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949


“是,是……”
置身于车阵中的牛金星,只感觉自己分外的渺小,以至于说连说话也变得有些结巴,在跳上车的时候,他特意摸了下车厢挡板,惊讶道。
“这,这挡板居然是铁的。”
是钢的!
而且是冷轧钢板,毕竟,在另一边钢板比木材便宜,而且更容易加工,况且用1.5毫米厚的钢板制成的车厢挡板,重量也不比两厘米厚木挡板重。
按照编制,每辆马上除了搭载一小旗十名官兵们,还装有弹药、粮草等各种各样的物资,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他们行军作战,都是呆在马车上。在搬运物资上车时,牛金星朝着远处看去,瞧着浩浩荡荡的车阵,他忍不住想到。
“看来自己是来对了!”
其实,他原本只是卢氏县派到堤坝上堵决口的,可在世子爷出征时,他就带着几个弟兄“藏”到船上,被剥夺举人功名的他,深知富贵险中求的道理,既然已经没了功名,那就到军中谋名利吧!
因为目睹了世子爷在堤上与军民共甘苦的一幕,牛金星深信跟着这样的世子爷,绝对不会错,作为前举人的他比其它人想的更多,甚至更远——世子爷的前途无量!
站大车上,看着远处被一群部将簇拥着的世子爷,牛金星内心期盼道。
有一天自己必定也能在世子爷身边骑上那些高头大马!
高头大马!
车阵旁的那几十匹高头大马确实引人瞩目,相比于低矮的蒙古马,早在几个月前,朱国强就特意从俄罗斯买了一百多匹顿河马,俄罗斯顿河马最大的特点是它惊人的耐力,肩高160厘米的它们,在一群肩高1.4米的蒙古马中间,自然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
不过因为数量,而且每次穿越只能带两匹,所以这些马就成了朱国强笼络家将人心的工具。
“世子爷,靠着这些马车,真的能追上建奴吗?按道理来说,不是骑马更快些吗?”
对于龚昌允的疑问,朱国强并没有回答,而是陈无敌笑道。
“无敌,你给龚知县解释一下。”
“龚知县,不是每个人都会骑马啊,训练步兵骑马,总需要时间,而且一人一马,所需要的粮草更多,可马车只需要训练一名车夫,只需要四匹马就可以运一个小旗十名官兵,每天行军不下百里,算起来和骑兵差不多……”
当然,这完全是得益于滚珠轴承、弹簧减震等现代原料制成的马车性能足够先进,当然,以这个时代的眼光来说,绝对没有可能的,甚至一开始,在朱国强定下“乘车步兵”的策略时,就连陈无敌、钱德功他们也曾怀疑过,不过几次试验后,众人也就变成了哑巴。
“所谓的“车胜骑、骑胜步”,步兵无法抵抗骑兵的践踏,而战车能阻挡骑兵的践踏,又能发挥火器优势。当年俞武襄公,就是以战车对付鞑子骑兵,现在世子爷以车兵对付建奴的骑兵,正和兵法之意。”
尽管不太相信马车可以跟得上东虏的骑兵,可龚昌允当然从史书中看过俞大猷以车破骑的典故。知道他曾在大同地区的安银堡,用一百辆战车和三千步、骑兵,打败了蒙古十余万骑兵。难免出言恭维一番。
而在恭维之余,龚昌允的心里忍不住犯起了嘀咕,俞武襄公从来没说过用车追马啊!
恰在这时,有传令兵过来禀报道。
“禀报世子爷,部队已经集结完毕!”
救兵如救火,没有丝毫犹豫,朱国强就下达了命令。
“下令全军启程!”
第135章
奴才有话说
深夜的五河县静悄悄的,从城头上往城内看去,到处都是点点篝火,隐约的可以看到许多倒塌的或燃烧的房屋,在篝火中随处可以听到妇人们的哭泣声或者凄惨的求救声。更多的还是的清军肆意的笑声。
石板铺就的街道上,尽管满是冰雪,可冰雪却是红色的,即便是纷至沓来的雪花,也没能遮挡住地面上的罪恶——一片狼藉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尸体,落着雪花的尸体,形成了一个个不起眼的雪堆。
三天前,这座临淮而建城市被阿巴泰率领的清军攻克了。黑色的烟,在黑色的天地间翻滚,这座曾繁华无比的城市彻底被从地图上抹去了,只剩下一座残破的瓦砾堆,变成了一座鬼城,只有冤死的鬼魂在游荡着,哭诉着,还有就是一群群厉鬼,在鬼域之中放肆的狂笑着,发泄着……
已经三天了。
大军仍然没有封刀,其实,压根就没有封刀的命令,毕竟皇上的旨意就是要尽量杀掳南朝,可是现在阿巴泰很郁闷——过不了河!
