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5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9/949


尼赫鲁那读过什么春秋,那知道这个“征伐”里的弯弯饶饶,这会他只想知道,明国人想干什么。
至于什么平国、明国,搁在他的眼里都一样。
“不错!”
曹安国说道,
“拉贾蒙德里伊克塔达尔纵容他人劫掠我国百姓,我国大王亲率大军征讨,此战胜后,此地将会并入我平国。尔等可是助伊克塔达尔对抗天兵?”
从德里苏丹国开始,印度许多地区就盛行“伊克塔”军事采邑制,领有“伊克塔”的封建主称为“伊克塔达尔”,最大的“伊克塔达尔”叫作“穆克蒂”,封地多达一省甚至数省。最初,伊克塔达尔对其封地的占有只能终其一生,死后必须归还苏丹,苏丹国家保有收回和更换封地的权利。三百年前,开始承认伊克塔为军事贵族的世袭私有领地。它也成了印度土邦的最早起源,“伊克塔达尔”也就是半独立的军事领拄。而几十年后,莫卧尔帝国对这里的征服,就是击败苏丹,在各地的伊克塔达尔臣服后,就表示统一了。
其实,也就是名义上的。甚至就是这些苏丹以及他们的军事贵族——地方采邑领主、王公伊克塔达尔,也可能是来自波斯或者阿富汗,他们的祖上征服了这片土地,成为这些城市的统治者,甚至就是巴布尔开创的莫卧尔帝国,击败的德里苏丹国,也不过是上一波来自阿富汗的征服者创建的而已,和德里苏丹国一样,其实就是一个殖民政权取代了另一个殖民政权,他们上层中同样充斥着波斯人以及阿富汗人,这些外国人统治着印度。
但如此,而且每年都会有新的波斯人,新的阿富汗人来到这片土地上,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军事贵族。所谓的莫卧儿王朝绝对是妥妥的殖民政权。其实,古往今来,印度什么时候没有被殖民统治过?
过去如此,现在同样也是如此。
其实印度,也就是在1948年之后,才开始自己统治自己,在此之前,就是一波殖民者取代另一波殖民者而已。甚至就是48年之后的那波人祖上……也是殖民者,最少是殖民统治者的后代——高种姓的雅利安人。
而曹安国之所以会这么反问,就是因为眼前这人是高种姓的婆罗门,别说他们是印度教徒,那怕他是绿绿,只要是本地的,也会被排斥在统治阶层之外,毕竟,对于殖民统治者来说,只有所谓的自己人才是最可靠的,这一点,满清也好,奥斯曼也罢。都是一样的,至于所谓的本地人,不过只是奴隶而已。这些婆罗门是不可能为伊克塔达尔卖命的。
作为外来者,嗯,首先当然要先争取被压迫者的支持,赶走统治者,然后……嗯,摇身一变成为新的统治者,至于合作者,就像是驯服的狗一样,只要丢上几根骨头就行了。
“帮助伊克塔达尔,这怎么可能?”
尼赫鲁摇头说道。
“我们怎么可能帮助他们呢?他们捣毁我们的寺院,随意压榨我们,从来没有把我们当成人看,甚至把我们和首陀罗相提并论……”
尼赫鲁的心里是那个恨啊!
他们什么时候把首陀罗当成过人,可问题是搁在伊克塔达尔的眼里,他们这些异教徒无论是婆罗门也好,刹帝利也罢、都和吠舍是一样的,甚至和首陀罗也是一样的,这让他们如何能接受得了!
“大明真的要占领这里吗?”
尼赫鲁再次问道。
“怎么,你怀疑我们攻不下这里?”
曹安国笑道:
“小人怎么可能会怀疑,只要大明愿意占领这里,我们更愿意接受你们的统治。”
在过去的两年中,不少本地土人进出新城做生意,相比于那些天方教的统治者,新城的明人不但更加公道,而且不会对他们信仰指手画脚,选择统治者的话,他们更愿意接受大明的统治。
尼赫鲁又说道:
“请将军稍等片刻,我这就回去劝说大家献城归顺。”
对于尼赫鲁这些人来说,早在古尔王朝征服北印度开始,在被古尔王朝、德里苏丹国以及莫卧尔帝国征服的地区,婆罗门也好,刹帝利也罢都失去了统治者的权力,他们都和吠舍是一样,只能依靠经商维持生活,尽管在过去的几百年中,他们早就适应了被统治的地位。
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想换个统治者,甚至在几十年后,他们迎来了奥朗则布,但是没想到,那家伙比现在的苏丹更过分,对他们收人头税倒还罢了,而且毁坏印度教神庙来改建天方寺。
不过,现在,他们有了更好的选择——明国人。
明国人多好,谦逊有礼不说,而且从来不欺负他们,对待所有人都是公平的,甚至就是对作为奴隶的首陀罗、贱民也是非常仁慈的,当然,那些奴隶里也有刹帝利,甚至婆罗门。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比伊克塔达尔更好的统治者。
几百年来,作为外来统治者伊克塔达尔,对于地方上的掌控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商人们征税也是依照定额,给足了钱就不管。
不过嘛,税收定额越来越高,城内外商贾日趋不满。现在有了更好的统治者可以选择,只要能保证自身安全,投敌献城属于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但是,他们也就是只能献出没有防护的外城罢了。毕竟,伊克塔达尔和他的士兵都住在城堡里,说起来这一点和满清倒也是挺像的,他们也住在满城里,或许全世界都是如此,殖民政权总有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千方百计维持他们的统治……
第675章
开疆拓土
“怎么可能是平国人?不应该是德里那边吗?”
