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623


好在赵桓也没继续浪费吐沫,而是问道:“再往前三十里,是什么地方?”
这一次是赵鼎回答,“官家,再往前是碣石,古称碣石道,西边是燕山,东边是大海,北边是辽西走廊,位置十分险要。”
赵桓笑道:“说得没错,朕前些时候让人在此地修筑关城,由于依山傍海,定名山海关,你们觉得如何?”
赵鼎连忙道:“臣以为十分恰当。”
这时候吕颐浩道:“官家,本朝宰相薛居正曾经在后唐为官,上书谏言庄宗李存勖,要在此地设立关城,防备契丹。”
赵桓一愣,“还有此事?”
吕颐浩笑道:“的确,只是当时幽州节度使周德威狂妄自大,竟然不加提防,契丹南侵,大肆放牧,后来野心愈发膨胀,才有了燕云之失。”吕颐浩感叹道:“兵者,国之大事,旦夕不可松懈,如今我朝兵势虽强,却也要小心谨慎,防微杜渐。官家在此去修城,恰如其分。”
赵桓颔首,赞叹道:“到底是硕德元老,所言极是。只不过朕带你们过来,却还有另外一重意思。”
吕颐浩连忙住嘴,其他几个人都凝视着官家,想要听官家教诲。
哪知道赵桓竟抬头看了看天,微微摇头,“不说了,咱们该快点赶路,不然可就吃不上晚饭了。”
赵桓策马奔驰,几位文臣也没办法,只能跟着。
果然在日落之前,赶到了山海关。
而他们到了差不多一刻钟,有一队人正排着队,从山里出来,往营地里赶。为首是个年轻而魁梧的汉子,正是王中孚。
赵桓一眼认出来,却也发现他的神情有些落寞,显得意兴阑珊,低着脑袋,连赵桓都没看到。
“大将军不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吗?”
赵桓一声,终于提醒了王中孚,他急忙抬头,见赵桓到了,慌忙过来施礼。
“臣拜见官家。”
“不必客气了,朕微服过来,就是瞧瞧你们的进度,顺便看看,有什么困难没有?”
王中孚算是很实在的,也不太把官家看得那么重,稍微迟疑,他就闷声道:“回官家的话,困难是天天都有,不过大家还都能克服……只是今天又有两个弟兄在开山取石的时候,不幸被掉落的石头砸死了!”
听到这话,赵桓的心情也相当沉重。
“纵然天下太平,依旧不免伤亡……要把所有受伤牺牲弟兄的名字记下来,按照军前牺牲抚恤,断然不许怠慢。有敢亏待将士们的,朕绝对不饶!”
赵桓的表态,竟然让那些疲惫又伤感的将士们恢复了一丝精神头……果然,官家不会让大家伙失望,赵官家是永远值得信赖的。
恢复情绪的士兵们胃口也好了不少。
今天的晚饭还算丰盛,竟然是海鱼汤……这种大锅重油重味的吃法,显然不符合文官们的胃口。
有人在海边弄了点螃蟹虾类,清蒸之后,送了过来。
“这可是内地尝不到的好东西,咱们也就别客气了。”
赵桓率先抓起一个比巴掌还大一倍的梭子蟹,动作娴熟地吃了起来……其余诸公也都是吃过见过,全都从容应对,大啖海鲜。
只不过士兵那边,包括王中孚,对这种费了半天劲,吃不到一块肉的玩意,没有半点兴趣……真正干活的人,最喜欢的就是肉,还要那种饱含脂肪,一咬流油的大肉,吃起来才过瘾。
肉加上盐,再有米饭,就是最香的东西。
至于大闸蟹这类的玩意,那是穷人饿极了,才拿来填饱肚子的。至于海蟹,也好不到哪里去。
秉持着萝卜白菜,更有所爱的精神,吃完了这顿晚饭。
君臣就在临时的帐篷休息,面对静谧的海湾,背靠连绵的燕山。
赵桓沉吟良久,突然道:“赵鼎,韩顺夫可是杀了?”
赵鼎一愣,忙道:“回官家的话,自韩顺夫以下,一共十六个军中将领,从统制到都头,悉数斩杀了。”
赵桓顿了顿,“可是罪有应得?”
赵鼎心中微微一动,本来是信心满满,铁证如山,可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慌了起来。
“官家,卷宗详实,没有任何差错。”
赵桓又点头,“那军中可还有不法之徒?”
“这个……臣不敢说没有,只是没有真凭实据,却是不能胡乱言语。”
赵桓深深吸口气,良久之后才道:“朕带你们过来,就是想跟你们说一个简单的事实……这燕京是他们光复的!山岭关卡,国防重担……朕不放心普通民夫,更何况在燕山又征集不到那么多民夫。朕只能靠着他们来修。你们也都听到了,仅仅在今天,仅仅在山海关前,就有两个人牺牲了。燕云恢复了,金人被打跑了。国内许多人都嚷嚷着天下太平了,可以高枕无忧,安享荣华了。”
“朕让你们来,就是告诉你们,这么想就是大错特错!还有千千万万的将士,夜以继日,修建长城,建造关隘,保护来之不易的疆土!”
