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7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4/949


如今,大明海军已经成为了一支极为庞大的海上力量,常备兵力超过十万,总部位于南京海军都督府,同时海军分别设有五个提督衙门,南洋舰队在南天门,也就是后世的新加坡,控制马六甲海峡以及整个南洋地区;北洋水师在海州,控制从大明沿海地区以及日本、朝鲜、琉球等地区海域。至于西洋舰队在锡兰的归化城,控制马六甲以西天竺海所有洋面。
“这就是传说中的印度吗?”
个头不高,穿着双高跟鞋的菲利普一世用贪婪的眼神打量着这座城市,在欧洲,但凡是人,都听说过印度的“富庶”。而且法国对东方,对印度的渴望已经持续了数十年。
早在上个世纪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位期间,法国人就已经抵南亚次大陆探险,曾有一些鲁昂的商人派遣两艘船驶向往东方进行贸易活动,他们自勒阿弗尔启航,但其后就音讯全无,可能遭遇了海难。在1604年有一所公司获得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颁发了东方贸易专利证书,但计划却以失败告终。1615年法王再发出了新的专利证书,有两艘船去了印度,但只有一艘返航。
1642年在红衣主教黎塞留公爵的支持下,法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不过也就局限于成立了,毕竟那一时期内战限制了法国对东方的远航尝试,至于现在,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在东方进行殖民扩张了。
这里是大明禁锢,禁止他们染指的禁锢!
相比于菲利普一世的贪婪,其它的留学生,尤其是那些年青人,无不是犹如逃难似的冲出船舱,迫不及待想要下船登岸。这一路上,他们在船上实在憋坏了,毕竟,从自从在勒阿弗尔启航后,他们几乎就没有靠近过港口,只是在非洲沿岸曾在几个小据点进行过补给同,那些只有黑人和明国士兵的小据点那里比得上归化城的繁华。
相比那些跃跃欲试的贵族,来自王家中学的年青人,尽管无不是颇为兴奋的眺望视线中的城市,但却规矩很多,毕竟,他们的身份大都十分卑微。他们顶多也就是远远的望着这座城市。
一个大明船员哼着小调走来时,牛顿立即用不太流利的汉语问:
“林先生,我们会在这里上岸吗?”
作为王家中学最优秀的学生,牛顿的学习速度也非常惊人。刚开始的时候,他压根就不会说汉语,不过在船上的时候,他拿着《简易汉英对话手册》和大明水手聊了起来,渐渐的竟然能与大明船员交流,如今甚至已经在会写五百多个汉字了,其实,其它的留学生大都也是如此。
其实牛顿之所以会成为留学生完全是机缘巧合,作为国王中学最出色的学生,原本他应该在今年10月从学校退学,并在回到家乡埃尔斯索普村,因为他再度守寡的母亲想让牛顿当一名农夫。
不过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偏差。牛顿还没有收到他母亲的信,他的母亲还没有再度守寡,就作为最优秀的学生,被选中前往中国留学了。
哪怕是现在他娘再度守寡,对于牛顿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毕竟,现在的牛顿已经身在异国他乡了。甚至将来有没有可能返回英格兰,都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要上岸了,别说都三个月没上岸了,就是舰长也要到提督衙门里汇报此次航行的结果,估计,咱们最少在要这里呆上五六天。”
或许是为了炫耀,也可能是出于热情,船员又说道:
“哦,对了,这里过去在葡萄牙人的手里,后来被平海侯给打了下来,虽说现在是大明的归化港,可城里头还有教堂,你们要是想去教堂的话,问一下就知道,就是不知道教堂是不是你们的教堂。”
对于宗教,牛顿等人并没有什么兴趣,毕竟,他们都是新教徒,葡萄牙人是天主教徒,两帮人尿不到一个壶里,相比于教堂,他们更渴望到城市里放松一下,毕竟,对于他们而言,眼前的这座城市,或许是大明的殖民地,但也是了解大明的一个窗口。
几个小时后,“扬威号”巡洋舰在港边靠了岸。刚靠上岸,就来了一只小船满载鸡鸭水果等靠到船边兜售货品。这船的主人是个明人,但是但划船的都是锡兰人,其中有几个妇女。
在看到那些妇女时,那怕是她们的肤色黝黑,但是不少船员还是不由的吞咽口水,在船上呆上几个月的水兵们,如饥似渴的他们早就有些饥不择食了,不过还好,他们知道,在岸上还有更好的选择等待着他们,这会顶多也就是买一些水果而已。
在船员们即将下港的时候,水手还对牛顿等人玩笑道:
“你们一会上岸后,要留心一些,千万别染上花柳病。”
牛顿等人无不是神情窘迫道:
“不会这样的。”
