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5/949


谁疯了傻了会为了一点钱,拿自己一家人的性命去冒险?况且这还涉及到他们自己的家宅良田。
可这么一改呢?
最有效的监督一下子消失了,剩下的就是贪官污吏和奸商们的盛宴了!
朱国强说着,然后对史官吩咐道。
“史官如实记录此事,是朕的过错,就是朕的过错,不需要春秋笔法加以掩饰,如实记录,以警示后人。”
众人听得震惊莫名!
在中国,史官记录是有代价的,《左传》上记载的众史官为了写定“崔杼弑齐君”而竞相殒命。此时虽然被写进了〈左传〉,可这也让人强烈感受到,在中国要记载和传播一个历史、一个事实,往往是要付出血与火的代价。
古往今来,“固执的众史官”有多少?
更多的史官,恐怕还是要“春秋笔法”的。但现在陛下,却直接让史官如实记录,众臣又如何不感动,纷纷持笏请罪道。
“臣等死罪!”
当然,这个死罪也就只是说说,皇帝不会要他们的命,甚至他们也松了一口气,陛下似乎不会在这件事上深查。
就在他们松下一口气的同时,只陛下说道。
“朕的过错,朕担着,可那此败类的罪过,他们也要担着,从现在起,对各地大小工程进行查验,一但发现官商勾结,有偷工减料的,一率参照黄河一案处治,涉及到的收银子的官吏、行贿的奸商,一个不留,全部处死,处死后,再流其族,该抄的抄,该罚的罚,总之,要给天下士民一个交待!”
要杀人了!
可有些人必须要杀。
对此众人皆是称赞“圣明”,
他们谁敢反对?
只杀那些人,已经是法外开恩了,继续彻查,指不定会查到他们自己的头上。
当然,要是真的涉及到了,那肯定是要杀头的。
“陛下,臣请暂缓大兴河务、官道,待此事清查后,再……”
不等高弘图把话说完,朱国强就摆手说道。
“河务、官道诸事关天下百姓福祉,不能因噎废食,况且,兴修河务、拓宽官道,不仅事关沿河百姓安危、出行便利,也有利于地方,可以增加百姓收入,事关大明各地的发展,又岂能因为几个贪官、奸商停下来?”
表面上修建河堤也好、拓宽官道也罢,都是只是工程,可实际上却是大明的一次有目的财政上的转移支付,比如黄河大堤涉及到的河南、山东、北直隶,都是穷省,虽然会在冬闲时招募役夫,但是平常却只许雇佣农闲百姓。如此,农民和游民有了收入,商贾也能因此获利,地方也得到兴旺发展。
而在西南各地,官道重修、拓宽,也是如此,不仅便利了交通,大量雇工同样也让百姓从中获利。至于陕西,渭河、官道等等用到银子的地方更多,这些银子都是中央国库支付的。
在过去的九年里,通过这样的工程转移,朝廷向北方、西南以及西北支付的工程款不下一万万两,如此大规模的工程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水利,更重要的是繁华了当地经济,让穷省受益良多。
这种事情能停吗?
当然不能停!
非但不能停,甚至还要加大力度,要不然西南、西北的穷省,什么时候才能追赶上南方的富省?
大明朝廷有了钱,不能像过去一样,以“国库留银xxx万两”为荣,银库里的那些银子,不过只是死物而已,只有把银子花出去,才能刺激经济、带动发展,尤其是穷省的发展。
“陛下圣明!”
不等有人反对,就有几位出自西南、西北的官员立即夸赞起来,毕竟,这些年穷省、边域从中受益匪浅啊。能停吗?当然不能停。
至于其它人能有啥异议?
乾圣朝的大事都是皇帝说了算。
为什么大明,只有前几位皇帝说了算,而是尤其是以洪武、永乐为最,因为他们有权威啊!
对于君主来说,最容易获得权威的事情,就是重大军事胜利,古今中外,无一例外。而乾圣皇爷身上,那可是力揽江山于将倾,中兴大明的赫赫功业,面对这样的功业带来的权力,所有人只有闭嘴。
更何况乾圣皇爷非但有赫赫武功,而且过去几年的改革还让国库满的都溢了出来。眼瞧着大明的岁入都要破万万了。
面对这样的皇爷,大家能做的也就是闭嘴,不过他们的嘴不能闭,看着唯唯诺诺的众臣,朱国强突然说道:
“此事是朕之错,可诸爱卿既难辞其责,当初朕提出工部主导工程时,你们不曾提出丝毫反对意见,难道说,当初就没有爱卿看到其中的漏洞?如此漏洞百出之事,居然没有爱卿进言,朕想问一问诸位,难不成朕是昏君,所以,你们一个个的都不敢进言?”
此话一出,满朝皆惊。
这是“陷君之罪”,是死罪啊!
无不是纷纷持笏请罪,对于他们的请罪,朱国强一摆手说道。
“什么万死不万死的,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朕的朝廷不是一言堂,朕亦不是昏君,听不得百官劝谏,这件事,朕有责,尔等亦有错!”
