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8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1/949


第1023章
军户!那是特权阶层啊
发生在西奈的半岛新闻,无论是大新闻还是小新闻。想要传回国内,并不容易,毕竟,在乾圣二十一年,电报还没有投入使用,所以,即便是那些随军的记者们,发现了什么新闻,等传回国内的时候,新闻也变成了旧闻。
毕竟,大明远在数万里之外。想要传回大明,总是需要一些时间呢。
其实,对于大明来说,发生在万里之外的这场战争,甚至没有给大明带来任何影响,大明的绝大多数百姓甚至都没有感受到战争的氛围。
毕竟战争距离他们实在太过遥远了。
当鲁马奈的艳阳高照的时候,正月里的大明却依然是一副冰天雪地,今年的天气依然很冷,不但秦淮河结了冰了,甚至就连湖广的洞庭湖都结了一层冰。
小冰河期的严寒依然笼罩着这个国家。
早上,铅灰色的乌云就压在开封府上空,寒风从河北刮来,带来刺骨冷寒意,到了近中午的时候,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又一次,开封被大雪所笼罩。
积雪未融化,新雪又致。厚厚的积雪将在大地完全覆盖于一片积雪之下,在城外外的积雪之中,一片片的红色甚至是显眼,那里是一栋栋红砖房屋,沿待的楼房在几里外都能看得很是清楚。
红砖。
这是乾圣后最时兴的砖瓦,无论烧砖用的轮窑,还是水力或者蒸汽动力的制砖机械的应用,都使得红砖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以至于即便是最普通的人家也能用得起红砖。所以,大江南北的房屋以红砖最为常见,砖瓦房,也正因如此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
尤其是各地新兴的外城,往往都是以红砖砌墙,一栋栋红砖房,一栋栋红砖楼,这就是大明现在的特点,而开封日报社所在那栋红砖楼就位于外城的经五路边。
和往常一样,在报社里,记者、编辑们都在那里赶着稿子,当然也有人在那抱怨着没有什么大新闻。
什么是大新闻?
比如街上冻死人啦,搁几十年前,这可是再寻常不过,可是现在,确实罕见的很。
可没有新鲜事,又怎么写新闻呢?
“苏云,你下午有事情吗?”
苏云正趴在桌子上赶着稿子,听身边有人叫他,连忙抬起头。
“李编辑,有什么事?”
李奕铭看了一下怀表,然后说道:
“是这样的,咱们对土耳其开战后,按兵部给的新兵名额分配,咱们河南分到了2500人,这不,这几天,都司那边发了布告,所有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的,都可以参加点兵的事,这事儿你听说了吧?”
苏云笑道:
“这样的大事当然知道了,2500个名额,就等于多了两千五百个军户,这可是件大好事啊。昨天晚上我回家时,小弟还高兴地说他已经报上名了,只要一点上兵,到时候,他就吃上皇粮了。”
苏云就是军户子弟,因为他是次子的关系,也就是军户列籍而已,到他儿子这辈,就已经是民户了。
“是啊,军户好哇,免税免役不说,还能分上百多亩地,可你也知道,在咱们大明,不是谁想当就当兵的,你兄弟是军户列籍,可以直接报名登记,只要点兵考核通过,就能列入现役,等到退役时,也就是军户了,从此之后,世代为国效力,说起来,就是一般的举人也比不上军户,军户的军籍、军田是可以传给子孙的,举人的身份又岂能传给子孙?”
作为军户子弟,苏云当然知道军户的好处,军田是免税的,男丁是免役的,甚至就连同打官司,也和民户不同,地方官员可以审理地方涉及军户的案件,但无权判决,只能提出审理意见,交由相应的审判机关——省都司审理厅处理,审理厅,专门负责审理涉及军户的案件,甚至就连军户的刑罚执行也不同于民户,徒刑则有专门的军事监狱。不过,这样的特权法虽然让有的军户自恃地方官府不能办理,固而骄纵,地方官难于约束,但却没人敢滋事常见。因为负责治安的缇骑可以逮捕军户。换句话来说,地方官管不了,但缇骑能管。不过即便是如此。很多时候,普通民户碰到军户,气势就短上三分,毕竟谁都知道熟人三分向,那些缇骑,一样也是军户啊。虽然他们并不是本地人,彼此之间不见得熟悉,可是万一他们要是偏袒军户呢?既然如此,又何必自找麻烦呢?
在乾圣朝,军户的种种特权是确实存在的,而且通过各个方面都有体现的,而这些不过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你知道的,军户嘛,好处多,身份体面,不知多少人做梦都想点上兵,当上军户。好处多嘛,不过你也知道,民户子弟不像列籍子弟,他们就是想要报名当兵,在有本地卫所军户为其作保。”
李奕铭有些为难地看着他说道。
“你知道,这个做保嘛,从来就没有白做的。”
军户作保,这个与童生考参加县试一样,参加县试需要本地廪生做保,当然这个做保不是白做的,是要备些礼物的。童生参加县试与民户报名当兵却不一样,廪生为童生做保,是提携后进,要是他做保的这个童生将来考中进士,那也说明他有识人之明。
可搁在军户这边,做保这变了味,为其它人做好,根本就是在给自家子弟增加竞争对手,毕竟名额本身就很有限。所以民户想找军户做保,除了找亲戚、好友之外,往往都得掏银子,少则十数两,多则数十两,可买的其实就是一个报名的资格而已。被淘汰下来,只能说是他能力不行或者说命不好,怪不得人家。
“……眼下大家都在报道这个征兵,可咱们要想吸引人,就得另辟蹊径,我寻思着,能不能报道一下这件事,指不定能轰动大明,毕竟,这事见不得光。你是列籍,对这些事情肯定有所了解,而且,军户子弟嘛,在军中采访也方便一些,所以我想让到都司那边去采访一下那些人,”
对于“做保”里的门道,苏云当然很清楚。他当然也知道,对于民户来说,这种花银子买验兵资格的事,很不公平,但没有办法,人性如此。
“当然,你要是觉得不方便,我就去找其它人,你看,你看这事……”
李奕铭有些为难地问道。
看着主编,想了一会,苏云抬头答应道:
“没事,这事还是我去采访吧,就像你说的,我去总方便一些。”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苏云的心里,倒不觉得这次采访有什么大不了的。主编说的那些话,在他看来,同样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罢了。
军户或许不是勋臣,但却享有着某些特权,主编说的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些特权而已。在大明……当兵,本身就是一种特权!
