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9/949


做梦都想,可他真的不敢想,为啥?
害怕啊!
皇帝好当,可能力越大……不,旗号越大,挨打的机会也就越大。
对于大明来说,他多尔衮就是一个王爷而已,而且远循到极西的王爷,大清国在那?
在日本啊!
永平皇帝在那啊——他那个侄儿登基后,改年号为永平。
永享太平?
想的美,只要大明在,享个屁的太平。早晚也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结果。
所以他多尔衮绝对不会扯着虎皮当大旗,为了一个名义去自寻死路的,别说是他了,就是大顺的李过,也就是关起门来称“皇帝”,直到现在那边还用着李自成的年号,用死人的年号。
为啥?
为了活下去,毕竟,大顺可是逼死大明皇帝的主。
所以大顺那边现在是永昌的年号。
多尔衮和李过,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闷声发大财”的方式,而更加巧合的则是他们,都选择了差不多的发展路线。
大清的八旗制度,说白了就是明朝军户的强盗版,倒不是什么自己独创的,非说是独创,也就是一些名称的变化而已,本质上还是军户。所谓八旗,其实就是卫所而已。只不过在八旗制度下,大家都是奴隶,真正的奴隶。这一点倒是奴隶。
而大顺推行“屯田”,和高皇帝的卫所制差不多,士兵也是卫所里的军户,比旗兵多了一点自由,至少没有主子什么的。
除了类似的军户制,西逃后,他们都先后选择了“计丁均田”,就像模仿明军的军田制,向军官以及士兵授田。这个土地制度,让最基层的士兵都变成了小地主,军官变成了大地主。
这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这年月西边的地盘确实够大,人口很少——他们都是拿着刀子杀过几轮的了,还能剩下多少人口?
人少地多。
地不值钱,分给士兵、军官,让他们尽心卖命多好。
什么?
他们不愿意尽心卖命?
当年八旗在辽东的时候分了田,为什么一闻“征西”皆欢呼雀跃。
抢啊!
征西抢汉人,能抢到奴隶、衣裳、金银等等……这就是八旗的战斗力关键,军户授田再加了强劫分脏。
一群创业家的战斗力自然超过拿薪水的打工仔。
现在,他们到了西边,也是一个样。
当然了,士兵们分到了一两百亩的地,可问题是谁种啊?
想要种田,就需要奴隶,需要阿哈包衣。
过去能抢汉人,现在能抢谁?
多尔衮不傻,当然不会再去抢汉人了!
主要是打不了过了。
那就继续抢西吧。
先抢喀尔喀,然后再带着喀尔喀抢卫特拉,然后再带着他们去抢哈萨克……总之一句话,就是多尔衮带着大家伙去“创业”。
所以大清国西征的时候,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抢劫,抢掠奴隶。因为在汉人身上吃过亏,西征时,都不敢给敌人留喘息的机会,男人杀掉,女人掠走,嗯,孩子留下来,当奴隶。
这样一通杀戮之后,大清国在西域的统治远比他们过去在辽东的更稳定了!
而且西征后,十几万汉军八旗——当年多尔衮最后一轮入寇时掠走的汉民,终于真正融入了大清,成为八旗的一份子。
这十几万八旗汉军,过去只是奴隶,他们中的不少人是河南、山东、北直隶等地的贫苦农民,而在西征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甚至还有女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的孤零零的一个人。
在西征时,他们可以用抢来的奴隶给自己种田,让女奴为自己生育。
女人、奴隶,再加上大块的土地,虽然就像明初的军户一样,负担着沉重的子粒粮,但他们还是能活得比较滋润。
所以,现在多尔衮麾下的汉人反抗已经渐渐平息了!
甚至汉军已经成为了多尔衮的主力,几年前,一支汉军在罗斯人的四面包围下,还坚持了几个月,最后配合援军击败罗斯人,从而迫使罗斯承认的大清国对大伏尔加流域占领。
也正因如此,在对待汉军的问题上,多尔衮才会极为谨慎,毕竟,现在大清国是靠汉军啊。
至于蒙古人,还真比不了汉军。可越是如此,他才在对待汉军的事情上变得越发得谨慎。
“洪承畴,你说,这次本王许赫梅利尼茨基自掌,会不会有人有意见?”
