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9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6/949


后悔的是当年的选择吗?
不,他后悔的是直到事过多年之后,他才知道什么是密不可泄!
“陛下,臣,臣当年身为礼部尚书,泄露朝廷机要,按律当斩,陛下法外开恩,以臣外放自省,十余年自省,臣方知朝廷机要是何等之重要,而臣全以感情用事,弃朝廷法度于不顾,险些坏国家之大事,实在罪该万死!”
这说的倒是心理话,其实从他被变相流放的那天起,他也曾满腹的怨言,甚至还曾言自己不过只是“犯了错”,而不是“犯了罪”。甚至还为他的好友邝露——当年正是在他的暗示下,邝露把奏折内容泄露了出去。结果他被流放西北边域十余载,至于邝露也被流放到了南天门,自此生不入大明。
其实那怕就是他自己,恐怕也是生不能返乡了。
“罪该万死……”
点点头,朱国强说道。
“陈子壮,按律泄露军机是必死之罪,我大明自有法度在,但当年你是私带奏折出官厅,罪不致死,虽罪不致死,可要是不加以严惩,如何能正法度?这些年屡屡有人上书言你所立之功,意招你回京,朕为何一意阻拦?”
其实陈子壮这些年确实立下不少功劳,估且不说当年他在西藏确立了驻藏大臣制度,开始直接参与西藏政务,就是在青海也是立下了诸多功劳,至于任关西巡抚以来,巡抚嘉裕关以西,从哈密卫直到天山南北,甚至伊犁等地移民区,在建奴的地盘上抚民安民的功绩,也足以让他回京。可朱国强却一直压着,不是看不到他的功劳,而是因为,他必须要让所有人看到,泄露国家机密的代价,那怕是那些人拿着法律定他只是“失职”,也得外人看到代价。
所以,无论如何,陈子壮都不可能返回中枢。朱国强在世时如此,即便是他死了,同样也是如此,当然,陈子壮肯定活不过他。
“臣万死!”
又一次陈子壮持笏长揖。
看着已经年迈的陈子壮,朱国强默默的心叹一声,然后说道。
“其实,这次朕之所以会来这,一来,是想看看你,至于二,是想问问你,大明是否该对西域动兵,要动兵,又有多少胜算?朕之所以想问你,是因为你是大明的关西巡抚,对西域的情况最为了解,所以朕想听听你的意思,虽说我大明的铁律是文不涉武,但此事只是你我私议,非朝问。与律无关,卿家只管直言。”
文不涉武,武不干政,这是朱国强在吸引明朝教训上制定的铁律,甚至还曾为此杀过人,把人头于文官面前传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那些言官动辄弹劾前线领兵大将,要是没有他们说三道四,大明的天下又何至于如此。所以朱国强才会制定这个铁律。
但铁律之外也有特殊情况,比如现在的“私议”,就是两个人闲唠嗑而已。
要对西域动兵了?
抬起头看着陛下,陈子壮急忙说道。
“陛下,以臣之见,大可不必对西域用兵!”
“哦?这是为何?”
“孙子兵法云: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这句话出自己于孙子兵法,意思就是国家因用兵而遭致贫困的,远程运输是一个重要原因,远程运输就会使百姓陷于贫困。
“陛下,汉代时李广利征大宛,发的有6万人,有牛10万头、马3万多匹、驴和骆驼好几万匹;后来大宛之役后,汉军撤回玉门关的,仅剩下1万多名士卒和一千多匹战马。这仅只是大军折损,而为保障大军远征,汉武征发天下犯七科罪的人,载运粮饷供应贰师将军,转运的车马相连不绝,一直到敦煌。劳师远征西域,不似远征奥斯曼,征奥斯曼有海运之便,而西域既无海运之便,又无铁路之利,以车马运输,只恐怕耗财力无数,于国于民皆无助益,所以臣以为,大可不必对西域动兵!”
当年耿直的陈子壮也知道说话委婉了,他甚至特意把远征奥斯曼给抽了出来,那地方远吗?是很远,可那里有海运之便啊,所以才做到了国不贫民不累。可西域却不一样啊。
对于他的小心思,朱国强当然知道,不过也注意到陈子壮又一次强调着“大可不必动兵”,于是便问道。
“为什么是大可不必动兵?”
不必和不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陈子壮既然这么说,肯定有他的用意。
第1130章
朕的话谁反对
为什么大可不必?
面对陛下的发问,陈子壮答道。
“陛下,现在关西各地以及天山南北,有明民十万余人,非但远至伊梨河两岸已经有明人定居,就是哈萨克草原亦有我大明百姓定居,这些地方几经建奴屠杀,千里皆无人烟,只要我大明百姓不断迁移,数十年后,此地明人不下数百万,只要我大明官厅,关西巡抚时而巡视,以明法治理此地,待到那时,西域与内地何异?无须费朝廷一兵一卒,仅靠百姓就可拓土千里,如此既然可以蚕食,又何需动兵?”
“你的意思是以移民蚕食西域?”
这一点陈子壮倒是说到朱国强的心里了,他同样倾向于蚕食。
“正是蚕食,臣自出抚关西以为,每年都会前往各地安抚移民,任命官吏抚理百姓,虽然现在西域表面上不是大明之土,但却又有明土之实,久而久之,何愁西域不尽归大明。”
其实,这些年在关西巡抚任上,陈子壮确实一直没有闲着,一年到头他基本上有十个月都在西域各地奔波,他所谓的任命官吏,其实就是任命村长、镇长,那些村镇长们可都是拿着他授的大印的。说官不是官,说吏不是吏,既不拿朝廷俸禄,也不用为朝廷征税,只要推行明律就行。
“那建奴又怎么任由咱们移民?”
