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949


“世子爷现在在王陵那边办事,身边不能没有侍卫,卑职犬子今年虽说只有十六,可自幼练武身体倒也还算结实,不妨就跟在世子爷身边牵马坠蹬……”
第96章
旱情
这一次回济南,朱国强只呆了几天,期间顶多也就是济南城内外转转,作为世子的他,虽说比藩王自在一些,可总归还是宗室,更何况,这阵子不知多少眼睛在盯着自己。
在离开济南之前朱国强,并嘱咐石磊这些日子多留意一下京城的动静之外,一旦有什么异动就尽快到王陵那边向他禀报,然后,这才带着几名亲卫返回王陵,毕竟现在名义上,他是在那边修王陵——围墙。
相比来的时候,朱国强的身边又多了一个人,石明远!
虽说石明远只是个十八岁的少年,但身材却颇为高大,不过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这一切倒不太符合侍卫的外形,不过对此,朱国强并不介意。
他是石磊的儿子,石磊之所以会送他过来,就是当人质的,就是为了向自己表忠心。
不过对此朱国强并不在意。毕竟,在史书上,弃质子与不顾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儿子,可以再生嘛!
但这也是石磊表示忠心的办法,所以,也就只能笑纳了。
对于石唯忠,朱国强另外有自己的打算,比如,可以让他和那些少年一起学习。
有时候,想要获得一个人的忠心,还有其它的一些办法,比如给他儿子一个更好的前程!
一路上,朱国强等人骑着马沿着官道一路小跑。在从济南到王陵沿途几十里,虽然偶有山岭起伏,但是在山丘之间分布着大片的田地,田地之间,散布着一些大小河河流。
作为王府仪卫司的老人,梁鸣礼手拿着马鞭指着那些地告诉朱国强。
世子爷,您看这些田差不多都是咱们德王府的,咱们仪卫司军户的地也就是在这里,甚至告诉他,仪卫司的军户,远远好过卫所,因为济南左右卫的不少土地,在过去的百多年里,先后被卫所的世袭军官侵占,军户们大都沦为了佃户,只能租地来种。
“……咱们仪卫司,说起来,也是托的历代王爷的福气,卫所里头担心大家伙在德王那里告状,毕竟,仪卫司是王爷的眼前人,所以大家的地才保全了下来……”
当然,王爷的招牌也不是白用的,作为王府的卫军,他们每年都要交一笔粮食到王府里,也算是王府的半个佃户,不过相比于卫所里的寻常军户,却不知道好到那里去了,毕竟,那些人甚至连自己的地都没有了!
“地都让卫所的军官给弄走了?”
朱国强的眉头跳了跳,尽管对明代军户的生活有一定了解,可猛的一声,难免还是有些惊讶。于是便问道。
“他们人呢?我是说那些军官!”
这群家伙,可不能轻易放过!
“人呢?差不多都死了……”
抿了抿嘴唇,梁鸣礼讽刺道。
“建奴入寇的时候,虽说卫所兵不堪一用,但是世袭卫所官兵却也是守土有责,左右卫卫所衙门所在,绝不能轻弃,可又怎么样?平素拿军户当牲口,建奴打上门,还能指往他们卖命不成?一天不到的功夫,左右卫所就被东奴给破城了,人自然也没活下来,只是可惜了那些所里的弟兄了……”
确实是可惜了……
想到济南城附近的那处左卫残留的城墙,朱国强心底感觉倒是极为可惜,当然并不仅仅只是那些枉死的军户,
还有那些军官。
要是他们还活着,那绝对是肥羊啊!
不对,山东又不是只有济南卫,这岂不还有一群肥羊嘛!
想着那群肥羊,朱国强甚至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奶奶的,你们他么的贪了这么多年……猪养肥了是过年!
早晚有一天,得对你们动刀子!
不对,早晚有一天,老子要杀猪过年!
