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949


“怎么,你也赞同入关南朝?”
“皇上,不是臣赞同,而这确实是个机会,去年我大清破墙入关后,南朝皇帝调天下大军勤王,可十数万大军又岂是好调的,开拔银、粮草、赏银,南朝为筹备这些银子必定已经费尽心思,现在,要是我大清再度破墙入关,南朝一时必定难以筹备出足够的钱粮调大军勤王,况且,臣以为,南朝肯定料不到我大清会再度破墙入关,仓促之间,他们必定手忙脚乱,去年入关,在济南损兵折将,说到底还是因为我等小瞧南朝,济南既然是省府大邑,城内外百姓岂止数十万人,便是征发壮丁,也能有几万人,而且其城坚墙固,这样的坚城,本身应该绕城而过,可是岳托却强攻济南,损兵折将也就在所难免了,所以,以臣之见,如果大军能够按计划,沿运河一路一路劫掳,遇城能攻则攻,不能攻也不强求,损失肯定有限的很,况且,咱们大清国入关除了炮队之外,即便是步卒也是骑马奔袭,即便是明军动作,恐怕也是疲于奔命……”
顿了顿范文程又继续说道。
“况且现在南朝秋粮刚收,正是江南漕粮北运的时候,按范永斗所言,漕粮从清江浦北上时,船只拥堵非常,每年都会有不下两百万石粮食堵在清江浦,待到次年开春,才能北运,而清江浦虽说是的运河上繁荣不下临清大邑,可是却没有城墙,如果大军一路直抵清江浦,非但可以掠得大批粮草,势必也可以掳得人丁,银钱无数,甚至如果……”
站在皇太极的身边,见皇上听的极为认真,范文程又继续说道。
“有机会的话,还可以过黄河,一路杀到扬州,糜烂南直隶万里,南直隶是南朝财赋重地,天下之半皆出于南直,一但没有南直隶的钱粮,南朝到时候,也就只能向我大清求和了,皇上!”
月夜中,范文程的眸子里闪动着激动的神采,在这一瞬间,他甚至看到大清国饮马长江一幕,非但他如此,甚至就连同皇太极,也是如此……
第98章
劳卫制
春种秋收千百年来一贯如此。经过十几天的忙碌之后,百姓们终于收完了庄稼。
虽说今年年景一般,收成不及往年,可是因为免了田赋皇粮,家家户户到也算是过了个丰年。
七月初,地里的高粱收割,少数临河有井的地方种上麦子后,就算是进入了冬闲,往年的这个时候,百姓们是无所事事的,不过今年却和往年不同,今年济南周围村落的晒场附近,到处都是在那里进行着各种训练。
所谓的训练,其实就是“劳卫制”的军事体育训练,包括有短跑、长跑,还有跳高、跳远、单杠引体向上、投掷手榴弹等十几项训练,而这正是朱国强借鉴另一个世界的“劳卫制”,在这个世界推行的“寓兵于民”的核心——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实现“寓兵于民”的目的。
当然,在这个世界,为了掩人耳目朱国强还是对“劳卫制”的训练大纲进行了调整,充分借鉴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劳卫制”在农村推行的特点,以因陋就简为原则,自制杠铃、石球等工具,进行锻炼的同时,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比赛。
为了让济南附近的百姓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朱国强特意按照最初授田时的分区,以每百户为一队的方式,将济南周围的百姓分成八百个组,然后按照比赛竞争的方式,先夺取百强,然后是五十强,接着是二十强,直到最后一二三名,从百强开始,就有奖励,从百强奖励十石粮食,到第一名的五百两银子。看似不多,但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却象征着极为难得的荣誉。
甚至于,朱国都不需要担心他们不能掌握“劳卫制”的军事体育竞赛项目,毕竟,年初作为难民被解救出来后,他们就曾作为民壮,接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尽管是古代的军事训练,可是其中难免还是被朱国强掺了些“金子”,比如投掷手榴弹、拼刺之类的项目。
尽管他们前后不过只训练了两个月,但过去的训练仍然有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当训练挂图发到各村之后,大家伙立即把训练都拾了起来。
当然,他们过去的训练大都是在田间地头的训练,比如在积肥中用笠斗和扁担练习浍,用掷石头代替扔手榴弹,这样的“边劳边武”,从根本上改变百姓们的业余生活。
眼下因为再有一个月,就到了“第一届大赛”的日子,所以各个村的晒场上,到处都是进行训练的人,他们有人在田间用石块练习投掷,有人练习长跑、当然,还有人练习射击――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武器,是最简陋的鸟铳。
“三点连成一线,这是照门、这是准星、你的眼睛……”
作为乡兵的于小宝,虽说不是村队里的一员,可并不妨碍他把在军中学习的射击知识教授给村民们听。
“小宝,你们在乡军里头,用这样鸟铳不?”
