吩咐丞相、军师,汝侯刘宗敏,两个时辰后入宫议事。
两个时辰后,刘宗敏和宋献策来到了宫中,这里是曾经的秦王府,现在李自成的皇宫,那怕他还不是皇帝,可他已经习惯于这里是他的皇宫了。
刘宗敏刚一进来,李自成就问道:
“你已经决定在近几天动身吗?”
刘宗敏回答说。
“本月二十是黄道吉日,臣已经同军师和孙丞相商定,二十从长安动身。东征的人马,如今都集中在韩城一带待命。还有一部分部队已经兵分三路渡过了黄河。罗虎从米脂护驾回来,到蒲城时,皇上命他不必回到长安,他就从蒲城转路向东,先到韩城。他是先锋主将,想来会连夜赶路,如今说不定已经从韩城一带过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5/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