朱国强下了马,由宋晔等人牵着,向着江边的田地而去。当朱国强走过一些田地时,只见田地旁的沟渠干涸,周围的田地上面竟然裂开了一道道口子,田地的表层翘着一块块惊心的硬皮,虽然天上依旧有一些小雪花落在上面,但转眼便不见了踪影,见之令人惊心。
看着周围因为没有水而变得干裂的田地,朱国强叹了口气。明明长江就在旁边,但周围的田地却得不到灌溉,这简直就是最大的笑话。不过朱国强也知道,这段时间正是历史上的小冰河时期,这样的糟糕气候要一直持续十多年才会得到缓解,历史上这样的气候也间接或直接的加速了大明王朝的崩溃。
又走到江边,朱国强发现长江的水位确实很低,已经露出了江边一大片的河床。虽然江边倒是有一些凭借人力或是畜力的龙骨水车、链斗式水车之类的引水工具,但这些汉唐时就出现的灌溉工具只能将水源引到江边一些较低的田地上,稍远及地势稍高的田地,就无可奈何了,只能靠一些人力或畜力进行肩挑手背,可这对于那么大的一片田地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根本就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看到这里,朱国强总算是明白了。在这种大旱大寒之下的小冰河时期,可说到处是赤地千里,就连靠近长江边的南京这个水源丰富的地方都是如此,别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缺水的后果就是百姓没法开垦荒地、没法种田,大量的良田不得不废弃,老百姓没饭吃自然就要闹事,加之北方的满人不断入侵,这才导致了大明王朝的崩溃。
“……不过这几年,年景不好,大旱不断,即便是河边的水浇地,也因为河水少变成了半旱地,大伙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起来。”
听他这么说,朱国强的眉头皱了皱,然后又朝地里看去。
“那今年的年景怎么样?我们下去到地里头看看。”
第97章
皇太极的野望
月色皎然。
批阅了一夜的奏折后,皇太极走出房间的瞬间,即便是他,也感觉到了一阵寒意。
“这才七月的天啊!”
仰望着夜空,皇太极的忍不住轻语一声。
往年的七月里,天气还很炎热,可是现在,还不到八月十五,这夜空就呼呼的刮起瑟瑟的秋风。
兴许,等到八月十五的时候,这天上没准就开始飘雪了!
天上明月一盘,月光照在宫城的瓦霜上,泛着像水一般的白光。
感受着瑟瑟的秋风,皇太极的脸色显得很是难看。
“今年到了三月底地里的粮食才种下去,原本就是大旱之年,收成就不好,现在天气这么冷,万一要是没有收成,这可怎么办?”
作为大清国的皇帝,皇太极并不关心那百多万尼堪(汉人)阿哈们的生计,那些尼堪不过就是旗下的包衣,他们早就分赏给了旗下,分赏给了八旗的勇士,妻女侍候主子起居,男子为主子耕地、劳作。
阿哈们的死活全凭主子的意思,可地里头的庄稼要是没有收成,到时候即便是主子们的皮鞭抽的再响,打的再厉害又有什么用?该没有粮食还是没有粮食。
“范先生,你看这天……”
顿了顿,皇太极说道。
“昨个儿朕到城外看了看,临河的地方,有水的兴许还能有些收成,可不临河的地方……”
而一旁的范文程只静静的听着主子的话,一言不发的听着。
这些年,范文程对皇太极已是无比的崇敬,而皇太极也对他推心置腹,范文程早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甚至打定主意要与皇上做“千古君臣”的打算,为大清国,自然也是尽心竭力。
“只怕是没有收成了,这次入关,原本就是寻思着抢些钱粮撑过去年的,可是未曾想……得不偿失啊!非但没抢到多少东西,还折了上万人马!范先生,你说,今年这个冬天怎么撑过去?”
大明难,大清也不容易。
现在冬天长,夏天又那么短,去年庄稼还在地里时候,就下起了雪,又是旱又是寒得,庄稼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八旗上下几十万张嘴,可怎么活?
这几年入塞,尤其是去年入塞,之所以会沿着运河一通烧杀抢掠,目的就是为了抢人、抢钱,如果不是因为粮食实在带不走多少,估计还要加上一个抢粮。
几万大军破墙入关,非但能够抢到大笔的钱粮,更要紧的是,几万大军和战马在那小半年中,都是就粮与敌,给大清国省下的了岂止几十万石粮食!
真到皇上的发问后,范文程才开口道:
“皇上,前些天,范永斗不是送来了十万石粮食嘛,他说能送过来五十万石。”皇太极点点头,
“五十万石……五十万石,又能撑多长时间,范先生,这旗下可是有几十万张嘴等着吃饭哪!”
几十万?
剩下的百多万旗下的包衣阿哈呢?
显然,范文程不会想,也不会问。作为臣子,他必须要为君父分忧。想了想,他说道。
“皇上,说到底,想要解决粮食的问题,就非得在朝鲜或者南朝的身上的作文章。”
“朝鲜不行!”
皇太极摆摆手,然后说道。
“朝鲜那边要尽量求稳,只要他不助南朝就好,至于南朝那边……明国的西匪张献忠又造反了,这也算是大助我大清了……”
这次范永斗过来,除了给他带来几十万石粮食外,更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张献忠于谷城再反明朝!
“张献忠又反明朝了,皇上,这可是大好事啊,张献忠一反,崇祯势必会调派大军再度进剿,北直隶必定空虚,如果再次破墙入关的话……”
沉吟片刻,范文程说道。
“其实,范永斗所说,也不是不可行!”
这次范永斗过来,少不得提供了一些情报,什么北直隶的勤王大军已经返还驻地,什么各地防务空虚,而他的言语中,隐隐的还透出一个意思——再度入关南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