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949


“陷阵营也不是不可以,为什么非要火枪长枪阵呢?要是用火枪远射,然后用罐头兵陷阵吗?”
在这一瞬间,他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一个画面,画面是让人热血沸腾的,数以千百计“罐头兵”陷阵冲锋,佛挡杀佛,神挡杀神的画面。那场面可真是……
在这个时代,这些身穿用21世纪的优质冷轧钢板制成板甲的“罐头兵”在战场上绝对是横行无阻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
毕竟普通的弓箭火枪除非在近距离,否则基本上他都是无效的。他们哪里是“罐头兵”,分明就是一群十七世纪的“人肉坦克”啊!
“到时候,这就是我的坦克部队了!……”
沉浸在那个画面中的朱国强摸着那套银灿灿的板甲,自言自语道,
“你们一个个就乖乖的站在那……让脑子砍脑袋吧!”
就在激动时,门外的话声打断他的思绪。
“世子爷,京城那边有消息过来了。”
石磊前脚还没进屋,声音就传了进来。
“世子爷,果然如你所料——建奴破墙入关了!”
第104章
清军入寇
几乎是在建奴破墙入关的消息后的第三天。在北直隶的大运河畔,对岸的德州城在夜幕中黑洞洞的。
运河的这边,到处都是人腾马沸,入寇五万多清军号称十万,他们在通州会师后,就沿着运河一路南下至此,沿途几乎没有作任何停顿。
尽管冬天里的晚风凄厉。但是大队的骑兵,仍然在快速向南行去。在运河岸边,伫立着一队披着重的骑兵,大约有一二百人。领头的一个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满面鬓胡子的将领,他和身边的骑兵都是穿着白盔白甲,这是正白旗的盔甲,在众将的拱卫下,看似神气庄严,威风凛凛的多尔衮就这样一动不动地骑在马上,一只手牵着缰绳,双眼盯着对岸的德州城。
“王爷,细作已经探听了消息,德州城内不过只有千余乡兵,加上民壮,宁军不过万人,只要王爷一声令下,奴才们一鼓作气,必定能拿下德州!”
“是啊,王爷,打从王爷领着奴才们进关,这一路上,可是荒凉的很,压根就没有什么东西能抢,这几百里地,甚至都见不着几个人影,再这么下去,怕是粮草就要断了!”
“抢……”
冷笑一声,多尔衮说道。
“咱们年初刚回去,去年入关,该抢的都抢光了,该杀的也杀个差不多了,现在,即便是咱们杀进德州城,又能抢又能抢着什么?”
“王爷圣明,这刚抢过一遭,总得等人家恢复一些元气再抢吧!我看,这德州城就是打下了,也没什么意思!”
“可不是,指不定还白白折了奴才们的性命!”
尽管在多尔衮做出决定后,他的周围都是一片附和声,可是多尔衮的心里,却又有些不甘,对岸就是德州!
只要过了运河打下了德州,就进了山东了,然后再往南,就是济南了!
济南!
那位德世子就在济南!
他会不会像年初一样,引来天雷?
天雷?
对于这种说法,多尔衮自然是嗤之以鼻。他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雷,所谓的“天雷”,在他看来,不过只是杜度等人为了推脱责任的借口而已。
这个世界上,那里有什么神仙。
没有神仙,自然也不可有什么“天火”,有什么“天雷”!
“王爷,现在济南繁华远盛于过去,城内外非但有数十万百姓,而商业繁华,要是王爷领兵攻下济南,所得必定不下千百万……”
骑在马上的范三,鞠着腰身对多尔衮说道。
他是范家的家奴,这次跟着多尔衮是作为向导,引清兵南下的,其实范家像他这样的家奴有不少,足足有几十人在帮清军带路,还有更多人为他们提供情报。
“本王听说济南甚至还修了一圈土城,现在的济南必定早就作好准备,本王可不是岳托,没有两个月的时间在济南城下呆着!”
提到岳托时,多尔衮的语气里尽是讽刺,死人是不会说话的,那怕是当初岳托兵围济南,是为了抢更多的东西,是为了围点打援,是皇上的计划,毕竟济南是明朝在黄河以北除了京城之外,最大的也是最繁华的城市,只有在那样的地方才能抢到更多的东西。
不过,现在因为在济南兵败,要必须有人担责任的情况下,就必须要由岳托来担,毕竟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但是每每相到,即便是如此,自己仍然被削了几个牛录,多尔衮就有些愤愤不平,当初兵分两路,互不管辖,可即便是如此,皇上仍然以“救援不利”为由削自己的牛录,归根结底,他只是为了削自己的兵权找借口而已。
借口!
对于皇上来说,所需要的仅仅只是借口!
济南……济南城高墙固,上次岳托都在那里吃了亏,本王何必在那里冒险。
“可是,可是王爷,皇上那边的意思是……”
一听王爷不愿意去济南,范三顿时急了,老爷可是等着王爷打下济南给二公子报仇的!
