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7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9/949


“刀再快,总归是快不过枪的。”
刀……
已经没落了,就像这些武士一样,终究要被历史所淘汰。即便是再锋利的刀,在枪的面前也不过只是垃圾罢了。
时代已经改变了,任何沉浸于旧时代中的人,终究是会被淘汰的。围观的那些浪人武士们,看着地上的血,看着手中的刀,他们大都是沉默不语,良久后,才有人主动的把刀丢弃到一旁。
那怕是他们的刀是名匠制成,但是现在,这些刀已经不值一提了。在战场上,刀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变成了一堆垃圾。
……
对于发生在军营外插曲,朱和圳并不知情,像那样的小事,他也无需过问。
他甚至都没有住进下关城内的官邸,而是住进了春帆楼,从这里可以目睹下关海峡。
选择在这里驻扎,是有意义的。
在另一个时空,曾是马关条约签订地点的春帆楼的位置。楼或许并不是另一个世界的楼,但是数为一个数百年的老店,地点、名称却没有任何变化。
当然,对于这一切,朱和圳并不知情,他只知道父皇似乎对这个地方“情有独钟”。
是因为这里的河豚?
当然不可能。
事实上,皇帝是不可能吃河豚的。
不过既然父皇“喜欢”这里,那对于朱和圳来说,住在这里总是没错的。
从这里却可以眺望海峡里的船只以及舰队,看到舰队,总能让人感觉极为惬意。
没有人知道,皇太子为什么选择了春帆楼,不过既然皇太子喜欢,那就由着他吧。
似乎,这里的环境也不错。
相比于过去,现在的春帆楼楼周边戒备森严,警哨来回巡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已经是“监国皇太子”的行宫了。
在“监国皇太子”住进春帆楼后的半个月,随着多位大名的到达,朱和圳才在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商议对胡虏的讨伐计划。
除了王府护军的将领以及拔刀队的将领参与之外,还有像久留米藩的有马家,柳河藩的立花家,福冈藩的黑田家等藩主们也应邀出席,他们都是九州岛的外样大名,当然,还有一些土地被胡虏占领的失地的大名,这些大名现在除了名义之外,也就是身边还有一些家臣,虽然这些人派上不什么大用场,可是在异域打仗,总少不了带路党。
呃……不对,是带路的攘夷志士。
是为了解救日本万民于水深火热里的志士,志士不是带路党!
身着明式亲王袍的朱和圳,端坐在高椅上,他的身前两边分别站着两列人,左边是明军将领,右边是藩主大名。
他们都恭立于两侧,而中央的屏风上,挂着一副大型地图,地图颇为“写意”,与几十年前大明的地图没什么区别,就只是简单的绘上河流山川以及城池,不像大明现在的地图,绘制的极为详细。
朱和圳哪管地图落不落后,而是直接问道:
“现在胡虏兵力如何,在那些地区屯兵?”
负责情报搜集的李全安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出身,他忙答道:
“回禀殿下,近日胡虏得知殿下克复下关后,即将兵马后撤数十里,在沿线山地集结,试图在山地阻挡我军前进。”
“……目前,胡将孔有德率领兵力大约三万人,另有情报显示,胡酋另派援兵两万在增援途中……”
朱和圳看着屏风上的地图,目光扫向了建奴布防的区域,然后又看了眼胡虏的心脏所在——石见。
石见!
那里是建奴所谓的“国都”所在,那里聚集着数十万建奴,其实所谓的建奴,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些女真人了,而是由女真人、蒙古人、汉人以及朝鲜人组成的“联盟”,当年他们被赶出辽东的时候,不少人都是光棍汉。他们大概也就只有八万人上下,这些年能繁衍到40余万,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在朝鲜以及日本掠来的女人。
不过,这四十几万人里,又有多少是成年男丁?
屈指可数!
其实现在建奴在日本的主力是什么?
是倭兵!
靠的是所谓的“倭奸”组成的大军,足足有十五万之众。
这些倭兵也是他此次讨伐建奴最大的阻力。
王府护兵主帅梁山说道。
“殿下,臣觉得下关地势偏僻,通往内陆的山地颇多,我军回旋的余地不大,然建奴的军队在不断聚集中,臣觉得我军想要速战速决,应该走海路进攻石见,直捣黄龙,兵临石见城下,从而速战速决!”