“朕知道,有太多人都说朕偏爱武人……便是李太师上书弹劾,其中一条就是武人胡作非为,要求朕偃武修文。我想你们之中,也未尝没有这种看法的。觉得武人打仗的时候用得着,到了太平时候,就该丢到一边。弃之如敝履……一个韩顺夫,能打击曲大王,又能迁出岳大王,打了他们,没准韩大王吴大王就跑不了了。”
“把这几个人扳倒了,文官便压住了武将,从此之后,就能一统朝堂,又重温旧梦了。”
“朕奉劝你们大家伙一句,真的不要把事情想得这么简单了。你们把目光往下去,看看还在辛苦戍边的将士,从他们的情形出发,体谅他们的心境,替他们排忧解难……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没什么武夫专权,须知道,他们是最通情达理的!”
赵桓说完这一番话,只觉得帐篷里格外气闷,径直出去,飞身上了战马。
王中孚仅仅追随保护,赵桓随口道:“周围可有什么名胜?”
“有的,有秦皇求仙的岛屿……还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所在,对了,还有魏武帝挥鞭之地。”王中孚也不知道赵桓想要看哪一个,只能全都说了出来。
第421章
换了人间
赵桓稍微一愣,没想到山海关这块还有这么多名堂,他很快打马,让王中孚带路,直奔秦皇求仙的小岛而来。
这是一座二三十米的小岛,距离海边也只有几百米远……说不定什么时候,砂石风化,土壤堆积,就会把这点距离抹平,沧海桑田,力量无与伦比。
此时此刻尚且能登岛领略,彼时彼刻就不定什么模样了。
“给朕准备平底船。”
赵桓语气中透着兴奋,王中孚只好答应。
就在天子等候的时候,吕颐浩等人也相继赶来。
天子所讲,几个人还是懂得的,不要以为战斗结束了,官家就会轻视武人,甚至给他们打压武夫的借口,那是做梦。
甚至官家还会偏向武夫,就拿韩顺夫的案子来说,放在文官那边,或许就是一场血雨腥风,但是在武将这边,却显得和风细雨……觉得不服气吗?文官不是已经干了一百多年吗?
更何况这也是武人拿命换来的,不服气你们也来修长城啊!
“不管你们怎么看,老夫都要说,官家这么做是对的。”吕颐浩斟酌道:“当年北魏征讨柔然,设下北方六镇,抵御入侵。后来北魏迁都洛阳,六镇军民生活困窘,以至于叛乱不断,最终葬送了北魏王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官家仅仅是拿回了燕云,便留在开封,继续丰亨豫大的日子,那才是后患无穷!”
吕颐浩又顿了顿道:“所以李太师所讲,反对迁居豪族,反对迁都,反对恩遇武人……不只是错,更是错得离谱,朝廷万万不能被这样的言论左右,也不能因为畏惧老臣威风,便不敢说真话,失去了胆气,总而言之,官家有再造乾坤之雄心,诸公也该有开基立业的壮志,辅佐圣皇,求万世太平,彪炳青史的功绩,就在眼前!”
身为前辈,在临别之际,吕颐浩的这番叮嘱,可谓金玉良言,饱含深情,也说得恰如其分。
赵鼎为首,几个人稍微沉吟,便一起躬身,拜谢老相公提点。
大家伙统一了看法,自然要去见赵桓,却不提防天子已经去了海边,他们匆匆赶来。
凑巧的是王中孚也找来了平底船。
只不过王中孚没让赵桓第一个上船,而是由他带领着几个侍卫,首先登岛,探查情况。
别看海岛不大,但很容易隐藏一些虫蛇。
而且往往还是毒性很强的那种,要是咬伤了哪位,乐子就大了。
因此折腾了好一阵子之后,就在赵桓的耐心即将耗尽,终于登上了这座小岛。
赵桓四处瞧了瞧,还真别说,居然让他发现了一块斑驳的石碑,上面的文字犹豫海风侵蚀,已经很难辨认,大概是说秦始皇派人从此寻仙云云……
赵桓略看了看,就失去了兴趣,不过他突然想到一件事。
“你们几位都是饱学之士,朕想问你们,假如当年始皇帝真的求到仙药,长生不死,如今你我可还是大秦之臣?”
“这……”
几个人脸色微微变化,赵鼎躬身道:“官家,长生不老本就荒诞不经,海外仙药也是无稽之谈,臣以为始皇帝是痴心妄想,断然不可能成功,反而徒增笑料而已。”
赵桓微微一怔,随即失笑道:“赵相公误会了,朕可没有半点长生不老的心,人生几十年,百姓如此,帝王将相也是如此,不会有什么差别……咱们只是假设一下,随便聊聊。”
众人总算缓和了一些,何栗思忖道:“官家,始皇帝雄才大略,若是他不死,大秦多半不会亡,刘项怕是也没有机会……如此便没有了两汉,也没有了三国两晋……再往下臣就不好说了。”
赵桓又看了看其他人,胡闳休倒是闷声道:“始皇残暴凶虐,苛待百姓,天命不佑,在臣看来,上天断然不会让他长生不老,官家,臣以为始皇帝不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明君圣主。仅仅是海外求仙,便已经荒唐至极……”
胡闳休还要往下说,赵桓摆手,打断了他。
“如今的格局尚且不脱始皇帝规制……如何能说始皇不是明君圣主?若是连始皇帝都不算,朕恐怕比不上这大海之中的一束浪花啊!”
胡闳休惊诧又惶恐道:“官家力挽狂澜,中兴社稷,远胜始皇帝多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