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5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0/949


一声长叹后,多尔衮的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阵,如何换得大明的承认——对于大明周围的土酋来说,这是他们崛起过程中所面对的第一道门槛,那怕就是蒙古人,和大明打了两百多年,到最后,每次入犯边关要的还是大明的认可,大明认可了好啊,不但发金印,让他的权力得到大明的背书,而且还可以互市。甚至就连同和土尔扈特人前来面见他时,献上礼物之中就有明朝永乐年间册封的汉文印信。
那个土尔扈特人保存了两百多年的大印,就是历代土尔扈特首领的权力象征,这个象征还是大明赐予的。
而土尔扈特人把它献给大清,就表明对大清国的臣服,当然,多尔衮又另外赐了一个大印给他们。
可内心深处,多尔衮也挺想……想得到一枚乾圣皇帝赐予的大印。
比如说——大清国大汗的印鉴。
有了这个大印,他就能够光明正大的取代大清国的皇帝,反正他那个皇兄都已经死了,现在是他侄子当的皇帝,可两家现在屁联系都没有,为了大清国的将来,自己继位当大汗多好,也省了那么多麻烦。
其实,一直以来,多尔衮都挺想篡那个位的。不过,怎么样,光明正大的串这个位哪?
这个事情就只能靠大明来帮忙了。就是大明的一方印。
“先帝糊涂啊!”
洪承畴感叹道,要不是先帝糊涂,他又怎么可能落得这步田地,孔林是谁烧的?坟是谁扒的。
都是那小子干的的,然后栽脏给他洪承畴,可先帝偏偏信了,到最后……看,让那小子夺了天下了吧。
见王爷闭着眼睛半晌都没有再说话,洪承畴自然想到了王爷多年来的心结,于是便试探道。
“王爷,要是能趁此机会与大明重结为友邦,如此我大清非但可以少一劲敌,而且将来西征也能无后顾之忧,甚至将来还可以和大明结为兄弟之邦,如此,岂不好过两国互为生死之敌?”
洪承畴为什么会提这样的建议?
因为这不仅多尔衮有利,对他同样也有利,将来大明与大清一笑抿恩仇的时候,是谁促成这一切?是他洪承畴啊!
当然,王爷的心里也有这个意思,毕竟眼下……王爷只是王爷,可是王爷早就不想当这个王爷了,什么大清国的睿亲王,什么摄政王,这些都只是王。
王爷想的是什么?
是大清国的皇帝……当然,篡位的事情,王爷是不会干的,但是大清的大汗呢?
这个封号当然不能自己封,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是大明封!
要是大明能封他为大汗,嗯,就是大金的大汗也成。那可就名正言顺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大明皇帝不一定乐意啊!”
多尔衮想了想,然后说道。
“那小子我见过一面,他可是记仇的很,我估计就是拿出四五百万两银子来,他也不一定乐意的,当年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仗打到那份上,他不也是咬着牙口不和大清结为兄弟之国嘛,至于眼下……”
多尔衮皱了皱眉。
大清国不占上风啊。
“大王,当年大清占着辽东,在崇祯皇帝看来,辽东是大明的祖业,他是要复辽的,当然不可能和谈,可眼下不一样,辽东早就不在咱们手里了,甚至就连同咱大清都西狩万里了,咱们和大明之间议和的障碍早就没有了,要是……”
想了想,洪承畴压低声音说道。
“他们不是想要羊毛嘛,咱们就把蒙古全都割让给大明。这么一大块肥肉,我就不相信他们不心动!”
洪承畴的建议让多尔衮惊讶道。
“什么,把蒙古都割给大明,洪承畴你疯了是不是!”
尽管多尔衮惊讶,可话中却没有一丝的恼火。
“王爷,蒙古是蒙古人的蒙古,与咱们大清何干?喀尔喀各部,虽然被王爷编成了盟旗,他们也归顺了大清,可眼下咱们大清国的八旗里头,蒙古人最多,要是那些贝勒们心存异志的话,只恐怕对我大清不利,要是把蒙古割给大明,那些贝勒们失了地,生死全得看王爷的心情……”
虽然所谓大清国是“满蒙联盟”可是在这个联盟里头,满人必定是第一位的,至于蒙古人,不过只是联盟中的奴才罢了。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蒙古人一直保持着警惕,在征服喀尔喀之后,那怕是把他们编为八旗,但是心里对他们仍然放心不下,毕竟,他们的人太多了。
“要是他们心怀不满,煽动蒙古兵卒作乱呢?”
多尔衮反问道。
“王爷,这事简单,对他们一视同仁即可,与其它八旗兵一样,分赏旗地、令他们自行放牧就行,没有那些贝勒们的盘剥,他们一个个的感激涕零还来不急,又那里还会作乱,即便是有人作乱,也乱不了大局。”
“那贝勒们呢?”
“发俸禄既可!”