但凡是港口,无论中外都有妓院的存在,专门做海商和船员的生意。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把梅毒带到了旧世界,一百多年前,梅毒就已经被欧洲水手传到南洋,接着又传到广东、杭州、福州等港口。虽然,妓院里往往会定期检查,解雇那些患有梅毒的可怜女子,但是在港口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暗娼游妓四处游荡,稍有不甚就有可能中标。
普通水兵轮番登岸后,除了采购补给外,剩下的全是找乐子,无非喝酒、赌钱和逛妓院,在海上漂久了真能把人憋坏。
归化港的妓女,以前都是本地僧伽罗女子,在葡萄牙殖民统治期间不少混血女子,再后来,又有安南婢、日本婢流入,不过最受欢迎的还是身材火爆的混血女子。因为殖民地不同于大明本土,许多妓院都蓄有奴隶,其中不乏被俘虏的葡萄牙人甚至还有天方奴隶贩子贩卖来的白奴,那些白奴有男有女,男奴不仅是龟公,而且还是种马,专门与僧伽罗女子甚至黑奴生育混血小奴,其实,就是借助他们改良下一代奴隶的肤色而已。
不得不说,古往今来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殖民地所有的肮脏都被放大到极致。
对此,牛顿等人当然不知道,作为外来者的他们,更多是满怀着好奇心打量着这座城市。
尽管归化城位于锡兰,可是街道上的肤色黝黑的僧伽罗人并不多,城市里很多中国人,他们大都是身材高大,相貌白净且衣着整洁,看样子无不是彬彬有礼且勤劳。
当天,和那些贵族一样,牛顿等人也被安排进入了来宾馆。他们作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自然受到了特别的款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当天晚上,归化城城守特意在关底里举行了招待晚宴,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的到来……
第888章
英格兰人都是病夫
次日清晨。
当牛顿来到餐厅享用着丰盛的早餐时,惊叹于中式早餐的美味时。突然他们听到隔壁传来的极为凄惨的叫声。
受着好奇心的驱使,牛顿等人便到隔壁的那间旅馆过去询问,发现凄惨的叫声是来自一个奴隶。由于这个奴仆在工作上有了某些疏忽,被旅馆主人就下令予以处罚。
这个可怜的土人家奴,站立在后院,受另外两个奴隶用藤条抽打着,这种刑罚简单残酷到极点,惨酷的肉刑延续了十几分钟,直到这个奴隶的背部和大腿皮开肉绽,鲜血淋淋的流了一地之后,旅馆的主人才命令停止鞭打。然后又喝斥这个奴隶退下继续做他的活,压根就不管他的遍体创伤。
见到如此残忍而野蛮的行为,牛顿不解问道。
“先生,你既然是天朝人,又何必如此野蛮的处罚这个可怜人呢?”
在他看来天朝人都温文尔雅的,都是待人友善且仁道的,可是眼前的这一幕,却颠覆了他对天朝人的认知。
“你有所不知。”
穿着员外衫的旅馆主人,瞧着这几个色目蛮说道:
“这些瓜哇奴隶可恶之极,生性桀骜不驯,如果最严厉的刑罚以示警告,让他们引以为戒,不知道为闯五什么乱子来。”
古今中外,对待奴隶从来就没有什么仁道可言,奴隶主们为了驯服奴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鞭子,这些汉家移民来到海外,不过只是入其乡从其俗罢了,当然,相比于的欧洲人、天方人,大明的移民们更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他们会主动的学习欧洲人、天方人是如何对待奴隶的,然后取其所长,比如当他们了解到北非的天方教奴隶主们会让白奴与从撒哈拉南部掠夺的黑人女奴配种。繁殖出的小混血奴隶,从而能给苏丹增加劳动力的方式后。妓院等地就会使用类似的方式,获得肤色更为白净的混血奴隶充当妓女。
在大明,这一切当然都是非法的,但是在殖民地……这里绝对汇聚着人世间所有已知的罪恶。
至于法律……大明的法律只保护大明的子民,至于被殖民统治的土人,不过只是受到相对保护而已,至于奴隶则作为“被统治地区的传统”被殖民地总督府选择性的“保护”了下来。
毕竟,这是殖民地的传统,入其乡从其俗嘛,在殖民地土人被教化、汉化的同时,移民们同样也受到土著文化和风俗的影响,这总是无法避免的。
像这样的事井不止
当然,如此严酷的刑罚,并不是常有的,大多数时候,顶多也就是让奴隶之间,偶尔轻打一下,就是用棍子教他们规矩而已。毕竟,对于奴隶主来说,他们也需要奴隶有良好的身体去干活,而且大多数明人移民都无法做到真正的残忍。
尽管清晨的事情,让牛顿等人有些不太适应,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心情。
奴隶嘛。
大家对待奴隶的方式都差不多。
相比于伦敦,归化城的天气是极为炎热的,那怕是穿着一身宽松的明式衣袍,牛顿仍然出了不少汗,不过即便是如此,他还是兴致勃勃的在这座城市里转着。
在他看来,这座城市与其说是城池,倒不如说是一座公园。城市的街道宽阔非常,修筑得漂亮,铺得也极为平整,街道两侧种植着高大的树林,路边的房屋普遍都有三层楼高。或许是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每层楼都建的很高,窗户开的极大,透明的玻璃很是耀眼。
看着那些透明的玻璃窗,牛顿忍不住惊叹道。
“中国可真富有啊!”
