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623


赵桓笑着摇头,“塞外之地和大宋的习惯不同,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没有真正有效掌控塞外之地,强汉盛唐,也都是如此,除非发生什么奇迹,朕才能掌控塞外。所以说,此时此刻,朕的要求就是塞外之地不能威胁大宋安全,又能维护大宋的商业利益……毕竟朕现在可以很缺钱的!”
耶律大石咬了咬牙,又再三沉吟,突然气哼哼站起,转头就走。
“你都想好了,又何必问我!”
大石气得要走。
“等等!”赵桓喊住了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愤怒回头,质问道:“怎么赵官家还要留下我不成?”
“这个嘛……朕自然不会,只是还请大石记得把虞允文放回来,切莫忘了才是!”
大石气得咬牙,姓赵的真是一点亏都不吃!
耶律大石无奈,只好返回了临潢,到了第二天,虞允文才安然返回。
宋辽的谈判成功,西夏总算得以复国。
“小虞学士辛苦了,这里是三千两金票,还请小虞学士收下。”
赵保忠将一张金票,直接塞给了略显憔悴的虞允文。
捏着这张金票,虞允文有点懵了,这一趟就值三千两?还是黄金?
你老家伙到底有多少钱啊?
换句跟直白的话,这些年,你到底贪污了多少?
“盘剥往来,聚敛千万,散尽家财,恢复故国……事到如今,老夫对大白高国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赵保忠笑着冲虞允文拱手,“小虞学士,你现在跟在官家身边,早晚要飞黄腾达,宰执天下。能不能听老夫一句劝?”
虞允文慌忙拱手道:“请前辈赐教。”
赵保忠微微一笑,“天下之财,不计其数。而不义之财,取之必凶,还望小虞学士能够自爱!”
虞允文深深一躬,“这是自然,晚生断然不敢贪赃枉法,败坏国典。”
赵保忠又顿了顿,苦笑道:“还有一件事……老夫在西北数年,便能聚敛如此财富……大宋的贪官污吏,何其之多?可以上下其手的地方,又是何等惊人!圣天子在朝,群贤辅佐,如果还不能大力整顿,只怕亡国有日……老夫做了几年大宋臣子,说出这话,也算是向陛下尽忠了。”
说完,赵保忠冲着虞允文再度躬身,“小虞学士,替老夫向官家告别吧……老夫要回横山了……我走得快一点,兴许还能看一眼故乡的夏花。”老人痴痴说道……
第409章
天下只有一个太阳
“官家,赵侍郎请辞了,他,他说要回乡看看横山的夏花。”虞允文的声音很低。
赵官家却也是一阵错愕,继而微微摇头,不再言语而是取出了一份圣旨,亲自写下赐侍郎赵保忠恢复仁多旧姓,仁多部族可自行选择姓氏……参与大宋科举,与汉家相同,不可歧视云云。
写完之后,赵桓盖上了自己的大印,这才交给了虞允文。
“让人快马传去,他年纪也大了,希望这一份旨意,能让他略微安心吧!”
虞允文点头,急忙去传旨了……他走之后,赵桓又是思忖了一阵,身边的老人不断离开,多少会有些伤春悲秋。
怎么看待仁多保忠的一生呢?
这老货早年是西夏权臣,后来投靠大宋,为官数年,积累下千万两资产,手上财富多得吓人……不管从西夏还是从大宋的角度,他都谈不上好人,也谈不上好官……按理说死了也就死了,真的没必要在乎。
只是此老在人生的最后关头,散尽家财,几乎以一己之力,买回了西夏的国格……西夏卡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耶律大石不愿意放手,赵桓更不会坐视不理……按照常理,最多就是大宋积蓄力量,在几年之后,出兵北伐,夺取西夏之地。
反正不管赵桓胜败如何,反正大白高国是彻底没了。
而赵保忠这么一闹,却让赵桓窥见了另一种可能,保留大白高国,保留大辽,甚至保留女真……在草原上,制造出群雄逐鹿的局面。
让他们在一起争夺,大宋只要保持足够的威慑就好。
可如此以来,他赵官家的千秋霸业在哪里呢?
赵桓想说,不要着急,不是还有海外之地吗!
赵保忠替赵桓完成了一项实验,那就是丝绸之路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老家伙能捞千万两以上的家产,如果放在东南,走海路,运力更大,贸易额更高……能带来的收益也只好更加惊人。
或许要不了几年,整个财政就会恢复如常,甚至更上一层楼。
至于彼时塞外会怎么样,可不可能超出控制……又是另一个情况了,反正只要手上的实力足够,也不至于出现不可控制的事情。
赵桓反复权衡,虽说他能勉强说服自己,但是有些事情也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
哪怕有历史走势放在那里,也不得不为之!
只有如此了!
