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5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3/949


“也不知道那些晋商第一次和鞑子做生意的时候,都是怎么想的?就不担心他们杀人越货吗?”
田一伦在心里念叨着,和满清做生意,这是他从报纸上看到的门道。
那些个晋商动辄挣个几百万两银子,这生意咱也能做啊!
不过要坚持原则……只挣钱,不卖国!
又一次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这个原则,船终于驶进了港口,甚至就连这个大森,那也是田一伦从报纸看到的——这是鞑子在日本占领的第一个地盘。
为什么占领这,因为石见有银山啊!
为什么他不去对马,不去长府?
害怕被人发现啊!
于是乎,在海上航行了半个月后,在乾圣三年新年将过的时候,终于来了大森。
船进港,迎来了码头的官员。
那人穿着满清的官袍,头顶红顶子。
“船是从明国来的?”
“回官爷的话,是从明国过来的。”
“不要害怕,咱大清欢迎各国的商人过来,明国的商人也是一样,我告诉你长府那边,成天都有明船进出。”
注意到这人似乎有些紧张,徐昌昆便出言安抚道,甚至还告诉他,码头没有关系。为了吸引各地的海商,现在的大清国不但开放了港口,而且还不收关税。为啥这么大方,海商来了,才能带来他们需要的货物,才能带来更多的利益。
“你这船上带的有什么货?”
其实,这只是例行的公事而已。
“有棉布,有铁器。”
“铁器?都是什么铁器?”
听说有铁器,徐昌昆显得有些激动。
“都是铁锭,上等的遵化铁!”
“有大连铁吗?”
“有,不多!”
对方激动的神情,让田一伦暗自激动道,看来自己这趟是来对了,这些鞑子果然是缺铁。
“好,这位先生随我上岸,船上的铁货,不论多少我们全买了!”
……
半个小时后,激动的不单是徐昌昆,就连大森知县,也是激动的让人设宴款待田一伦。
为啥!
就因为他带来了三百多吨铁!
大清国不容易啊!
日本这地方有银子,有铜,可就是没多少铁!
过去日本人的铁就是靠明商、荷兰人卖过来,现在大清国来了,用铁的地方更多了,更不够用了。即便是有几座小铁矿,可那够大炮打的,铸炮要铁、铸炮弹也要铁,造火铳一个样。
这三百多吨铁,对于大森知县来说,意味着功劳,而对田一伦而言,意味着金钱,把铁卖掉后,再卖掉棉布之类的货物,利润居然高达四千两!
这一趟就挣了四千两银子!
面对这样的暴利,田一伦激动的甚至都说不出话来,甚至就连那位大森知县的问话都没有听清楚。
“一林兄,要是你能带过来你们大明造的火枪、火炮,我大清必定愿意出高价购买,你这一船铁不过只挣几千两银子,可要是换成火枪、火炮,那可就不是几千两银子了!”
“那是多少?”
财迷了心窍的田一伦问道。
“一支火枪,在大明顶破天也就是十两银子,在我大清,最少能卖二十两,要是线膛枪,怎么着也得……二十五六两出去!一船货少说也能挣个几万两银子!”
几万两!
我的天啊!
整整一夜,田一伦的脑海中所思所想的都是那位知县大人的话。
几万两银子!
那可是几万两白花花的雪花银啊!
田家那怕就是祖上最阔气的时候,也没挣那么多银子啊!
有了这几万两银子,就能置上几千亩地,再买几个家奴——倭奴就不错,不过就是太贵了,一个倭奴要二十多两银子,要是漂亮些的都要三十多两,这可不便宜啊!
可,这买卖挣钱啊!
一船火器就能挣几万两银子,要是能卖上几船的话,那可就不是几万两银子的事了!
几十万!
上百万!
甚至……
想象着到时候家才无数、仆僮成群的一幕,田一伦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把,把这些东西卖给鞑子,这,这和晋商卖国有啥区别?”
“区、区别可大了,那时候大明在和鞑子打仗,他们是真卖国,我,我这是……”
第654章
大明锦衣卫
整整一夜,田一伦都在那里说服着自己,都想要说服自己,非常简单。主要就是看你想选择什么。
商人嘛,选择总是很简单的,无非就是四个大字,唯利是图而已。直到第二天天色放明的时候,终于做出决定的他,并没有立即返回国内。
而是去了本地的人市。
所谓的人市,其实就是奴隶市场,专门卖人的地方。空船不返航,回程的时候船上带什么?
当然要带一些在大名最畅销的货了。那些货就在这里。
进入人市后,他立即有了一种进入动物园的感觉——动物园,在大明只有南京等少数地方才有。就是笼子里关着一些动物,从人参观,这里也是一样,一排排木笼子里,关满了男人、女人,虽说笼子只有五尺来高,可是对于很矮小的倭人来说,刚刚好。要是换成个身材高大的估计只能蜷缩着身子呆在里面——但是这样的人在日本,几乎见不到。
其实日本人在古代一直有打仗掳掠人口作为奴隶贩卖的传统,战国时在敌方领地掠夺百姓作为奴隶贩卖更是屡见不鲜。上杉家在小田城掠夺的人口,仅仅以二、三十钱的价格出售。即便是贵一点,也就是“二束三钱”,反正很便宜。
满清打到日本后,当然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不再像在大陆时那样动辄屠杀了,而是大量掠夺人口,之所以会有这种转变,一来是因为撤到对马的大都是男人,所以需要掠夺女人繁衍部族,二则是受利益驱使。
现在的大明已经很少有人再自卖为奴了,而且官府也严禁良家自卖,一经发现,主奴两家都会抄家流放。
不过大明对家奴的需求并没有减少,有了市场就有了需求,这两年一直有海商从海外贩卖异族女婢回国,将她们卖为家奴,而战乱中的日本也是成了最主要的来源。甚至现在还成为了满清主要的财源,他们有时候甚至直接把整城不愿剃发的日本人卖为奴隶。
这些倭奴们被卖到大明,卖到台湾、河口、南天门等地,成为明人的家奴。
这可是真正的倭奴啊。
田一伦前脚刚进人市,迎面就有牙人凑过来问道。
“老爷想要什么样的奴婢?是往天朝卖?还是往南洋卖?”
“哦?这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第一次做这种生意的田一伦奇怪道。
“这可大不一样了,老爷,你瞧这边的,都是壮劳力,他们最擅长的是干农活,种水田,南洋那边要的家奴是干啥的?开荒种田的,这样的人在那边才能卖上价,您再瞧这边……”
牙人指着另一个栅栏后那些衣衫褴褛的倭女说道。
“天朝那边呢,要的是使唤丫头,农活啥的现成的不佃户干不是了,要往天朝去,这样的倭女才能卖上好价……”
世间的生意都有它的门道,那怕就是满清的这种奴隶贸易不过才进行一年多,那些商人就已经摸清了其中的门道。
什么干活的苦力,什么使唤的奴婢,什么青楼里的丫环。总之,他们会跟据买主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货物”。
你还别觉得服务周道,服务不周道,人家还真不买你的,毕竟,现在大清国在那个城里都设有这样的人市。
恨不得成千上万的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3/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