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5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8/949


其实,在过去的三年中,李过不是没想过杀了多尔衮夺了塞外的天下,但是反复思考后,他还是没有这么做,一来是因为没有把握击败多尔衮的四十几万满蒙汉以及色目大军,二来是因为没有把握对多尔衮一击必杀,打从大顺撤到了关外,那怕是多尔衮同意他们借地休养生息,可却从来没有给他见面的机会。
两个人一直互相防备着。
在这种情况下,一但动手的话,到时候,大顺非但吃不下满清的地盘,恐怕还要拼尽全力和满清拼杀,对于大顺来说,结果恐怕将是灾难性的。
“明朝……”
顿了顿,李过说道。
“明朝肯定是要北上的,不是今年就是明年,最多也就是三五年内,丞相,河套这地方,可不是长久之地啊!”
几年来,对明朝的担心,一直压在李过的心头,这时,一个人影又浮现在他眼前,每当他担心着明朝时,这个人影便会浮现出来。
明朝的那个朱皇帝。
“他这两年没有派兵追击,恐怕还是因为大明同样需要时间休养生息,这几明朝元气正在恢复,到他元气恢复之时,肯定就是扫北之日,如果咱们不早做打算的话,恐怕……”
朝着左右看去,李过苦笑道。
“这新安城里,可没有歪脖子树啊!”
那棵歪脖子树!
或许是整个东亚最知名的树,他因崇祯而成名,同样的也成了某种象征。
“陛下,西征吧!”
面对陛下的无奈,孙可为咬牙说道。
“多尔衮可以西征?咱们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要替多尔衮做嫁衣,他是在西边给了咱们一大块地方,足够安置大顺百万军民的,可那又怎么样?不还是寄人篱下吗?一但他从西边腾出手来,肯定会把目标指向咱们,到时候,有没有大顺,可就不知道了!”
从进入草原的那天起,满清就一直在西征,从蒙古直到西域,再到现在的哈萨克大草原,他们不但击败了西域的蒙古人,把几十万蒙古人纳入八旗之中,而且还一路打到了哈萨克,把所谓的蒙古黄金家族创建办的哈萨克汗国打的落花流水,就连所谓的杨吉尔汗也死在战场上,从杨吉尔汗去世后,汗国内部便开始争权夺利,发生内讧,冲突不止,势力较强的苏丹企图自立为汗,汗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而满清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机会,趁机进入哈萨克,连扶带打,眼看着就要吞并整个哈萨克了。
现在的满清,论地盘甚至都不亚于中原了!
可相比之下,大顺呢?
却连一处立锥之地都没有!
“西征?”
满眼疑问的看着孙可为,李过皱眉道。
“往那征?多尔衮不是都快吃下哈萨克了吗?”
“陛下,按照城里的色目婢的说法,哈萨克往西,还有罗刹,往南,还有大小汗国,天下之大,只要咱们愿意去,还愁没有咱们立足的地方?他多尔衮能西征,咱们为什么不能?难不成西边的天下,就都写着他多尔衮的名字?都刻着女真人记号不成?”
记号!
当然不可能刻着他们的记号。
天下这么大,又有什么地方刻着别人的记号?
之所以会属于一些人,无非就是他们来得早了一点而已。
女真人凭什么占据着那么大的天下?他们也就是比大顺早了一些。
“陛下,咱们总不能就这么寄人篱下吧。要是这么下去的话,早晚有一天会出大事儿的。”
丞相的话让李过深以为然的点头说道。
“可不就是吗?这两年我一直在想着这个事啊,再这么下去的话,越拖下去对咱们就越不利。这个地方可不是咱们平白无故得来得是弟兄们用命换来的。是用弟兄们的血替他多尔衮攻城略地换来的。时间越长,对他多员工也就越有利于对咱们也就越不利。”
李过的语气中压抑着一股敌意,其实如果有选择的话,她绝对不会选择和那些鞑子合作。
可是他根本就没有选择,我不和这些刀子合作,恐怕他和这几十万弟兄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出逃出关是迫不得已,和鞑子合作同样也是迫不得已。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更想杀鞑子,但是眼下,他没有选择。
“这样寄人篱下的日子不能再过下去了。”
李过默默地说道。
“丞相,你觉得西边儿会有咱们的活路吗?”
