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949


“对,就是水库,就是直接在这里的筑坝切这条河,堆土夯筑坝既可,然后再使用引水渠、使用铁管,从这里引到山下的厂区,利用水力驱动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天轴,给工厂提供动力……”
“可河道被切断了,会不会影响到下游百姓的生计?”
“没有完全切断,水通过水轮机后,还是会通过排水渠排到河道里。”
这样的一座水库可以提供多少动力?
尽管详细的测算结果,还没有出来,甚至因为河流径流量等原因,原水库的图纸是否可用都是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修建水库、设置水轮机,无疑是最廉价的动力来源。
尽管是对于如何修建现代水坝,崇祯十二年的人们是外行,但是对于“夯土坝”无论是葛世振还是陈之唤,甚至大多数官员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毕竟,治理河道,本身就是地方官员的责任,这也要求他们必须要懂得治河筑坝。
几万立方米的土石方、46万个工日,看起来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实际上平均下来,仍然……需要一年左右的工期,再加上还需要测量河道径流量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即便是朱国强弄来了全套的图纸,但这个计划也只能暂时搁置,但是工厂的建设却不能搁置。
在网友的建议下,朱国强决定采取的是一种更为简单的引水式发电站,呃,不对,应该是借鉴五六十年代的土法上马“小水电”,为工厂提供早期动力。
相比于拦河筑坝,土法小水电工程比较简单,而且建设工期短,收效快。在建设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以尽可能利用当地材料。甚至就连同压力水管采用木制水管,尤其是那些五六十年代的“土法水电站”,简直就是专门给朱国强准备的,因为当时工业基础薄弱,多数小水电采用简易的木制或铁制水轮机,配以由电动机改装成的发电机,甚至就技术条件上来说,两个世界也差不到那里去。很快,朱国强就通过“知网”花了几块钱于旧杂志中,找到了土水电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方案甚至有“标准方案”。首先在上游开挖了一条引水渠,引水渠的宽度和深度是根据水流和坡度的进行计算的,这些都有公式可以套用,而在进行这些计算的时候,葛世振、陈之唤以及从济南过来的十几名生员,无不是惊讶于世子爷算术方面的造诣,也开始研究起了算术。而朱国强诧异的发现,他们对于阿拉伯数字并不陌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明代的学者们开始大量翻译西方的数学著作,尽管在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书中的阿拉伯数字都被翻译为汉字数字,但是同样也列举了阿拉伯数字,还有一些著作直接使用了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计算公式作为学者的他们,对于新知识非但没有抵触,反而欣然接受,甚至有一位济南的生员杜明仲,还主动向世子爷询问有没有这方面的书籍,为此,朱国强甚至寻思着是不是要建个图书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引水渠可以采用石块砌筑,这个没有问题,这个引水渠的作用,就是将水注入压力前池,这个池子连接着引水渠和压力管。由前室、拦污栅、闸门、进水室、溢水道和排沙口组成……”
