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6/623


神宗刚继位便重用王安石,推行变法,只是这个变法带来了朝局剧烈动荡,王安石两次罢相,被赶出了汴京。
在失去最重要的助手之后,神宗其实没有放弃,他还在坚持。
比如针对官制改革的元丰改制,就是这段时间发生的,而改革成果如何呢?一个元丰改制,节约了两万缗俸禄。
只有区区两万啊!
还不如直接杀了个宰执来得痛快,没准能省更多!
到了后期,神宗什么都推动不了,就试图靠着战争,打破僵局,因此酝酿了三十万人的五路伐夏,把王安石变法以来,积累的财富全都押上了,来了一把梭哈。
结果也很清楚,梭哈失败,各路兵马损失惨重,积累的财富荡然无存,没有多久,神宗也就带着满腹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坦白讲,神宗是众多大宋皇帝里面,想做事,并且着手做事的。
只不过他的能力有点一言难尽……赵佶默默比较了自己的爹和自己的儿子,论起局面,毫无疑问,儿子要差很多。
可赵桓如何应付战争呢?
首先宰执必须用自己信任的人,比如前期的李纲,后期的吕颐浩,随后必须安排好钱粮,从朝廷到地方,都有信得过的人负责。
随后最最重要一条,皇帝亲自督兵,避免后方官吏拖延,也防止诸将扯皮……做到了这一步,就算是输,也不会输得太惨!
反观神宗呢?
在朝政上,不敢清除老臣势力,不敢杀鸡儆猴,导致庞大的旧党势力,时刻掣肘。
面对战机,也不敢孤注一掷,坐在汴京,遥控千里之外,下场也就不言而喻了。
想到这里,赵佶看着儿子,竟然多了一丝敬意,他的确比历代的天子强多了。
“官家,当初大宋决定五路伐夏,是因为李秉常厌恶后党专权,因此派人送信给大宋,愿意当内应,神宗皇帝以为西夏内乱,机会到了。只要兵马过去,就会望风而降。结果却遭到了惨败,不久之后,父皇忧愤驾崩。其实现在想想,假如当时料敌从宽,准备更充分一些,大略就不会失败了。”
赵桓微微点头,感叹道:“西夏靠着武力立国,残忍好战,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趁乱出兵,见缝插针,是最要不得。大宋出兵之后,李秉常就被囚禁,西夏上下一心对敌,把黄河都给掘开了,又岂能不败!”
说到这里,赵桓就叹道:“有几个党项部落的头人,说是要归附大宋,请求咱们出兵……这固然是个好机会,但是立刻出兵,趁机摘桃子,万一激起党项诸部的反对怎么办?别忘了,李仁孝手下还有一大帮臣子,所谓困兽犹斗,穷寇莫追,现在下手,还不是时候,至少不是瓜熟蒂落的好时机。”
“治国用兵都要大度,不能像神宗皇帝那样,偷鸡摸狗,忒丢人!”
赵佶听着觉得有理,至少赵桓这个逆子,你怎么敢骂神宗,那可是你爷爷啊!
不过赵佶到底没敢说出来,毕竟别说死了好几十年的爷爷了,就算活着的爹,赵桓不也是照骂不误。
但是有啥说啥,赵桓的判断能力的确让人五体投地……
首先既然仁多保忠的死已经弄清楚了,那就不用客气了。
那十几位党项头人立刻带着消息,返回西夏,立刻将死因宣扬开,告诉所有人真相。
随后赵桓也下旨西夏,告诉所有百姓。
“李仁孝擅杀功臣,残暴失德,妄为人君,本应立刻处死,以儆效尤。念其年幼,暂时拘押京城,以示惩罚。西夏国中,可尽快铲除奸佞,挽回人心。或另立新主,或在李仁孝认罪反思之后,重返西夏执政,何去何从,由西夏决断。”
赵桓这一道旨意,由皇叔赵士?传达。
这位赵皇叔刚刚只身挡住数千西夏人马,充分展示了赵宋皇室的武德充沛……他本以为抓了李仁孝,明正典刑,发兵讨伐,将西夏纳入版图,一套动作,顺理成章。
却是没有料到,赵桓居然让西夏自己做主,西夏现在还有谁能做主呢?
