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949


当然不能是在这边测试,必须要带到另一边测试,测试是在桃源县城外的黄河河堤上进行的。由于只是测试火炮能不能使用,所以,朱国强直接把一百多斤的炮管临时装在十二磅拿破轮炮炮架上,两者炮耳直径是相同,简单的改造后,倒也适用。
对于这门“小巧”的火炮,陈无敌他们显得有些怀疑。
“世子爷,它真的能打九斤炮弹?”
九斤炮是他们对十二磅炮的称呼,明代一斤596.8克,十二磅折成明斤差不是9斤稍多。但九斤炮那可是大家伙啊,这玩意这么小,能打九斤炮弹吗?
“没错!”
点点头,朱国强笑说道。
“就是把它装在野炮炮架上有点大材小用了,回头可以换一种新型炮架,可以当成十二磅野战炮的补充火力,毕竟它更轻便一些。”
何止是轻便一些,如果换成12磅山地榴弹炮的炮架,它的重量甚至都没有12磅野战炮的炮架重,这家伙绝对是这个年月行军打仗的利器。
在朱国强的说话时,那些炮手已经把炮口对准河上的一艘小舢板展开的硬帆。简单的瞄准后,炮手从炮口塞入减量的火药包,又塞进实心弹,用通弹杆压实后,才从点火孔刺破炮管底部的火药包,塞入火绳,然后点燃退后几步。
在引火绳的“滋滋”声中,火绳很快就燃尽了,在点火孔内冒出一股白烟的两三秒后,“轰”的一声炮响,炮口喷吐出一团烟焰。在炮弹准确的击中百米外舢板上树起的硬帆,在帆上打出一个破洞后,呼啸着飞向大河对岸时,朱国强大声喊道。
“把火药增加一倍到12两一钱!”
十二两一钱!
也就是一磅重。历史上由于炮身厚度的关系,十二磅山地榴并不能承受太高的膛压,在使用时一般只装填0.5磅的发射药,只有十二磅榴弹炮的一半、十二磅拿破仑炮的五分之一,因此射程也自然较近。
可是在反复计算后,朱国强觉得自己的十二磅山地榴应该可以达到十二磅榴弹炮的标准,毕竟,它的炮身用的是二十一世纪的优质轴承钢制成,身管强度完全可以承受454克发射药的膛压!
结果正像他意料的那样的,优质的“炮钢”完全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压,伴随着一声炮响,炮弹再一次呼啸着飞出了炮管,随后,朱国强又一次命令道。
“发射药再增加一倍!”
再往后,就是为了测试它的膛压了,从十二两一钱,到二十四两二钱,再到四十八两……最终,伴随着一声巨响,炮管终于炸裂了,直到这个时候,朱国强才满意的点点头,然后扭头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他笑问道。
“龚知县,怎么样,船买好了吗?”
第133章
大明朝的火二代
船很容易买。
而且船价也不贵,一艘“遮洋船”按新旧不同也是一二百两银子。
相比于船,更重要的是船长、水兵。
如果是在平常招募船长水兵恐怕并不容易,但是现在因为北岸的许多百姓,都撤到了南岸,失去生计的百姓又岂止一两万人,其中不泛船夫水手,况且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面对水兵月饷2两、米一石的厚饷,最后自然是应募如云,到最后没有募上的百姓无不是倍觉可惜。
别说是水兵,就是懂得水上使船甚至航海的船老大,面对七品的官身和丰厚的月饷,自然也是乐意效命。
可即便是如此,朱国强仍然不太放心,毕竟,水师不仅仅要懂船,更要懂水战,尤其是懂火炮。
就在朱国强寻思着从炮兵中抽谁到新组建的水军时,龚昌允却带来了一个客人。
孙和京,嘉定人,他本人没什么名气,可他父亲孙元化却颇为有名,这位晚名最有为有名的火器专家,操练的新军的叛乱降清,甚至间接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当年孙元化练兵时,正是少年孙和京就一直随他练兵,入诏狱期间,也是他衣囚服入狱侍奉。
原本孙和京离开家乡游学,因为宿迁知县龚昌允与他父亲是同年好友,自然要前来拜访,因东虏入侵滞留在桃源县。
那天,听说德世子一到桃源,就借口杖毙桃园县,惊愕之余对有“火神之名”的德世子,更加好奇了。
在过去的几天中,孙和京一直在观察着那位德世子,在得知他要练水兵,以水师、以炮船御东虏后,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少年时就随父亲在登莱练兵的他,对练兵用兵并不陌生。
“好法子,有炮船阻遏,多尔衮必定不可过河!”
“怎么样,以世侄观来,世子爷可是寻常宗室所能相比?”
“世子爷自非宗室中人所能相比,堪称当世人杰!”
瞧着二十几许的孙和京,龚昌允说道。
“世侄,现在世子爷欲练水军,需要一名既懂水师,又懂火器的人助他,世侄当年在火东兄身边尽学其所长,我欲向世子推荐世侄为其分忧,不知世侄可愿?”
“这……”
沉思片刻,孙和京当即答应道。
“能为国分忧,固所愿也!”