“样子差不多,不过,我们的火枪不用火绳,用的是火帽?”
“啥是火帽?”
“火帽,就是一个铜扣子,往这上面一扣,扳扳机就有火了,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徐大哥,你看,你的肩窝对着这里……”
在于小宝指导着徐胜保持正确的射击姿势时,偶尔的他会把目光投到周围的,看着正在训练的弟兄们,在心里头暗自寻思着。
“照这样练一个月,估计到时候能进个百强,到时候每家分上几斗米吧,到时候,大王庄的那些家伙,肯定也就得瑟不起来了……”
村和村之间的较量是无形的,甚至因为彼此间的一些小矛盾,还会让他们更加努力的训练。对于这些百姓们来说,世子爷给的那点奖励,他们倒不在乎,在乎的却是名声。
其实,这恰恰就是朱国强所需要的,在他的设想里,现在这样的“劳卫制”还是不够,他最终的目的是真正“寓兵于民”的民兵制,甚至恢复唐代府兵制造,是那种“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兼顾到日常劳动和军事训练的制度,但是现在,受限于种种原因,他只能采用“劳卫制”。
借助这种间接的“劳卫制”和百姓娱乐活动,让百姓保持基本训练,他们扮演的角色就是普通民兵的,而王陵那边的一万劳工就是少量的基干民兵,至于五千人的乡兵,则是军中的精锐化,一但爆发战事,则可以快速动员。
而相比于普通的民众,济南周围的那些授田户,都曾接受过两个月左右的军事训练,这也让他们对队列、口令甚至旗号,也不陌生,只要能够保持基本训练,就等于藏兵七万于民间。
而所花费的不过只是区区几千两银子而已。
“结队,冲击队结队……”
田间里,二十人一队的队伍,组成两队,随着队长的喊声,在那里互相争抢着对方旗杆上的旗帜。
这种“夺旗”游戏,看似简单,可实际上却也是一种战争游戏,在这种游戏之中,双方互相冲击、撕斗,当然,还更重要的是队友之间的互相配合,有主攻有助攻当然也有防御的队员,就像是在战场上一般,他们的手中拿着用木板制成小盾和沾有墨汁的短棍,互相击打着。以夺取对方的旗帜。
尽管在于小宝贝看来,他们毫无队形可言,大多数时候都是,后面的人推搡着前面的人,每个人都狂乱的挥舞着手里的武器。
可虽说是乱哄哄的,但却不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窜,他们仍然分成三队一边守卫,一边寻机进攻,显然,他们并没有忘记在军中的训练,在最初的冲击失败后,他们立即叫嚷着,转成了防御,只要对方一有漏洞,就会立即冲击过去,在对方阵线波动时,助攻队就变成了主攻,从侧翼朝着对方的旗杆冲击过去,至少在这一瞬间,还真有点锐不可当的意思。
“要是换成我们,估计早就把旗给夺了。”
于小宝在心里嘀咕道,他们在军中,同样也进行这样的游戏,但是想一下就夺下了旗帜,并不容易,毕竟,大家都接受相同训练。
“小宝,你瞧,咱们村子能打进下个月的比赛的百强不?”
保长的话,让于小宝咧嘴笑道。
“我瞧着肯定能,不过这队列咱们也得练练,要不然,咱们往体育场上亮相的时候,乱哄哄的成什么样子,到时候,世子爷可是要去体育场观战的,到时候乱哄哄的像什么样子?……”
听他这么一说,保长立即大声说道。
“哎呀,小宝你提醒的对,就是咱们到时候可不能乱哄哄的,再怎么说咱们可不能让世子爷瞧不上眼啊!更何况,咱家的那口子还是爷府里出来的,可不能没了府里的脸面。”
说完这番话之后,他就对着旁边大声喊。
“消停消停,过来练练队列有练练练队列,过阵子到体育场那边世子爷可要亲眼瞧着咱们的队列,大家伙儿快点都过来……”
第99章
唤醒热血
当初济南初定,城中难民无数。
十数万衣食无着的难民等着官府的救济,一场大火让他们失去了一切,银钱、房屋。
怎么办?
大基建呗!
