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9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7/949


无论是现在亦或是将来的大明,绝对会比那个“西亚病夫”强大数百倍,又岂会是法国、荷兰那样的小国所能挑战的。
天朝如此强大,又怎会在乎那么几只欧洲土狼的嚎叫呢?
况且,这一切都不过只是刚刚开始,即便是法兰西开了头,他想站到头狼的位置上,没有十年八载的恐怕也不太过可,一个能够获得整个基督教文明的承认的头领……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欧洲,不过就是一团散沙而已!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明会对他们掉以轻心,甚至这也是朱国强决定留下“伪蒙”的原因。
“虽然朕并不担心在这样的对抗中,大明会受到什么威胁,可是掉以轻心的事情,朕是绝对不会做的,不给后世留遗患,这是朕的责任,所以,朕打算留下多尔衮的那个“伪蒙”,留下他们,用他们来牵制欧洲。”
“用他们来牵制欧洲?”
陈子壮不解道。
“他们能牵制得了吗?”
朱国强笑着说道。
“不需要牵制,只需要在未来的几十年,一百里不断的给欧洲施加压力就行,让欧洲意识到相比于大明,野蛮的蒙古人对他们的文明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远远超过于我们,我们顶多只是把他们带入文明社会,至于蒙古人,会摧毁一切!”
这个角色岂不是和奥斯曼差不多?
似乎还真的差不多,但是他们能像奥斯曼干的那么好吗?对此朱国强还真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相比于文明上的冲突,他们更畏惧赤果果的入侵。
只是不知道,几十年,或者一百年后,当“伪蒙”进入他的历史周期时,那个时代的“伪蒙”会被称之为什么?
欧洲病夫?
想到另一个时空中,满清的奴役给中国人身上施加的耻辱,朱国强的唇角微扬,反倒是乐意看到在欧洲出现一个欧洲病夫了。
病夫就病夫吧。
不让“伪蒙”把俄罗斯人变成了病夫,大明将来又怎么把俄罗斯人变成帝国的臣民,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接受大明的统治。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俄罗斯人与“伪蒙”也更接近一些,毕竟,在西方不是一直流传着:“剥开一个俄国人的皮,就会看到皮下蒙古人的血脉”的说法吗?
既然如此,那就让俄罗斯变成伪蒙吧!
有一个“量大蒙古物力与友邦欢心”的友邦其实也是不错的!
只是不知道,这个“伪蒙”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会如何无底线的讨好大明?
这一切都无所谓了,只要大明保持着自己的强权,又何愁他们不乖乖的量蒙古物力呢?
“他们的注意力被蒙古人吸引个几十个或者一百年,到时候,咱们差不多也就能把奥斯曼以及其它地方给吸收个差不多了。到时候,也就没有必要再留着他们了,所以,咱们要利用这些年把铁路修到他们的腹地,去建立铁路附属地,用附属地去变相的征服他们,榨取他们的资源、财富!”
这不就是晚清的时候,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身上的干的吗?现在大明只需要如法泡制就行,在另一个世界有着极为成熟的操作手段,直接拿来主义就行,那些铁路在平时是大明榨取财富的抽血机,等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大明的军队甚至沿线的驻军,可以直接把完成吞并。
“陛下,移民也好,通商特权也罢,这些建奴都愿意谈,铁路,臣担心,担心他们不愿意啊!”
陈子壮说道。
“铁路可以日行千里,可以运货数百吨,有了铁路这种军国利器,大明即便是远征万里,也不过是朝发夕致,再没有劳师远征之苦,那建奴又岂会作茧自缚?任由咱们把铁路修到他们的家门口,甚至修到他们的腹地?”
这样的蠢事,有谁会去干呢?
这根本就是自寻死路好吧!
“他们是能看到铁路的威胁,可相比于那个威胁,对于多尔衮来说,还有一个更具诱惑力的东西,”
朱国强笑道。
“比如,一份正式的条约,多尔衮会拒绝吗?”
一份正式的条约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对大明对“蒙古”的承认,那怕这个蒙古是多尔衮装出来的,那又如何?
只要是这个蒙古能让欧洲人把注意力全部放到他们的身上也就足够了。这也就是留着他们的原因所在。
至于将来,等到大明把奥斯曼帝国的遗产全部消化之后,再去把那些人彻底解决了,也不晚。
有时候有些事情并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毕竟,世界这么大,总要一步步的来。
“可,可陛下,即便是如此,他多尔衮会相信吗?他又岂能看不出,这是咱们大明的缓兵之计。”
“他信也好,不信也罢,告诉他,这是朕的条件,朕开出了的条件,他想要反对吗?”
多尔衮有选择吗?
其实朱国强压根儿都不在乎他会不会反对,因为他已经决定了!
