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4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4/623


“官家圣明!”
林景贞磕头作响,“臣代真定百姓谢过天恩。”停顿了一会儿,林景贞又道:“官家,事到如今,臣还有肺腑之言,想要上奏。”
“讲!”
“官家,这些年来,御营的确立下了赫赫战功,有再造江山之大功,只是军中将士千千万万,不免有害群之马……臣斗胆谏言,官家应该大力整军,唯有如此,才能不负天下之望,才能让御营真正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赵桓颔首,“你提议大力整军,前不久张浚提议裁军……这都是让朕朝着军中下刀子啊!”
林景贞一愣,随即连忙道:“臣,臣绝对没有和张侍郎有来往,更无半点串通,请陛下明察。”
赵桓笑道:“别害怕,这点事情朕还是清楚的……只是你们没有沟通,却能异口同声,这才是关键啊!”
话里有话啊,林景贞想要听赵桓的解释,却发现官家低着头,夹了一条羊排,有滋有味啃着。
林景贞也不好主动询问,便低下了头……初次和赵桓奏对,这位官家很通情达理,甚至可以算是礼贤下士……再看他的御宴,也的确普普通通。
像这样的皇帝,很符合大多数文官心目中圣天子的形象的。
可考虑到赵桓做得事情,林景贞又清楚,这不过是赵桓的一张面孔罢了,官家还有另外一张脸,一张让他无法招架的面孔……
“林知府,你让朕整军,朕深以为然。可也有人让朕整顿吏治,尤其是铲除巨室,朕也觉得有道理……你看朕该怎么办?”
林景贞恍然,忙道:“官家自然应该行霹雳手段,不论军中还是朝堂,都不可以姑息养奸……一切以国法为重!”
“国法?要是国法不够用呢?”
“这……”林景贞顿了顿,沉声道:“臣以为国法之上,尚有天理,圣天子奉行天道,以仁心治理江山,自然无往不利。”
赵桓沉吟少许,突然朗声大笑,“好,好话!这样吧,这桌酒席就赐给你……韩顺夫这个案子朕也交给你,秉公而断,尽快给朕一个结果。”
林景贞一愣神,“官家,臣,臣上表弹劾,韩顺夫又是军中大将,臣不过是地方知府,如何审得了?”
“当真审不了?”赵桓笑呵呵问道。
林景贞用力摇头,为难道:“官家,此案至少要由大理寺过问,或者由刑部出面才行啊!”
赵桓笑道:“没这么简单,大理寺也未必能一碗水端平……一边是九牧林家,一边是曲端曲大王……谁都不能得罪,朕猜他们最多也就是审到韩顺夫而已!判个死罪,就算是交代过去了。”赵桓突然喟然长叹,“林知府,你舍死忘生,来递上这道札子,又建议朕整顿军中。这么不咸不淡,怕是不能让你满意吧?”
林景贞深深吸口气,“官家,臣,臣斗胆说一句,如此案子,最好能御审,才能彰显官家的重视。”
赵桓颔首,却又笑着问道:“林知府,朕一个天子,亲自审这个案子,是不是显得小题大做了?”
林景贞摸不清赵桓的用意,十分紧张,但秉承他们林家一贯的作风,林景贞躬身道:“非如此,不能显示陛下的决心!”
赵桓稍微思量一阵,竟然点头了。
“朕会御审的……不过朕有几个事情要先弄清楚……韩顺夫勾结地方势力,胡作非为……这地方上,可是有许多从金贼时期延续至今的势力?”
“这个自然是有……韩顺夫豢养的打手,九成都是金人走狗。”
“嗯,两河之地,金人走狗不少……燕云之地,更有太多从辽朝延续至今的败类……这些朕都是要驱逐的,一个不留,林知府以为如何?”
“臣叩谢天恩!”林景贞声音激动。
赵桓又道:“驱逐了这些人之后,地方上田多人少,便更加明显……朕会限制军中武人,不许他们兼并圈占田亩。只是如此做了,便有很多土地撂荒限制……你看这些土地该怎么办?”
林景贞想了想,躬身道:“官家,可否鼓励拓荒?”
“这是个办法……不过朕更倾向于另一种。”
林景贞道:“请官家赐教。”
“朕准备迁居百姓。”
林景贞愣了一下,问道:“从哪里迁居?”
赵桓大笑,“就从你的老家,福建路!朕要大举迁居百姓!让他们来河北定居,朕给他们田亩,让他们安居乐业。林知府,你看这个办法如何?”
林景贞怔怔道:“官家仁慈,只是让百姓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奔赴河北,臣只恐会扰乱民生,惹来非议啊!”
赵桓似笑非笑,“林知府,那你觉得福建路的民生很好了?”
林景贞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掉进了坑了。
“官家,臣,臣听到一些传闻,说是家乡溺婴众多,民生也是很难的。”
赵桓点头,“这就是了,很多百姓生到了第三个,第四个孩子,或者生出来女婴,便要亲手溺死,实在是养不起……林知府,你说这样的人家,不会有一门十知府吧?”
上哪弄出来九个儿子?
根本养不活!
林景贞在这一刻,终于领教这位官家的犀利……“臣,臣知罪!”
“你没有罪……是朕要求着你们……这一次迁居百姓,从世家大族开始,做好表率。要把众多的族人,迁居各地,不许抱在一起。”赵桓笑呵呵道:“林知府,你愿意吗?”