身为伊克塔达尔的马哈苏尔,在得到领地遭到平国入侵的第一个反应是怎么会是他们!
不应该是德里那边的进攻吗?
作为戈达瓦里河畔最重要的领地首领,马哈苏尔早就和德里方面达成了共识,在他们进攻的时候,他会投降以换取继续统治这片土地。
马哈苏尔的祖上来自阿富汗,是突厥化的阿富汗人,几百年前在德里苏丹国获封为军事贵族,领有这片土地。
王朝被帖木尔后裔巴布尔击败后,和很多南方采邑领主一样,他向戈达瓦里“穆克蒂”臣服,以换取他的保护。现在,戈达瓦里已经不能再向他提供保护了,那就向德里臣服吧。
反正大家都是来自阿富汗,都有共同的信仰,只是换一个苏丹而已,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即便是苏丹,也需要他们去统治那些非信徒。
可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想到,没有等到德里那边打过来,反倒是三角洲的那些明国,不对,应该是平国人打了过来。
他们想要干什么?
就在这里,剧烈的爆炸声从外面传来,震耳欲聋爆炸声密集伴随着一阵猛烈有冲击波从外袭来,在呛人的硝烟扑面而来时,马哈苏尔惊呼道。
“快,快派人向苏丹求援,还有派出信使,质问平国人,为什么要侵犯我国,为什么不宣而战!”
年青人太没武德了!
……
不是朱慈烺没有武德,是曹安国发现这是一个好机会啊所谓的城,其实就是一个城堡,城堡里住着的基本上都是统治者和他的士兵以及他们的家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要猛烈炮击了。
“轰!把这座城轰个稀巴烂!”
对于军事上的问题,朱慈烺禀持的原则很简单交给擅长的人去做,自己尽量不要去插手,在南京的时候,陛下曾经说过,先帝之所以会失国,一是因为意志不决,优柔寡断,二是因为问题的事情太多,其中有很多事情还是他不擅长处理的事情。
有的事情,非得内行人去做!
比如打仗,做皇帝也好,国君也罢,交给将军就行了,那怕就是御驾亲征,也不用过问战争的细节。
尽管从十岁起就跟在父皇的身边学习政务,可是在目睹了父皇的失败,甚至手足无措后,朱慈烺反倒更相信陛下的办法,毕竟,陛下确实再造了大明江山,更重要的是,曾经误国的大臣们,在陛下的手下,似乎都不敢误国了。
但是他们?
会误了平国吗?
就在朱慈烺把目光投向船上的文臣时,就有文臣站出来称赞道。
“陛下,我王师一到,土人无不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我平国王师,实在是仁义之师啊!”
尽管那边炮声隆隆,可是这边并不妨碍他们在那里说道着“兵不血刃”,说道着“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负荆请罪的极少数人,直接就给飘没了。
这边官员们在拍着大王的马屁时,那边曹安国已经下令步兵上岸进攻城堡了,这可还真得打硬仗,因为城堡是石质城堡,居然还不小,一时半会很难攻下。
而且在他们接近城堡时,城墙上的土兵居然也用火枪还击,除了那些花花绿绿的火绳枪外,他们还有一些从明国买去的燧发枪,不过大都是滑膛枪,相隔两三百米互相放枪,土人火枪手只有挨打份。
“瞄准了打,不要给他们机会冒头!”
一枪轰掉土兵的脑袋后,赵立一边打开火枪枪尾活门装弹,一边大喊着。
话音落下的功夫,已经装好了子弹,往活门上塞上火帽,又一次瞄准着箭垛间的土兵。
土兵的火绳枪很垃圾,这些火绳枪尽管外观镶嵌着铜丝花纹,看起来精美就像艺术品一样,可有效射程顶多也就只有五六十米,远远不如大明造的燧发枪。更赶不上大明的线膛枪。
而平军装备的还是最新式三年式后装线膛枪!
这种使用易燃纸壳定装弹的后装枪,最大的优点就是射速快。而且精度比十三式更好,搁在神枪手的手中,一两百米的距离百发百中,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尽管进攻的平军只有四百多人,可是却打得城上的两千多土兵抬不起头来,一露头就会被敲掉脑袋。
这种技术上的碾压,简直超出世人的想象,就在城墙上的土兵被压制的同时,领兵的哨长下令道。
“把六斤线膛炮推过来!”
六斤线膛炮。
论炮弹的威力肯定比不上九斤野战炮或者山地榴弹炮,但是它的优点是精度高。相比于九斤炮千米之外靠运气,它可以在千米外准确的击中大门,而且它使用的尖锐榴弹,更适合攻击城门。
不过因为线膛炮造价较高,整个平国一共只有六门而已。
这次出征讨伐不义,平国带上了仅有的两门六斤线膛炮。
两门火炮在三百米外对准城门后,就是“嗵、嗵”一阵狂轰,尖锐榴弹总是在钻进厚实的木门的同时爆炸,不过接连五六炮,就在一尺厚的城门就被轰出了床铺大小的口子。
“手枪队,上!”
手枪队!
都是军中的精锐,装备有转轮枪、大刀、手榴弹的他们,在近距离肉搏时,靠着六响转轮枪和大刀,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在手枪队进攻时,火枪兵则进行火力掩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9/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