至于多尔衮,只需要服从就行了。
第1131章
多尔衮也想卖国啊
在莫斯科郊外的旷野上,那些远道而来的蒙古大军,在城外连营结寨,将莫斯科死死的围困其中,长壕、堑壕将莫斯科城完全围了起来。其中的一座营寨的中军大帐中灯光彻夜通明。
这里就是蒙古大汗的中军大帐。多尔衮的在大帐中仔细审视地形图。几位领兵大将一言不发地站在他的身后,大帐里,静得出奇,更显出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
终于,多尔衮抬起头来了:
“尤里,孤问你,你在西边的明斯克斯摩棱斯克那个地方派了多少兵,此地乃我军与波兰人正面交锋的地方,万一有失,就要危及大本营啊!”
“回大汗,臣明白,在斯摩棱斯克,臣派了三万精锐的骑兵,即使是扬?索别斯基率领大军过来,我军也稳居不败之地。”
尤里·赫梅利尼茨基这位哥萨克大酋长大声回答道。
“嗯,不行,我们带几十万人马前来,在正面对敌的地方,怎么能只放三万人呢。只要把扬?索别斯基这支援军解决掉,阿列克谢那边也就绝望了!这样吧,再从右翼军里,再抽调三万步兵,统归你去指挥,总之,只要扬?索别斯基过来了,不但要击败他,而且还得重创他,必须把阿列克谢那边的希望打掉了!”
说完这句话时,多尔衮的心里不是滋味啊!
原本按照他的计划,是应该和阿列克谢谈判,然后撤军的,可是谁曾想,扬?索别斯基那边的援军,加上自己这边没有强攻,反倒让阿列克谢一世看到了希望,而这边更让他心烦的是另一件事——伊斯坦布尔让明军占领了,奥斯曼败了,苏丹也死了……
只要一想到这些,多尔衮甚至觉得自己的结局将来似乎要和奥斯曼苏丹差不多,奥斯曼亡国了,那大蒙古还有多长时间?
这他是急了,他不想腹背受敌,所以就必须得和罗刹人谈判,然后才能一门心思去防范明军。甚至现在明军都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在北方,那些从西伯利亚过来的明人,已经占领了大片的土地,他们是不是明军,不打紧,最要紧的是他们是明人!
那怕他们只是招募了大量的罗刹人为兵,可要是打了起来,他们还是大明的军队!
在多尔衮一一部署着,想要给波兰人迎头痛击,然后迫使阿列克谢谈判时,洪承畴匆匆的走了进来。
待众人离开后,洪承畴急忙拿出了一份奏折说道。
“大汗,伊犁将军急奏称,明国关西巡抚陈子壮递交国书与我,明国意图与我大蒙古签署条约……。”
“什么!快快把奏折拿来!”
多尔衮惊声说道。
急不可待的他一接过奏折,就仔细翻看着,然后惊喜道。
“明国居然要与我签署条约,这可是大好事啊!”
“大汗,明国的要求一是移民,二是通商,这都没什么,即便是治外法权,亦是合乎常理,况且现在西域那边,那怕就是嘴上没有治外法权,伊犁将军也管不到明国移民,可是这筑路权,实在不是轻予啊,况且明国要的筑路权,不仅是修筑铁路,还有铁路沿线的附属地。大汗,要是任由其筑路,不出二十年,只怕这铁路就修到了咱们腹地,到那时,明国只要愿意,随时可以用火车运兵,到时候大蒙古危殆!”
洪承畴这么一说,多尔衮也沉默了,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铁路的威胁,虽然没见过铁路,可这些年派到大明去的探子、学生,早就在密信里把火车写了个通透,那玩意实在是军国利器啊!
可是,多尔衮也没有立刻回绝。他隐隐约约地觉得,这件事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个机会!
虽说看似其中包含着不少风险,可要是和明国签署了条约,未必不能获得一线生机。
可是,大明靠得住吗?
可是,多尔衮转念又一想,既然大明主动要签条约,没准是因为他们确实不想在南征北讨了,毕竟,他们刚打下奥斯曼,总需要时间休养生息吧!
万一要是明国真的有意签条约,对蒙古来说未必是件坏事。想到这儿多尔衮说话了:
“嗯,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明国也有可能是真的想和咱们谈判,你想啊,他们刚和奥斯曼人打过仗,那么大的地盘他们吞起来,又岂是三年五载的事情,估计至少在吃个十几年吧,所以他才想在咱们这边腾开手来,这对咱们来说是好事嘛,至少咱们签了这个条约,再怎么着,也能喘口气不是?”
“可是大汗,这明国实在是居心叵测啊!”
洪承畴的话,让多尔衮叹气道。
“明国是居心叵测,可是眼下,咱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说出这番话后,多尔衮又继续说道。
“洪承畴,如果咱们现在拒绝了明国,我敢保证,不出两年,明军就会挥师讨伐咱们,别看咱们在这边气势汹汹的,可是和明军打仗,真是胜负难料啊!那奥斯曼看起来强吧,可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国都丢了不说,就连苏丹也让人家杀了,宰相也跟着降了明人,哎……”
长叹一声,多尔衮的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阵,他知道明国没安好心,可他却压根就没有选择。
要么妥协,要么开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7/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