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623


“皇叔,那个汪若海如何?”
赵皇叔一惊,“官家,此子能力平平,无非出身好一些罢了,实在是不堪大用。臣,臣以为断然不可大用。”
“那,那赵不凡呢?”
赵皇叔更傻眼了,“犬子是宗室子弟,断然不能在官家身边,不然各种非议,臣唯恐会害死他。”
“那,那就剩下胡闳休了……这样吧,朕也给你两个名额,把胡闳休和汪若海都推荐过来,让他们在朕身边听用。”
赵皇叔眉头紧皱……完全摸不清赵桓的脉。说实话赵皇叔没必要点破这件事情的,毕竟身为长辈,就算不帮着后辈往上爬,也不能下绊子啊!
他是见赵桓真的有魄力,能够改变大宋,赵皇叔才义无反顾,把事情说出来,让赵桓注意。
可谁能想到,不提醒还好,他提醒之后,反而重用了,这是什么路数啊?
赵桓笑容可掬,“皇叔,你还能不明白吗?”
赵桓似笑非笑,赵皇叔思忖片刻,突然有所明悟……好一个厉害的官家啊!他的霹雳手段不可能不出后果……像吕好问,汪叔詹这些人,都属于站在士林的相对高位,提拔重用他们的后辈子孙,等于给官场释放信号,安抚人心……告诉大家伙,万俟卨一案到此为止,只要吸取教训就好,大家伙接着奏乐,接着舞。
朝政还要继续,日子还得过。
“官家宽严相济,收放自如,果然好手段啊!”
赵桓自嘲一笑,“皇叔就不要夸奖朕了……这百年积弊,其实才刚刚开了个头儿,说到底,咱们家的前人挖下了太多的坑,一时半会儿,想要扭转,朕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赵桓探身道:“皇叔,你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是一个皇帝能说的?岂不是摆明了告诉天下学子,努力吧,只要考上了进士,当上了官,就可以放手贪墨,肆无忌惮。这是在挖咱们家的祖坟啊!大宋朝的根基就毁在了这上面!”
赵士?瞠目结舌……这话自然是不错,但这么贬低自家的祖辈,怕也是不妥吧……不过赵士?转念一想,还真别说,赵桓的确有这个资格,至少他拿回了幽州,这可是自从赵二以下,所有天子都做不到的……而且光凭着降服西夏一项,也足以傲视仁宗之后的天子。
这可是实打实的功绩,不是自己封禅吹出来的功绩。
或许从今往后,真的要重开新宋了。
赵皇叔顿了顿,随后道:“官家,老臣斗胆提议,莫若恢复三舍法?”
“恢复三舍法?”
“嗯!”赵皇叔道:“三舍法本是熙宁变法所用……彼时科举重诗文轻经义,王荆公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以经义为主……定期考核,赐予出身,俨然科举……由此之后,太学几乎成为新学门下矣!”
赵桓眉头挑了挑,瞬间露出了会心一笑,赵皇叔的最后一句,算是彻底道出了三舍法的真正目的。
其实吧,变法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一个变!
能变,就代表着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此一来,结果自然会偏向自己这边。
不管是三舍,五舍,七舍八舍,归根到底,要选择官家喜欢的人才,按照官家的意思挑人,这就是变法的本质。
“皇叔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朕已经有了主意,恢复三舍法,看起来势在必行,不如这样,就让皇叔替朕提举太学如何?”
赵士?吓得连连摆手,“官家,臣也就是纸上谈兵,胡言乱语,真正让臣做事,那是万万不行的。如果官家想要改革,不如让吕尚书来负责,他可是当朝大儒啊!”
吕好问!
赵桓微微点头,“可以,不过皇叔,你可不是胡言乱语……朕身边还真缺少一个能随时提点的前辈心腹,往后你就多来坐坐,跟朕聊聊天也好。”
赵士?自然是点头答应,他想了想,又道:“官家,按理说臣不该讲的,可又不敢不说……太上皇有意去,去幽州!”
“什么?”
赵桓气得笑了,“他去幽州干什么?瞎凑什么热闹!”
赵皇叔叹了口气,“官家,头些时候或许不方便,但是到了今日,太上皇年纪也大了,百姓虽然还有怨愤,但到底罪不至死,他愿意改过自新,也是好事情。燕云之地,全靠官家恢复,太上皇能去燕云,也是为官家做个证明啊!”
赵桓吸了口气,“朕会考虑的,不过总要等朕大军北上之后,还要清理各地乱匪……不然要是有贼人伤了太上皇,可就不好了。”
话说到了这份上,赵士?也不敢多话了,只能告辞。
伴随着叔侄的这番谈话,许多新政又被提上了日程,恢复三舍法,为国选才……刚刚还悲愤不已的士林,终于有了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尚书吕好问之子吕本中北上随侍官家身边,怎么形容吕本中呢?不能说经天纬地之才,也能说是绝佳花瓶!
瞧瞧他的族谱,人家是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玄孙,哲宗元佑年间宰相吕公著曾孙,荥阳先生吕希哲孙,尚书吕好问之子。
刚刚二十岁,就以清丽的词风,闻名士林。
非但词好,还懂作画,前半辈子概括起来,四个字:“诗酒风流”,从他身上能看到另一个人的影子,晏几道!