如果说另一个世界教会的朱国强什么道理,那就是大基建。如果一次不行,那就再来一次。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大基建——需要大量的人力。
修城墙、建官厅、修城内外的道路,都是大基建,甚至还不需要多少砖头。除此之外,朱国强甚至济南外城规划建设了一个体育场,这座体育堪称是大明第一座专业的蹴鞠场。
一提到蹴鞠,后人似乎都觉得那是宋朝的事,至于明朝,似乎就没有蹴鞠的事。
可事实,蹴鞠就是在明代发展至高峰,论其流行,更是远胜于宋代,可谓男女老幼全员参与,非但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又与商业利益紧密相连。
明朝的蹴鞠运动,不仅有男足,而且有女足,甚至连青楼女子水平都很高。
就连名著《金瓶梅》中都有描写,西门庆外出吃饭,遇到圆社(蹴鞠是圆的,蹴鞠俱乐部又被称为圆社)成员,于是足球队员就来拜见大老板,西门庆说“你们且外边候候,待俺们吃过酒,踢三跑”。
西门庆酒足饭饱之后,就去蹴鞠了,然而此时青楼女子李桂姐也准备参加蹴鞠,圆社队员拍马屁说,“桂姐的行头,就数一数二的,强如二条巷董官女儿数十倍”。显然,要说明朝蹴鞠运动有多普及,某“梅”里的这句话一语说破。至于明朝女人裹小脚一说,也给点破了,别说是把脚骨裹变形了,就是拉个女足名将让她穿双高根鞋,也肯定踢不成。
而且明朝的女子踢足球盛行,也远甚于后世,在陈继儒《太平清话》中记载,“以女流清芬,挟是技游江海”,就是凭着球技全国各地打比赛。明朝最牛的女足队员叫彭云秀,打遍天下无敌手,甚至男足都以与她同队踢球为荣。
可见,大量明朝人爱踢球,数量可能超出想象,普及的程度甚至超过今日。而且明朝的蹴鞠运动,延续了宋朝的情况,不只是单打独斗,而是有自己的组织。《金瓶梅》中的“圆社”就是其中之一,对明朝来说,只缺少一个“全国性的足协”,下面各市的足协(圆社)可能早就自发组织了,甚至还有商家赞助各地足协,支持他们举行活动。
不过,足球这项运动,在满清入关后,满人认为蹴鞠可以让汉人串联密谋造反,所以顺治口谕“即行严禁”,乾隆又明令禁止,加上清朝不准汉人聚集超30人。最终,风靡中国2000多年,市井百姓纷纷参与的蹴鞠运动,就这样被满清搞到了灭绝。
至于另一个世界的史书中,为什么不提蹴鞠在明朝的大流行,恐怕就是不可描述的原因了。
不过,来到这个世界的朱国强,在王府里头看到有宫女踢球时,在得知蹴鞠在大明朝居然是项百姓喜闻乐见的运动时,联想到后世不争气的国足把祖宗的脸都给丢完了,趁着“大基建”的功夫,自掏腰包建起了大明朝的第一座五千人体育场。
在体育场兴建的时候,朱国强直接从另一个世界拿来了足球。然后在王陵那这的养济院的操场里立桩设网,划出一块足球场,以供少年们平时玩乐,既能消耗其剩余精力,又能锻炼团体配合能力。
当然,至于蹴鞠的玩法,那也是朱国强从另一边带来的足球的玩法。因为大明朝的蹴鞠本身就有很多玩法,所以新规则是很容易被接受的。后来那座搭有多层木椅的体育场建成后,养济院的少年队在这里和济南几家“圆社”进行了多次比赛,先后赢得了冠军的事实,让新玩法在济南风行起来。
相比明朝主要展现球员个人技巧的玩法,后世的玩法对抗更激烈、更讲究团体配合,加之看起来争抢极为凶狠,对于看惯了个人秀球技的蹴鞠比赛的人们来说,激烈的对抗更具有观赏性,随着运河商道畅通,“济南球风凶狠”的名气传到各地。这间体育场也迎来了南直隶等地的球队,跨区比赛时常举行,对于济南市场来说,自然也就多了一个娱乐耍玩的地方。
每当有比赛的时候,可以坐五千人的体育场里头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甚至有百里之外的平民闻讯前来观球。
反正不收门票,人越多越好,等到形成风气后,自然也就可以挣钱了,其实,即便是现在不收门票作为投资人的朱国强,也没少挣钱,比如体育场内外的商铺租金,比如他名下的两支球队。虽然挣得不多,但最重要的是培养爱好体育的风气。
普通的老百姓需要早早的抢位,但是有钱人的座位是固定的,也不怕来得晚了被人抢座。只要稍微花上点银子就成,对于本身就挺喜欢足球的朱国强来说,看球,也是少有的几项娱乐,所以,他倒也时常来到自己的包厢里,欣赏着球场里的比赛,今天的比赛是他的“勇者队”对扬州的“卿云队”,主场比赛当“勇者队”进球时,看球的百姓自然兴奋的大声叫好,震耳欲聋的叫好声,只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甚至就连朱国强自己也走到扶拦前为自己的球队加油。
瞧着世子爷大声为球队加油,刘化光便打趣道。
“世子爷这般卖力给他们加油,要是他们再不赢的话,比赛一结束,就直接跳大清河算了……”
刘化光的打趣让朱国强哈哈笑道。
“绩来,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
手指着球场上坐在观众席上那些激动的叫嚷着为球队加油的人们,他语气认真的说道。
“你看百姓情绪如此激昂,这才是我所要的结果。”
刘化光不解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