在工匠们进入工地,开始施工时,朱国强展开图纸向身边的二十几个年青人介绍道,他们都是山东本地的读书人,不仅有童生、秀才,甚至还有举人,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在清兵入寇期间失去了亲人。而现在,他们和葛世振、陈之唤一样,一同成为了朱国强的助手。
当然,世子爷的助手当起来并不容易,很多时候,世子爷都是丢给他们几张图纸和几本印制精美的书册让他们自己研究。
“你们要注意,这个压力前池是“水力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不仅用来沉淀泥沙和拦截漂流杂物,以避免给水轮机造成损坏,在有多台水轮机的时候,还能起到分配水量的作用。此外,它的最主要作用就是调节进入水轮机的水量大小……”
动力站,是朱国强为这一工程命的名,毕竟,它并不是水电站,既然没有“发电机”,那就去掉“电”吧,也就是“水力站”。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朱国强一心扑在“水力站”的工地上,毕竟,相比于那边的厂房,这里更需要他亲自参与施工。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些“学生”能够尽快的步入正轨,主持工程修建……
第88章
水力站里仙物多
三月里的山顶上,风很大,到了晚间,山风似刀,寒意刺骨。
工匠们挤在依坡而建的工棚里,睡在木板草铺上,盖着被子,就这么因陋就简的对付着。
相比于简陋的工棚,几间木板房无疑是“高大上”的存在。纸窗处透着有些昏暗的灯光,在窗边的书桌旁,几人正围在那里研究着着图纸,不时他们还会翻看一旁的册子。
“水力站负荷增大,水轮机所需要流量增加时,可用前室的蓄水池补充渠道来水不足,以免水位下降造成空气吸入压力水管降低水轮机出力;反之,当负载减小或者上游来水过多造成洪水时,可以通过溢水道排出,以免影响建筑物安全……精妙,精妙绝伦……”
伏身于案前的杜明仲不禁又一次为“水力站”精妙的设计而赞叹不已。
“可不是精妙绝仑,你再看这个水匣,虽然看就是一个木闸,可此木闸却不是彼木闸,你瞧,它的结构是弧形闸,它开启的时候要使用滑轮组和手摇木绞车,关闭靠重力矩,结构简单,启闭快捷,使用起来远胜过旧式木闸,以我看来,运河上的船闸完全可以全用此闸代替。”
赵逢乾几乎下意识的就想到了运河船闸,毕竟,千里大运河因为地势的关系,本身就有多处船闸,那些船闸都是笨拙的旧式船闸,而“水力站”的“水闸”完全有作为船闸的潜力,当然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嗨,我说叶茂,你就别痴心妄想了,现在朝廷用度紧张成什么模样了,还换船闸哪,那有那么多银子。”
“现在没有,将来总是会有的……”
打量船,不对,应该是“水闸”的图纸,赵逢乾不禁感叹道。
“你们说,世子爷是从那里带来的这些奇恩妙想工,甚至就连这纸……”
拿起桌上的纸,赵逢乾忍不住摇头道。
“色白如雪,挺括如页,这样的纸虽说不适合书画,可是……”
“是不适合用毛笔书画,用铅笔再好不过。”
摇了摇手中的铅笔,李成坤笑道。
“铅笔用这样的纸,倒是再合适不过。”
“铅笔,那也是世子爷拿来的。”
“还有这些铜尺,圆规……”
“还有……”
指着桌子上的东西,众人不由的愣住了,桌子东西都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可全都是世子爷拿来的。
“这,这些东西,该不会真的是世子爷从天宫里带来的吧!”
不经意间的随口一说,却让众人无不是一阵哑然,他们甚至拿起了桌子上的铜尺,打量着刻制精美、标准的尺度,半晌都说不出话来。他们那里知道,一开始的时候,朱国强买的尺子是塑料尺和钢尺,后来寻思着塑料尺,甚至钢尺都太过“惊人”,才买了价格更昂贵的黄铜量具,可即便是如此,仍然
良久之后,才有人像是说笑话似的说道。
“你们没瞧见嘛,集市上甚至有人卖红砖,也有人买了带回供奉起来,说是上面有世子爷的仙气,其实……”
“其实,那有那么多说法,就像这水力站,世人都说世子爷是火神下凡,可,这是水啊。”
“可是,可这些东西……”
“是世子爷交给咱们的,咱们只要学好用好就行了,你们说是不是?”