面对陛下的发问,孙可为说道:
“陛下,不去,谁都不知道!”
李过点点头。
“那就西征吧!”
第660章
向西,向西!
新安城东门税关。
每天,税关前都排着长长的商队,包括各种各样的车队、驼队都被堵在关外,车队和驼队上插着各个商号的号旗迎风飘扬着,和着牲口的嘶鸣。
与之相伴的是一长队百姓,扶老携幼的在另一边等待着放行,这些人都是来自关内的流民,说是流民,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从关内过来找亲的,毕竟,这两年关内风调雨顺的,根本就犯不着逃荒。
一个留着山羊胡须的兵丁大声喊道:
“有渭南过来的吗?有没有渭南的,排好队,别挤!别挤!”
在他喊着的时候,还有一个兵丁则向人声嘶力竭地吼道:
“别挤!别挤!有没有大同的,有大同的吗?一会就放你们过去!”
那些兵丁在这里里喊着地名,要是有人应了声,兵丁会立即跑过去,与那人聊起来,或许不一定是他乡遇故知,但至少是同乡,可以在同乡那里多少打听一些家乡的消息,听着熟悉的乡音时,也能安慰内心的思乡之情。
“哎,还是没有一个同村的过来啊……”
关前的棚子里,一名官佐模样的中年人眯着失神的眼睛怔怔地望着远处,目光中充满了失落,最终他还是把目光投在那些逃难过来的百姓身上,喃喃自语道。
“唉,这家里头风调雨顺的,为啥还要背井离乡的跑出来啊……”
在他这声长叹时,城门前的兵丁瞧着面前的两个年青人,打量了几眼,然后问道。
“你们两个瞧着可不像是来寻亲的,说说为啥来新安?”
“唉,军爷……”
田青长叹道。
“但凡是有一丝活路,又咋会逃出关来,实不相瞒,手上一不小心沾上命案,只好逃了出来……”
“沾了命案?”
拿刀的兵丁冲着这人打量了几眼,大顺倒不在意来逃到关外的汉人干了什么,杀了人,那也是在关里犯的王法。和大顺有什么关系?显然,对方也知道这点,所以才没有隐瞒。不过兵丁仍然好奇道。
“什么命案?”
“和别人拌了嘴,一不小心把那人打死了,谁知道他那么不劲打啊!”
田青咧嘴答话时,身边的兄弟就打断了他的话。
“得了,青子哥,那是不小心,你分明就是冲着打死他去的,不就是睡了人家媳妇嘛,照俺说,你搁兵工厂里好好的干你的活多好,非得睡人家有小媳……”
这边他的话声一落,那边原本眯着眼的官佐已经几步跑了过来,一把抓住田青问道。
“你搁兵工厂里干过活?”
“啊?干,干过啊。”
“你在兵工厂里头是干什么的?”
“制膛线,膛线你知道吗?就是火枪里头的……哎哟,你这是干啥?”
尽管大顺不会过问从关内过来的百姓是不是犯了什么奸犯科,可是对于各行各业的人才,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一听说这人居然会制膛线,那官佐就一把拿住他激动道。
“你小子等好吧,往后你就只管吃香的喝辣的吧……”
有时候,技术扩散的方式会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发生,甚至不是刻意的,而是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方式加以扩散。
几天后,也就是在李过作出了西征的决定,开始为西征做起准备的时候,工部尚书苑景文就携着一个箱子进了宫,满面欢喜的他一见到皇帝就欢喜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这可真是天佐我大顺啊!”
闻言,李过笑道。
“苑尚书,瞧你这欢喜的模样,这喜从何来?”
“陛下请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8/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