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5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7/949


“一个月吧,要不就更长一些,反正我也记不清了。”
三年前,李青和李满屯扛着行李卷,走上了漫漫的黄土村路。直到现在,他们都记得,爹和娘他们站在高坎上,泪眼婆娑地看着远去的两人,
甚至直到现在,忍不住哭出声来,
“满屯啊,一定得活着啊……”
活着,在陕北老家,这些年不知道多少人饿死了,要是有条活路的话,谁会逃出来。
李青还记得那天自己,回过头看见了高坎上的娘。扑通一声冲着娘跪下了,给娘磕了一个头:
“娘!回去吧!”
然后就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娘现在是生是是死,都不知道啊。
“想家了?”
“能不想吗?”
“是啊,谁不想家啊!”
一声长叹后,他们两人都默默的看着家乡的方向,偶尔的田间地头也会有人像他们一样,抬头朝着南边看去。
在河套平原上种地的百姓,大都是三年前从陕西逃出来的,三年前守在长安的顺军面对闯王的失败和官军的进攻,他们没有选择坚守,而是一路北逃到了关外,北逃时还有数十万百姓或是主动,或是被裹胁着一路逃到了河套。
从鄂尔多斯,直到河套生活着上百万汉人,他们都是陕西百姓,有许多都是和李青他们一样,逃荒过来的,相比于大旱连年的陕西,靠着黄河水灌溉的河套简单就是塞外的江南,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旱灾。
这样的好地方,到那里找去啊!
可再好,总归不是家啊!
但是呆在家里会饿死啊!
最终,李青他们还是长叹口气,继续干着活,也就在他们干活的时候,那边有上百骑押着一群人沿着土路走了过来。
“快看,官军押着女人回来了……”
官军!
所谓的“官军”,其实就是“顺军”,这些顺军既有李过他们从京城带出去的,也有从陕西逃过去的,甚至还有大同的姜瓖他们,尽管成员复杂,可是仍然多达三十几万,算起来甚至比占据本地的八旗军还多,不过,尽管如此,他们两家倒也没有发生冲突。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明军的威胁更大一些,多尔衮非但没有阻止顺军逃到草原,甚至还特意在河套划出一大块地区,供他们休养生息,这也是李过派人接应陕西的顺军撤到河套的原因。
也正是在这里,几十万顺军非但得到了安置,而且每个人还都得到了几十亩地,那怕分到的都是荒地,可对于他们来说,仍然让他们每每都从梦里笑醒,他们被裹胁着从了贼的时候,可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分到地。
不过,这一切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作为代价,顺军派出了十万大军配合多尔衮西征哈萨克。
当然,相应的他们也得到了回报,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顺军押解着大量的女子回到里,少则数千人,多则上万人,这些女人是干什么的?
“哎呀,居然这时候就把人带过来了,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那有粮食换个小娘子啊……”
李满屯盯着远处的被骑兵押解着的女人们,忍不住可惜了起来。
“官府不是说了嘛,可以先欠着,等收了粮食,再还也不迟,无非就是加一点利息而已……”
“就是啊,先欠着,就看今年的这个墒情,今天的收成肯定不差了……”
“十几石粮食,换一个小娘子,值啊……”
一时间,这田里头正在干着活的男人们,无不是眼巴巴的盯着远处的那些满是异族风情的异族女子,那都是西征时掠来的俘虏,被送到这里后,除了一部分分赏给将士,还有相当一部分会变成移民们的老婆,为他们生儿育女。
这也是办法,毕竟,这里很多人都是光棍汉,没有这些异族的女子,他们就不可能在这里繁衍下去。
田里的光棍汉们眼巴巴的盯着那些女子时,骑在马上的杨树威会不时的打量着这片田地,田里干活的农夫,既有逃难来的百姓,也有军中淘汰的老弱病残,经过三年的开垦,这里已经开垦出了数百万亩良田。
这地方是个好地方啊!
可惜……
可惜不是久留之地啊!
“官军早晚有一天会打到河套,要是死守在河套,咱们到时候,可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脑海中浮现出将军的话,杨树威的脸色显得颇有些无奈,这么好的地方,难不成就这么白白的丢在这?
官军?
自从大家伙逃到了关外,官军似乎就没有把他们放在心里,官军啊……兴许真的把他们给忘了。
可杨树威的心里却没有底啊,毕竟,那位乾圣皇爷可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主,更是一个记仇的人,要不然北京那么多降官,也不会就那么直接给砍了脑袋,还把脑袋悬挂在城墙上。
那位爷……会忘了他们这些降将?
可能性不大啊!
万一要是打过来,可能真的就没有他们的活路了!
但即便是再逃,还能逃到什么地方去?
杨树威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了哈萨克大草原,那里……是大顺的安身立命之地吗?
第659章
流贼也好,东虏也罢,其实说白了都不过是丧家之犬而已。
要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恐怕都是曾气势汹汹,大有一副席卷天下的势头。
或许这也正应了那句“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旁观者说出这句话是很容易,可对于当事者来说,面对这样的局面时,那种心情却是五味杂阵的。
对于身为大顺皇帝的李过来说。他或许想过也许有一天会继承大顺的皇位,可是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在塞外登基。
更没有想到,原本夺了大明江山的大顺会灰溜溜逃到塞外,逃到河套,甚至就连京城的龙椅都没坐上几个月。
尽管春天气息的小径上,李过正心绪烦乱地慢步踱着。春意虽浓,却没能融化他心中的阴云。
“哎……”
又一次,置身于新安城的皇宫——所谓的皇宫,放在内地大概也就是土财主的大院子而已,但在新安城,这座大顺建在黄河边的城池中,这却是少有的几栋砖瓦大院。
其实,对于穷苦出身的李过来说,他并不是因为这座皇宫而发愁,他愁的是大顺百万军队的将来。
“丞相,您说,大顺的将来在那?”
仓皇的逃出京城,已经将近三年了,虽然现在大顺在河套有了喘息之机,有了一块地方可以休整,但是这样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啊!
“丞相,不少人都觉得咱们现在的日本过的得不过,可总归是寄人篱下啊!那怕是多尔衮需要咱们大顺的百万军民作为他的盟友,那怕是咱们的在西边也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但是,这里说到底,还不是咱们的地盘啊!”
李过长叹道。
当初逃出关的建议是丞相提的,和多尔衮结盟也是丞相提的,当初只是为了一条活路,甚至还曾幻想过有朝一日重返关内。
为此,他在撤到关外后,就先后下令驻山西、陕西的留守大军撤离两地,离开时还尽量招揽青壮为兵,说是招揽,其实就是强掳,当然也有不少百姓是迫于生计,随着他们到了关外。
原本这百万军民是他反攻中原,恢复大顺江山的根本,但是现在来来,这种盼头注定是遥遥无期的。
大顺的将来在那?
反攻关内?
重新夺取大明的江山?
显然,这是极不现实的。
“陛下,现在明朝内部国泰民安,朱皇位的皇位越来越稳固,以臣看来,想要夺回江山,恐怕是不可能了!”
站在陛下的身后,孙可为的语气显得有些无奈。
“原本臣以为,我们在关外休养生息数年,等明朝内部生出乱子的时候,再趁机重返中原,但是现在……哎。”
一时间,君臣两人皆是长叹一声。
“但是像现在这样,寄人篱下总不是长久之计吧!”
陛下的反问,让孙可为说道。
“多尔衮一直防着咱们哪,想动手恐怕不可能啊!”
“咱们不也是在防着他们?丞相,这么下去,可不是长久之计,万一要是咱们和他们动起手来,到时候,可就便宜明朝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7/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