赵桓渐渐打定了主意,宋辽双方开始了激烈的谈判……毕竟赵桓和耶律大石只确定了大致的基调,最终具体内容还要双方商定。
而在这场谈判之中,出乎预料,大宋这边没有派出文官,而是由岳飞和曲端两位王爷做为正副使者,和辽国谈判!
武夫负责谈判,这还真是个壮举……且不说谈判场面如何火爆,消息传到了燕京……当朝诸公,已经是炸开了锅。
“这如何使得……这如何使得!”
刘韐在政事堂来回踱步,便是吕颐浩也低着头,默默无语。
作为硕果仅存的两位老资格宰执,在张悫和张叔夜相继离去之后,他们在朝中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说的直白点,他们需要捍卫纲常法度,需要维护这个国家的基本体面。
“前些年曲端执掌枢密院,由武人掌戎政,便是破了规矩……如今两位大王又直接负责谈判,便是连礼部的活也给强多了。自立国以来,以文御武的局面且不说了,文武并重……老夫也是赞同的,可如果让武臣直接负责朝政,便是将文官给架空了。这是要重回五代十国啊!”
刘韐痛心疾首,不无悲愤。
吕颐浩同样微皱着眉头,“这一次官家带兵北上,老夫只以为逼退女真,压制契丹,是一场战事,却没有料到,官家是要和大石周旋,重订规矩……早知如此,老夫便应该随同陛下,一起北上。如此才不至于被动啊。”
刘韐沉吟道:“吕相,我还是那句话,我不歧视武夫,却也是担心武人逐渐夺权,尾大不掉……总不能让百年文治,毁在我们的手里吧!”
吕颐浩深深吸口气,摇头道:“也未必就会这么严重,官家心里还是有本账的……老夫只是担心,万一那两位大王谈出来的结果,比文臣还好,那就不妙了!”
刘韐瞬间瞪大眼睛,岂止是不妙,简直是毁天灭地,天崩地裂啊!
要知道一直以来文臣们都在灌输一种观点,能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武夫粗鄙,鲁莽狂妄,不懂规矩,胡作非为……必须要有文官约束着,便是戎政大计,也是文官说了算。
对朝堂诸公来说,可以容忍韩世忠等人封秦王,却很难接受他们插手外务,便是主持谈判,也是不行的。
“咱们必须快点安排人选……就让赵鼎去临潢,如何?”刘韐提议道。
吕颐浩立刻点头,“赵鼎是个不错的人选,他在西北多年,这一次驱逐契丹,立下了大功,他也熟悉情况……只是他离着稍微远了一些,再让何栗跟着去吧!”
刘韐点头,立刻去安排……赵鼎、何栗,两位文臣匆匆北上,星夜兼程,直扑临潢。
赵鼎只比何栗晚了一天,还来不及洗去尘土,赵鼎就迫不及待问道:“文缜兄,情况如何?可谈出什么结果了?”
何栗苦笑,“赵相公,倒是谈出了一个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说的事情。”
“什么?怎么讲?”赵鼎心说这俩武夫不会胡来吧?
“岳帅坚持让大石去天子名号!”
赵鼎一愣,旋即沉吟道:“当初三皇结盟,是为了对付金人,彼时咱们大宋是让步来的,我们心中也有不服,可既然定下了盟约,再让大石去掉帝号,怕是不那么容易了吧!”
何栗苦笑道:“谁说不是,可就是这个不该成为条件的条件,愣是让岳帅提出来了。”
“那,那他要耶律大石如何?称大辽国主?”
“不是。”何栗苦笑道:“也不知道是谁告诉他们的,岳帅和曲帅要求耶律大石称大辽天王!”
“天王?”
赵鼎一愣,失声道:“他们怎么知道的?”赵鼎当真有些惊骇了……天王是个什么东西?莫非是庙门口拿着琵琶和蛇的哪几位?
事实上在两晋南北朝之间,的确有这种一种称号。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前秦天王苻坚,这位创造了无数成语的乱世枭雄,到死都不是皇帝,而是以大秦天王头衔行皇帝事……当然了,如果没有淝水之败,顺利一统寰宇,苻坚就会升格为大秦皇帝。
同样称过天王的还有石勒石虎等人,倒是那位流传很广的武悼天王冉闵却是个误会……冉闵屠灭石氏之后,建国号为魏,直接称帝。
至于武悼天王,却是击败冉闵的慕容氏给的,若是真的敬畏这位大英雄,最好还是称呼为魏平帝。
总而言之,能在一堆史料当中,翻出天王称呼,岳飞和曲端这俩武夫有点东西。
赵鼎一边擦着脸,一边思量权衡……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伴随着燕云恢复,赵桓这个天子之位,没人敢质疑……至少不会有早年和契丹南北朝的称呼……中原天子只有一个赵官家!
既然如此,逼着耶律大石去帝号,称天王,却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