“仁勤兄所言甚是,所言甚是……”
尽管嘴上这么说着,可在这些人的心里难免还是隐藏着一些疑问,而最终,所有的疑问都会归于两个字——天宫。
甚至就是朱国强自己也不知道,他不时拿出来的东西,外人之所以没有怀疑,正是因为所谓的“火德真君”下凡的身份,因为大家伙愿意相信天宫的存在。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几百个工匠日以继夜的为“水力站”而努力着,不过施工的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其中因为监工的人对图纸不了解,难免会没有注意到一些细节,导致屡屡返工,浪费了不少材料不说,同样也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过即便是如此,无论是参加施工的工匠,还是负责监工的生徒都最大限度的得到了许多经验。
而这种经验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甚至比水力站本身更加重要,毕竟,本身对于这个世界而言,脱胎于水电站的“水力站”无疑是这个世界第一个领先时代的“工业产品”,即便是“土法上马”,那也是远远超出这个世界的技术水平,能够完成它,并且投入使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甚至于都不等朱国强从另一边定制水轮机,这个世界的木匠们,就根据他提供的图纸用硬木制成了水轮机,甚至就连同压力水管,也是用木材拼接而成,外而再用铁箍箍紧,完全是按照“土水电”的标准建设。
其实,工程之所以可以进展的极为顺利,是因为旨在为农村提供电力的“土水电”不仅有详细的图纸,同样也有详尽简白易懂的说明,在特殊时期,参与修建“土水电”的并不是一群工程师,而是一群文盲和半文盲的农民,顶多有几名中学生参与监工,偶尔会有一两个县里来的技术员,指导上一两天。而现在,像杜明仲他们这样的生员就扮演着中学生的角色,而朱国强就是“县里来的技术员”。
至于工匠就是农民,在他们的指导下开挖土方、沟渠,建造厂房,这些对他们而言都是驾轻就熟的事情,毕竟,水渠是沟渠,其它的也就是砖石砌筑盖房子罢了。
前后差不多忙活了将近一个月,终于象征着“工业文明”的“水力站”耸立在了五峰山的山脚下。
伴随着一声“水来了”的喊声,水流沿着沟渠流入前池,然后经木制的压力管流入水力站。
“动了,动了……”
水轮机转动了起来,它的转速谈不上快,但却远远超过普通的水车。围观的人们看着它转动起来的时候,无不是把目光投向世子爷,然后呢?
接下来要干什么?
“接上传动皮带!”
第89章
世子爷说要有……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
呃,世子爷说,要有动力,于是有了水力站。
有了水力站,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工厂。
而工厂,就是兴建在水力站旁边的几间红砖厂房式建筑,这几间厂房是与水力站同时兴建的。尽管因为工期紧张的关系,厂房的房顶还没有完工,不过厂房内部却已经完工了,尤其是最重要的天轴。
所谓的“天轴”就是装在厂房上方由一台动力机驱动多台工作机的长轴。类似的装在地上的叫地轴。而随着电动机的发明与某新,单独电动机驱动慢慢的取代了“天轴”以及“地轴”,在现代它早已不再使用。
不过,现在却在这里得到了复活……不对,是被朱国强拿到了崇祯十二年的明朝。
“这就是天轴啊!”
抬起头来,看着厂房高梁下方顶部一根又粗又长的天轴,最近一段时间,一直专心研究着蒸汽机的葛振业,显得极为惊讶,他甚至想问这么长的铁轴是怎么造出来的。其实,即便是他问了也得不到答案,铁轴是朱国强从另一个世界带来的。
“对!”
点点头,朱国强指着厂房上空的天轴解释道。
““天轴”由水力站的水轮机驱动,然后带动多个中间轴,再分别带动各工作机。在中间轴上常装有两个直径相等的带轮,其中一个与轴固联,另一个在轴上空转。当传动带处于固联轮上时,工作机被带动,当传动带处于空转轮上时,工作机停止运动。从中间轴到工作机之间的传动也可采用塔轮,以实现调速……”
在朱国强讲解着“天轴”的工作原理时,他的神情颇为感慨,在另一个世界“天轴”曾广泛用于驱动机床等,当然,这是因为工业革命早期,一台水车或者水轮机、蒸汽机,需要能给一个车间或几个车间提供动力,所以工程师们才设计了这套精致的传动机构。
很多人提到工业革命的时候,会提到“珍妮机”。会提到蒸汽机,会提到机床,但是从来没有人提到看似简单的“天轴”,他们并不知道,看似不起眼的“天轴”却是推动工业革命不可或缺的功臣,正是通过“天轴”实现了一机多联,通过天轴调整机床转速,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原动力,而正是“天轴”让它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
当然,相比于19世纪后期设计精美的“天轴”,朱国强采用的“天轴”显得有些原始,除了主轴是钢制的之外,其它大都是由硬木制成,而在制造“天轴”的过程中,朱国强真正见识到了这个世界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正是借着他们的巧手,才有了这一整套的天轴。
木匠,在古代中国,可以称得上是百工之首。在木作工艺上,中国的木匠称第二,就没人能敢称第一。这一点没有任何人会怀疑,毕竟,无论是千年的木塔或木制的大殿,都充分说明了这一切。
而现在所需要的只是把这些能工巧匠们的目标,从建筑转向工业。
“这是水力锤?”
看着在天轴的传动下水力锤开始锤锻通红的铁块,陈之唤诧异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