尽管在破墙后,率领三万大军的他就连天加夜,日夜不停的南下。顺利的明人反应过来之前,抢船渡过黄河,可是眼下却被困在了五河——淮河北岸的船只,要么被明朝官府给烧掉,要么到了南岸。
现在三万大军就这么滞留在南岸,他怎么能开心的起来。
只要有船,他向南可以过淮河,向西可以过浍水,无论是中都也好,南京也罢,都不过只是他的板上之肉而已,可眼下呢,想都不用想。
没有船,什么都是空谈!
“该死的明狗!”
在心里恨恨的骂了一句,然后阿巴泰又寻思道。
“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抢到船……”
这几天,阿巴泰派出了不少游骑出去,抢粮、杀人的同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抢船,倒也抢来了不少船——两百多条船,看似不少,可那种小船只能过一马或者数人,可问题是,现在对岸有从飞熊卫等地过来的两万明军。
尽管从来没把明军放在眼里,可就那么送一点人过去,风险太大。有勇无谋,等于不知兵,所以,阿巴泰并没有冒险。
可问题是现在怎么办?
难道就这么困守于此?
就在阿巴泰左右为难的时候,有奴才禀报道。
“贝勒爷,侯方域求见。”
“让他进来,今天一整天都没见着他的影,这小子!”
“贝勒爷,大喜大喜啊!”
侯方域人还没进门,声音倒是先传了进来。
“侯方域,有什么喜的!”
“奴才给贝勒爷请安。”
在侯方域见礼时,阿巴泰哼了一声。
“快点说说,别卖关子了,你们这些个汉人都是一个德性,总喜欢卖关子!”
“回贝勒爷话,今个一整天,奴才一直在河上转着。想探索探有没有过河的办法。”
“说,看着什么了?”
“贝勒爷,河上结冰了!”
侯方域的话让阿巴泰不愉道。
“我的眼又没瞎,那冰薄得都不一定能撑得住人,更何况是马。”
身处辽东的阿巴泰当然知道河道结冰意味着什么,只不过这淮河上的冰太薄,根本经不起人。
“贝勒爷,这两天,天气可是越来越冷了!”
侯方域笑说道。
“奴才这几天早晚会都到河上查探,咱们刚到五河时,河上的冰厚只有一寸有余,河中甚至还有不少地方没有冻上,薄的地方一敲就碎,这也是船能撤到对岸的原因,可是昨天晚上,河边的冰厚已经两寸有余,河中基本上都冻上了一层薄冰,昨夜又开始下起了大雪,到今个天明时分,冰厚已经超过四五寸,方才奴才又去量了一下,即便是河中间的冰厚也足有三寸上下,今天再冻上一夜,至少有四五寸后,虽然过河有些风险,可绝对能撑得动人马!”
“当真!”
阿巴泰惊喜的睁大眼睛问道。
“要是再等上几天,估计河里的冰估计就会有一尺厚,贝勒爷,这些年冬天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冷,即便是江南的太湖到了腊月也会结上一尺多厚的冰,更何况是淮河?”
侯方域并不知道,这正是“小冰河期”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所导致的,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这段日子,谈迁曾在《北游录》中提到,1654年阳历11月,吴江运河冰厚三尺多,而且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可见这个时期江南天气的寒冷。甚至于,当时还出现了长江结冰的记载。
至于淮河的封冰,也是再平常不过。
“你小子,可又给主子我长脸了了!”
哈哈大笑着,阿巴泰用力的拍着侯方域的肩膀。
“等回到盛京,我就给你小子举荐一个六品,不,四品的朝官,你放心,搁大清国只要是个人才,就绝对不会埋没你!到时候,你也给皇上参谋军国大事!”
“哎呀,奴才谢主子恩典!”
侯方域顿时感激的跪下磕头谢恩,他爹苦心操持一辈子,也不过就是当上户部尚书而已,可现在还给关在天牢里,而他不过才二十岁出门,就成了四品朝官,将来大清国入主中原时,他非但可以是开国元勋、即便是阁老,也不是当不得的!
当然,在幻想着将来的同时,归德城破时,或自杀,或是死在清军之手的爷爷、叔伯亲族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了。
“你小子,你看,一听说要推荐你出府,你看你小子高兴的,你们汉人哪,个个都是官迷儿!”
贝勒爷的话让侯方域心头一紧,连忙说道。
“瞧贝勒爷您说的,奴才能为官,不全都是贝勒爷的恩典,将来能为大清国效力,那也是贝勒爷的脸面不是。”
“就你小子懂事!”
心情大好的阿巴泰倒也没有计较,而是直接笑道。
“来人,传今三军,今夜睡足精神,明天天明前过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