朱和圳喝了口茶,示意梁山继续说下去,虽然是护兵主帅,可梁山也是军中的老将,那怕是军功不够封爵的,可是作为早在大将军府时就追随父皇的从龙功臣,父皇把他派给过来,就是希望自己的身边能够有老将协助,从而迅速平定天下。
梁山指着地图道:
“现在我军在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四万人,其中有一万两千随驾府兵,一万新兵,还有七千拔刀队。还有一万降兵。”
他瞥了一眼对面的日本大名们:
“哦,加上各藩友军的两万人马,共计六万,在山区大规模兵力是难以施展开来,不利于大军作战的。”
梁山走到地图前说道:
“而且山区还不利于我军的后勤补给通道,因此,臣觉得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我军直接以海陆直取石见,直捣黄龙,彻底摧毁胡虏的抵抗!”
朱和圳沉思,梁山的作战方案,他之前也曾考虑过。
这一招和当年父皇在辽东一样,就是直取黄龙,一举攻占辽东,从而迫使胡虏仓皇逃窜。
尽管建奴逃窜了,可是父皇的战略意图却实现了。从此之后,建奴再也没能给大明带来实质性的威胁,而且失去辽东之后,建奴失败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作为儿子的朱和圳当然希望能够复制当年父皇的成功。而且他也很清楚。如果自己无法在短期内速战速决,结束和建奴之间的战争,那么就会面临陷入泥潭的致命战略弱点。
多年来,父皇一直告诫他。
战争就是一头吞金兽。一旦战争爆发,他就消耗着国内大量的财力与资源,战争的消耗极大,拖得久会使国力下降。
所以父皇用兵,从来都是以快、准、狠为原则,尽量速战速决,绝对不拖泥带水。
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父皇绝对不会用兵,一旦用兵,就是以泰山压顶之势速战速决。绝对不会给对方一丝喘息的机会。
或者说就是不给对方打消耗战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父皇能够击败建奴的原因。
每次用兵,父皇都是在敌方最致命的地方给予他们最致命的一击,从而速战速决。
步步为营,逐地占领,看起来似乎是极为稳妥,但是却会消耗大量的战争资源。而这正是朱和圳所欠缺的,毕竟,现在他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力量让他去挥霍,沉默了一会儿,他点点头说道。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直捣黄龙吧。”
第903章
战前会议
石见城,在靠近鲸海(日本海)的平地南端建城,守卫着通向仁摩地区的道路沿线。
东清选择在这里筑建城池,是因为这里靠近石见银山,由此可见石见银山对东清的重要性。
在夺取长门之后,东清就以东清为根据地,向北扩张,在攻占了石见后,就选择了在石见筑城,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里,并不仅仅是因为银山,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里远离大明。
那怕就是逃到了日本,与大明隔海相望,但是在皇太极、豪格等人的心中,对于大明的畏惧仍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他们在筑城的时候,就刻意的选择了远离大明,甚至就连城池的名称也没有用盛京之类的名称,而是刻意的选择了“石见”。
不过,作为一个新筑的城池。这座“石见”绝对可以用堡垒来形容,其完全按照西洋筑堡堡修建,是一座巨形的棱堡式城池,这样的城池在日本绝对是一座不可攻克的堡垒。
至少对于日本人来说,想要攻克这个居民不下四十万的巨型堡垒式要塞,显然不太现实。
当初皇太极将都城设在石见,主要考虑的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优越,最重要的是,如果有风吹草动的话,他们随时都可以逃往内陆,或者逃往大海。
总之一句话,从筑城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打定主意——见机不妙就逃走。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坚守的计划,事实上,建奴对石见的防御是极为看重的,不仅将其筑成堡垒,而且所谓的“东清十旗”也都是城内驻扎,就像当年在盛京一样,而且在城外还有卫城、炮台等设施以防止敌人从海上袭击,可以说,石见拥有全方位的陆海防御。
想打石见!
不容易啊!
第一战就去打这样的硬骨头,要是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的话,而且不能干净利落的拿下,必然会对军心有所影响,甚至会让战局久拖。
狗急了还跳墙呢!
而且建奴那边已经开始着手广募士兵了,他们要是拼死一搏,想要撕个鱼死网破,到时候这硬骨头恐怕还真不好啃啊!
朱和圳看向梁山,道:
“梁将军,如果让你率两万人马进攻石见,多久能拿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9/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