对答之间,洪承畴把他酝酿多年的想法一一道了出来,总之核心就是把蒙古八旗彻底融入到大清国里,而不是由一个个贝勒间接统治,在他看来,这是大清国想要中兴的唯一选择。
毕竟,大清国的人丁实在太少。
“如此一来,最多二十年,蒙八旗就是咱大清的蒙八旗,和那些贝勒们也就没什么关系了。”
多尔衮略微点点头,并没有立即说话,
对于这一切,他并不陌生,其实当年皇兄当皇帝的时候,也干过这样的事,毕竟,一开始的时候,大清国的兵在几大贝勒和旗主的手里,后来黄台极一点点的把兵权收到他的手中。
收蒙旗,也不是什么难事。那些个蒙古贝勒从来没拿手下的蒙古人当人,只要分给他们旗地,让他们自行放牧,他们肯定会对自己感激涕零。
“那咱们就先把蒙八旗给安顿好了,洪承畴,你看看定个章法,一定要把他们安顿好了……”
想了想,多尔衮又说道。
“但不能影响了咱们西征的大计,别到时候,他们只想着老婆孩子热灶头的,不知道给咱们大清国卖命!”
“王爷,您放心,他们必定会继续给大清国卖命的。”
洪承畴得意洋洋的说道。
“不过,眼下这件事不能传出去,只限你我两人知道,先把人心收了再说……”
商量过来商量过去,最后核心无非就是两字——卖国!
没事,这事搁他们的身上压根就不是事,毕竟,割地这种事他们大清国擅长。当孙子的擅长,当祖宗的同样也是得心应手。
别说是人家的东西,就是所谓的祖宗之地,人家也是说割就割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第722章
皇帝吃肉勋臣喝汤
当多尔衮在那里处心积虑的寻思着如何用割地来讨大明的欢心时,已经回到南京的朱国强,仍然继续着不务正业的日子。
刚回到南京,他就率领一众勋贵来到了浦口老山的皇家猎场,这座老山是淮阳山脉的余脉,山势虽然只有四五百米,但是植被茂密,且地处江北,夏天不像南京城那么炎热,不仅可以避暑,而且山上拥有多座温泉,夏天可以避暑,冬天可以泡温泉,这日子,简直了……
所以这边定都南京,那边朱国强就让人在老山修建离宫,为他自己找个清净的去处。就像正德皇帝的豹园一样,只不过这个离宫的规模更大——方园百里!相比于南京城内那个小小的皇宫,这有山有水平的离宫当然是再好不过的去处。
其实就方便来说,自然是南京城外的钟山更方便,不过钟山被朱元璋给占了,而且以后他自己走了以后还得“长住”在那里,现在这么早就去“长住”,可不怎么吉利,况且钟山上的林木也不多,也没有温泉什么的。
那里比得上老山。
另外,江南的地没有江北的多,朱国强要的可不是一个小小的离宫,而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既是园林,而且还是皇家猎场——在朱国强就准备利用这座园林,将骑马狩猎的生活方式带给大明的新贵族。
让贵族们一块儿来骑马狩猎,总好过他们去吃喝玩乐,强抢民女……
更重要的是,老虎是反抗,而且一不小心就赔上性命,年青人讲不讲武德不重要,重要的是,陪皇帝打猎,你必须得懂武吧。
只有勋贵们都演兵习武了,将来大明安危的才能得到保障,才能保证军事不为文官染事。文官还是专管一般的国家事务吧,让他们管军事,不定会弄出什么事来,搁大明这边过去是斥杀武将好树官威,将来万一要是膨胀了,直接下令三军停转,然后在那里加强学习清除所谓的种族极端,那可就完犊子了。
勋臣是有这样的不好,那样的坏处,可人家不需要讨好选票……不对,是不需要讨好天下士林啊。
骑着马,放着枪……浩浩荡荡的几十人骑马奔腾于老山山前的旷野上,前后冲杀一天,到了傍晚时,瞧着那边烤着的十几只猎物,朱国强就是一阵无奈。
“康国公,朕今天打了多少猎物。”
康国公就是陈无敌,他是凭着驰援南京的赫赫武功得的这个爵位,号称是大明第一勋臣。
“回陛下,一共猎得一头野猪、两只麂子,十六只野兔……”
陈无敌的禀报,让朱国强一阵感叹。
不如那个康麻子啊。
“哎,不如他人啊,”
“陛下,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了。”
“你不懂,朕听人说过,一天之内就杀了三百多只野兔……”
“皇爷,那人也忒敢吹了,一天才多长时间啊?往多了算,顶多也就12小时,用三百多只的数量除以十二小时的时间,也就是平均两分来钟,就得猎到一只兔子,他这那里是打猎啊!分明是掉窝里去了!”
钱德功也在一旁附和道。
“是啊,陛下,这分明是掉兔子窝里了……”
笑声顿时响成了一片,朱国强旋即也释然了,自己什么不比非得和那小子比,那小子也配叫“千古一帝”,都吃糠喝稀了,还好,他和他的大清国都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0/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