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623


赵桓终于露出了笑容,“好!这个提议好。只不过大苏学士的墨宝却是丢了,如果能找回来,拍卖了换钱,送去东坡书院也是个好事情。”
似乎官家想起了正事,这位赵官家看了看几个人,问道:“当下大名府一团乱麻,不光你们丢东西,实不相瞒,朕也被偷过。”
什么!
三个人都傻了,还有人敢偷官家,这是活得不耐烦吗?
赵桓还真没撒谎,他的确被偷了,
还就是在下去私访的时候,丢的不算多,但也有好几十两银子,还丢了一包糖块,一双皮靴……河北的治安可想而知。
要不是万俟卨的案子,赵桓早就下手了。
这一次苏轼真迹被偷,自然勾起了赵桓之前的怒火。
该怎么办吧?
“朕现在就给你们出一道题,你们各自作答,看看朕该怎么整顿地方。”
得了官家的题目,三个人都若有所思,吕本中自己晃着脑袋,一脸愁苦回去思索了。倒是汪若海几步追上了胡闳休,绷着脸道:“你刚刚怎么不提醒我,险些让我出丑!”
胡闳休忍不住摇头,“我怎么没提醒过你?来的时候,我就跟你说过,咱们是官家的臣子,要处处念着官家的意思,这话也不光我说过,岳父也是这么讲的吧?”
汪若海翻了翻眼皮,他爹的确说过,可他不是没想明白,竟然要在这时候用吗!胡闳休还能说什么,你的悟性太差,还能怪得了我吗?
汪若海深吸口气,“算了,过去的事情我就不说了,该怎么治理河北,你给我说说吧?”
小胡气得想揍这位大舅哥,你脑子有病吧?
“要是官家发现咱们一模一样,你担欺君之罪,还是我担着?”
胡闳休说完之后,直接转头离去。
汪若海气得翻白眼,你瞧不起我是吧?你以为老子没注意?我是怕你丢人,才让你说说看的。
既然不知好歹,那咱们就瞧瞧,官家更愿意听谁的。
一天的功夫,三个人都来交作业了。
首先是吕本中,“官家,臣,臣琢磨了大半夜,臣窃以为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河北战乱之地,宋金交替,官家只需要恪守无为之道,要不了多久,就会天下大治。”
赵桓含笑,“朕明白了,你让朕什么都不干对吧?”
吕本中老脸微红,想跟赵桓解释,圣人无为可不是什么都不干,官家这么理解实在是浅薄了……只可惜他没这个胆子,毕竟再二百五的人也知道,这不是讲学理的时候。
吕本中诺诺无言。
赵桓也没生气,而是看向了剩下的两个人,汪若海抢先道:“官家,臣以为欲求地方大治,首在人心……河北百姓沦亡金人手下整整六载,受尽了苦楚凄凉。官家应该免除税赋,让百姓安居乐业,厚赏士绅,鼓励正气,以贤达之士,教化地方,消除野性,自然天下太平。”
这位说完,还挑了挑眉头,自以为讲得不错。
赵桓却是直接把目光落在了胡闳休身上。
“官家,臣觉得河北之地,宋金交锋,来回拉扯,地方混乱,人心离散……这个当口,唯有乱世重典,狠狠严惩,才有办法恢复秩序。”
赵桓点头,“乱世重典,这四个字很好。你想过怎么做没有?”
“这个……臣以为该派遣官吏,稽查不法,凡是有犯罪的,悉数抓起来,轻者杖责示众,重者流放,罪大恶极的,直接斩首!”
赵桓颔首,笑道:“你说的轻重又该怎么区分,如何落实?”
胡闳休的眉头越发紧皱,甚至手心冒汗。
“臣,臣以为应该深入民间,仔细探查,方能名正言顺,让百姓信服。”
赵桓笑容不减,“朕去过几次民间了,朕民情了解不多,倒是丢了不少银子……你看这要如何是好?”
“这个……”胡闳休真的无言以对了。
“臣纸上谈兵,贻笑大方。”
赵桓含笑,“无妨,便是朕也不敢说把握十足,不过昨天倒是有人给朕献了一策。”
说着,赵桓拿出了一张宣纸,一大张纸,赫然只有一个字:杀!
胡闳休大为惊讶,这算什么主意啊?