也难怪吕好问要把他塞到赵桓身边,这么一个名门出身的公子哥,如果没人庇护,如何在如狼似虎的官场生存?
吕本中北上之后,太学出身的胡闳休也北上了,随同他一起的还有汪若海,几个人前后脚到达了大名府。
准驸马岳云负责接待了他们。
说实话,岳云都不知道岳父要怎么摆弄自己了……他现在是陪吃陪喝陪射猎,陪文官陪武将,偶尔还要接待外宾……我只是想单纯领兵啊!您老人家就别折腾我了!
只是岳云的祈求注定不管用了,他刚把吕本中接过来,这位吕大少爷脸就黑了。
“我,我丢东西了!”
岳云一听脸就黑了,“是,是财帛,还是衣物?”
吕本中苦兮兮道:“区区财帛,我岂会在意,丢的是,是大苏学士的真迹!”
“什么!”
岳云立时天旋地转,苏轼的真迹,你也能丢了?
“我,我本来是代苏家呈给官家的,没想到却丢了……这,这河北之地还真是盗匪遍地,不似人间!”
第356章
杀!
吕本中埋怨河北尽是盗匪,却是忘了,岳云也是地地道道的河北人。好在这位年轻的驸马爷没心思找吕本中的麻烦,可他也看透了,吕本中比起他爹吕好问差了太多,完全是虎父犬子。
不过再回头瞧瞧,自己比起老爹又如何呢?
岳云难免羞愧,他匆匆去见赵桓,把事情说了一遍。
赵桓倒是挺冷静的,事实上苏东坡的东西再好,也不知道赵桓太过在意……毕竟他的宫里还有王羲之,阎立本的书画,随便拿出个瓷器,都是最好的官窑,放到后世都是国宝级别的东西。
其实也不用那么麻烦,他穿的铠甲,佩戴的宝剑,用的龙纛,流传一千年后,还不成神器啊!
“这盗匪猖獗,确实该整顿了。”
赵桓随口道:“让他们几个都过来吧。”
不多时,吕本中、汪若海、胡闳休,悉数赶来,他们向赵桓施礼之后,便束手而立。
吕本中不到四十,胡须票票,面白如玉,十足的书卷气,此时因为丢了东西,变得闷闷不乐。
“听说你带了苏学士的真迹,是什么东西?”
“自然是前后赤壁赋。”吕本中苦兮兮道:“官家,苏学士无论文辞书法,皆是本朝首屈一指的人物,赤壁赋更是名篇佳作……臣,臣真是该死,竟然给弄丢了,若是找不回来,臣就该向苏家人谢罪了。”
赵桓颔首,却又道:“苏家当下怎么样了,可有人在朝为官?”
吕本中发愣,倒是汪若海急忙站出来,躬身道:“会官家的话,大苏学士后人已经无人在朝为官,倒是二苏学士的长子苏迟还在地方做知府。”
“哦!”
赵桓点头,“这个名字朕倒是看过,他的政绩也算不错……没想到竟然是苏家后人,等以后陛见的时候,朕再询问。”
很显然赵桓有兴趣,却也只是一点点。
“吕本中,你带着苏家的宝贝来见朕,莫不是有什么事情吗?”
问到这里,吕本中连忙躬身,“官家,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大苏学士独领士林风骚,文采学识俱佳,是天上下来的人物……他的后人之所以为官不多,也跟元祐党祸有关,臣斗胆恳请,希望官家能赦免大苏学士,加恩苏家。”
说完,吕本中竟然跪了下来。
汪若海下意识也要跪下,但是他却发现胡闳休纹丝不动,跟一块木头似的……他心说妹婿啊,你是糊涂了不成?
大苏学士那么大的名望,替他说话,传到士林,也算是咱们俩的功劳,刚刚到官家身边,就干了这么大的事情,肯定得到嘉许,也好给日后铺平道路……他拼命给胡闳休使眼色,奈何胡闳休就是无动于衷。
汪若海的小动作自然瞒不过赵桓,这位赵官家淡然一笑,“胡闳休,你怎么看?”
“回官家的话,臣记得在数年前,龟山先生见陛下,请求追封三人,有范仲淹,张商英和司马光……彼时官家曾怒斥司马光,以为此人误国……大苏学士和司马光虽然不是同党,但他们同为元祐党人,臣窃以为此时赦免大苏学士,并不妥当。更何况官家整顿朝政,大刀阔斧,这本是堂堂正正之举,如果牵涉到新旧党争,平白坏了陛下用意,也乱了整顿朝纲的格局,不算是一步好棋。”
赵桓眼前一亮,说实话他对着几个人是没多少期待的,所以吕本中扯什么大苏学士,他也没怎么生气,毕竟期待放低了容忍度就会无限上升。
反而是胡闳休能探出这么一番道理,让赵桓颇为惊讶。
“朕问你,大苏学士的事情,又该怎么处置?”
胡闳休略沉吟,便道:“官家,大苏学士文采固然天下少有,但是在朝政却没有多少建树,臣,臣斗胆谏言,不如改当年大苏学士读过的中岩书院为东坡书院,同时恩赏学子,鼓励入学即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