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949


“哦?世子爷这是何意?”
“柔弱!”
吐出这两个字后,朱国强笑道。
“绩来,上次建奴入寇,横行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所过之处,百姓无不是引胫待戳!这是为何?是惧怕建奴兵威?所以才引胫待戳,坐以待毙?民风如此柔弱,又怎么能抵抗的蛮夷入寇?哀其不幸,但怒其不争,所以从建奴退兵后,我一直在考虑,怎么才能转变柔弱的民风!”
在后世时,每每看史书中数以万计百姓跪地求饶引胫待戳的记载时,朱国强都会长叹民风柔弱如此,又怎么可能不亡国,要是民风强悍,别说是几十万满人,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又能如何?
其实,民风的柔弱,说白了,还是因为文明太久了,以至于忘记了野蛮。整天说道着文明,说道着博爱,那样的话语,到最后自己也被迷惑了,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大同,就是文明博爱,就是和和美美一家亲,结果自己把自己玩到坑里了。
说到底,文明和野蛮本身就像阴阳一样,是互存关系,是平衡关系。
怎么样才能唤醒百姓心中的血性?唤醒百姓心中野蛮的一面?
在这一点上,伟人很早就给出了答案——“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只要持以这种看似有些奇葩的教育理念,也就足够,君不见近现代强国,基本上都遵循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教育精神,在学科教育上玩命精致,在体育运动上则玩命野蛮,不仅支持各种体育比赛,而且尤其鼓励竞争式、冲撞式的比赛,看似不起眼的体育,在野蛮其精神中发挥的作用,远超出外人的想象。对抗性越激烈,就越如此。
甚至在朱国强看来,罗马的衰落和关闭角斗场有直接的关系,当热血沸腾的角斗比赛消失时,罗马人都沉浸于嘴炮了,帝国的公民开始了“能动嘴就不动手”的“文明生活”,帝国自然也就衰败了,因为蛮族在那里动手,在那里动手!
最后,蛮族凭着野蛮崛起了,野蛮征服了文明,然后野蛮受到文明的影响,开始抛弃野蛮投身文明的时候,新的衰败又开始了,然后另一个蛮族凭借着野蛮,成为新的威胁,然后再一次实现了野蛮的征服。
无论是中国也罢,欧洲也好,大抵上,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文明和野蛮的角力中,文明程度越高反而越吃亏,越野蛮越战便宜。无论是刚走出森林的女真,还是蒙古人,亦或是现在的满清,不都是明证吗?
于心底感叹着历史的变迁,感伤着文明的进程一次又一次被野蛮打断,亿兆黎民成为蛮族“赫赫战功”,心情激动间,朱国强说道。
“假如我们不够野蛮,蛮人会用刀枪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深吸一口气,朱国强的双目微敛,手指着体育场上正在争夺着足球,甚至不惜直接撞倒对方球员,以保护已方球员的进攻,每到这个时候,观众们就会发出激动的呐喊声,这种热血沸腾,正是他所需要,他想要就是这种对野蛮、对暴力的渴望!
“所以,我以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才是挽回民风,唤醒血性之必然,而野蛮……你看这比赛……”
顺着世子爷手指的方向,看着球场上那些激烈争抢,甚至不断发生身体碰撞的球员,看着如痴如醉,激动呐喊的观众,刘化光似乎明白了世子爷的意思。甚至他也注意自己每次看球时的心情也会激动不已,甚至热血沸腾。
其实按照后世人类学家的观点来看,人性之中本身就有“兽性”,只不过平常被理智、被文明、被法律给约束着,可是这种野性很容易被唤醒,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在激烈的体育竞赛过程中,都是如临大敌,都会出动大量军警维持秩序的原因,嘴上说法是太激动了、难以控制!
其实,就是野性回归。是野性的释放。
如果一个人文明太久了,面对暴力侵害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妥协,会恐惧,会害怕,这或许就是亿兆百姓跪地引胫待戳的原因。可如果唤醒了他们内心野蛮的那一面呢?
就像那些平常文质彬彬,甚至西装革履,装得像模像样的“足球流氓”一样。他们恐怕会亢奋的发泄压抑良久的野性,或许他们抵抗不了蛮族的杀害,但是有千百万奋起反抗,蛮族还有可能维持他们的统治吗?
而为了唤醒百姓的血性,激起他们的野蛮,朱国强引入足球还充分借鉴了早期的足球规则,这是一项融合足球、橄榄球、摔跤的早期运动,就像现在……在球门前,争抢、摔跤、冲撞就已经开始了,场面越是激烈、摔跤……不,是对抗越是激烈,观众就是越是激动。
激动人心时刻,也是野蛮的气息在他们心中被唤醒,被激发的时刻。
野蛮!
就让野蛮的力量来的更猛烈些吧!
看着年过半百的刘化光沉浸于那种“野蛮气息”中,看着这个曾经散尽家财募兵守城的举人,激动的面膛发红时,朱国强在心中呐喊道。
就是这时,包厢的门打开了。
看到石磊走进了包厢,于是便示意他到包厢内的小隔间里。接着,他的心情就被石磊带来的消息给打断了。
“什么?建奴正在调兵遣将?”
眉头紧锁,朱国强心里不疑惑起来,按照史书记载,松锦大战明年才开始,今年按说清军应该不会有什么动静才对啊。
“消息准确吗?”
“世子爷,内卫成立后,小的就命几个府里的好手,装扮成商人到了辽东包括盛京在内的几个地方,他们都发回了情报,说清军正在调兵遣将,估计是有大动作。”
石磊谨慎的报告道。
“世子爷,现在内卫草创,在建奴内部还没有眼线,所以,目前只知道建奴是尽发全国之力,会不会是想要一举夺宁锦?”
