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949


“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水力锤了,这是金属锻锤,比水力锤更科学。”
其实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只不过它的设计更科学一些,朱国强在心里自言自语道。
“往后,这里就是金属锻造车间,不仅可以锻造的铁钎之类工具,也可以锻造铁、板、铆钉等,制造蒸汽机需要大量铁板,铆钉之类的铁器,都离不开这里,现在锻造车间拥有从10斤锤到千斤锤在内十几种锻锤,可以加工多种金属部件……”
即便是如此,也仍然是十八世纪水平啊,差不多也就是领先世界不到百年的水平了……朱国强心底的自言自语声,自然不会有人注意。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有了这个金属锻造车间以及这些锻锤,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车间,或许,就是这个世界工业革命的基石……
在未来,将会有太多的“第一”从这里的诞生,比如第一个卧式膛床——它的一些金属部件,就在这里加工的,当然,只是其中的一些而已,像齿轮之类的部件,是朱国强从另一个世界带来的。
“啧啧,巧夺天工,巧夺天工啊……”
走到那些用齿轮与木轴制成的锤锻设备面前,葛世振赞叹之余,还说道。
“世子爷,我看这个天轴不单可以带动这样的锻锤,还可以带动其它的东西。”其它的什么东西呢?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葛世振的身上,似乎是在等待着他的回答,非但工匠们看着他,就连同朱国强也在看着他。
举一反三,这才是朱国强所需要的。
盯着飞速旋转的天轴,想了一会,葛世振像是想到什么似,抬起头向朱国强征求意见道。
“世子爷,您说要是咱们在这里弄一个机子,专门研磨铁器怎么样?”
“研磨铁器?”
“不对,应该是磨光铁器……”
葛世振想了想,然后说道:
“毕竟,铁器也是需要磨光的,过去都是用人力,咱们可以用类似加工玉器的扎砣之类的工具,来磨光铁器,徐师傅,你看怎么样。”
葛世振转身问着身后的师傅:
“徐师傅,你知道扎砣吗?”
“扎砣?什么是扎砣?公子说的是什么东西?”
木匠师傅有些疑惑的问道。
“就是一种木机,用脚踏的方法使金属盘来回旋转,配合沙子和水来加工玉石,咱们可以用天轴取代脚踏使它旋转,然后用为加工铁器。”
想了一下,葛世振又说道。
“我在《天工开物》的书里看到过这种机子,书里头也有它的图样,可能和图纸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徐师傅你们要是研究一定,肯定能弄出来,要不然咱们试试?”
他的话音刚落,像是想到什么似的,朱国强诧异道。
“天工开物?宋应星,他……”
还活着吗?
第90章
去他的八股
活着,当然还活着。
而且活的还不错,倒不是因为两年前他写的那套《天工开物》卖了几万册,而是因为去年他刚刚旋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这可是正八品的官职,为省观察使下的属官,掌管一府刑狱,俗称刑厅,亦称司理。
换句话来说,人家现在是体制内官员,或许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至也是有滋有味。
如此一来,朱国强自然也就暂时绝了请宋应星过来的心思,毕竟人家现在在体制内好好的为官哪。
“世子爷,既然欲求宋应星而不得,其实不妨书信一封请其陈弘绪以及廖邦英等人过来,他著写《天工开物》一书时,曾得到友人相助,这些人大都也是通晓百工的遗野贤才……”
葛世振的建议让原本有些失望的朱国强眼前一亮,立即说道。
“哦?是吗?既然如此仞上不妨替我修书数封,请他们来一趟济南。”
对于人才的重要,朱国强自然非常清楚,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用求贤若渴都不能形容他的对人才的渴求,毕竟,这个世界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其实还真不少,与另一个世界的人们想象的不同,实际上,明朝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难得的一个分水岭——古典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这个分水岭,并不是历史,而是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开始全面转变。这种改变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与晚清,准确的日俄战争后的思想觉醒,国人纷纷抛弃旧儒学思想不同,这次转变是由下而上,一种自发性的思想上的转变。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读书人想要冲破八股禁锢,也是因为社会经济已繁荣到临界点。
据那位水太凉的记载“正嘉年间,士人以通经为迂,万历之季,士以读书为讳!”。
意思就是说,从正德朝开始,读书人居然把通晓五经视为迂腐。到了万历朝,读书人甚至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读书。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觉得八股无用,在思想上另谋出路,开始追求知识的实用价值。
而这也是“实学”于晚明盛行,并且成为晚明主流的原因之一。这场堪称是“古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思想变革,起源于正德前,而兴于王阳明,王阳明的
“心学”思想,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将儒家主流从理学带向心学,“心学”思想在这场“思想启蒙”中启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至万历年间“心学”又逐渐转变为“实学”。到了天崇年间,世间知名学者大多也都是“实学宗师”,即便是那位“水太凉”,实际上也是“实学宗师”,倡导“由经术以达于实务”,只不过跑偏了而已,把“经世致用的实用之学”变成“实时务为俊杰”。
当然,在这一思想启蒙中难免会不少读书人跑偏,因为看不起八股,经也不读了,书也不看了。也就是背点参考资料应付科举。说自己是经世致用之才,不屑与迂腐书生为伍。这当然也是在所难免,毕竟,无论是在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还是晚清民初的思想变革,都有不少人跑偏了主题,但总得来说,晚明的“思想启蒙”主题仍未偏离,仍然坚持以“实学”为宗旨。
如果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没有被野蛮的入侵打断会怎么样?
