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623


这是何等遥远的梦啊!
自从安史之乱算起,四百年间,中原王朝逐步收缩,以至于彻底退出西域,把张骞用双腿丈量的土地,丢得一干二净。
大宋立国之后,也曾经试图恢复汉唐故土,可在燕云十六州,就碰了钉子,止步不前,西北更是无从奢望。
党项人从割据一方,到建立国号,把大宋打得狼狈不堪,西北的土地,算是彻底从中原割裂出去,宛如一个巨大的伤口,无情撕扯下赵宋的面皮,以至于不管怎么吹捧大宋的文治富庶,都很难将宋朝视作大一统的王朝。
这一点契丹都看得很明白,所以在双方公文往来中,契丹以北朝自居。
换句话说,人家可时刻准备着入关哩!
契丹人一百多年,只敢想想。到了女真人这里,却是轻松踹开大门,直接杀到了开封,大宋的老脸,算是半点都没有了。
当然了,也不是说大宋就没有试图改变过,且不论车神赵二,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也曾经试图对西夏用兵,甚至一度灭了青唐,建立起陇右都护府。
可是西北开边的努力,终究被党争毁掉,努力失败!
凉州,或者说更辽阔的西域,远去了。
只能从史册当中,寻找存在了。
究竟代表什么呢?
“这首诗中,有大文章啊!”白时中沉声道。
身为总揽朝政的李纲,也颇为赞同。
“官家这是在告诉我们,光是打败金人还不够,还有凉州之地,还有汉唐故土。从艰难求存,到志存高远,这一战果然不一样了。”
白时中笑了笑,“李相公,你说是官家不一样了,还是大宋不一样了?”
“都不一样了!”李纲沉声道:“白相公,刚刚翰林学士李若水给我送来了一个人的札子。”
“谁的?”
李纲摆手,“且不说是谁的,此人以为金人势大,官家诗中提到凉州,确乎应该跟西夏修好,联夏抗金!”
“什么?”
白时中愣了片刻,真是好大胆的建议!
他忍不住笑道:“李相公,你同意吗?”
李纲先是叹气,而后声音低沉道:“党项叛逆,罪大恶极,双方仇深似海,势不两立。这些年来,死在西北的将士,没有百万,也差不多。联合西夏,这不是笑谈一般!”
“更何况就算我们想联合,西夏也未必,他们还打算趁火打劫呢!”
白时中连连颔首,表示赞同,却又笑道:“既然如此,李相公为什么提出此事,干什么不当成废纸,直接扔掉?”
李纲眉头乱抖,良久一声长叹。
“唉!我受官家之托,执掌政事堂。天下万般诸事,大不过抗金!西夏虽小,但也有十万精兵,更何况西夏还有良马。倘若能联合西夏,从侧翼牵制金国,至少能分担两万兵马,光是这一点,我也不得不与虎谋皮啊!”
白时中欣然一笑,“李相公,你能这么想,便是官家有眼光,没有看错人。联合西夏,固然不容易,但也不是不能一试。总而言之,咱们要竭尽全力,打败金人,为了这个目的,必须不择手段!”
李纲浑身一震,他很不愿意接受这个说法,可是又不得不承认,白时中是对的。
终究是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李纲把这个想法,写成了札子,附在迎接天子凯旋的章程里面,送到了胙城,交给了官家。
赵桓接在手里,也被吓了一跳。
他的一首诗,竟然产生了如斯恐怖的威力!
报纸竟然大行其道!
还有人根据凉州两个字,就猜到了要联合西夏,这个脑洞确实可以啊!
谁说大宋没有人才,这不是挺多的嘛!
但他哪里知道,这首诗不过是几十年后,一个诗人的梦境罢了。在淮河大散关,写边塞诗,憧憬国富兵强,扬威异域,怎么都觉得鼻子发酸。
男儿到死是少年,少年长存报国志!
赵桓突然觉得,可以做点文章。
“李相公,吴相公,你们怎么看?”
李邦彦惊喜交加,抚掌大笑,“官家,臣要恭喜官家,这个李伯纪开窍了。”
吴敏也笑道:“是啊,他能捐弃成见,主张跟西夏联手,的确难得。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李邦彦摇头道:“不管多难,都值得一试。输了不过是一个使者而已,若是成了,那可是十万强兵啊!再说了,当年汉武帝能派遣张骞通西域,官家英睿神武,又怎么不行了?”
