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5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9/949


展示着盒里的火枪时,苑景文问道。
“陛下可看出这支火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什么不同的地方?”
瞧着盒子里的火枪,也就是常见的燧发枪,这种火枪虽然比不上明军的击发枪,但是它不需要使用火帽——那玩意,直到现在都没人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弄不明白铜帽里装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一碰就炸。
燧发枪不同,只要燧石击打火台,就会冒出能点燃火药的火星。那怕是它比不上击发枪,可总胜过没有吧,况且,最重要的是自己能造这玩意,不至于花大价钱从明国走私。
“这应该是咱们用的五钱火枪吧。”
旧式的鸟铳,弹重只有三钱,口径小威力不大,不能破甲,所以平虏军才改用七钱火枪,民间仿制的燧发枪也大都用七钱弹丸,满清仿制的也是7钱燧发枪,不过后来却慢慢的改用了五钱火枪,一方面是因为蒙古人不披重甲,另一方面是因为铸子弹的铅来自关内,五钱的铳子……省钱啊。
顺军同样也是如此,甚至为了省铅,他们还有一大批三钱燧发枪,相比五钱燧发枪,它的铅子更便宜,至于破甲,没必要啊,毕竟,那怕就是清军的盔甲也是越来越少。盔甲那能比得上火枪。
“陛下,它看着是咱们自己打制的五钱火枪,可实际上,它可是线膛枪!”
“什么!”
李过不禁惊问道。
“你说他是线膛的……”
急忙拿起火枪,李过就着枪管往里一看,看着枪管里清晰的膛线,他惊喜道。
“这,这是咱们的?”
李过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整个大顺,不过只有几千支线膛枪,既有高价买来的,也有缴获的,那些线膛枪外形都不同于五钱火枪,两者的枪管口径也不一样。
线膛枪!
要说那么多火枪之中,什么火枪最厉害,恐怕就是线膛枪了,它的射程又远又准,而且威力极大。可问题是大顺的工匠造不出来啊,甚至就连那些王恭厂的匠户都不知道那玩意是怎么造出来的。
“没错,陛下,咱们现在也能造线膛管了,原本臣和工部的能工巧匠们一直在寻思着这线膛到底是怎么刻出来的,可前后用了几年的时间,都没弄明白,这不,前阵子从关里逃来的工匠,在一旁指点着,咱才算是弄明白这线是怎么刻出来,说起来,这办法倒也不复杂……”
在苑景文说着制造膛线的办法时,李过激动地说道。
“苑卿家,这次你可是为咱们大顺立下了大功。有了这东西咱们这次西征可就是如虎添翼啊!”
线膛枪好啊!
不但打到准,而且还打的远。明军为什么厉害?不就是靠着他们的现场枪吗?
西边的那些人别的不擅长,就是擅长弓马。可是他们的工件在火器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他们的战马在线膛枪面前也是不值一提的。
这个法宝又何愁大业不成?
李过生日想到了也许可以凭借着这玩意儿和多尔衮做笔交易。
他一样的需要线膛枪啊!
但是转念一想,李过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有些东西可不能便宜了那些鞑子。
“陛下,大军什么时候西征?”
苑景文问道。
“快了快了!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说服多尔衮,毕竟这往西几千里可都要经过人家的地盘。他要是不投口的话,咱们的西征可就没有那么利索。”
李过皱紧眉头,然后说道。
“不过以朕看来,多尔衮绝对不会拦着咱们,毕竟他的目标是在西边儿,咱们是往西再往南,不是一条路。而且咱们在南边儿,也是帮他挡着其他人,他多尔衮绝对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尽管嘴上这么说着,但是李过的心里已经想的很清楚了。哪怕就是多尔衮不同意,他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的西征,毕竟往西可是关系到大顺上下百万军民的身家性命啊。
怎么可能因为他多尔衮不答应,这么轻易放弃呢?
第661章
西方极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从两年前的四月,李过在黄河畔的新安誓师西征,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了两年零三个月。
乾圣五年八月的天气已经有了几分凉意,可是。
对于马尔夫洛夫而言,他非常享受过去两年的生活——从奴隶到自由人!
