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5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949


“苍天啊,那些田可是我们周家的祖业啊!”
“愧对列祖列宗啊……”
终于,哭诉的人没了力气,而围观的人……一个没有。
这样的一幕,在乾圣二年初夏的于各地都在上演,开始时,还有人围观,而现在,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
即便是有人围观,顶多也就是说上一句。
“我说,这位老爷,您老就别喊冤了,田挂在人家名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没交过一文钱的皇粮国税,不抄你的田,抄谁的田?哦,瞧我这记性,那田是人家的田,和你家有什么关系?”
不是说,是落井下石的。
……
“哎……”
看着落魄的好友,张采只是喟然一声长叹,
“田被收了?”
作为江南有名的才子,他的这个名字,后人或许并不熟悉,但他的另一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金圣叹,没错,就是“哭庙案”被砍头的首犯。他起这个名字因为明亡时发誓不仕清后,经常感慨:“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从此改姓“金”,名“叹”。
不过,在另一个世界,因为抨击朝政,而被两江总督朱白地列为首犯斩首的他,对于“抄地案”却出人意料的叫着好。他甚至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支持。
“收了!”
李厉之长叹道。
“我李家家业诡计于他人名下,图的就是不交钱粮,不服差役,机关算尽,到最后却是一场空啊!”
机关算尽太聪明啊!
“今上袭位时,我等都说今上必中兴大明,可却全都忘了,陛下接手的江山,是什么模样,说是大明?可实则不亚于刘秀再造大汉,可很多人还是用着老眼光去看陛下,能不吃亏吗?”
给好友倒上一杯茶,金圣叹说道。
“过去,咱们常说,投献是大明第一积病,国初有多少田地?可为什么后来地越来越少?投献的人那么多,地能不少吗?除了凭借“乡绅优免特权”诡寄田亩外,在土地丈量时,乡绅与胥吏相互勾结,十亩田顶多量出一半,那时候,谁敢说?”
“大家都敢说!”
李厉之摇头道。
“但没有人敢做,没人敢毁掉这一切,大家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经,除了今上。”
“因为今上实际上是开国之君啊,军中大将名下的投献土地少之又少,没有共同的利益,做起事情来,自然也就没有丝毫顾忌了!”
利益集团!
没有被利益集团的利益捆绑,做起事情来自然更顺手。
“况且,抄没的田产是发给军户的田地,即便是有勋臣名下有投献,可他麾下的军官、兵士却没有,他们都等着抄到良田后,朝廷把田地分给他们呢,他们能不乐意?”
“是啊!这一刀砍下来的时候,看似舆论沸腾,可实际上啊,你没瞧见嘛,这两个月,到处都到官府击鼓鸣冤,告主家侵占宅田的,要不然就是围在主家门口,要求退田……”
提到这件事时,张采也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他家也被人围过啊!足足“退”了六千多亩的。
“听说德王府也退田了。”
说罢,两人哈哈一笑,但笑容中却充满苦涩。
毕竟,那退的那里是田,分明是银子啊!
“德王也不能免俗,不过,以为兄看来,这只是第一步,没有了乡绅的庇护,所有的田地也就暴露出来了,下一步应该就是清量田地,咱们这位陛下啊,可是一个走一步算十步的主,和先帝大不同啊!”
拿今上和先帝比?
不知为什么,无论是说者,还是听者突然都想笑了。
先庄烈皇帝,根本就是……玩崩了。
不说别的,这边刚一登基,那边就先弄掉太监,再掀翻内阁。
视当时的内阁成员为“奸辅”,全都辞职滚蛋,然后全换上新人。而本身要就国当关在王府里呆一辈子的崇祯皇帝,偏偏对大臣没啥了解,先庭推出十个阁臣候选人,然后用占卜抽签的方式选出来。
内阁阁辅啊!
居然用抽签来选,这那里是国事,分明就是笑话啊!
就这样他居然玩了十七年才把大明玩完了,换成其它的朝代,内忧外患的这么玩的话,估计三五年就玩完。比如清末的慈禧一死,换成一群皇族上台,才多大会功夫就把“我鞑清”给玩没了。
国家大事不带这么玩的。而相比之下,今上倒也干脆,虽然在京城杀了一批从贼的,可却留用了不少,阁辅里既有从龙功臣,也有两京六部以及地方的高官。
当初这个内阁名单一出,天下士绅无不是暗道着陛下的手段老辣,果然不愧是马上得天下的主,拿今上与先帝比,这实在是太欺负先帝了,至少应该和高皇帝、和成祖皇帝比,那才有得比嘛!
大笑之后,张采看着好友问道。
“那贤弟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打算……”
李厉之沉默片刻,然后说道。
“有何打算?大明恐怕是再没有小弟的容身之地了,即便是讨来了些许诡寄的田产,可小弟已经被革除功名,而且按大明律三代不得从事科举,三代人啊……”
三代!
这是注定要走向末路了,那怕是李家世代经商,可也经不起三代没有人中举,过去有主家庇护,往后呢?
“哎,时也,运也……”
除了这样的感叹,张采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一时间,凉亭内的两人就是相对无言,片刻后,李厉之突然笑道。
“时也,运也,时致此,小弟倒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小弟打算往海外去!”
“往海外?”
张采诧异道。
“是的,小弟听人说,在外海,即便是流放犯官,也能派上用场,兴许,在那里,还有一线转机也不一定,况且……”
压低声音,李厉之说道。
“听说,唐王请旨移国海外后,陛下有意封建唐王于海外!指不定,这就是小弟的机会!”
“什么封建?”
张采惊讶道。
“你说什么?你确实是封建?不是封国吗?你听谁说的?”
第635章
夷为平地
乾圣元年七月,嘉善城内的敕建的魏家忠孝祠前,跪着三个青年。
三人就这样跪在大雨中,良久之后,其中年岁稍长的青年才说道。
“祖宗在上,不孝子孙此去,若不能洗去家父从贼之耻,不孝子孙今生誓言不返乡!”
说罢,三人就在祠前长磕头,再次站起身时,他又说道。
“二弟、三弟,此去是生是死,为兄并不知道,反正还是那句话,尽我等所能重耀魏家门楣!”
爹他老人家把魏家的脸丢尽了,现在如果魏家想在乡亲们面前重新抬起头。就必须要尽自己的努力把魏家的脸面重新拾起来。
“大哥,你放心吧!”
……
相比于大明,即便是寒冬腊月天的南天门,仍然是炎炎夏日,对于这样的四季不分的天气,即便是已经过去了半年,魏允枚仍然很难适应,他现在甚至已经开始怀念起了江南的冬天,怀念起了江南的冬雪。
在这里……只有夏天。
还有下个不停的雨,站在船上的魏允枚看着南天门城,然后问道。
“铭志,你知道南天门城怎么建的吗?”
赵念宗点头道。
“听说是崇祯十五年,靖海侯遣人以每年付纹银五十两,从柔佛土王那永租下来的。”
他口中的靖海侯是孙和京,孙元化的儿子,他一直率领平虏军水师,作为从龙功臣的他,在乾圣皇帝登基后,获封靖海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