看着惶恐请罪的众臣,朱国强又沉声说道。
“为将此事引以为警,在北直隶处决贪官、奸商后,朕已经命人将两百六十七柄斩首之刀打制“戒止”,授予天下臣工,往后但凡出仕为官者,皆授“铁戒”,以为警示,希望他们能“戒贪止念”,为官戒贪,贪念一起,人头落地!”
这个“铁戒”,他们必须要戴在右手大拇指上,他们在写字时都会有看到他,这是对官员无时无刻的提醒,提醒他们贪污的下场是什么。
这个“戒止”上可是沾着死人的血。
不祥吗?
不吉吗?
确实如此!
但你们必须要给老子戴着!
第753章
砍个人头,给根人参
事情了了吗?
当然没有了。
至少在有些人人头落地的时候,这件事了不了。
皇帝严旨督半的案子,只用了一个月就办结了,之所以如此麻利,再简单不过,三司也好,官员也罢,都急于结案,毕竟,只有把案子结了,才能平民愤,更重要的是才能让这件事揭过去,不再与他们有任何纠缠。
在结案的时候,百官们都松了一口气,但还是要上奏皇帝,了不了,还要看皇帝的朱批。
深夜,在内阁值阁的李建泰,接着陛下的旨意后,就匆匆进了宫。
正批阅着奏折的朱国强,见李建泰气喘吁吁的进来了,便舒展了一下身子说:
“早知道今天是李卿家你值阁,就让人把折子送过去了,你是老臣了,应该知道爱惜身体。朕这里的事情,也不急一时,往后朕要仰仗你的地方还多哪。以后,你不要赶得这么急,朕知道你的心,是不会怪你的。”
李建泰说:
“万岁体恤臣,臣就更应该勤奋才是,倒是陛下每天都这样,臣觉得似乎不大妥当。皇上的身体关乎着大明江山社稷,请不要总是熬夜熬得太久了。臣寻思着,步子走快些,总省得让陛下少熬一会。”
官场不仅讲究能力,也讲究情商,这些李建泰都不差。
闻言,朱国强笑道。
“你说得很对。其实,朕倒也不算是勤政,朕常常想,高祖何等英明,立国后昼夜勤政,才了大明今日的江山。朕事事都不如高祖,哪敢不尽心啊。其实朕这样作,也不过是以勤补拙罢了。只是你每天都忙成这样,倒让朕有些不忍。”
朱国强说着,回头向外边叫一声,
“去,给李相传碗参汤来。哦,这里有几份奏折,你再帮朕斟酌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失漏的地方。”
李建泰连忙沉下心来,看着陛下批过的奏章。头一个就是三司会审“工务案”的奏折。只见陛下在上面批道:
“历年投资不下亿万两,奸贼偷工减料,工程返工开支几何?查没财产不过三千余万,如此焉能弥补国家损失?奸贼贪腐之间,可曾嫁女?可曾有嫁妆?岂有让民脂民膏为奸贼之后享用之理?不知尔等与其有何瓜葛,竟要如此袒护?”
这批示用词严厉,且含义极深。再加上朱红的像血一样的字迹,真让人触目惊心。李建泰看着这些朱批不禁心中忐忑。他立即想到陛下登极之初,面对满目疮痍的大明江山,陛下致力中兴的同时,手段不可不谓之狠毒,彻查降虏从贼的官员,那么多的大臣被杀头,抄家,陛下可曾眨过一下眼睛?
今天看了皇上的朱批,几乎字字句句全是诛心之言,李建泰可真是体会到什么是伴君如伴虎了!
他是三代皇帝的身边重臣,他当然知道,天启也罢、崇祯也好,都曾经因吏治腐败和贪贿横行而伤神。但也就是如此了,那怕就是先帝,也只是长叹一声,但是陛下呢?
可是,认真一想,又觉得是理所当然。大明的江山是怎么丢的?陛下说是中兴之君,可是其功业绝不逊于汉光武帝,等于开国之君啊。放眼所见全都是贪污腐败。不下决心狠狠地整治,又怎么能让大明里中兴起来呢?
他继续看了下去,果然,下面的批示里,就有不少是和朋党有关的,毕竟,这个案子本身就和此事脱离不了关系。从所周知,陛下最痛恨的就是结党营私。什么“同乡”、“同窗”、“同年”、“同科”等等,都要是陛下所忌讳的。
从天启朝起,吏治腐败,贪风日炽,从东林到阉党纷纷结党,说是为国,但未尝没有谋私,正是他们为党争而不顾天下,一天天地把大好江山侵蚀得变了模样。这股歪风如不狠狠刹住,是万万不行的。这些年陛下不断整顿吏治,不仅是性格所致,也是势在必行啊!
心里思索着的李建泰,没注意陛下已经走到了他身边,问道:
“李卿家,你看完了吗?朕的处置如何?”
李建泰连忙站起来回答:
“回皇上,臣看完了。臣以为,陛下这样的处置是十分恰当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5/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