翻看着手中的《天工开物》,这一天朱国强因为它想了很多。这套堪称中国古典科学百科全书的本身,就充满说明了一切,说明了满清奴役是如何摧毁的华夏文明。
因为中学课本对《天工开物》一书的介绍,所以这本书非常有名,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本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曾经一度于中国消失近两百年。
民国初年,有人于《云南通志》中发现其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于是对这本书充满好奇,可是他到国内的各大图书馆去搜寻这本书,结果一本都没有找到,又去询问知名藏书家,也没有人知道这本书。
也就是说在满清的统治下,这本书已经彻底从中国消失,连知道这本书的人几乎都没有。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友人家中发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到日本的图书馆去查,这一查不要紧,发现这本书居然英国,俄国,德国,日本,法国都有翻译本,而且法国的还有全译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中国没有这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本都没有,后来他在法国的国家图书馆里找到《天工开物》的明朝的最初的原刻本,而这个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精美的,由此也可见明朝民间印刷工业的发达。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这本书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
这本书消失与满清修《四库全书》的禁毁有直接关系,不知多少古代中国的著作就这样毁于满清之手。在满清残暴封闭愚昧的统治下,究竟有多少有价值的科技,思想著作被彻底消灭,后人永远也无法知道的。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现在的人往往把明朝和满清混为一谈,实在是受了愚民宣传的结果。甚至有那么一群当不够奴才的混蛋,为了给主子脱罪“移花接木”,将魏征的《海国图志》的遭遇,套在《天工开物》一书上,说什么宋应星这个穷秀才,勒紧裤腰带才自费出版的《天工开物》,在明末不为世人重视,发行量有限,加上到了清朝又被列为禁书,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可是他们又怎么解释,在满清的禁毁之后,唯一对《天工开物》一书的记载,不是发行地江浙一带,而是在西南边陲的云南。事实上,这套“不受重视”的百科全书能够流传到欧洲各国,本身就说明了它在明朝是极为流行的,就是在世子宫的书房中也有一套。
“尼妈!”
又一次,凝视着手中的书,此时朱国强的内心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愤怒。无边的愤怒!
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的命运,而是与其息息相关的——这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命运!
第91章
乱世首重兵权
天是红的。
地是红的。
火是红的。
血同样也是红。
城市在燃烧着,大地在燃烧着,在火红的天地之间,肆意的狂笑声伴随着刀砍箭刺声响,更多的是人们绝望的哭喊声,但哭喊声却无法阻止野蛮的杀戮。
腥红的血似泼墨般把世间所有的一切都被染成了红色。
……
“啊,你们敢……”
猛然坐起身来,朱国强的拳头就已经朝着前方挥去。
“世子爷,世子爷……”
被惊醒的晴儿,惊恐的喊着,看着世子爷像是犯了癔症的似的胡乱挥着拳。
传入耳中的喊声,让朱国强回过魂来,这是那?
“我,我没事……”
片刻的茫然之后,朱国强才意识到,先前的一切不过只是梦境而已。
可,仅仅只是梦吗?
不,不是梦,是未来!
是血淋淋的未来!
如果不能阻它,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会变成现实!
“世,世子爷?您是怎么了?”
晴儿紧张的看着世子爷。
中衣已经被汗水浸透了,看着身边担心不已的晴儿,朱国强勉强笑了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