很好!
到这时候,还不忘拍马屁。
李相公是真的厉害。
赵桓沉吟片刻,“事到如今,也别拘泥西夏,还有辽国残部,吐蕃,高丽,甚至是倭国,占城,这些地方都要派遣使者,沟通信息。能拉拢抗金,就拉拢过来,如果不行,也能探查国情风貌,看看可不可以通商赚钱,充实国库。竭尽全力,抗击金国,可不是说说而已。”
赵桓顿了一下,既然邸报这么热,他何不趁热打铁。
“朕打算写篇文章,是有关张骞通西域的,你们两位还要帮朕润色。”
刚刚还十分抗拒,转眼竟然要主动写东西了,官家变得可够快的。
而在开封,太学学正秦桧也恭恭敬敬,垂手立在李纲面前。
“下官已经写好了遗书,交给妻子保管。此去西夏,不成功,便成仁!”
第97章
盛大仪式
秦桧语气决然,颇有些慷慨赴死的勇气。李纲是个实诚人,爱憎分明,见秦桧如此坚决,便生出了爱惜之意。
“国家丧乱,情势危急。正需要忠臣义士,挺身而出。武将舍身赴死者,不在少数,如今文臣当中,也有你这样的勇士,总算没有失了读书人的气节,不过我想问你,打算如何劝说西夏,他们现在可是兴兵犯境,跟金人沆瀣一气,万一西夏铁了心,不愿意答应怎么办?”
秦桧恭敬万分道:“恩相,西夏和大宋经年交战,多有屠城戮民之举,双方仇深似海,故此西夏追随金人,犯我大宋。可西夏也该清楚,金人骤然崛起,贪得无厌,他们能抢掠大宋,就能图谋西夏。党项和女真,一狼一虎,安能长久合作!更何况……”秦桧顿了顿,才仗着胆子道:“更何况海上之盟的教训在前,西夏跟金国联合,就不怕重蹈覆辙吗?”
李纲眉头挑动,慨然长叹。宋、辽、西夏、三足鼎立,彼此征战不断,尤其是大宋,要给这两方送岁币,互相仇视到了极点。
突然冒出一个金国,要跟大宋联手,对付大辽,大宋君臣自然求之不得。
可再仔细想想,事情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宋辽之间,固然有仇,但彼此知根知底,谁也灭不了谁。金国却不相同,他们凶悍贪婪,远胜契丹百倍,而且骤然立国,锐气正盛,看什么都想抢到自己手里。
辽国这个邻居不好,但换了金国,就真的变成噩梦了。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西夏,弄死了大宋,金国还会善待他们吗?
做梦去吧!
为了能活下来,最好是偏向大宋多一点,大不了过回原来的日子呗!
李纲再三思忖,觉得秦桧提议的胜算不小。
“好,你小心准备着,尤其要多了解西夏情况。等官家回京,请旨之后,立刻让你出使西夏。”
秦桧悚然领命,而后转身出了文德殿政事堂。
外面的阳光灿烂,秦桧的心中起伏。
他的出身并不好,虽然父亲做过县令,但却没有什么积蓄,秦桧早年,靠着在私塾教书,赚取生活费。
当时他的梦想就是拥有三百亩水田,不用当孩子王。
后来他中进士,当了官。
按理说颜如玉和黄金屋都该来了吧!
很可惜,他混了几年,只不过太学学正,没有捞到什么肥差,日子依旧清贫,而且京城花销巨大,压力如山……秦桧渐渐意识到,他不能这么平庸下去,必须敢于下本,荣华富贵不会平白无故送到手里。
事实上联合西夏,这是他早就想到的事情,不过是借着这次机会提出来罢了。
他想赌一把大的,只是秦桧并不知道,他此去西夏,可没有那么简单。荣华富贵,似乎是得到了,付出的代价,却是有点超出预计。
此刻的他以为最可怕的不过是死,而这一次出行,很快就会给他一顿社会毒打,死……太便宜了,有更多可怕的事情哩!
且不说秦桧全力准备,大宋官家赵桓,终于回来了。
以李纲和白时中为首的京中诸臣,以赵构为首的宗室,还有不计其数的开封百姓,纷纷出城三十里,以最热烈的方式,欢迎官家的归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