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9/949


朱国强直接说道。
“有些事情,必须要做,不愿意是不是愿意。要是不愿意的话,那就想办法让他们愿意。”
朝着远处看了一眼,朱国强继续说道。
“朕等了十几年,可是愿意的不多,朕有耐心等,可到了太子那,就不一定了,朕给过你们机会,让你们为诸侯,为国君,自称王,这是何等的宽宏,而诸藩却不能体会圣意,到了太子那,恐怕就不一定有这个耐性了。”
到时候太子肯定就不是削藩那么简单了,那些不愿意出去的,估计到时候连想出去的机会都没有。
朱国强并不愿意看到这一幕,不是因为他对这些王爷们有多么深厚的感情。而是因为他需要这些王爷去造福印度人,去造福世界人民。
没办法,谁让大明是天朝呢?为了全世界人民的福祉,自己做出一些牺牲,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回头看了一眼朱由枢,朱国强笑道。
“父王和王弟都是朕的血亲,朕自然不会薄待,朕便自然会找个好地方封建德藩,不知父王以为如何?”
地点,朱国强都选好了。
就是孟买啊!
没错,就是大明的“西上海”,就是那个印度人口中的那个“亚洲第一都市孟买”。
德国首都西上海!
不错吧!
呃……德国……
嗯,将来的世界上只有一个德国,那就是南亚次大陆的德国,至于欧洲那边儿……有德国那个词儿吗?
即便是有也没有问题,哪怕就是现在有,将来肯定不会再有。
“陛下,这,看来非得去不可了?”
朱由枢有些不舍的说道。
“非得去了,还请父王为儿解忧,尽快上书朝廷请求移藩!”
朱国强态度仍然很是强硬。
“可,为父和慈赏从不曾研习兵事,可否先让慈赏往中都演武,待三年后再行就国?”
能拖一天是一天吧!
朱由枢心想着,反正自己也五十过了,再过三年,指不定,万一……见祖宗去了呢?
早死,总比埋骨异域的好。哎,这身子骨怎么这么好呢?要是并用上机场的话,估计这不孝子也不会这么逼自己。
“德藩是帝藩,自然不能以寻常宗藩视之,朕自会选派良将,精兵,不需要另外募兵演武。”
朱国强直接了解的打消了朱由枢想要拖下去的念头,还继续拖下去,开什么玩笑?这可都过去十几年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朱由枢那里还不明白。这会他的心里是那个苦啊!
瞧着这如世外桃源的德王府,他知道,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再回来了,心下暗自一寻思,他说道。
“陛下,我德藩世代受济南百姓奉养,他日移藩后,可将此地移做公园,供济南百姓游玩,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说出这番话时,朱由枢心里暗自一爽,心想道。
老子失去的东西,你也别想拿走了。
可他这边话声刚落,朱国强就哈哈大笑道。
“哎呀,父王真不愧是我大明贤王,此事就这么定了,以朕看,待到父王移藩后,此园就叫“德园”吧!”
大明还是有贤王的,你看德王多好,真不愧是地方呀,人家移国的时候恨不得把所有的一切都卖了。
他多好直接把王府献了出来。现出来,造福济南人民了!
“呃……”
不孝子的反应完全出乎了朱由枢的意料,难道这小子就不心疼?
第870章
忠心耿耿群臣相
对自己都这么狠了!
对其它人当然更狠。
几乎是在朱国强前脚刚离开济南,不,奉天府,那边德王请求移藩的折子就交到了朝廷!
一时间举国皆惊,毕竟,德藩那可是帝藩,德王是陛下的亲爹。
结果,现在连亲爹都要移国到海外去了。
况且是在陛下前脚刚离开,然后德王就上了折子,其中深意,自然是不言自明,德王是不是自己愿意去的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德王的奏折无疑是在告诉世人——大明的藩王们,无论如何都必须要移国。
不论你是否愿意。
奏折一到,朝野震惊。
震惊之余,多位朝臣纷纷上书劝阻,请求陛下三思,许德藩缓行。
待朱国强返回南京后,在例行的朝会中,奉天殿中,朝会上自然离不开这个话题。
宋学朱等内阁大臣心情却是复杂的很,尽管移藩海外是解决皇族宗室开销的最佳选择,这一办法不仅可以解决一直困扰着朝廷两百年的历史遗留大问题,而且还能解决“藩室不稳”的局面。
总之对朝廷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要是说有什么害的话,就是从此之后,大明绝对不可能再出什么权臣,更不可能出乱臣,毕竟,海外可是有那么多封国在,朝廷出权臣,乱臣的话,那些手握重兵的诸侯可绝对是有能力“清君侧”的。当然,他们中间绝对不会再有燕王第二,毕竟他们远离中原本土,除非是几十个诸侯共同起兵“拱卫帝室”,否则一两国绝对成不了大事。
好处是不少,而且大家都知道这个好处。
但是问题是,德藩不一样啊,这是帝藩,现在的德王是陛下他爹。从孝道上来说,绝对不能让德王朱由枢去海外。
“孤无罪何故封万里之外。”
普通的藩王都能这么说,况且是皇帝他爹!
那有当儿子的把爹送到海外万里之外的?
陛下是怎么想的?
其实在陛下来的路上,宋学朱等内阁大臣们就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毕竟,这个问题皇帝在此之前,并没有和他们通过气。
万一要是陛下只是想借德王的奏折,逼那些还没什么动静的藩王们上奏折移国呢?
“这事兴许只是演给世人看的。”
当大臣的自然要为君父分忧,绝对不能坐视君父沦为不孝吧!
于是朝会当天,德藩的奏折一出,立即就有很多大臣站出来的进行反对,他们倒没有说什么“移藩”涉及十几万宗室。
说实话,对于大明的文官来说,他们眼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宗室,那怕就是现在,在陛下口口声声说着什么“恢复高皇帝祖制”的时候,他们也没把宗室放到眼里,过去没拿正眼瞧宗室,现在更不会。
宗室的死活,于他们有何关系。
他们说的不是宗室,而是“孝道”。
德藩移国,你们一个个的起什么哄啊!
至少有那么一瞬间,朱国强没想到大臣们会反应这么强烈。
“启奏陛下,臣以为德王移藩此举不妥,分封藩王制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而陛下念亲亲之谊赐土于藩王为诸侯,实在是恩重如山,但今德王为陛下之父,德王年迈,不可远行是为一,二,陛下为人子,焉能放父远行海外……”
这边的话声刚落,那边又有人出班道:
“启奏陛下,臣也以为不妥!德王年迈,理应于大明安享晚年!”
“臣附议!”
“臣附议!”
一大群文官跳了出来,义正言辞的反对,几乎没有什么官员持以观望态度,毕竟,大明是以孝治天下,有些话,他们必须要说出来。况且,他们觉得自己说的肯定是陛下的心里话啊!
其实,陛下也就是想借德王的奏折,逼一逼各藩而已。
但是他们显然打错的算盘。
朱国强扫了他们一眼,道:
“怎么,以你们看来,朕要是同意德藩移国,就是不孝了?”
“臣等不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9/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