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5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8/949


这一点与西周分为“国人”和“野人”相似。“国人”居住在城郭之内,是随国君封建到四方的亲族士兵,他们有服兵役的义务。“野人”居郊外野、鄙之中,是原被征服地的土人,以种田为生,地位低下,但能够组织家庭,并随土地赏易给“国人”,不会被任意杀戮。
原本使用奴隶只是入乡随俗而已。可是经过刘宗周等大儒的一番解释,这事变成了遵循“周礼”的“复古”之制,甚至还有大儒偶尔也会体验一番“野合”,万一要是生出一位配享孔庙的大学者呢?
正当刘宗周感叹着能够生见周礼复兴时,突然,从远处传来一声铳响,远远的看去,只见数名国人手持火枪,依着大树正与人对射。
“刘三,快,快去问问是怎么回事?”
从马车跳下来的刘宗周,倒也没有拔剑,而是拿出了火枪——圣人说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个射,现在早就变成火枪了。没有谁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至于什么祖制……现在,还真没有几个人计较。手持火枪的刘宗周一边走一边喊。
“我乃礼部主官刘宗周,这边是怎么回事?”
“启禀刘大人,我等都是此地国人,一直收土人为家奴加以教化,可不曾想今天有土人找上门说,我们家的家奴是他们的逃奴,他们居然敢强行抢掠我等家奴……”
“哎呀,那还得了!快,拿我的腰牌,请国兵支援。”
冲着远处的土人放了一枪,刘宗周大声喊道。
“土人蛮横不知王法教化,待我等教化他们一番!”
火枪既是教化!
那些土人有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但是当消息传到新城的王宫时,在朱慈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曹安国就拍手道。
“王上,这可是天赐良机啊!请王上挥师讨伐蛮夷!”
面对曹将军的建议,朱慈烺犹豫道。
“曹将军,现在……合适吗?”
对于已经在这定居长达四个月的朱慈烺来说,他现在可真是乐不思蜀了,陛下封建的土地之大、土质之肥沃,更是他做梦也想象不到的。虽然这里是海外,而且没有四季之分,但是在这里,身为国君的他,确实是一国之君啊。那怕平国是大明的诸侯国。
可是作为诸侯王的他,只需要每年进贡一次就行了,从粮食布帛,到珠宝美人,都可以。当然陛下也有赏赐。按照封国的规矩,诸侯朝贡大明天子如不按时朝贡,轻则削爵,重则灭国。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除此之外,朝廷对他就是不管不问,只要他履行诸侯国的义务就可以了,国内大小事务,都是他作主。
那怕这个百里的“国”,顶多只相当于县,可一地之君,那也是君啊。也正因如此,他还真不想打破现在的“岁月静好”。
不过怕静好的岁月到了头,而是害怕失了国,毕竟,旁边的这个国……可不小啊!
“难道王上甘愿作区区百里之君!”
曹安国激动道。
“王上,这土人领下不下万里,我等欲为王上开疆,为平国创万世之基业。”
“可,可曹将军,这土人可是人口近千万,披甲十数万的大国啊!”
“那又如何!汉军满万不可敌,我平国虽然没有万人精兵,可却有三千虎贲,怕他作什!”
曹安国的话声刚落,殿外就有人急急打断他的话声。
“王上,还请王上三思啊。”
急急闯进来的是国相徐石麒,得知与土人发生冲突后,他就急急的赶了过来,正好听到了曹安国的话声。
“王上,王上兵戈不能轻动啊,轻起兵戈,只恐怕会有损平国基业,现在我国初建,实在不易轻启战端,现在正百忍辱负重之时啊!”
徐石麒是国相,也是主动投奔平王的老臣,他以年近七十的高龄滔海追随的忠义,早就让他名扬海内外,可是做为老臣,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是稳!
简真就是太稳了!
这恐怕也是平国诸臣最大的特点,他们之中既然有先帝老臣,也有当世大儒,可也正因如此,他们才没有多少奋进之心。
似乎,他们真的满足于这个三十里之国了。
不一会,吏、户、礼、刑、兵、工六官也纷纷赶了过来的,他们态度都是非常鲜明——不赞同开启兵火。
“如今之事,理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臣以为,可派行人出使土邦,命土王交出作乱土人,赔偿损失,并且通令各地保护国人财产,如此百姓便可以重享太平……”
在刘宗周在那里发表他的看法时,朱慈烺把目光投向看似气定神贤的典属国王续,他是扬州举人出身,当年陛下在扬州时,他就从军出征,现在出任正五品的典属国,根本就是大才小用。
那怕是他是五品的官儿,可搁在平国,他却代表着大明天朝,代表着大明天子!不过在大多数时候,他只是谈诗书文章,几乎从来不对平国的事务发表任何看法,完全就像不存在一样。
但是现在,朱慈烺却把目光的投向了这位典属国,因为他代表着大明天子!