内举不避亲,有人举荐一切自然都好办。而朱国强本人对孙和京也是非常感兴趣,另说是崇祯年间,就是搁三百年后,也有家学渊源一说。搁现在像孙和京这样有个火器专家爹的家伙,家学渊源自然不用说。
肯定也是一个火器专家。
于是乎从孙和京一来,朱国强和他谈的大抵上也都是与火器,尤其是和炮兵有关的话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为了操练炮兵,他弄来了一套十七世纪法国的艾蒂安·裴蜀版教材《数学课程(供海军与炮兵使用)》并请人翻译成了中文,这套十八世纪的教材堪称当时“炮兵圣经”。
也正是从这套教材里,他对炮兵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深知在拿破仑时代炮兵不只是体力活,还是技术兵种,必须要经过快速和精准的计算才能在炮战中获胜。一个正常的炮兵军官学员基本相当于目前的高中水准加初步微积分,部分运算对查表熟练度有要求。
当然,现在这一切,无疑都是朱国强都不具备的,甚至就连翻译的“炮兵圣经”也只能搁在书房里落灰,毕竟那些孤儿还不具备高中数学水准。
不过,尽对在世子爷于炮术、数学等方面的造诣,有惊为天人的感觉,但孙和京想了想,仍然说道。
“世子爷,虽说炮兵确实需要学习很多数学知识,但实际上炮兵未必需要快速、精准的计算才能在炮战中获胜。计算是可取的,毕竟炮兵操炮,既然要轰击敌方,自然也就需要瞄准,所以数学自然运用在瞄准这一阶段,不过,炮兵只需要把炮口对准目标就可以进行轰击了——其实,水战更是如此,家父曾言,水战距离至多不过一箭之距,这个距离上,比的不是瞄准,而是炮术娴熟与否,比的是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炮弹轰到别人的头上就行。”
孙和京的话,让朱国强一愣,旋即笑道。
“确实,方才说那些,都有些纸上谈兵了,大家大眼对小眼,比的是炮术熟练与否,比得是谁打的快慢,确实如此……”
其实,这年月的大炮,就和步枪一样,是视距内射击,至于火炮的瞄准和枪没有质的区别,就是照门加准星,三点一线,就是大号的火枪,至于简易的象限仪测算炮口的角度,那也是直接参照军官持有的距离角度手册,调整合适角度、完成操作。计算……并不多。
当然,炮兵是门科学,但科学掌握在炮兵军官手里就行,至于炮兵,捋起袖子加油练,不停的打炮就行!
想通了这一点后,朱国强又和孙和京聊了不少练兵的话题,最后,瞧着只有二十三岁的他说道。
“九服,嗯,既然如此,那你为我军中参将,为我操练水兵如何?他日若是立下功劳,我必定会上奏折为你请功!”
闻言,孙和京却突然跪地道:
“世子爷,他日若是在下能为立下功劳,在下别无所求,只求世子爷能上折为家父明辩,当年家父虽有用人不明之罪,可却也是遭他人构陷,方才被冤杀。在下不求为父伸冤,只求为为家父明辩,若世子爷答应,在下愿拜入世子门下,终身侍奉左右!”
为孙元化明辩?
他冤吗?
对于死人,朱国强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活人,于便正色说道。
“痴儿又何必如此,往后你只管在军中效力,他日立下功勋时,自然可令你父于九泉下瞑目,至于上折明辩,待你立下不世之功时,必定也会有御使给上书申冤!”
虽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给孙元化上书明辩,但却留了一句“御使给上书申冤”,这简直超出孙和京的意料,他自然愿意留下来为世子爷操练水师。
第134章
机械化步兵
在组建水师的同时,这边的步兵也没有闲着,他们除了抓紧时间训练之外,还要整制装备——军中的工匠要把马车组装起来。
依靠现代工业制造的马车,不仅采用了重型斗车车轮,减振弹簧,等现代技术,当然也采用了现代标准化工艺,所以组装马车并不复杂,不过只是三天的时间,一千五百辆马车,就已经被组装完成。
浩浩荡荡的马车阵于桃源城外的旷野上整齐,看起来甚至会让人有种目睹坦克集群的错觉,其实要是仅仅只是看大小的话,它并不比早期坦克小多少。
浩浩荡荡的车阵,别说是别人,就是见惯了大场面的朱国强,至少也有那么一会,感觉这样的大军必定是锐不可当的。
这种马车的原形是美国拓荒时代的西部大篷车。车长达到5.4米,它可以携带多达5000千克的货物。在西部拓荒时代,那些移民的全部家当都装在大篷车,在大篷车的吃住,这些大篷车就像移民的房子一样。
选择它就是因为它强大的运载能力,当然,并不仅仅只是如此,朱国强还有其它的用意。在车夫的牵引下,战马被套在挽具上,每辆大型马车都是四马挽拉。看着浩浩荡荡的马车阵,朱国强由不得又一次说道。
“说起来,真得要好好的谢谢岳托!”
“世子爷这是何意?”
“我说,无敌,你这还没听明白嘛,要不是岳托,你说咱们又怎么能这么多战马!”
可不是嘛!
幸亏有岳托这个运输大队长,非但得了两万多件扎甲,更重要的是上万匹战马——清军每次入关都是骑马入关,凭着高机动性,一种横冲直撞,让明军在屁股后面疲于奔命。
不过岳托在济南兵败后,倒是便宜了朱国强,非但获得了大量的粮草、银两等脏物,还获得了上万匹战马,就那还有很多马跑散出去。
尽管牛羊分给了解散的丁壮,但大部分马却被留了下来,如果是过去,山东并没有地方能养这么多马,但是经过满清的屠杀,运河两岸百里都不见人烟,自然也就不愁放牧养马的地方。
“他岳托,可真是咱们的运输大队长啊!”
在朱国强与部将们感叹着岳托这位大队长的慷慨时,浩浩荡荡的车阵中到处都是穿着明甲的兵官。
“牛金星,记住这几个数00157,这就是咱们的车,除非打乱了,一般行军的时候,咱们小旗就坐这辆车,知道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