朱国强问道。
“他们不由着咱们,还能怎么样?他要是欺负了咱们的百姓,臣自然会去和他们交涉,臣委任的官吏,虽然无品无级,可却也有关西巡抚衙门授的大印,官是我大明的官!民是我大明的民,他能奈我何,他不服就打仗呗,问题是……他们敢吗?”
他们不敢!
陈子壮得意之余,又看着陛下,建奴和鞑子为什么不敢?
说白了不还是畏惧大明的军威,而大明的军威赫赫不正是陛下一手造就的,移民在关西横行无忌,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国家的实力。
“他们不敢,他们不但不敢欺负咱们的移民,甚至还不敢向移民征税的,他们为什么不交税?皇粮国税,是天经地义,可是交给谁啊。他们是大明的百姓,耕田也好,放牧也罢,即便是交税,也是交给大明的官府,凭什么交给建奴?交给鞑子?自然的也就没有交税的道理了。当然,臣这边也是不收的。”
移民们这么干够跋扈吗?
当然很跋扈,可是这也是西域吸引很我陕西等地移民的根本原因——地广人稀是原因,最重要的是不交税,他们可以随意圈地,耕种也罢,放牧也好,多少都是自己的。
听着陈子壮的话,朱国强只是笑点着头,他当然知道建奴不敢对移民怎么样,但是能跋扈到这种地步,也确实有点出乎意料了。
“陛下,即便是如此,建奴也是任由我大明移民进入,从不敢阻拦,说白了,建奴上下,无不是希望交好大明,而不是得罪大明,所以以臣看来,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利用他们的这种心思,行以蚕食呢?武功赫赫看似威武,可不战而夺人之土,岂不更好?”
微微点头,朱国强说道。
“确实如此,要是能不战复土,对我大明自然更为有利,时间是要些时间,可朕有的得时间!”
看着陈子壮,朱国强说道。
“这次让你过来,就是想让你办一件事!”
顿了顿,朱国强说道。
“去和建奴谈判,一个是移民,一个是通商,一个是筑路,谈成这三者,朕也能容得下建奴!”
什么!
陈子壮睁大眼睛不解的看着陛下,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他之所以会疑惑,是因为众所周知,陛下对建奴的敌意可是从来不曾消除过。
“其实,就朕的本意而言,朕自然希望彻底的抹掉建奴,毕竟,原谅他们是佛祖的事,我们的责任就是杀光他们,可是现在时局发生了一些变化,朕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
是什么样的变化让陛下做出这样的决定?
“兴许你还不知道,太子远征奥斯曼大胜,君士坦丁堡已经为太子攻克,奥斯曼的覆灭指日可待!”
“啊,臣为太子贺!为大明贺!”
突然其来的好消息,惊的陈子壮一时间说不出话来,这可真是兵贵神速啊,从出征到灭国这才多长时间啊!
这可又为大明的赫赫军威抹上了浓浓的一笔。
“喜事确实是件喜事,不过奥斯曼的灭亡,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欧洲大陆,尤其是在西欧,我们正在取代奥斯曼,成为一些欧洲人眼中的威胁,比如法兰西,他们居然和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居然变成了盟友!法国和荷兰结盟了!
他们为什么结盟?就是为了对抗来自大明的威胁。在欧洲的有识之士眼中,看来在未来他们势必要与我们进行对抗,这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抗,路易十四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文明冲突与对抗!很多欧洲人也是如此,他们必定认为,与我们的对抗关系到他们的文明,关系到他们的生存。”
文明的冲突与对抗!
这是不可避免的,强势文明的入侵、现代文明影响,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的冲突,在几百年后是如此,现在更是如此。
“过去,这种冲突与对抗并不强烈,但是随着奥斯曼的覆灭,再加了威尼斯、热那亚等国家成为大明的藩属国,面对近在咫尺的危胁是他们无法视而不见的,所以对抗也就不可避免了。”
陛下的解释,让陈子壮沉吟片刻,然后试探道。
“陛下,既然如此,那理应以强力打断他们的这一念头,令其再不敢与天朝对抗!”
陈子壮的建议,让朱国强哈哈大笑道。
“暂时还没有必要,况且这种文明上的冲突与对抗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现在时间发生的稍微早了一点而已。”
其实,对于文明的冲突这种不可避免的事情,朱国强根本就不在乎,他根本就不会急急忙忙的选择对抗,或者强力打压。实际上,在这位天朝皇帝看来,这种文明对抗与冲突,势必会带来竞争,而竞争对于天朝上国而言并不是坏事。
敌人,表面上看似敌人。
但有时候只有拥有了敌人,世界帝国才拥有奋进的动力啊!
无视敌人的存在,或者因为没有敌人的存在,都将会使得世界帝国变得慵懒而迟钝,失去前进的方向。
天朝上国是好,
可一味的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最终只会有两个结果,要么挨打,要么文明停滞不前。
正是因为深知竞争的重要性,朱国强才乐意看到欧洲保留他们的文明,让他们自由发展,然后促使大明在竞争与对抗中继续进步,这相当于给自己保存一个对手,当然,这个对手是无法对大明造成实质性威胁的。
别说是大明了,就是另一个世界的奥斯曼,欧洲人直到19世纪的时候,还需要集合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整个基督世界,才能给他们以重创,更何况是现在的大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6/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