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623


乖乖,这玩意比皇帝的铠甲还厉害啊!
“告诉你们,这是官家特别赏给俺老韩的……你们知道不,官家还说了,他年犁廷扫穴,荡平金贼,讨逆大元帅都是俺老韩的,谁也抢不走!官家还告诉俺,要跟古之名将比,要有心胸,有格局,格局!懂不?”
解元连连点头,抹了一把脸上的吐沫,“懂了,懂了!五哥啊,你这么有格局了,往后说话,少喷点吐沫行不?回头俺还要洗脸去!”
“呸!”
韩世忠狠狠啐了他一口,“你们几个都给我打起精神!班师回京,官家让俺统领三军,要给京城百姓一个人模样!你们几个谁丢人了,俺老韩可不认他这个兄弟!到时候军法从事,屁股开花!”
韩世忠的这番话说完,这几个人都来了精神。
大家伙的年纪都不大,远没有到看淡功名的时候。
而且自从赵桓登基以来,对待有功将士的待遇,那是直线上升。
亲王宰相迎接,锣鼓杂耍,万民列队……那叫一个风光。
过去提起武人,都是贼配军,现在可不一样了,提到上阵杀敌,谁不竖起大拇指,叫一声好汉子。
生者有功,死者有名。
给赵官家卖命,不亏!
这一次返回京城,凯旋而归,是多大的彩头,谁不想万众瞩目!露脸的机会落到了他们身上,又是多大的恩典!
几个人哄然领命,立刻布置。
怎么说呢,种师中战死,前后战死的西军就超过了五万,至于金国方面,哪怕加上围杀的阇母两千人,总的损失也没超过两万。
从损失上看,大宋似乎是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但是衡量一场战争成败与否,永远都不是看单纯的损失对比。一将功成万骨枯,很残酷,却也很现实。
大宋逼退了金人,收复了黄河以南之地,保护了开封的安全,实现了最初的战略目标。
这就是胜利,不折不扣的胜利!
就算是金人也不能否认,他们失败了。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单论金人东路军,抢掠河北,夺了无数地盘,重创了宋军,探查了大宋虚实,收获非常惊人,如果不考虑阇母之死,其实他们赚得不小。只不过金人有个盲区,哪怕到了这时候,他们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能竭尽力量,不断抢掠杀戮,能拿到什么就是什么,仿佛一条贪吃蛇,直到吃不下……
总而言之,对大宋来说,这都是非常值得纪念的时刻,他们暂时挫败了敌人!
胙城这边,挑选猛将强兵,组成凯旋之师。
而这一次的战果,也陆续送回了开封。
砍下的人头,缴获的金人铠甲、兵器、帐篷,马匹,尤其重要的,还有完颜阇母的尸体!
阿骨打的兄弟,大金的宗室悍将,放在大宋,绝对是亲王一级的人物,竟然被斩杀了。这是多大的成就啊!
哪怕李纲都坐不住了,他亲自部署,白时中,张叔夜,张邦昌,张悫……所有的宰执都动起来了。
大相国寺的和尚挑头办法会,超度亡魂,祭奠将士,开封百姓,纷纷跑去东华门前,哭拜英灵。
纪念死去英灵,迎接凯旋之师。
放河灯,孔明灯,为牺牲将士筹措棺木,选择墓地,采买药材,救治伤员……这些事情,繁琐了到了极点,但是在军民一心,朝野协力的前提下,居然按部就班,丝毫不乱。
经历了一个多月围城之战的开封,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
所有人都在忙碌着,只等官家率领凯旋之师,返回永远忠诚的开封汴梁!
“官家,普天同庆,万民欢歌,您该写点什么才是。”李邦彦又来蛊惑赵桓了。
赵桓翻了翻眼皮,只给李邦彦一个眼神,让他自己体会。
奈何李邦彦贼心不死,他是不愿意轻易放弃的。
“官家,这么大的胜利,普天之下的百姓都盼着官家定个调子,一首诗,一首词,哪怕几句唱曲也好。让百姓明白官家的意思,臣等也好安排部署。不然官家把艺祖的铠甲搬出来,却没有相应的佳作,臣以为欠着火候啊!这就像画了一条巨龙,就差官家的点睛之笔了!”李邦彦笑道:“自古以来,文韬武略,兼而得之的天子可是不多。吾皇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之语,足见功力深厚,又何必吝惜笔墨,让百姓失望啊!”
这家伙喋喋不休,赵桓心里无奈哀叹,想不当文抄公都不行了。
可问题是该抄什么啊?
赵桓思忖了半晌,“朕刚刚出师的时候,梦过一首,权且应付吧!”
说完,赵桓提笔,李邦彦凝神,片刻之后,一首诗跃然纸上。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四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
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靖康年。
驾前六军错锦锈,秋风鼓角声满天。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
第96章
秦桧奇谋
邸报作为最早的报纸,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似乎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宫门抄,而到了唐代,就有了确切的记载。
至于到了本朝,就越发花样翻新了。
邸报主要记载皇帝谕旨,百官奏议,以及重要的人事任命,最初只是朝廷自上而下,自中央向地方的上情下达。
可是宋代却有相当庞大的市民阶层,人一旦进城之后,是不会谈论农村的田土牲畜的,议论朝政,就成了一些人的基本需求。
对朝廷动向,也就有了了解的冲动。
伟大的键政圈已经有了肥沃的土壤,只等一声“键来”。
很凑巧,果然有聪明的商人应运而生。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搞到朝廷的邸报。然后利用大宋发达的印刷体系,或者干脆就雇人抄写,再拿到酒楼茶馆,富贵人家出售,以此牟利。
真正意义上的报纸,就此出现了。
只不过就像很多事情一样,虽然已经产生,发展,却最终需要一个破圈的机会,才能彻底深入人心,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赵桓的这首诗,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天子亲征,大获全胜,开封转危为安。
而且还斩杀了金国宗室大将,大涨国威。
亡国之危,一扫而光。
这本身就是最激动人心的事情,而天子兴致之下,作诗唱和,正是大宋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不管这首诗水平如何,都注定要载入史册,流传千古。
几百年后的课本上,一定会有一句“朗读并背诵全诗”的。
如此重要的作品,怎么能错过!
十文钱一份的邸报,受到了开封百姓的热捧,纷纷出钱购买,逼得市面上一再加印,销售量突破了三万份的大关。
这还不打紧儿,居然有人把其他内容都给删除,只保留这首诗,加上一些注释感想,便以三文钱的价格出售。
简单说就是给邸报除了剪辑版。
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剪辑版的,卖得竟然比原版还要好,销量足有两倍以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这两句诗,更是让人无限遐想。
凉州不是一个陌生的地名,许多诗作都会提到这里,曾经的凉州,是中原王朝的门户,也是中原王朝进军的基地。
无数诗人渴望在这里提三尺剑,建功立业。
玉门关外,春风不度。
葡萄美酒,沙场琵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