“皇上的意思是,杀过黄河,糜烂南直隶,所以本王意在直取南直隶,于我大清国来说,这才是最要紧的,本王此次南下,就是要沿运河一路南下,不给明狗喘息之机!”
其实在通州已经和阿巴泰议定,于临清分兵,他沿运河一路南下,而阿巴泰领兵杀向河南,伺机过黄河后,再直指中都,如果明军在中都的集结大军,就虚晃一枪,杀向淮安两军会师后,一路杀掳,直指南京。
通过去年入关征明,多尔衮相信明军对大军根本造不成多少威胁,不仅仅是因为明军兵力有限,顾此失彼,更重要的是,和去年一样,他麾下率领的5万大军,除去炮队之外,全都是骑兵,即便是炮队的红衣大炮,那也是装在大车上由马拉着的。
去年入关征明,正是凭借着骑兵的优势,让明军疲于奔命,最后顾此失彼。
“传令大军,于此休整!”
骑马上多尔衮下令道,随即他轻捷地跳下马,然后将手中的马鞭随手甩给身边的奴才。一边走一边说道。
“派出游骑,千人为队,向前以百里为限,但凡有村寨让他们交出粮草千石,否则大军一到,寸草不生。粮草……这一路上自然会有汉人给咱们备好粮草!”
随着一声令下,那些骑在马上的满蒙八旗兵,无不是纷纷跳下马来,对于在马背上奔驰一天的八旗兵来说,直到这时候,他们才算是松下口气,无不是纷纷脱下重甲,抓紧时间喂马休整。
在他们都下了马后,偶尔的他们会把目光投向远处,隐约更可以看到一些火光,兴许是明朝追兵的灯火,不过他们知道,那些无胆的明军,顶多也就是远远的看上一眼而已。
在大军休整时,多尔衮又一次朝着济南的方向看了一眼,于心底默默的自言自语道。
“这一次,那怕是你有天雷阵阵,又能奈何得了本王?”
这或许是人最矛盾的地方。即便嘴上说着不信,但是心里多少还是有那么一些顾虑。
第105章
杀他个干干净净
夹崇祯十二年,对大明来说,似乎征兆着不祥。
去年岁末年初建奴入寇糜烂京畿、山东各地。这边刚消停,还不等朝廷喘口气,那边刚被招安张献忠,再次于荆襄一带的谷城起事。就在朝廷派出了辅臣杨嗣昌为督师,平剿作乱流寇时,那边建奴又尽发举国之兵——当然,朝廷压根不不知道。
崇祯时期,厂卫权限大为削弱,除了导致官场腐败变本加厉外,更重要的是导致情报系统完全瘫痪,清军五次大规模入塞,明军从来没有提前做了准备?这不仅体现在对满清的谍战上,对流寇也是两眼一抹黑,明军对于流寇往哪里跑、下一步要打哪里完全靠蒙。
大明朝可以蒙,对于朱国强来说,他却不敢蒙,更不敢两眼一抹黑,几乎是在得知满清尽发全国之兵后,除了让“内卫”那边尽量加派人手到京畿、山海关、宁锦一带搜集情报之外,自己也开始做起了战争准备。
尽管对满清再次入关的判断,更多的只是猜测,可是在清军真的破墙入关后,朱国强并没有松下一口气,他发现自己的准备的似乎还是不够充分。
不过,济南的战争机器却已经动员了起来。
除了乡兵之外,济南周围所有的授田丁壮都被征召编练,他们的家人甚至不需要动员,就主动的撤进了济南外城,毕竟,他们都曾目睹过建奴的暴行,身陷过清军的“人圈”。
当然,在撤离村庄时,他们念着泪点燃了自家的房子、填上了水井,粮食或是埋藏在地里,或是带到了城内,总之,也算是坚壁清野了。这一切压根就不需要动员。
不过只是短短几天的功夫,济南周围方园百里内,就已经实现了坚壁清野,丁壮们赶着大车拖儿带女的领着家人避入城中,当然战争再一次到来的时候,与上一次不同,至少现在这些百姓并不慌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做好了准备,拿起了刀枪。
更重要的是世子爷在!
世子爷!
对于济南的百姓而言,世子无疑是定海神针,只要他在,大家就不会心慌!
当济南周围的百姓按照官府的命令,实施坚壁清野,撤入外城的时候,朱国强则率领着六百多府卫骑兵,沿着官道看坚壁清野的情况,一路上到处都是拖儿带女往济南撤去的百姓。
天地间的地平线上,可以看到一道道烟,那是百姓的房屋在燃烧。
却往北去,朱国强的脸色就越难看,跟在他身边的丁鹏程等人,无不是沉默不语,谁都不敢说话,他们知道世子爷的心情很不舒服。
这也难怪,济南战后一草一木都凝聚着世子爷的心血,现在让百姓这么烧掉,任谁都会心痛。
心痛,相比于心痛,朱国强更多的是沉重。
堂堂大明王朝,居然任由建奴入寇横行千里,如入无人之境,这是何等的耻辱!
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崇祯这个皇帝,当的实在是……窝囊!简单就是丢尽高皇帝的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