十年前,他和家人一同被鞑靼人掠为奴隶,后来被卖到了布拉哈汗国,而两年前,他的主人被闯进布拉哈的中国人杀死,活着的人沦为了他们的奴隶,而乌兹别克人的奴隶得到了自由。
不过作为自由人的马尔夫洛夫,则成了大顺军的一员,成为了一名火枪手。随着顺军一同南征北战,现在,终于打到了距离布拉哈王城不到二十俄里的方。而马尔夫洛夫与色目营里的两万多色目人,都渴望着攻进布拉哈王城,血洗那里的布拉哈人,偿还过去身为奴隶时遭受痛苦与折磨。
“阿布都拉汗,要是领兵在城外决战的话,这仗就好打了……”
看着远处的位于泽拉夫尚河三角洲,马尔夫洛夫默默的想到。
相比于攻城,在平原上作战无疑更容易一些,无非就是大炮轰,步枪打。
这是一大片平原,树木很少,但都很高大,以松柏为主。
这块草场在夏季通常被乌兹别克牧民所占据,这儿的草足够喂饱他们的大群牲畜。可是现在这个时候要想在这儿找到这些游牧民的踪迹肯定是白费力气,那些布拉哈人早早的就逃到了王城中。
不过这片草场上倒也并非死气沉沉,相反却是热闹非凡。到处都竖起了顺军的帐篷,大顺皇帝李过的正在此安营扎寨。足足几十万人马,气势汹汹的,规模甚至远远超过布拉哈人。
“打下了布哈拉城,咱们大顺,也就了有一片立锥之地了!”
说话时,李过的脸上带着笑容。
两年前,他率领三十万大军西征,多尔衮并没有阻止他,在天山脚下,他们两人达成了“君子协定”。从此之后,大顺就开始向南扩张,而多尔衮则继续整合着哈萨克汗国的力量,他的目标是更为遥远的西方。
对于李过而言,征服布哈拉汗国的过程并不算轻松,就像历史上铁木真一样,一路南下,一路征服一个又一个城邦,按照通常的做法,把被征服的人变成奴隶,奴隶变成自由人,至于土地和奴隶,一起分配给了大顺军的将士。
满清就是靠着这个手段征服了这么大的地盘,大顺同样也可以。甚至就连同大明,不也是如此?大明给军户的土地,不也是为了获得将士们的忠心。
事实上,这么做确实能够获得将士们的忠心。
“等打下了布哈拉,这周围的土地,都可以分赏给有功的将士。”
李过自言自语道。
掠其土地、夺其女子,这就是征服吧!
其实征服不就是如此吗?
凝视着这片草原,凭着泽拉夫尚河的河水,这里成为了整个布哈拉最肥沃的地方,打下了这个地方,这里就会是大顺的新河套。
“陛下,等打下了这里之后,咱们就把河套那边的人都迁过来,到那时,这里就是咱们的家了。”
孙可为颇有些期待的说道。
“是啊,到时候,朕的年号也该定下了……”
尽管李过是大顺的皇帝,可他却是一个没有年号的皇帝,这是为了避免刺激多尔衮,必定,大顺原本可是寄人篱下啊。
可现在不同了,只要打下了布哈拉,大顺就有了自己的地盘,百万军民就有地方安置了,到那时候,自然应该定下年号。
尽管嘴上这么说着,可是李过的心里难免有些担心,毕竟,当初大顺就是在定下年号之后,在进军京城后迅速走向了末路,对于李过来说,制定年号,似乎就是一个阴影。
也正因如此,直到现在,大顺仍然在用着先帝的年号。
“等打下了布哈拉,这里就是咱们大顺的……”
想了想,李过对着周围的文官武将大声说道。
“长安!”
长安!
那里曾是大顺的都城,甚至在河套筑城时,他也是将那座城称为新安,可是现在,在他的心里布哈拉却将是大顺的“长安”。
那怕它是新的长安,但也是长安!
也是大顺的京城所在!
其实,李过并不知道,当他率领着十万大军穿越大沙漠来到布哈拉的时候,他和其麾下的十万大军,已经载入了历史,自八百多年前,大唐安西都护府回撤后,第一支踏上这片土地的汉人军队。
那怕他们是顺军,那怕在中原王朝的眼中,他们不过只是叛逆,是流寇,但是对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来说,久远的有关中原王朝的记忆,随着他们的到来,再一次与当地人的心里浮现。
那种记忆于他们而言,谈不上有多么美妙。尽管最终,那些汉人退出了这片土地,但是与汉人长达百年的战争,充斥着早期征服这一地区的史书之中。而现在那支军队又一次到来了。
当顺军抵达布哈拉城下的时候,在城内的卡扬大寺内,数以百计的布哈拉权贵们正在那里祈祷着,
“愿珍珠保值我们可以击败那些残暴的异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9/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