林景贞深吸口气,再三思量,朗声道:“官家深谋远虑,臣五体投地,大族巨室把持地方,确系一大毒瘤,官家能以霹雳手段,铲除弊端,臣深以为然。臣斗胆恳请,请从林家开始!”
“从你们开始?”赵桓沉吟道:“这可是让你们背井离乡,远赴北方,甚至有死在路上的风险……可不是说着玩的。”
林景贞对道:“林氏衣冠南渡,才有了一千年的繁荣……此番北上,说不定又是一千年的兴旺……臣自幼读书,福祸相依的道理,臣还是知道的。”
赵桓颔首,由衷叹道:“果然是千年大族,见识不凡啊!”
第414章
阻力
林景贞给赵桓的感觉堪称耳目一新……林家算是豪门吗?自然是毫无疑问的,哪怕是吕好问那种世代宰执,哪怕是桐木韩氏,梅花韩式,甚至是三苏学士……面对一门九子,十位知州,也是要恭恭敬敬,培养出一个人才不难,难的是个个成才。要知道孔圣人收了三千弟子,教出来的也只是七十二个罢了。
林家这个成材率简直高得离谱。
“林卿,能不能给朕透露一下,你们家到底是如何教导子孙的?可有秘诀?”赵桓探身询问,颇为好奇。
林景贞微微苦笑,“官家,只怕要失望了。”
“这倒是,毕竟是你们家的独门绝技,朕不该问的。”赵桓讪讪摇头,只是抓起酒杯,以此掩饰尴尬。
而林景贞忙道:“官家误会了……臣在家中,没什么特殊的诀窍秘诀……无非是家学渊源,族中上下,颇多潜心读书之人。自上而下,从老至幼,哪怕去田间干活,手里也要放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读上几页。偶有所得,还要记在纸上,每逢空闲,还要聚集所有年轻人,由族中长辈博学之人,耐心讲解,督促上进……日积月累,天长地久,自然就懂了许多道理。”
赵桓持酒杯,深深吸口气……“如此才是耕读传家的真谛啊!”
林家的确很有趣,他们不求财,不求官,也没有位列宰执的重臣,可就这样,波澜不惊,世代传承,代代都有为官之人,代代官声还都不错,长长久久,让人不服都不行。
“林卿,朕听完之后,以为你们家传承兴旺的诀窍就在于读书,在于虚心好学……只是想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吧?”
林景贞连忙道:“确实不容易,臣家中自从衣冠南渡,便在福建安家立命,由于地方偏远,很少有战乱波及,世代安居乐业,方能一心读书,渐渐有了如今的模样……寻常百姓之家,生存已经十分艰难,朝不保夕,食不果腹,漫说读书,就连孩童都养不起……官家方才言语,臣都记下了……回头必定给家中去信,仔细说明白。自大族开始迁徙,空下田产土地,便能养活更多百姓……百姓有了衣食,日后读书求学,也会方便一些。”
赵桓欣然点头,这家伙还真是一点就透,把自己的想法理解得清清楚楚。
“林卿,便是能让百姓入学,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林景贞忙道:“请官家赐教。”
“你看,就拿你们家来说,不但有人读书,还要养成读书求学,手不释卷的习惯……这可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做到的……甚至说便是大族之中,也是凤毛麟角……朕想迁居大族,也让吕本中在真定府一代设立学堂,推行教化,鼓励贫家子弟读书。”赵桓稍微沉吟道:“即便如此,贫家子弟到底没法和世家相比。”
林景贞顿了顿,却又道:“官家,臣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讲。”
“贫家子弟数量众多,且时常有神童出世,即便是靖康之前,出身寒门的宰执也不在少数。若是当真能广兴教化,只怕会有更多的寒门子弟出头。”
赵桓笑了,“若真是这样,林卿怕不怕?”
林景贞愣了片刻,笑道:“怕也没办法,总不能不让别人读书吧!说不得只能更加督促家中子弟,让他们用心求学,不要被人家甩下才是。”
林景贞对答从容,发自肺腑,赵桓越发满意,身为天子,他想要追求的自然是最大限度的公平,很显然公平不是简单的屠戮豪门大户就能实现的……要教化,要引导,要花时间精力去小心培养。
“林卿,以你之才,担任知府怕是委屈了,调任户部,当个侍郎,就替朕主掌迁居豪族的事情……这是个挨骂的活儿,你不会推辞吧?”
林景贞连忙站起,躬身道:“天子旨意,为臣万死不辞。只是还有韩顺夫一案,此时恐怕不妥。”
赵桓眼睛眨了一下,突然道:“林卿,韩顺夫是军中宿将,朝廷功臣,且是初犯,朕想网开一面,你觉得如何?”
林景贞浑身一震,慌忙跪倒,“官家,您给韩顺夫网开一面的机会,可那些被韩顺夫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百姓呢?他们若能重活,自然可以网开一面!”
“你!”
赵桓气得咬牙,“你就不能给朕一个面子?”
“官家,国法无情啊!”
赵桓咬了咬牙,沉吟了许久,才气哼哼道:“加真定知府林景贞龙图阁直学士衔,负责教导皇子,赐金牌,可以随时出入皇宫。”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4/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