“今年?现在……”
抬头看着天空,片刻后朱国强才说道。
“四石,去年是几月开始下的雪?”
第100章
黄太极的野心
晚秋时分,瑟瑟的秋风吹过,盛京城内到处都是人鸣马嘶。
又一次出征了!
在过去的几天中,从驻防地方的八旗大军从大清国各地集结到盛京,大清国,又一次要南征了!
操劳了一天的大清国皇帝皇太极登上了城楼,正凭楼远眺。细腻的晚风带着微微的暖意轻轻拂面,拂去了一天的疲倦和烦燥。晚霞在天边翻腾着,用它那无比绚丽的灿烂,迎接着夕阳的回归。
皇太极此刻的心情无比轻松和畅快。
放眼向西望去,通往中原的大道似乎已经变成了通途,身后左右再无丝毫障碍,他仿佛觉得只要轻轻一扬鞭,便能跃进燕京产城,只要双臂稍稍一揽,就能将天下揽入怀中。他得意的笑道。
“难怪人们说,登高则生江山之志,朕甚至有志在南朝江山之志了。”
不过,对于皇太极来说,现在,他所图的却是与明朝的和谈,只要能成为兄弟之国,甚至父子之邦也不是不行,只要南朝同意,他就能有十几年时间休养生息,到那时,也许,真的可以有志南朝江山了!
毕竟,相比于南朝,大清国的实在是太弱小了。尤其是人丁更是少之又少,满洲人口不过几十万……而反观南朝呢?人口亿万,动辄可动用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
南朝人丁兴旺,实在不是现在的大清国所能敌啊!
只要能有二十年时间生聚!
盯着城外远处田地间劳作的包衣阿哈,有二十年,这些掳来的汉人阿哈,就是真正的旗下包衣了,到那时,大清国也能和南朝一决胜负了!
就在这时,侍卫走近身旁:
“皇上,从中原返回来的细作求见。”
皇太极道。
“朕正思中原事,便来了中原人,传众各位王爷、贝勒、三院的大学士们到清宁宫。”
即便是有范家等人主动提供明朝的情报,但是皇太极仍然向明朝派出了奸细,他们都是几年前掳来的汉人,不过主动投主子,现在主动潜入中原为大清探听消息的。
他们一个叫汪一年,一个叫孙起先,都是明朝的生员。二人此刻正在清宁宫外等着接见。皇太极看人已到齐,对侍卫道:
“传他们进来吧。”
二人进来后,叩拜了皇上和众位,皇太极急切地问道:
“近来南朝的情况怎么样?”
汪一年连忙说道:
“启禀皇上,自从张献忠五月于湖广谷城再举反旗后,就有各路反贼前去与其会合,奴才回朝时,反贼又分东西两头流串,至此南朝“抚局”可谓破产,明朝内地再度陷入干戈扰攘之中。现在明国兵部尚书杨嗣昌已经领皇命南下督师。目前南朝各种大军,已经集结于湖广等地,网剿反贼……”
略微点点头,皇太极笑道:
“这么说,北直隶确实空虚了?”
“回皇上,非但北直隶空虚,山东等地也是空虚非常,就奴才控得的消息,北直隶除边军外,内部空虚至极,至于山东,虽说有卫所,且又有新练万余乡兵,可也是不堪使用。”
“范先生,你看现在要是我大军入关时机成熟了吗?”
“皇上,臣以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目下正是再好不过的时机,明国绝对想不到,我大清会接连入关,这次势必也能打个一个措手不及,以臣之见,可以绕开北直隶、山东,一路南下直取淮安,再糜烂南直隶,如此,必定可以达成皇上残明之策。”
残明策略,是去年制定的策略,就是通过入关明国,通过杀掳百姓糜烂地方为手段达到使明国伤筋动骨的目的,最终迫使明国北方经济崩溃,进而选择和谈。
范文程的话,让皇太极沉思良久:
“范先生看得透彻,去年征明,我等助了西匪反贼一臂之力,看来助得还不够,我们对明国的打击还不狠。朕去年治八字治国方略:残明、联蒙、优汉、易俗,今年也是如此,既然要残明,那就不妨动作更大,朕要发动一次更大规模的征明。”
众人听后无不感奋。而多尔衮当即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皇上,臣愿出征,一洗去年之耻。”
见多尔衮主动请缨,皇太极笑道:
“睿王,这次征明不同往常,朕要求你们要深入到中原腹地,是要过黄河的,而且北直隶去年经睿王一路奔袭之后,已经是一片赤地,按照明臣的说法“自京郊庆都、新乐、真定、栾城、柏乡、内丘,至顺德,行程千里,一望荆棒,四郊瓦砾”,整个畿南郡邑,民亡之十九”。这一次,北直隶可不一定有人管你们粮吃啊!而且这次是要为将来进入中原作战做准备,那黄河好过,可万一要是明国大军袭来,到时候,睿王又该如何脱身?听朕这么说后,尔等有没有这个胆量?”
面对皇上的问题,多尔衮笑道:
“皇上,难道我堂堂大清八旗还不如南朝民夫?别说是过黄河,就是过长江又何惧哉?”
多尔衮之所以会这么急切,是因为年初他刚被削了几个牛录,现在他急欲凭借入关关内,重新壮大自己的势力——关键是要多掳汉人,毕竟,他早就听说皇上准备编汉军八旗,汉军自然也是从包衣阿哈中调选,被削的牛录回不来了,可是汉军牛录,那也是兵啊!
心知多尔衮为什么这么积极的皇太极,当然没有拒绝他的要求,这同样也是打击多尔衮的机会,于是便哈哈大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