那怕归化城不过只是大明在锡兰的殖民地,但牛顿等人还是忍不住把这里当成大明。
就连透明的玻璃窗,也成了富有的象征。
在欧洲,这样的玻璃窗当然是造价不菲,但是在大明平板玻璃早就烂大街了。
其实,与后人的想象不同,在明朝玻璃是烂大街的便宜货,不过古代中国的玻璃制造技术不同于欧洲,它的技术树已经被彻底点歪了。与欧洲的工匠整天思考着怎么去除杂质,让玻璃变得更加纯净透明不同;中国的工匠们是想方设法增添杂质,让玻璃看起来五光十色,更接近玉石,所以在古代中国玻璃叫“药玉”。
虽说技术树点歪了,但是主体技术倒也不差不了多少,所以只不过是稍微调整了一下工艺,早在崇祯年间,朱国强就用颜神镇的工匠就建起了大连的玻璃厂,而颜神镇就是山东淄博的,明清一直都是北方玻璃生产重镇。玻璃厂用的是吹筒法生产平板玻璃,技术相对简单,且成本低廉。由此平板玻璃得已风行大明,不过即便是平板玻璃的价格不贵,可是玻璃镜仍然是价值万金的高档货,生产玻璃镜的玻璃更平整、光滑,没有气泡,且更为通透,总之都是精挑细选的,价格肯定不便宜。
至于普通的平板玻璃,也就是充当窗户而已。无论是在大明,还是在殖民地,玻璃窗都非常普遍。街道房屋的建筑形式几乎都是相同的,高大且明亮。
街道种着两行四季常青的树为街道增色不少。在道路的不同地段筑起六角小凉亭,辛内有座,每逢骤雨或阳光强烈的时候行人可在凉辛内歇脚。
所有的这一切,在牛顿的眼里都是新鲜的,在城市中游走的时候,牛顿也遇到几个中国士兵(巡捕),他们的服装和配备比英格兰士兵好很多,而且看起来极为精神。
“或许,这就是中国人共同的特点吧!”
牛顿暗自想到,无论是士兵还是普通的市民,看起来都是精神十足,而相比之下,英格兰人又是什么模样呢?面色是憔悴苍白的,甚至就连休态也是羸弱的,绝大多数英格兰人都是面色惨白形骸枯搞的。
“哎,真的没有办法啊!”
突然,牛顿的身边响起了朋友的抱怨声。
“艾萨克,你看他们的精神,个个精神十足,再想想英格兰人,根本就像是一群病夫一样,实在是没办法相比啊!”
这样的一声抱怨。立即引起了其他人的赞同。
确实,现在欧洲人身体素质远远无法和大明的百姓相比。毕竟身体素质的基础是食物,现在很多的欧洲人还处于半饥半饱之中,填不饱肚子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强壮的身体素质。
而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尤其是对于殖民地的这些移民而言,在这里他们最不差的就是食物。
充足的食物让他们每一个人看起来都极为健康且强壮,其实,中国古代衡量是不是太平盛世的一个标准,就是老百姓能不能吃饱肚子,只要能够吃饱肚子,那就是盛世。
这个评价标准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是极为苛刻的。就像现在的欧洲一样,如果没有殖民地,吸纳大量的移民,没有殖民地运来的食物,大多数欧洲人都会处于半饥饿状态。毕竟,在欧洲,绝大多数土地都是属于贵族的,普通的百姓,不过就是佃户而已。在贵族们的压榨下,他们顶多也就是只能够勉强糊口而已。
也正因如此,绝大多数欧洲百姓都是面色惨白,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现在牛顿等人人看到这些大明的百姓时,他们健康的体魄自然给这些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至于会产生出这种想法。
“哎,真不愧是传说中的中国啊。”
在牛顿感叹时,又有人提醒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