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5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2/949


“是时候派出使节了。”
“现在派使节?”
魏允枚惊诧道,
现在不应该乘胜追击吗?
“对,这几炮就是给他们长点记忆,给他们点教训,灭了马打蓝国……没必要!”
不是没必要,是眼下的力量还不够啊!
“将军是打算议和?”
“对,就是议和,割地、赔款,再加上特权,按总督的说法,先要这些东西,至于其它的慢慢来,不着急……”
其实,殖民从来都是一个慢条斯理的细活,相比中原王朝对大军压境似的鲸吞,欧洲人的蚕食反倒让他们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广阔的殖民地,他们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
蚕食,才是王道啊!
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扩张自己的势力,就像大明这几年在湄公河口以及南天门的扩张,都是温水煮青蛙似的蚕食。
这样的蚕食,甚至可以得到土人的支持,无论是真腊也好,柔佛也罢,他们无不是对大明的到来表示欢迎,毕竟,有大明天朝在,他们不用再像过去那样担心被别人欺负了。
其实,真腊还是照样被暹罗、安南欺负,柔佛依然还被亚齐人、荷兰人欺负,只是有了一个地方去哭诉罢了,他们想要寻求大明的支持,总得给点代价吧,代价是什么?
当然就是蚕食了!
挟洋自重,他们不一定会,可挟明自保,那还用学吗?在他们欢迎着明人的到来时,并没有意识到,大明正在一点点的蚕食掉他们的所有。
或许他们没有意识到,但并不意味着别人没有发现,对于荷兰人来说,几乎是在明朝的军舰第一次出现在马六甲海峡南端的“狮岛”时,他们就意识到了威胁,但那个时候,他们并不愿意和明朝撕破脸。
毕竟,明朝不仅有精美的瓷器,还有廉价精美的棉布、玻璃镜以及药物,比如能治疗疟疾的“药粉”,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商品。
在过去的几年间,与大明的贸易,让东印度公司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利益,但是现在,范迪门,这位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的心里是那个心塞啊!
“阁下,明军已经占领了泗水,而且击败了马打蓝军队,听说,明人开出的条件是马打蓝赔偿明商的损失,并把泗水割让给他们,尽管我们并不清楚条约的细节,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明国已经把手伸向了爪哇,他们在东南亚的势力渗透,势必会影响到公司的利益!”
看着犹豫不决的总督,刚刚升晋高级专员的揆一又一次提醒道,这个世界的他可没有经历过被郑成功轰出台湾,然后在巴达维亚接受审判的遭遇,甚至在蝴蝶翅膀的作用下,他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几年前,他一直和皇太极做着生意,甚至就连满清逃到对马,逃到日本时,他也一路跟随着。与满清的生意不仅给他个人带来了财富,同样也提升了他在公司的地位,从助理到高级专员,眼瞧着就要进入公司董事会了。
或许是和满清在一起呆的时间长了,他对明人充满了敌意,尤其是明人现在的扩张,揆一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土人不知道蚕食,他知道啊!
欧洲人在全世界的扩张都是这样开始的,先是一个贸易站,然后是一座城,然后就是全部,就是所有了!
要是荷兰再不把明人从爪哇赶出去,撑不了几年,恐怕就是荷兰被他们赶出去了。
“揆一,我们离不开明国的商品,公司最近两年的利润有很大一部分,是靠着和明人的贸易!”
“是的,揆一,你不能只看到爪哇,你要知道,在阿姆斯特丹,一面明国的玻璃境,可以卖十五万盾!”
“是啊,那种三码宽的玻璃镜,全世界只有明国才有,我们不能为了爪哇,去得罪他们!”
揆一的建议,几乎遭到一致的反对,因为大明的商品实在是……太好了!
那些两米宽的大玻璃镜,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奇迹,更重要的是,它便宜啊!
一面镜子只需要五万盾!
上帝可以作证,这个价格,可以让全世界为之疯狂!东印度公司可是凭借着那些产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厚利润。或许威尼斯可以用玻璃镜降价的方式来维持市场,但是他们却永远也造不出那么大的镜子,而且在整个欧洲只有东印度公司你从大明得到这种暴利商品。
至于其它的什么瓷器、棉布,甚至还有茶叶,那种极为特殊的饮料,都是大明的特产。
得罪这样的金主,简单就是脑袋被驴踢了!
