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8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949


“就是军户子弟进大营,每年也要淘汰一成,否则,要不然兵部就会以“考校不严”申斥都司。”
乾圣朝的军事体系中,中枢有五军都督府,有兵部,地方有镇军,有都司卫所,五军都督府与常备镇军是直接作战,而兵部负责动员训练,都司卫所完成新兵训练后,统一由兵部考校,然后移交都督府,都督府会进行再次考校,以保证新兵素质合格。如此繁琐的征召过程,其实是一个互相监督的过程,是为了保证军户子弟的战斗力,让这个特权群体不会像八旗子弟那样,变成一群既不能上马,也不能打仗的废物。
所以,对于军户子弟来说,“都司大营”就是人生的龙门,是要拼了命才能跳过去的龙门,因为无论如何优秀,都会依排排名将末位10%的人淘汰。
当然,苏云并不知道,这个“末位淘汰”是皇帝深思熟虑后引入,其实就是要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就是要用这种竞争来保证军户子弟,不会因为特权而躺平,然后蜕变成像八旗子弟那样只知道提鸟笼子的废物。
末位淘汰,看似残酷,可却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汉兵满万不可敌”靠的可不仅仅只是武器,过人的体能、严格的训练,才是根本的保证。
“你是在籍子弟?”
程伯源瞧一眼身边的年青人问道。
“在下出身汝宁卫,家父崇祯十四年从军。”
一听是在籍子弟,程伯涛笑道。
“哎呀,都是自家人,出户自立不容易啊,我这边别的忙帮不着你,你不是想采访这些人嘛,你只管采访就是。”
认不认识不要紧,军中将士会照顾在籍子弟也是人知常情,毕竟,他们自己的儿子兄弟也是在籍子弟,大家彼此照顾一二,那是理所当然的。
“苏兄弟,你看那些正在训练的,有八成都是在籍子弟,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打小就和兄长们一起在卫所里训练,骨子里就透着军人的气质,训练了他们就是走个形式,可民户出身的不一样,他们不少人都以为只要身体素质好就行,你多观察一会,能看出他们不同。”
从来没有进过大营的苏云,仔细观察了一会,果然正像程长官说的那样,民户与军户的区别非常明显,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军户子弟从小就为进大营考校进行着各种训练,新兵?他们可都是自幼训练的十几年的“新兵”,而民户呢?那可是真正的新兵。
“快点、快点!别跟个娘们似得,跑起来!跑起来!快!……再快一些!”
训练官的嗓门很大,让其他操场上训练的士兵也听到了他的声音。从连长的表情看,要是现在谁给他手里送上一根皮鞭,相信他一定会用皮鞭抽着那些士兵,让他们加快速度。
看着眼前这颇为熟悉的一幕。苏云只感觉极为亲切,同时也有一种冲动。想到自己的采访任务,他笑道。
“我可以和他们一起训练吗?”
“你?”
程伯涛有些诧异的看着苏云,说到。
“和他们一起训练?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程长官,您忘了我也是军户子弟。”
苏云笑到。
军户子弟!
有几个人不是打小起就进行训练,哪怕就是次子,同样也是如此,毕竟没有谁能保证自己家的长子能够百分之百的通过校验。
大号不行,肯定要练小号。而且小号同样也要打小开始训练。毕竟,朝廷是不会额外给他时间让他们去练小号的,所以什么事情总要做两手打算。
“哈哈,我差点忘了这个了,对,你是军户子弟,咱们军户人家出来的又有几个蘘茬?行,只要你觉得不辛苦,就和他们一起练上两天。”
程伯涛哈哈大笑道。其实他也明白苏云为什么想要和那些人一起训练,并不仅仅是为了采访,可能也是为了圆愿,圆儿时的愿望。
第1025章
怨气冲天
“三年式步枪!”
纷纷扬扬的雪还在下着,在室内教室中,训练官拿着一支三年式步枪,讲解着。
“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也是唯一的后装线膛步枪,它使用易燃纸壳定装弹,这种子弹装弹时,不需要撕破它,它的纸壳只要接触火星就会迅速燃烧,每分钟射速超过十发!有效射程六百米!”
盯着墙上的挂图,苏云似乎又回到汝宁卫的日子,那时候,他也像现在一样学习武器的使用。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学习使用的是击发枪。在大明只有军户可以使用击发枪,普通的百姓只能购买燧发枪。但是军队中使用的却是后装击发枪。
在训练官讲解着如何操作武器时,阴暗的教室中,所有人必恭必敬坐在那里,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放着步枪。
三年式步枪,是一种极其简单的,几乎不会发生故障的武器,不过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需要学会拆卸它,其实除了活门之外,它和击发枪以及燧发枪并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大家伙上手也很快,毕竟他们在结构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苏云和其它人一起训练,一起休息,似乎他和别人一样也成了一个等待考核的新人。也正是这样的同吃同睡,让他结交了不少朋友,从他们那里也得到了很多所需要知道的消息。
雪下了三天,终于停了下来。这天太阳刚一出来,训练官就面无表情地看着列队站好的新人。
“全体都有,今天的课目是冬季武装行军,背好枪在外面列好队,我们在接下来的两天中,要行军160里。”
对于这样的训练,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原因,步兵步兵,就是靠着双腿走路的兵,只有少数有露出一丝不解,现在刚下完大雪,路上的雪那么厚,天气那么冷,为什么要出去走路?