“官家,这是谁的建议?”
赵桓微微一笑,只是摆手,不多时一个二百多斤的大胖子晃着身躯进来了。
正是牛英!
赵桓黑了脸,“你怎么回事?才多长时间,怎么就吃成这样了?”
牛英委屈巴巴。“回官家的话,俺,俺现在拉不开弓,披不动铠甲,军医都说俺内伤严重,需要进补,俺每天才吃五顿饭,就,就这样了,俺也没办法。”
赵桓忍不住哼道:“再这么吃下去啊,内伤不内伤朕不知道,你是非要把自己吃死!”赵桓走了过来,伸手拍了拍这个二百多斤的家伙,声音压低,“牛英,朕给你找了个新差事,就看你愿不愿意了?”
“愿意!”牛英立刻道:“官家让臣干什么都行,臣,臣真是憋坏了!”
“嗯!”赵桓点了点头,“朕问了三位大才子,他们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治理地方,现在轮到你了,说说吧,你打算怎么办?”
“我吗?杀啊!所有的犯人,先砍头后审问……把他们的尸体都扔进黄河,让河里的王八都吃得肥肥的,再挖个大坑,将所有罪犯都埋进去……还有,凡是赌钱的,开青楼的,还有庙里的和尚,都给抓起来,全都绞死,扔到城外喂狗!”牛英兴奋叫嚷……
第357章
牛爷当官
一个毫无治理地方经验的人,该怎么当地方官呢?
吕本中、汪若海和胡闳休都不清楚,其实他们也没有治理经验,但他们觉得,无论如何,也要比牛英强多了。
“官家随性而为,着实不是国家之福,我们该劝谏天子才是。”吕本中昂着头道。
汪若海两手一摊,“天子圣明,八成有别的打算吧,只是让我们跟着牛英,学习治国,实在是有辱斯文,斯文扫地……我宁可不当这个官,我也不去。”
胡闳休翻了翻眼皮,“那你想学万俟卨,当个人皮枕头吗?”
一句话,汪若海就老实了,顺带着吕本中也哑口无言。赵桓可不是以往的那些赵宋皇帝,可以随便欺负的,这位是真的能杀人的,而且还是手段残忍的那种。
还能怎么办?
老老实实听话吧!
转过天,三个人都早早起来,吕本中还打着哈气,空着肚子,跑去了大名府府衙……这个衙门相当气派。
大宋有四个京城,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北京大名……而且大名府肩负着抗衡辽国的重任,这里的知府通常是高配的,能高配到什么程度呢?
通常都是退休的宰执重臣,或是斗争失败,或是年纪大了,任期做满,外调出京牧守一方,洛阳和大名府,都是上上之选。
针对这些外调的宰相,还有个专门名字,叫做“守相”,大宋朝的很多名臣,都当过的,什么文彦博啊,富弼啊,司马光啊,韩琦啊……而如今,在这些人后面,又加上了一个二百多斤的牛英!
“我觉得那些前辈如果知道这么个东西,住他们住过的屋子,执掌他们执掌过的大印,发号施令,统御地方……他们会气得活过来!”
吕本中年纪最大,嘴却最碎,不停吐槽。
胡闳休看了他半点,“那个,吕学士,你要是有功夫,去买点点心行不?我早上还没吃东西呢!”
汪若海也急忙附和,“没错,我这肚子也空着呢!”
吕本中点头,转了一圈,他提着一只烧鸡,一口袋酥油饼回来了。
“都是些粗粝的东西,早知道我就定一桌酒席了。”
胡闳休翻了翻白眼,懒得浪费唾沫,这位真是少爷当得太久了,脑子都糊涂了,赶紧吃点东西,还不知道那位牛爷能闹出什么笑话呢!
他们匆匆填饱了肚子,就这么等着。
一直到了日上三竿,也没有半点动静。
三个人都傻了,哪有第一天上班就迟到的!
要知道这可是大名府知府啊!
你牛英放尊重点行不?
“你们说,姓牛的会不会高兴过度了,昏过去了?或者忘了?”吕本中好奇问道。
胡闳休真懒得废话,你就不能想点好事!
这仨人一直坐到了快中午,还是没动静。
吕本中实在是忍不住,去询问衙役,知府到底去哪了?
“没去哪,就在后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