“不知典属国有什么建议?”
“王上,本官身为典属国本不应该插手平国事务,但是平国百姓,亦天朝之民,平国亦是大明属国,陛下曾言“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且必诛其全家”,若不尽诛其全家,又焉能让土人畏我天威!”
啪啪啪……
看似随口一句话,只打得众人无不是脸皮发热,那是一个烫啊!
陛下……
那是天子!
天子之言,那怕就是随口一说,那也是出口成宪。就在刘宗周正欲开口时,王续又继续说道。
“天子封王上于平国,替天子牧民,天子锡土赐诸侯剑于王上,既为护民。今日百姓遭土人欺凌,王上理持诸侯剑为民众复仇,如此才不负天子!不负王上牧民之责!”
接连的大道理,让朱慈烺只觉得一阵面红耳赤,这才几个月啊,自己就沉迷安乐的了,长此以往,那还得了。于是他立即站起身大声说道。
“典属国一语惊醒梦中人,本王替天子牧民,今天百姓遭土人欺凌,本王若不为其复仇,又焉能对得起天子锡土之恩!来人,取本王盔甲,本王要亲征土蛮!”
第674章
带路党尼赫鲁
乾圣六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这一天,晴空万里。
新城港内数艘多浆炮船,在土人奴隶的划动下,沿着戈达瓦里河逆流而上,船上站满了平国将士。
戈达瓦里河是印度中南部最大的河流,尽管这条绵延三千里的河流是以“戈达瓦里”为名,但是现在却是戈达瓦里与莫卧儿帝国分界线,甚至这也是戈达瓦里苏丹同意把河口三角洲永租给大明的原因。
为啥?
因为莫卧儿帝国随时都有可能打过戈达瓦里河啊。不过,至少眼下这条河还是一条界河,从平国新城往逆流而上,河口三角洲顶端的拉贾蒙德里,就是戈达瓦里最北方的城市,也是此次平国讨伐的目标。
置身于多浆炮船上的朱慈烺,心情显得有些紧张,毕竟,这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他的腰间佩着父皇的佩剑,这是陛下赐赏给他的。
他并不知道的是,在另一个世界,崇祯就是用这柄剑杀了他的妹妹们。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征讨蛮夷。
当然,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扩张。
至于什么蛮夷不义、犯我平国、伤我百姓,不过只是借口而已。
可有了借口,就是师出有名,就是兴举义师!
拉贾蒙德里,是戈达瓦里河通往大海必经之地,早在千年前就已经建城,生活在这里的土人……嗯,先被雅利安人征服,然后一直被统治着,他们创建了种姓制度,用于统治管理国家。三百年前,德里苏丹国征伐喀喀迪耶王国,喀喀迪耶王朝被消灭,华朗迦改称苏丹坦普尔,置于天方教官员的管辖之下。尽管绿教已经占领这里三百三十年,但是仍然只有少数印度人为了平等改信了绿教,其实,那些绿教官员也不愿意这些人改变信仰,因为不能拿信徒当奴隶驱使啊。即便是信徒,也会服从经济利益。
这也使得这里的土人中印度教徒数量远比绿绿多得多,毕竟,统治阶层永远都是极少数,而作为被统治者的印度教徒更是遭受奴役和欺压。
对于这一切,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适应了,当然,并不包括那些高种姓的。
次日正午,数艘平底的帆桨炮船出现在拉贾蒙德里时,城里的人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轰轰轰!”
打头的炮船就直接发炮了,桅杆上挂着大大的“平”字。
这字,没几个土人认识。
毕竟,明国人来到这里才两年。
尽管不认识字,可作为边境城市,守卫拉贾蒙德里的土人军官反应倒是非常迅速,直接关闭了城门,然后禀报了伊克塔达尔,也就是王公。
在守军匆忙准备抵抗时,港内的商人和商船惊慌失措,他们还以为是强盗跑来劫掠港口,纷纷准备武器抵抗,并要扬帆驶离港口,同时又派人谈判以拖延时间。
一个土人乘小船而来,大喊:
“我是贾瓦尔·尼赫鲁,不知船上的可是平国将军?”
尼赫鲁是商人,他去过平城,也见过方块字,甚至还会说几句简单的汉语。
曹安国走到船首。
“拉贾蒙德里土人劫掠我平国百姓,本人是平国大将军曹安国奉王命前来征伐不义!尔等速速退下,以免伤及无辜!”
尼赫鲁问道:
“征伐不义?是不是明国要占领这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8/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