而且还是160里!
而且是两天!
“出发时,排队领取饼干和罐头,你们记住了,你们每天一盒压缩饼干,五个人一盒罐头,行军时罐头要轮流背负。”
“罐头我来背吧,才三斤多,不重。”
终于轮到苏云时,同伍的赵林笑呵呵把罐头装在自己的包里,对此,其它人并没有客气,而精明的人都知道,这次行军,同样也是一次考核。
甚至大家伙儿也知道,赵林为什么会主动担负起这个重活。他以为多干些活就能增加他通过考核的机会。
可这个天底下的事,哪有那么简单。军队这种地方又不是招苦力,不是说谁多干活就能够占到便宜的。
在雪地里行军是很耗气力的。加上路上的积雪很少有车马踩踏,在积雪中行进时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不过没有任何人会有怨言,军户子弟知道,打仗不分天气的道理,而民户子弟害怕因为有怨言,被扣了分,自然也就不敢发出什么怨言了。
所有人都埋着头,向前行进,有时候经过一段被压实的道路时,他们会立即加快速度,但是在这样的路上行军,那怕就是靴底上有防滑的铁钉,也很容易摔倒,有时候一个人摔倒还会连累其它人。每到这个时候,骑在马上的训练官,就会策马奔来,大声喊骂道。
“快点,快点……你们这群废物,连行军都能摔跟头……跟上部队,快点!快点!”在他们站起来的时候,训练官还会扭头冲着后面大喊着:
“给老子快一点!……别他娘的跟骚娘们似的,慢慢吞吞的,等着让土耳其佬宰你们那……保持队形,快点……”
训练官是骑着马的,可是这并不妨碍他不停嘲讽着落队的人,嫌他们跑的太慢,嫌他们太容易滑倒,嫌他们不像男人。总之一句话,就是对他们极尽讽刺。恨不得把他们一个个的都当成孙子一样的收拾。
不过,他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骑马,到了有积雪的地方,他会跳下马,然后牵着马行军。雪地中行走,人不时会陷进雪里,每拔出一步都很费劲,跑自然是跑不动了。
经过有积冰的地方,队伍里不时有人滑倒,常常是滑倒一人,带倒一串。这个时候,训练官的骂声自然又响了起来。
和所有的军户子弟一样,从几岁的时候,苏云就接受了卫所里的训练,为此那时候他可是吃了不少苦头,尽管已经出户七八年了,可是他仍然能跟得上队伍,直到这时他才知道以前的训练对他有多重要。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大伯叔叔们在操练他们的时候,一个个都是拿着他们当成后娘养的。恨不得把他们往死了收拾。因为在大营里,没有任何人会照顾她。
“快点,快点!”
在训练官的督促中,他们铆足了力气,紧紧的跟在前面人后面低头费力地向前行进着,偶尔有人摔倒了,那怕就是摔的很痛,他们也会立即迅速爬起来,然后继续前进。
而到休息的时候,训练官们又会督促着他们,让他们检查自己脚,换上一双干裹脚布。
“把换过的裹脚布在雪里搓一搓,在外面冻一会,然后再装到大衣内袋里,别忘了检查一下你们的脚……”
在训练官的督促下,他们纷纷换起了裹脚布,明军的裹脚布是为了搭配军靴,相比于松松垮垮的布袜,它的保暖性更好,这一层裹脚布和羊毛军靴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战士们的双脚。
到了晚上,等到扎好帐篷时,累的都喘不动气的众人,默默地看着他开罐头。
打开罐头,又把肉罐头倒进小锅里,看着赵林在那里忙前忙后的样子。
苏云问道。
“林子,你为啥想要当兵?”
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几个人都是一愣,显然,他们都不明白苏云为什么会这么问。“为啥?”
赵林坐了下来,好一会才说道。
“俺也不知道为啥,反正小时候,瞧着军户家的孩子一个个别提多牛气了,就是地主家的少爷也比不上他们,反正,反正,小时候看着你们,我就寻思着,等长大了,非得当兵不可,咱也列个军籍,也让俺儿,俺孙都能像你们那样活着。”
赵林的话声一落,伍长就在旁边骂道。
“你小子巧骂人哪!”
“伍长,没,没有,俺,俺不是那个意思……”
望着不知所措的赵林,苏云笑道。
“伍长在和你开玩笑呢,对了,你拿保书的没少费功夫吧。”
“那可不是,俺和你说啊,当时为了拿那个保书,别提费了多大劲了,没有人愿意给俺做保啊,就是捧着银子,想送都没地方送,那把俺给急得啊……”
当赵林说道着他的经历时,附近的几个弟兄也在那里跟着附和着说着他们当初是怎么求人,怎么送银子,如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保书给拿到手,对于苏云等军户子弟来说,他们显然没想到拿一个保书会这么难。
“哎,就咱们这样还算是容易的,我听说十三队的有个家伙,为了能当兵,把小妹嫁给军户的儿子了。”
“民户嫁军户,那可不就享福了?”
“问题是那小子脑子不够使啊!”
“他傻啊!”
“是啊,就是一张保书,一个考校的机会而已,需要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