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4/949


铁!
对于身处塞外的多尔衮来说,最缺的就是铁,一直以来,蒙古人都没有像样的铁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草原上没有像样的铁矿,就是有了矿也没有炼炭的木材啊,没有矿炼什么铁,没有炭更不能炼铁。所以蒙古与大明的贸易最重要的商品,除了茶叶就是铁器,而限制铁器一直都是大明制约蒙古发展的关键。
蒙古人面临这样的问题,占领了蒙古的多尔衮同样也避不开这个问题,那怕是有晋商向他提供了大量的铁器,问题是那些铁贵啊!
更让人心烦的是,因为清军的火器越来越多,用的铁也越来越多——铳炮需要铁不说,就连炮子也需要铁,尤其是开花弹,更是离不开铁。
虽说多尔衮在蒙古草原上建立了一座铁厂,但是还不够用啊!
幸好现在与大顺建立了联系,大清没铁,大顺有啊,大清没有丝货,大顺有啊,大清没有棉布,大顺也有,大清没有铁锅,大顺同样也有……
反正一句话,大清国没有的,大顺都有,大顺没有的,大清国有,大家互通有无多好,毕竟是对付共同的敌人嘛!
这个共同的敌人就是大明啊,大明现在到底有多强那苏哈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比眼下的大清更强。
大清国的将来在哪儿?
就是在大顺的身上,只要大顺能撑下去。大清国就能有时间休养生息,能有十年的时间休养生息,十年之后,哪怕就是大明,也不是大清国的对手。
不过,那苏哈现在压根儿就不在乎什么大明,甚至辽东,毕竟,在西边还有更广阔的地方。
在那里对手是谁,至少没有大明那么厉害,柿子专挑软的捏,这个道理谁不懂?
不过,哪怕就是再不想着辽东。也要提防的大明啊。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呀。
只是提防还不行,最好还要有人在这里牵着他们。
李自成可不就是最好的人选。尽管如此,通过过去一段时间的接触,那苏哈发现这个闯王,对大清国也是虎视眈眈啊。
这些个汉人就没有一个省心的。都把大清国逼到什么份儿上了?你的皇帝逃出了海,逼的王爷逃到了草原上。可即便是如此,他们的心里还提防着大清国。
“不过,咱们也要小心一些,毕竟那个李自成可不是好对付的。”
说出这句话之后,那书哈谨慎的朝着左右看去。其实,即便是他身边有人也听不懂他说的女真话,更何况身边还没有其他人。
“可不是,那大人,那些闯贼一个个的可都恨着咱们哪,我就担心呀,他们拿了咱们的大炮,拿了咱们的火枪,回头还回过头来打咱们,您说到时候这还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曹查理不无担心的说道。
“依我看,只要他们一旦腾出来手肯定回过头来就会打咱们。你说咱们图的这到底是什么啊?”
“图的什么?”
那书哈冷笑道。
“涂的当然是大清国的千秋大业,图的是大清国的将来。要是没有李自成在这里挡着他们,你说,那家伙会放过咱们吗?”
即便是没有提那个人的名字,那苏哈仍然心有余悸地朝着远处看了眼。
“李自成将来会打咱们不假,可要是换成那个人,指不定咱们满人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啊。这个李自成啊……”
他又长叹一声。
“可是咱们大清国的救星啊!”
第581章
谨小慎微的张富才
整整一夜曹明理都在那里翻来覆去的想着那大人的话,那大人是王爷家的包衣,深得王爷的信任,他说的那些话,肯定都是王爷的想法。
大清和大顺……
问题是,两边人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王爷想的是时机成熟了,给李自成一刀,那李自成又是怎么想的?
……
“这玩意就是开花弹?”