爪哇,这地方除了香料,什么都没有,至于香料……那玩意,早就不值钱了,为了爪哇得罪大明,这得多想不开啊。
“就这样决定了,我们还是要尽量保持与明朝的关系,揆一,你必须要尽快明白这一点,至于鞑靼人,他们就是一群蛮子而已……”
终于,范迪门还是做出了他的决定。他的决定无疑非常现实,毕竟对于东印度公司来说,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得罪自己最大的金主。
别说是商人了,就是普通人也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或许。国家会去考虑一些长远的利益,但是对于商人来说,他们往往只看中眼前的现实利益。
对东印度公司而言,与大明交恶没有一丁点好处。当然董事们也绝对不会容忍任何人为了所谓的长远利益去牺牲公司的利润。
你瞧,商人永远就是商人,有几个商人会有多么长远的眼光呢?
范迪门做出来的决定,第一是最符合公司利益的,但是在揆一看来,这个决定简直就是愚蠢至极。
如果可以的话,揆一当然会全力反对总督的这个决定。但是,并没有什么选择,毕竟在公司里,职级决定了一切。
面对总督的决定,地位相对较低的揆一并没有坚持,而是说道。
“阁下,我想有一天,你会为今天后悔的!”
第653章
不卖国的生意人不好的生意人
会不会后悔?
范迪门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他选择了与明国对立,那么,东印度公司就会失去他们最有利可图的生意,对于生意人来说,这简直是不能想象的。
所以,范迪门以及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生意,那怕早他们明知道明国的扩张对于他们来说是巨大的威胁。
但是,为了利益,资本家会出售绞死自己的绳索。
人性永远不会改变。
尤其是资本家的秉性!
这一点哪怕就是再过1000年都不会改变。对于资本家来说,他们的眼里从来只有利益,他们只有996是福报,只有底层人民哪一个不是以命换钱。
就这一点来说,古往今来的资本家是如此的耿直——唯利是图。
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腊月的对马海峡与阳光明媚的南洋截然不同,这里不仅风大浪急,而且空中还下着雪,海水不断的冲到甲板上,在带走积雪的同时,也会在舷边的扶手、缆绳上留下一个个冰棱。
就这样,这艘小巧的纵帆船迎着风浪,一路朝着远方使去。
第二天下午,这艘纵帆船终于驶进了石见的大森,这里曾是幕府的支配地,但是两年前,却被对马杀来的东虏占领。
从那天起,这里的日本人就被迫剃了发,易了服。扎起了辫子。
清寇来袭!
以对马被清寇占领,到现在石见、出云、长门、周防等地被他们占领,原本应该安享太平盛世的日本,终于又一次陷入了战乱。
尽管幕府屡屡号召大家齐心抗敌,可是那些外样大名个个有自己的小心思,要么出工不出力,要么干脆装聋作哑,拒绝派兵。只等着借刀杀驴。
甚至也正因如此,像丧家犬似的满清总算是在日本站住了脚。
不容易啊!
当初灰溜溜的被赶下来,先打下对马,然后又打下这么一片地盘,可真祖宗保佑啊!
不过,这个祖宗没保佑几天——去年,黄台吉死了。他得死让满清扩张的脚步终于慢了下来。
但谁都知道,新继位的顺治皇帝肯定还是要继续扩张的。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些巧合——尽管当初沈阳城破,福临死了,他娘也便宜别人了,可豪格继位后,仍然选择了这个年号。
当然,他的志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只要能打下日本就好,至于中原……连想都不敢想。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一直在整军备战。也正因如此,这里一直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海商。
甚至不乏明商!
这艘三十多米长的纵帆船驶进港口时,船上的人无不是显得极为小心。
“这里就是建奴地盘了,大家伙一会小心点!”
站在舷边的田一伦有些紧张的咽了口口水,这是他第一次来这里。
人的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改变,他也是读书人,从来没想过走商贾之道。可没办法,他家已经两代没出过进士了,而到他这又是屡试不第,当年投献来的土地,早在他爹那辈就退个差不多了。到了他这……家道中落!
没办法,找门路做生意吧!
其实,如果没有乾圣皇帝,他会在顺治三年考中进士,为啥能考中——江南的士人那几年没考啊。
对于没做过生意的人来说,想做生意,也得能找到门道啊。
别人找没找到门路,田一伦不知道,可他从报纸上找到了门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2/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