果不其然,就在旨意送到西夏的第二天,枢密使任得敬就聚拢人马,打出了迎回国主的旗号,要起兵攻击大宋。
他有多大的本事,自己当然一清二楚,别说攻击大宋了,只怕连国内的实力派都摆不平。他打出迎回国主旗号,无非是想占据大义名分,好收拢人心。
果不其然,在很快时间内,兴庆府的三万多兵马都站在了他这一边。
但是也到此为止了。
首先就是横山诸部,他们再度聚拢兵马,打出了替忠臣复仇的旗号!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力量也动了起来,那就是河西走廊的党项诸部。
这里曾经是西夏的地盘,后来大石西来,抢占了不少地方。不出意外,还是按照大石的法则,每家交金币。
因此这几年河西走廊的百姓承受着双倍压榨!
他们守着河西走廊,水源越来越少,庄稼越来越难种,风沙漫天,生存如此艰难,却还要忍受两国压榨。
如今西夏大乱,国主失德,又何必继续当这个忠臣呢!
一句话,反了他娘的!
河西走廊的诸部,竟然第一个打出旗号,要求归附大宋,同时把消息送到了赵皇叔手里。
看着这封用血写成的书信,赵皇叔的脸上,露出了恍然的表情,继而忍不住大笑,不愧是官家,就是看的明白!
先前不过是夹生饭,现在才开始成熟。
赵士?没有立刻答应,只是告诉下去,让他们保境安民,切莫生乱。
居然让河西走廊的抢了先,横山诸部也立刻表示,要归附大宋。
任得敬再也忍受不住,这么下去,大白高国岂不是完蛋了。
他立刻调动兵马,准备讨伐横山。
而就在他准备出兵的当晚,突然有一伙人,冲入了任得敬的府邸,刺杀了这位枢密使。
伴随着任得敬的死,整个兴庆府都乱套了。
原本属于李仁孝的势力,竟然也互相杀戮起来,谁都怀疑是对方下手,想要独揽大权。
他们彼此杀戮,将尸体丢到黄河,竟然堵塞了河道,让河水变成了可怕的红色!
在外人看来,他们简直是疯了……西夏这块宝地,必须回归真正的主人了。
第457章
烟消云散的西夏国
西夏之地,自然是中原王朝所有,人们都在等着,等着赵官家何时发兵……只不过此刻的赵桓却丝毫出兵的意思没有,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替自己选坟地上面。
没错,就是挑选永远的家。
任何一个皇帝都要早早修建皇陵,一座合格的陵墓,至少要几十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庞大的地宫,还有地面建筑,又要防范盗匪破坏,其中的花费不可以道理计。
这不,赵桓带着首相赵鼎,在燕京四周,到处选坟。
“我说赵相公,你记着啊,等朕有嘎嘣的那一天,一定什么都别准备,随便把朕烧了,骨灰撒到大海里,就算想盗墓也不可能了。”
赵鼎看了看赵桓身形矫健的模样,再看看自己,气喘吁吁。他决定不说话,因为赵鼎很清楚,他是等不到那一天的。
“官家,还是说点要紧的事情吧,西夏那边已经彻底乱了。”
赵桓稍微停顿,随后就继续往前走,低声问道:“乱成什么样子了?”
赵鼎想了想,要怎么形容呢?
“官家,承天寺的和尚聚拢了数万百姓,已经割据一方了。”
“连和尚都动起来了?”
赵桓大吃一惊,却又心中欢喜,流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总算不用在山里瞎晃,可以回京主持大局了。
西夏这诱人的果实,怕是快要成熟了!
赵桓在这段时间,和赵鼎聊了很多,对西夏进行了彻底的剖析。
说西夏就不得不提起党项……党项是羌人的一个分支,从很早就迁居中原,历经汉唐,最终在西北地区安家,并且接受朝廷册封,实际割据一方。
到了北宋仁宗朝,李元昊横空出世,率领党项诸部,起兵自立,建立了西夏。
由于长时间的混居,党项已经相当程度汉化,不过,李元昊硬生生扭转了这个进程,他强令下面人剃发,又弄出了西夏文字,总而言之,就是强化区别,制造分裂。
从李元昊算起,五代国主,几十年的功夫,不遗余力……结果就是你说党项和汉人完全不一样,根本不能同化,这是不对的,毕竟前面几百年怎么算?
可你说能顺滑无比,立刻成为一家人,那也是痴人说梦。
党项百姓相对尚武,如果有亲人被杀,他们会披头散发,穿麻衣,吃素食,形如野人,直到复仇之后,才会恢复正常。
党项人笃信佛法,以区区国力,造出那么多令大宋都汗颜的奇观,足见他们的癫狂。
不过在笃信佛法之余,党项人还有一项更疯狂的爱好,他们家家户户立神位,信奉鬼神。
每遇到大事,必须占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6/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