既然如此,那么想当兵,自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既然不容易,那么自然需要付出一些代价。
所以在心里这么想着,但是既然主编让自己去采访这件事儿,那就去采访吧。
苏云笑着说道。
“指不定我还可以在那碰到一些熟人哪。”
第1024章
都司大营
雪纷纷扬扬的下着,这一下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冰天雪地的天气,很少有人回来,空荡荡的街上,只有少数几个行人,不过有轨大马车仍然路上行驶着,这种两驾有轨大马车,是几年前一个铁路工程师的发明。这种将铁轨嵌入路面,靠马匹牵引的有轨马车,可以搭载双倍于普通马车的乘客和货物。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把火车带到城市,只是火车的烟雾太大,不适合在街道上行驶,于是发明者就退居其次,以马匹牵引马车。从乾圣十五年起,在大明不少城市里都出现了有轨马车线路。
开封城先后开辟了六条线路,这些线路的开通方便了百姓,至少让他们在这样的寒冬腊月里不需要忍受风寒之苦。
因为下雪,车上人并不多,下雪天没什么特别需要办的事情人们还是很乐意待在屋子里不出来,毕竟,屋子里更暖和。
不过对于苏云来说,他并没有什么选择,感受着有轨马车轻微的晃动,他一直在盘算着主编的想法。
会不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半个小时后,下了马车的苏云撑着伞站在一座围墙围起来的深宅大院,大院外面两名穿着羊皮大衣哨兵端着步枪神情严肃地站立在木制的岗亭里,这里就是河南都司衙门所在。
下雪天里面的军人没出来,外面马路上也极少有人从都司衙门经过,只有岗亭里的哨兵神情肃穆的站在那里,尽管他们穿着厚实的羊皮大衣,头戴羊皮帽,可指不定心早飞到宿舍里面了。不象四面透风的岗亭,宿舍里门窗都是关好的,而且还有暖炉,相比外面的冰天雪地,宿舍里头暖气逼人。
不过,即便是如此哨兵们,仍然凭着责任心一丝不动的站在岗亭里。
在看到有人朝着都司衙门走过来时,哨兵立即伸手喝道。
“站住!这里是军事重地,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将伞稍举高了一些,苏云笑道:
“这位长官,我是开封日报的记者苏云,今天是来都司衙门拜访都指挥使的。这是我的证明,不知你能否通传一下?”
很快,苏云就进了都司衙门,他今天来这里是为了得到采访的许可,新兵需要在“都司大营”进行考核,外人想要进入基地,需要经过都司的批准。
几天后,苏云终于来到说传说中的河南都司大营,之所以说是“传说”,因为作为军户子弟的他,从对这里心驰神往,甚至少年时,还暗自“诅咒”过大哥,希望他能够无法通过考核,军户子弟继承军籍,并不是说是个男丁就可以继承,从十四岁起就要进行考核,每年一次,连续三年,如果两次无法通过考核,就要成次子。如果接连三次更换,都无法通过考核,待本家在乡军人退役后,非但取消军田免赋的特权,而且军田也要收回六成。
总之一句话,军户子弟永远不能躺平,无论是长子也罢,次子也好,都要为新兵考核进行训练,从小就要进行体能等各个方面的训练,以保证自身不会被淘汰。而“都司大营”则是军户子弟的“龙门”。
几乎是在进入“都司大营”的瞬间,苏云的就感受到迎面而来气息,训练场上足足有数千人在冰天雪地中进行训练。
靠近训练场的时候,苏云就听到那边训练官的训斥声。
“刚才是不是你们俩个人在说话!!”
“是的!长官!”
那两个人老实回答道。
“很好!……绕着操场跑十圈!……预备……跑!……跑起来,跑起来,就是一个娘们也比你们跑得快,跑起来……步子大一点!”
训练官跟着两个新人一边跑,一边骂,直到他们飞快的跑了起来之后,他才回到队前对着其他的新人喊着:
“你们记住!这里是军队!是军队!你们既然到了军队,那就要懂得遵守军队的规矩!在军队之中只有一个规则,就是服从纪律,听长官的命令!长官怎么说,你们就要怎么做,你们在军队中只需学会说一句话“是,长官”,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废话……”
眼前的这一切,都曾是苏云所向往的,他曾渴望着自己有朝一日进入“都司大营”接受考验,他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考验。
“苏记者,这只是初级训练,真正的训练还要等下个月,官军的训练是非常严格的,从报名处的初试到后期体能和作战训练,所有的应征者中能留下来最多只有八成,淘汰率是定好的——两成!少于两成,都司衙门那边,就没有办法向兵部交待。”
跟在苏云的身边,程伯涛笑道。
“兵部那边对训练的盯得紧,是因为他们得向都督府交待,都督府那边接收的时候,也会盯着兵部,其实吧,你说这些人吧,接出来,个个都能过考核,可问题是,淘汰率在那摆着……”
“我知道,”
苏云点头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1/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