手拿着十几斤重的炮弹,李自成颇为欢喜的问道。
“是,是的,皇上,这,这就是开花弹。”
张老顺紧张的答道,他是王恭厂的匠户,世世代代专门给大明造火器,现在大顺来了,自然要给大顺造火器,只不过他没想到,会因为造出了开花弹被皇帝召见。
“你说说,这个开花弹是怎么造出来的。”
看着面前唯唯诺诺的工匠,李自成和蔼可亲的问道。
“这开花弹也不难,和过去的开花弹没有啥区别,就是用铁铸出一个空壳子,里头装满火药,再装个捻子,到了地方捻子烧完了自然也就炸了。关键是在这个木塞上……”
张老顺提及自己熟悉的领域,反倒不像先前那么紧张了。
“过去咱们用来引发火药的引信是大都是在芦苇管内装上药捻,装填前根据所要需要打的远近裁剪相应长度,开炮前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引信,再点燃火门上捻子发射。”
李自成点头说道。
“那有那么简单啊,这打开花弹用时先将火药装入药室不说,还要再塞一层木板,然后上一寸多厚的土,然后将炮弹放入前膛,发射时,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引信,再点燃火门上捻子,这样实在是繁琐的很。”
对于开花弹,李自成并不陌生,在和明军作战的时候,也曾遭遇过开花弹的袭击,他同样也用开花弹打过官军,但是开花弹打起来并不容易,甚至一不小心还有可能炸了大炮。
“就是这个理,这个新式开花弹不一样就不一样在这地方,这个炮弹塞的是一个木塞,木塞里头装的是压实的火药,只要把炮弹装在木碗里头,木碗下面装上火药包,发射时就自然点着炮头的木捻子……”
打量着这枚炮弹,李自成略微点了下头,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玩意,把东虏炸出了辽东,甚至直到现在,那些个东虏提着平虏军的大炮时,都是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他们怕这个开花弹是怕到骨子里去了。
这玩意到底有多厉害?
虽然见过他们打过开花弹,说实话,李自成也没瞧出它厉害在那,但是出于小心,他还是让大家按鞑子教的法子来办,毕竟,这伙明军和过去见过的明军可不一样啊!
临了,李自成自然又夸了张老顺几句,然后又命人赏他十两银子,张老顺千恩万谢的感激涕零的出去后,李自成的心里犯起了嘀咕。
“这明军打仗,难道都是靠这玩意?要是这样的话,那个防炮棚可得多放些……”
寻思着防炮棚,李自成走到一张桌前,桌子上的模型是东虏带过来的,这是他们逃到蒙古后,凭着在辽东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对抗平虏军枪炮的办法。
长壕、防炮棚。
当然,这些只能挡住大炮,要想阻止对方进攻,还需要什么?
“幸好在京城缴获了上万支鸟铳,还有那么多弗郎机炮,要不然这火气恐怕还真没有他的多,这一次,既然你姓朱的找上门来了,就别怪老李我不客气了!”
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声,李自成又说道。
“嗯,得下令下面的兵丁多给他们准备些大礼……”
自言自语着,李自成最后又感叹道。
“只等打完这一仗,就可以一统天下了,到时候,这天下终归还是姓李的……”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理想,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想法,与大人物想着的天下、权力不同,对于小人物来说,他们所思所想的很多时候,无非就是活下来!
活下来!
这几个字看似简单,但对小人物来说,这恰恰是最困难的。
灾害引起的饥荒,让他们面临着饿死的境地,而他们为了一口裹腹之粮,当了流贼,吃饱了肚子的同时,却又面临新的生死考验——战场。
其实,在乱世之中,最无助的也就是那些小人物,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人身上是不是山,没有人知道,但是在乱世中,绝大多数人不过就是浮萍而已,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只能随波逐流,
是生是死,往往只是靠着运气。
在张富才看来,自己的运气还不象牙,他甚至属于运气好的人,打了不知多少硬仗,居然从没受过伤。尽管早就见惯了死亡,但是他却从来不敢大意。
活着!
多年来,张富才的心里就只有这么一个念想,现在同样也是如此,所以,当东虏说要在棚上加一尺厚的土时,他加到了两尺,为啥?保命啊,万要是一尺厚的土挡不住呢?
“张大哥,你说,咱们挖这么长的沟干啥啊?这两天光挖沟了,难不成那些官军来的都是骑兵?”
听着弟兄们的言语,张富才只是叼着烟袋锅子说道。
“管他们是骑兵还是步军,反正让咱们挖沟,咱们就挖,这玩意要是能保命,挖了准没错,还有那个防炮棚,多弄上几间,不一样非要木头房梁什么的,有几块门板顶上,指不定也能派上用场,这种事情,谁都说不准……”
但凡做事情小心一些总是没错的,他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就是因为这个小心,要是像其他人一样不小心的话,估计这条小命早就不知道丢到哪去了。
“张大哥,瞧您小心得有这个必要嘛。”
其实大家伙也知道他的心思,在战场上小心总没有大错,可只是嘴上难免会唠叨两句。
“只要你们想活着那种就要小心一些,现在累点不假,可万一要是到时候派上了用场,那可就是保命的东西啊,性命相比累一点儿有什么?”
就在他说道着的时候,但有人指着远处的天空说道。
“张大哥,你快看,那是什么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