瞧着洪承畴,多尔衮道出了他担心的地方。
现在他的大清国看似有三十万大军,可满洲八旗只有不到四万,蒙古八旗九万,可汉军却足足十五万,还有两万“杂旗”,就是什么哈萨克佐领、塔吉克佐领之哥萨克佐领、罗斯佐领之流。至于土尔扈特人,那也是蒙古八旗的一部分。
也正因如此,最近两年,汉军八旗中有一直声音要“变汉军为九旗”,说白了,就是作为附庸的汉军八旗单列一旗,而不是分散于八旗之下。
可汉军人多啊。
单列一旗,谁当这个旗主?
难不成变成上三旗?由皇帝来亲领?哪怕现在这边儿没有皇帝,可是将来呢?
姑且不说将来就是眼下要是他们的地位和上三旗一样,其他各旗会不会有意见。多尔衮不得不考虑这一切,哪怕他并不是皇帝,但是作为实际上的统治者,他必须要维持平衡。
还是作为奴才的奴才更稳妥一些。可眼下哥萨克大酋长赫梅利尼茨基前来归顺,在决心给对方优厚待遇的同时,多尔衮的心里也犯起了难。
该给汉军什么?
准确的来说,怎么安汉军的心。要不然的话,万一汉军的心思乱了,大清国这边儿可就不稳了。
“意见嘛,当然不会有,毕竟,赫梅利尼茨基是哥萨克大酋长,王爷招揽他是为了大清的宏图大业,给予优待,那也是理所当然的,可……”
看着多尔衮,洪承畴小心翼翼的说道。
“要是说不满,确实也有那么一些人,多少发了些许牢骚,毕竟,我大清于哥萨克,就像过去大明于外藩,付出了不少,也就换一个臣服,当然,那也是因为不理解王爷的良苦用心。”
心知王爷所谓的“意见”,指的就是“汉旗”或者“九旗”的事,作为汉军八旗里官职最高的角色,洪承畴自然希望能设立“汉旗”,毕竟汉军八旗,就是八旗,可实际上却是奴才的奴才,要是设立“汉旗”……那就是摇身一变当主子啊。
可问题是王爷放心吗?
那可是十几万汉旗,谁要是当了这个旗主,那可真就是权可比多尔衮了。也正因如些,洪承畴绝对不会提及这件事。这件事实在是太过敏感了,一不小心那可是会掉脑袋的。
“哎,老洪啊!”
突然,多尔衮语重心长的说道。
“我知道你是有顾虑的,实话告诉你吧,其实这阵子,本王也一直考虑设立汉旗的事,可问题是……”
盯着洪承畴,多尔衮长叹道。
“这十几万汉军,总不能都入汉旗吧!你说是不是这个理,你给我拿个主意。”
拿主意?
什么主意都是可以随便拿的?
开什么玩笑。
洪承畴心想道。
他转念一想,便说道。
“王爷,这设汉旗是大事,不是一言一语说能说个明白的,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迎接哥萨克大酋长!”
既然这件事不能提,那就赶紧转移话题吧。什么汉旗不汉旗的……突然他的眼前又是一亮,要是哥萨克也成大清国的一旗那?
这件事倒也不是不可以操作,不过眼下还是得以哥萨克大酋长为主。
第782章
哥萨克大酋长
从顿河左岸往伏尔加何走去的路上,是一大片平原,树木很稀少,不过要是有的话,肯定都是极为高大的,这里和顿河两岸的景色没有什么区别。
这块草场早在百年前,就已经被鞑靼人所占据。这片大草原足够喂饱他们的大群牲畜。过去,这片草原上只有鞑靼人。不过现在,这里却多了几座城市。
城市是东方式的。
“契丹兴许就是这个模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9/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